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旅游

惠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黄沙塘高桥
  黄沙塘高桥位于惠东县白花镇坦塘行政村黄沙塘村。始建于清代,为四孔平梁青麻石质石桥,横跨黄沙塘沥两岸。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1.57米,桥面宽0.8米。桥墩为两组,用两根竖立的长方形石柱,上端榫接一块石板组合而成,两组竖立的石柱之间用两根横置的方石作梁榫接,以增加桥墩的稳固性。桥面用三块宽0.26米、厚0.18米、长4.72~6米不等的石板并排组合而成。桥面距水面约3.8米。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元公祠
  陈元公祠位于惠东县稔山镇长排村,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北向南偏东10度。建筑为三开间二进深,中轴对称式布局,石、木、三合土结构,布瓦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墙体裙部用长方规格条石彻筑,上部用三合土夯筑。大门设置为四柱三间牌坊式,建筑前后依次分别是,影壁、大门、门厅、天井、拜廊、上厅,明次间均不设墙。门廊、门厅、拜廊、上厅分别用圆花岗岩石柱承托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左、右廊则用倒方角石柱支承梁架,柱础简朴大气。拜廊与左右廊之间置月牙石门过度。拜廊与上厅梁架之间置两个相向的拱门,上部则承托石槽将瓦檐水导出山墙外。门廊山墙上有精美的人物花鸟浮雕,大门上首嵌一方石匾,上阳刻“陈元公祠”四个大字及“时乙亥乾隆四十四年季春吉旦”等字样,大门对出约5米处置一与房屋阔度相同的影壁,正屋前端与影壁……[详细]
三光楼古民居
  三光楼古民居位于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建于清代,内有古民居,宗祠和玉树园等建筑。围门面阔三间,明间楼上刻楷书“三光楼”围名,宗祠位于古民居中轴,左右为民居住屋。宗祠民间对着围门,宗祠为三进五开间建筑。宗祠左右置巷和民居住宅。玉树园书屋为二进四合院式,门上匾刻“玉树园”楷体字,进深一间,中为厅,左右为书房。三光楼古民居为研究当地的清代传统建筑历史和居住习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详细]
九龙峰石戏台
  九龙峰石戏台 位于惠东县大岭镇谭公村九龙峰山。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是龙峰祖庙区古建筑之一。台面向山,坐西向东,利用山坡平地而建,台座1.1米高,上铺木板。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平面正方形,边长为9.7米。前有四条石柱,中间两条为四方形,两边为八角形。前设步级。前檐悬挂篆书“石戏台”。目前保存完好。1984年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博罗通奉第
  通奉第,又称通奉大夫第,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是明清时文官贵族的住宅:宅第、府第。正从二品通奉大夫或者正从通奉大夫级别的贵族住宅。据传朱熹后人朱时瑛(第九世)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年)自惠州水北迁入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井水龙村通奉第又称云记大宅,为任从二品京官的井水龙村朱氏后人朱萃瑛(号云记)所建住宅。1829年,朱萃瑛从京城回井水龙兴建云记大宅。云记大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每日近千人开工,花了8年时间才落成,工程之巨在宅居建筑史上是罕见的。朱氏祖屋分前中后三栋,两旁都有衬屋。前中后厅之间均有个大天井,共有大厅、闲厅、横屋共62间。屋内地面平整,下水道铺设顺畅有序。其中仅大门栋梁上的两个木狮子就用了3年时间才雕刻而成。据称,该屋所用坤甸等名贵木材全是由东南亚国家进口,……[详细]
博罗东坡亭
  东坡亭位于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右侧,冼药池上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后人为纪念苏东坡而建。四角,青石方柱,柱距4.35米。灰瓦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亭门向东,石檐柱高2.2米,柱上刻有一副楹联:“丹灶药池留胜迹,鸟声花影得仙机。”亭内梁上挂着木牌匾,书:“花香静处寒天月”7个字。1988年博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7、榴兆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榴兆楼
  榴兆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老屋村小组。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西北朝东南,总面阔50.4米,总进深29.4米,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由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的客家围屋。一进置三门,中间为门楼,门上嵌一青石匾,阳刻“榴兆楼”三字,步入大门为门厅,后置两柱木屏门,左右耳房;二进中厅,后置两柱活动开启木屏门,梁架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三进为供奉祖先灵牌的祖堂,明间置神龛,两侧次间为房。三进厅堂之间由天井相隔,天井左右设横巷,通往两横居室,四周墙上有壁画,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堂屋与横屋之间,以天阶相隔。围屋四角筑三层高的角楼,角楼顶饰镬耳山墙。榴兆楼是重要的红色革命史迹。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6月历时半年多的抢救香港文化人行动中,榴兆楼作为接转站,接待过数百文化名人。1941年……[详细]
妈庙村古豪宅
  妈庙村位于大亚湾城区内,距离中海石化城不远,古豪宅就藏在现代民居中间。与当年的豪宅相比,民居就逊色多了。据妈庙村的老人家介绍,约300多年前,福建李氏家族南迁,捕鱼为生,兴建石屋,以抵御海风侵蚀。妈庙村多座古老的石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道旁,最为古老的是“四和堂”古石屋,至今有300多年历史,保存尚好。最耐人寻味的还是村中的古洋楼。上世纪初,妈庙村中的大多数年轻人纷纷到香港“闯世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海外创业的村民都衣锦还乡盖洋楼。村中气派典雅的“蝴蝶楼”青砖均匀整齐,屋梁和窗户都有雕花等豪华装饰,为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它们一般为三层至四层。从木楼梯攀上楼去,窗外和顶楼前的大天台可观赏村中美景。最为典雅气派的要数“李竹林堂”和“存卢楼”,“李竹林堂”是当时妈庙村同乡会会所,从香港等地回乡的……[详细]
何仙姑庙
  何仙姑庙宽12米,进深30米,建筑高度3米左右。庙内共3进3间,中有天井,后进每间供佛像,分别是观音、洪圣大王、何仙姑。现为一名武当道士主持,庙祝共19人,每年度有武术比赛,3月3和9月9有0会(全真教武当派)。旱河何仙姑庙始建于道光元年,后几次修毁,1984年经港澳同胞和各地人士捐资重修。据传是增城何仙姑在旱河卧虎盘山下驻足停留修道之所。……[详细]
70、太监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监村
  太监村即沙迳镇到滩村湖口围自然村,明、清建筑。其中,太监居为砖木碉楼构筑,四层,硬山屋顶,檐下置菱角砖叠涩挑出。传说人们为了纪念太监黎寄奴,把他小时候居住过的碉楼称为“太监居”。村口有古榕树,其中一棵形态非常奇特,树茎嵌入碉楼墙内,板根缚在墙上,树冠荫蔚整个碉楼。碉楼长17.5米,宽10.3米,高10米,四层四周均有射击孔,碉楼内中分二进五间。碉楼往前有道进村,村中建筑属典型客家风格,前有半月形池塘,四周砌围墙(大部分已毁),正门口有炮楼样式建筑,前围墙后为晒场,建筑布局中为祠或正房,三进五间,二天井,房高均为4米左右,正房左右各三列横屋,建筑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2003年公布为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1、会水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水楼
  惠州会水楼是叶挺将军的祖屋,该楼是叶特盛玄孙叶成发建于清朝道光5年。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屋。会水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是叶挺将军的祖屋,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楼外有腾云学堂旧址、叶挺将军故居、育英楼等历史文物。会水楼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龙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5.6平方米,坐西向东,单间进深19.09米,面阔9.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83.3平方米。整座建筑呈现长方形,外墙夯土结构,正面开一门,窗口上有西式的灰塑。会水楼适合居住一百多人,随社会发展,已全部外迁。现楼内已无人居住,天灾水患,且年久失修,造成部分房屋现成危房现象。革命旧址共青……[详细]
横岭山墓地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由广东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于2000年2月,出土了大量方格纹、夔纹等印纹硬陶碎片,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石器、铁器等,据此不仅证实了岭南历史上确曾存在过文明程度相当高的青铜时代,同时也提供了古缚娄国存在的可能性,从而使经过考古认证的岭南文明史得以上溯至3000年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博罗横岭山800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葬300多座,少量属于商时期,大多数属于两周时期其中首次在广东两周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铜甬钟。这是广东迄今所发现和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群。据《吕氏春秋》记载,百越之地曾经存在过古缚娄国,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的战国地图上也详细标明在博罗县境内有缚娄国,但从来没有实物证据……[详细]
惠州清泉寺
  清泉寺清泉寺位于霞涌镇北面2公里处之山麓,始建于清朝。寺两侧各有一股不同源流的清泉,清甜可口。雨季不涨,旱季不涸,终年不断,传说清泉玉带为观音三姐妹中的三妹妙兰下凡所带,此泉长流不息,当地人又将它称为“长生水”。……[详细]
74、洗药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洗药池
  洗药池位于罗浮山景区内的冲虚观旁,是由青砖砌成,面积约15平方米,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平时洗制采集中草药的地方,池旁有一苍劲巨石,呈椭圆形,宽4米,高3米,这是古钓鱼台,临池的巨石上有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题咏:“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下署“庚戌秋为冲虚观主题。”另外在此诗上角有毛鹤翔刻“祁子隐居”四字,在1988年,洗药池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葛洪自幼博览医学古籍,著有《时后备急方》二卷和《仙药篇》,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草药的知识。罗浮山是一个天然的医药宝库,据统计,山上有植物3000余种,而药用植物便有1240多种,较珍贵的有金耳环,救心应,还魂草,金锁匙,七叶一枝花、马戟、灵芝等。民间曾传说:“罗浮十八面,面面有珍宝,若然无菖蒲,也产黄莲与甘草……[详细]
廖似光故居
  “周田廖屋”建于清朝初年,位于秋长周田村东风小组。围屋前面有禾坪和转斗门,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三堂、两横、院落式的小型客家围屋。居住在周田的廖氏族人,是兴宁始祖廖德源的裔孙。因“周田廖屋”是著名长征女杰廖似光的故居,在2004年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从转斗门进到院子,可看见正面有三个门,从中间大门进入为门厅,门厅上方的隔板写有“光前裕后”四个大字。穿过中厅,就可以看到上厅安放着祖先牌位,墙壁上写着“有庆堂”。2014年,廖氏族人捐资对祖祠进行了维修,并在门厅的屋顶上,安放了一只石狮子。祖堂的左侧是“廖似光故居”。为纪念廖似光,后人对廖似光居住过的、已经坍塌的横屋进行了修建,并在2011年7月1日建成开放。叶选平题写了“廖似光故居”牌匾。故居里面按照旧时的模样,恢复了厨房和卧室……[详细]
塔山公园
  塔山公园位于龙门县城东南部,与相连的几座小山峰形成一条小山脉,山地面积约2000亩。塔山公园内现建有水西塔、观景和休息亭七座,1.2公里西林河至分塔山公路,2公里登山梯级步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设备初具规模,周围有河溪围绕,潺潺流水,山林倒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环境清幽、松涛阵阵、空气清新的森林旅游之地,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古树名木有一棵100多年树龄的朴树,另外还有一棵木棉古树。人文景观资源方面有位于公园北部的分塔山顶的水西塔、沥潭庙等。水西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至三十八年建成(1610年)。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42米,当时乡试解元胡庭兰登临此塔,题诗云:“雁塔新成万历年,一支文笔插云烟,高登几级眼千里,长啸一声身半天。瑞气遥临霄汉外,祥光常傍斗牛边,秋风渐进题……[详细]
三寨谷造纸遗址
  三寨谷造纸遗址位于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三寨谷,时代:明-民国。三寨谷造纸遗址依山而建,始建于明代,遗址中有三处水车舂碓的石基座、石椎、地窖(山泥自然填平,地面露初灰沙质地的轮廓)等遗址,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造纸处用河石砌筑外墙,花岗岩质地的石椎和石基座。有石椎高约38厘米,外边长约50厘米,直径约28厘米,坑深约20厘米;有石基座长2.3米,宽53厘米,高35厘米。石椎和石基座尺寸各有不同。……[详细]
黄氏祖居
  黄氏祖居位于金带街54号,占地221平方米,二进式结构,院中左厢房保存一口明代水井,水井栏用红沙岩隽刻而成,经数百年的磨损,已凹凸不平,但保存完好无裂痕。此屋后西南是张屋后门,水井常年不干,井水清澈透凉,现还能饮用。在古民居中保存如此完好明代古井,实属罕见……[详细]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东江纵队纪念馆的位置位于冲虚古观的东侧,纪念馆于2003年12月1日东江纵队成立60年之际建成开馆,向世人展示了这只英雄队伍可歌可泣的动人历史。东江纵队全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东江纵队的司令部曾设在冲虚观内。纪念馆广场的右侧,竖有一组人物雕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仆后继,永远向前”。纪念馆共设四个展示厅,五大展示部分,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向我们展示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同时也侧面……[详细]
革命五烈士墓碑
  革命五烈士墓碑位于安墩镇宝安村营田埔,占地面积676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碑高4.3米(其中碑座1.5米),碑形为五角锥形,碑身座西北向东南,碑体正面提写了“革命烈士李水、李慈、李荣、李远、李荫墓碑”,东西两面分别提写了“生为革命”、“死重泰山”等字样。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以上五位烈士是活动在惠东山区一带的地下组织人员,为配合海丰彭湃部队开展地下工作,一次在参加多祝召开的地下组织人员秘密会议时,因内0叛徒告密,后被-反动派围攻,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敌众我寡、火力悬殊,突围时中弹牺牲,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现出了宝贵的生命。八十年代初期,为缅怀这五位革命烈士,告慰烈士的英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原安墩公社革委会(现安墩镇人民政府)发动群众集资约1万多元兴建了该墓碑,成为0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