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鄂托克前旗旅游

鄂托克前旗文物古迹介绍

宥州古城
  宥州城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据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反映了唐代鄂尔多斯的繁荣。据史书记载,唐开元9年,居住在这带的胡人康待宾起义反唐,唐王朝在镇压叛乱后,将参加起义的民众疏散到江淮渚州。而这些人世代游牧,迁徙无定,不习惯中原的农耕生活,日夜思念故土,迫切要求返回故乡。于是,开元26年,朝庭命宰相牛仙客在鄂尔多斯设一新州,以安置从江淮地区返回的民众,并将此州取名宥州,以示唐政权的宽宥之意。宥州城城址位于我旗城川镇城川嘎查北1公里处。古城南北长750米,东西宽500米,以“夯土”之术建成的城墙而今仍兀立于地上。东、南、西三面分别有城门,是为瓮城,城墙之上有角楼和马面(凸面)等防御设施数座。大约在南宋末年,宥州城被弃。宥州古城遗址现以历史悠久、内含丰厚的“古钱币文化”而受到海内外……[详细]
明代长城遗址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古一级公路往东行驶8公里,您便可以不为“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感到遗憾了,因为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古长城就在你的脚下。位于我旗上海庙镇西部的明代长城遗址,西起黄河东岸向东绵延数百公里,在我旗境内长达53.3公里。它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但整体依旧完好,由黄土夯筑,夯层为8至12厘米,墙体和墩台(敌台)构成主体,墩台排列整齐,每墩相距150米。历经苍桑的墩台现在仍然高达12米,墙体高6.5米。流经宁夏灵武县的水洞沟河,从长城的豁口处穿过,此豁口为这段长城的防御重地,筑有关城和其它重要防御设施。明长城在我旗境内共有7处烽火台遗址,而今,它们虽然已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千疮百孔,但它们的风骨却更加令世人所钦佩。……[详细]
王震井革命遗址
  王震井革命旧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西15.4公里,城川镇黄海子村李有义家门前50米处。王震井地处地势较高的硬梁地的中心地带,四周均有住户并种有庄稼。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1987年8月1日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为教育后代,保护革命遗迹,立了井碑。碑高1.1米,上宽53厘米,下宽59厘米,厚19厘米。碑有底座。碑立井西、面东。碑文为:“1942年,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王震将军的指挥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1944年,八路军在黑头梁种地,为解决饮水困难,开凿出这眼井”。并水井做水泥井台,6边型,每边长150厘米,井口直径50厘米。从井口到井底深13.2米,井底直径1.5米,水深30厘米。……[详细]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城川中学校园内,占地面积60余亩。该旧址也是1945年2月伊盟工委的所在地。1941年9月,0中央西北局受中央委托,为广泛发动各民族的抗日运动,在延安大砭沟成立了民族学院。1944年4月由于工作需要,由延安迁到接近少数民族地区的定边,称三边公学。1945年2月,原0城川工委改为0伊盟工委,民族学院也迁至城川,改称为城川民族学院。解放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后改为中央民族大学),城川延安民族学院也就是中央民族学院的前身。城川延安民院做为党的民族政策试验田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为党和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从事民族工作的高级领导干部,为伊克昭盟的解放乃至内蒙古全境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2002年9月,鄂托克前旗党委宣传部、文明办……[详细]
呼和淖古城
  呼和淖古城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遗址。2007年6月5日,被公布为第一批鄂尔多斯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木凯淖尔遗址
  木凯淖尔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木凯淖尔遗址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水泉子城址
  水泉子城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水泉子城址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其日嘎城址
  新其日嘎城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年代为汉、西夏,类别为古遗址。新其日嘎城址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隋长城
  隋长城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年代为隋,类别为古建筑。隋长城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民院旧址
  中央民院旧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为1945-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96年5月28日,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三段地工委旧址
  中共三段地工委旧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为193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96年5月28日,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6年,中共代表在伊克昭盟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团结蒙、回、汉各民族共同抗日,在此成立了中共三段地工委和牧民招待所,1939年,易名为中共三段地工委,直属三边特委领导。1947年伊盟工委改为--、伊西工委;伊西工委以原三段地工委为基础组成。占地面积2350平方米,有正房9间,东西厢房各5间,均为干打垒式平房;还有围墙、炮台、马圈、水井和用于掩护的商号‘公盛喜“等。中共三段地工委,是党在内蒙古最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党唯一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与积累很多与三段地息息相关,很多高级民族干部在三段地挂职锻炼或做……[详细]
查干巴拉噶苏城址
  查干巴拉噶苏城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为唐,类别为古遗址。2006年9月4日,被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乌兰道崩城址
  乌兰道崩城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为唐,类别为古遗址。2006年9月4日,被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兰道崩古城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镇乌兰道崩嘎查乌兰道崩庙旧址所在地。古城地处一南北狭长的草滩地的中心地带,古城周围有新月形沙丘。古城平面形制城呈长方形,正南北向(0°),残垣东西358米,南北410米,今残高最高处4米,宽6米。西、北墙均被沙压。城墙夯筑、夯层8~10厘米,夯窝直径8~11厘米。南城门瓮城,东墙由南向北210米处有一豁口,可能为城门。北墙破坏严重,看不出城门。文化层厚达1米左右,土质较硬。东墙以北边缘陶瓷片散布较多,器型有罐、瓮等,质地为泥质灰陶片,均属唐代遗存。根据现阶段研究结果,乌兰道崩古城为唐“六胡州”城址之一。根据文献:六胡州是唐初为安置迁入黄河……[详细]
巴郎庙城址
  巴郎庙城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为唐,类别为古遗址。2006年9月4日,被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郎庙古城遗址位于三段地镇西8公里巴郎庙村。距大池古城35公里。古城东西580米、南北595米,方向南偏东10度。四面城墙中间均有宽达10米的缺口,是门阙所在。夯层厚度10~12厘米,城墙残高1.8~2米,厚5米。在西城墙的缺口两侧,尚遗有隆起于地面的土丘,左右对峙,厚约9米,残高3.5米,当为城门的阙楼建筑遗存。在古城南部,有一道南北长墙,与城垣的方向一致。它把整个古城划分为东西两部,这当是城内的子城或其它城垣之一。城内有大小隆起于地面的土丘,当是城中的衙署、房舍等建筑遗存。北墙西端以内80米处有一南北30米、东西18米的方形土台,附近散布着较多的残砖乱瓦。瓦有筒瓦、板瓦两种,反面……[详细]
大池城址
  大池城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为唐,类别为古遗址。2006年9月4日,被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力迪城址
  苏力迪城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为隋唐五代,类别为古遗址。2013年11月11日,被公布为第二批鄂尔多斯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萨拉乌苏遗址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交界处大沟湾村附近,萨拉乌苏河两岸的大沟湾和嘀哨湾地带,包括重要化石点9处。1922—1923年,法国人桑志华和德日进发现并发掘了该遗址,采集到一枚牙齿,步达生定名为“鄂尔多斯牙齿”,20世纪40年代裴文中将其译为“河套人”。1956年发现一处地点,采集有人骨化石两件。1978—1980年又采集到人类化石19件,其中包括首次在原生地层中发现的化石6件。目前共发现“河套人”化石23件,石制品500余件,以及大量的动物化石。石器为小石器系统,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还有较多的烧骨、炭屑等。动物化石有野马、野驴、披毛犀、河套大角鹿等,被命名为“萨拉乌苏动物群”。该遗址为“萨拉乌苏文化”的命名地,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3.5万—5万年。……[详细]
大池古城遗址
  大池古城遗址 时代:唐,西夏 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二道川乡大池盐化厂 大池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二道川乡大池盐化厂南、大池盐湖东2公里。 古城西临大池盐湖,地势广褒平坦,土质松散。古城蔓草从生,四面城垣尽为黄沙所湮盖,从地表难以辩认出这个城垣的本来面目。城墙上积压着宽达20米的沙土,形成了以城墙为基础的四道不规整的沙梁,看不出城阙所在。古城大体呈方形建筑,基本正南北(北偏东20°),东西315米,南北289米,规模较小,防御设施简单。地表散布着极为丰富的陶片,烧流炉渣及黑色灰烬等物(陶窑所致)。陶片中的器型以卷沿及凸圆唇的罐、盆、钵之类较多,均以素面灰陶为主。瓷器、瓷片不多,仅采集到高圈足露胎的黑……[详细]
查干巴拉嘎素古城遗址
  查干巴拉嘎素古城遗址 时代:唐 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查干巴拉嘎素嘎查。 查干巴拉嘎素古城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东南约22公里处,古城地处一东北至西南狭长的草滩地的边缘地带,四周均为由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构成的一望无际的沙漠。据专家考证,查干巴拉嘎素古城遗址是唐代“六胡州”城址之一。 古城平面形制城呈长方形,接近正南北向(北偏东25°),东西长712——707米,南北宽377——316米,城墙由夯土筑成,城址四面墙均被沙覆盖。城墙夯筑,夯层厚8~12厘米、夯窝6~10厘米。有马面,南墙观察到4个,并发现瓮城,城垣现存平均高度约 6米均被沙漠覆盖。东墙由南向北200米处有一烧骨堆积。表土层下有1米……[详细]
黑疙瘩墓葬群
  黑疙瘩墓葬群 时代:汉~南北朝 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苏坝海子村 黑疙瘩墓葬群,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东约10公里处,墓群地处一东西狭长的草滩地(城川滩)的中心地带,周围为滩地遗址所在地为高出地表的大土梁。据专家考证,黑疙瘩墓葬群所在的位置周围由西向东的滩地正是汉代奢延泽(隋长泽)所在。 墓群处在高于地表的红灰硬砂岩大土梁(峁)之上,海拔高度1332米,高于地表20米左右,土梁东西长700米南北宽500米,在土梁西南位置曾发生群众性盗掘古墓葬活动,被盗掘古墓葬30多座。 在墓群西2公里处是大场则(汉代)古城。 黑疙瘩墓葬群,伊克昭盟文物站(现鄂尔多斯博物馆)和鄂托克前旗文物保护管理所在1988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