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 > 建华区旅游

建华区文物古迹介绍

黑龙江督军署旧址
  黑龙江督军署是中国近代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黑龙江省设立的最高政治统帅机关,是民国时期黑龙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国人独立、进步、赶超世界的愿望,促进了对传统思想的反思、改造、更新,反映了中国人对现代思想的多方探求。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时期。黑龙江督军署位于齐齐哈尔建华区卜奎大街与中华路交汇处,市博物馆北侧。该址是在清嘉庆十一年建的齐齐哈尔副都统的私宅,又称为大人府。清朝末年,程德全署理黑龙江巡抚时,在大人府的宅址上开始营建,周树模接任巡抚后建成。先称都督府,后改为督军署。督军署始建的具体时间虽无法确定,但如从周树模1908年署理黑龙江巡抚算起,也已历经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督军署建筑群原有建筑面积为二万多平方米,现今仍保留的建筑达一万多平方米。原督……[详细]
果考亭故居
  果考亭故居果家故居又称大夫第,是一座清朝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坐落在今北关东二道街。5栋建筑,正房两栋,厢房3栋。建筑面积376平米,居民10户。是果松禄康熙年间建造。院落的气派和精致渗透在每一处细节。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翘角飞檐、廊柱、盘龙、花篮等镇宅饰物雕刻考究。几曲迂回,檐角的雕花仍在,古朴气息回旋萦绕,眼前的大四合院气派雍容,这就是果家大院。在果家第14代后人果德永的引导和解说下,这个家族原来的汁味慢慢融进了我们的脚步,拾起我们正悄然失落的记忆。果考亭故居是一处清代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建筑型制保存完整,作为清末居民建筑具有保留价值。果考亭,清末商人,曾开有“天宝当”及“杂货铺”。该建筑共有5栋房屋,其中正房2栋,厢房3栋,总建筑面积约为376平方米,现用途为住宅,共有居民10户,全……[详细]
卜奎清真寺
  卜奎清真寺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礼貌胡同1号。坐落在繁华商业区----卜奎大街一条深巷里,(卜奎为齐齐哈尔旧称,因齐齐哈尔又名卜奎,故名。)是300余年前的旧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总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该寺包括东寺、西寺、女寺三部分。过去分别挂牌为东寺、西寺、女寺,1958年合为一寺,1981年定今名。东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西寺始建于1852年(咸丰三年),两寺相邻。西寺礼拜大典由后窑殿、中大殿、门厅组成。正房厢房安排为伊协办公室、教长室外和贵宾接待室、沐浴室等。自1852年始建以来,西寺仍保持原貌,门庭、壮观,大殿威严,经1989年翻建,油彩绘画,堪称齐市可数的清代建筑群体。东寺礼拜大殿可容纳400人同时礼拜,建筑为飞檐斗拱,磨砖对缝,木质……[详细]
五教道德院
  五教道德院位于齐齐哈尔市,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教道德院,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四道街西侧。创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省城中心慈会会长陈福龄等人以“近日人心不古,道德沧落”为由,提倡儒、释、道三家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归一”,以“专以教救灾恤难,讲演道德,异民众之大同”为宗旨,发起成立黑龙江省城五教道德院。筹建时陈福龄等9人自筹经费,并出版《聚奎卜乘》、《挽世道德金针》等书。五教道德院在天增胡同建成,陈福龄任院长、黄海楼、于驷华任副院长,冷懋生任总经理。当年,冷懋生、五佐臣等押运该院筹集的数十火车皮粮食赴山东灾区,救济灾民。为此,山东赈务督办颁发给卜奎道院“利益群生”的匾额。1930年,继任院长于驷华逝去,黄海楼继任院长,出版了《聚奎卜乘》一书,后又出版《挽……[详细]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创建于1928年,是黑龙江军官养成所改建而成,由堂址和学员宿舍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010平方米,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讲习堂居中,两翼分别为教室及兵营宿舍。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是新式陆军培养指挥人才的学府,在东北军成长发展过程中一处重要历史见证,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的任务是培养陆军初级军官。招生对象是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现职初级军官和各兵科军官候补生。分校的课程设学科、术科两种。学科以军事理论为主,设有战术、军制、兵器、筑城、地形、交通6门课程;术科以典范教学为主,兵种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筑城教范、通俗教范、体操教范、制式教练、战斗教练8门课程……[详细]
小庆主事故居
  小庆主事故居坐落在东二道街北,与果氏故居毗邻。小庆主事故居于2002年11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套住宅为民国初年建筑,融入了许多的外来文化因素。从建筑风格、布局看,纯属四合院的扩大,由6栋房屋围和而成的大宅院,以正房为主体,突破四合院的格局。它的这套宅院,可以成为民国初年省城齐齐哈尔官宦住宅的代表建筑。正房坐北朝南,属于明三暗五那种格局,东西长16.9米,南北宽10.4米。房门居中,左右各有一扇长条形窄窗,这一单元为厅房部分(也称堂屋)。厅房两侧每一单元有两间房,3大行扇木格窗,门窗之上部均为半圆形门亮子和窗亮子。亮子上装饰的图案均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木格,与房屋造型相协调。 靠近正房的第一组东、西厢房,正面比正房少两扇大窗外,其余门窗、屋脊设计均与正房相同。从门窗格局看很像5间,……[详细]
黑龙江将军府旧址
  将军府将军府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相传乾隆年间,皇帝西巡,将军府作为备用行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齐备的建筑群。将军府作为古代黑龙江的第一官邸,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康熙时的萨布素在卜奎古城开衙建府,到光绪末年寿山将军在府内自尽殉国,历经清代8个王朝,被清庭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只有少数几位将军不曾在此居住过。庚子之役(1900年)后,将军府被侵华的沙俄占领达7年之久。清末改黑龙江为行省后,将军府一直是地方军政的办公要地。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20世纪末,将军府古建筑已破败不堪。2000年,市政府将此重……[详细]
吕氏故居
  吕氏祠堂位于西二道街(原卜奎街道双兴委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吕氏祠堂的主人和它的大家族,300年来背着反清的罪名,从江南流放到塞北,非但没有沉沦下去,反而靠文化、智慧的力量和一颗善良的心,规规矩矩地又重新发达起来,在卜奎城创建了万米基业。先说祠堂,史料是怎样记载的:吕氏故宅大院,是吕景儒从嘉庆至道光年间逐渐简称的,共有50余间房,二进式院子,占地万余平方米。吕氏祠堂居中,东西两侧各有正房,厢房。即吕氏故宅。正房和祠堂是有脊砖房,厢房等为无脊砖房。东侧正房正厅内原有“泉林容我静”匾额。祠堂为青砖结构,约20平方米,物脊边上有龙吻,屋檐上有瓦当、滴水、两侧山墙突起部分(墀头)的戗檐上有雕刻精美的龙纹和精美的花卉雕饰。东西临街瓦房中间设一门洞,檐下悬挂着“姜水宗风”牌匾。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时……[详细]
龙江特别支部旧址
  龙江特别支部旧址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文化街道办事处。1933年春,中共满洲省委为了加强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的抗日救国工作,派于天放到齐齐哈尔开展工作。于天放以教员身份作掩护,深入各学校进行秘密串联,召集齐齐哈尔的共产党员宫洗尘等9人在一起秘密开会,向他们传达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在齐齐哈尔成立龙江特别支部的指示,并成立了直属中共满洲省委的龙江特别支部,于天放为书记,这是齐齐哈尔第一个党支部。于天放领导龙江特别支部开展了抗日活动,鼓舞了齐齐哈尔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也引起了日伪特务机关的警觉和恐慌。1934年,于天放被校方解聘,处境十分危险。为保护龙江特别支部免遭破坏,于天放将支部工作交给宫洗尘、毕耀忠负责,然后秘密转移到富锦县工作。此后,龙江特别支部难以继续开展活动。2002年,龙江特别支部旧址被齐齐……[详细]
马识途烈士遇难地
  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北部,市第二医院院内。原是一座独立式 的高级住宅,始建于清末民初年间,建筑面积357平方米。1945年12月,此处为嫩江省政府主席于毅夫宿舍。当年12月24日,国民党反动官员赵岳山,会同军统特务,深夜潜入宿舍院内,企图刺杀于毅夫主席,误入省政府代理秘书长马识途室内。马识途为掩护领导和战友,慷慨赴难,英勇牺牲,年仅42岁。为纪念烈士,教育后人,齐齐哈尔市政府将 烈士遇难地辟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北大街乘车线路:齐齐哈尔市内乘101路公交在解放门站下车可达。……[详细]
11、小姐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姐楼
  小姐楼这座曾经怀瑾握瑜饱藏典籍的小楼,它在老卜奎城民间有个清逸的名字:小姐楼。它位于建华区文化大街东侧,原是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在光绪三十四年奏建的黑龙江图书馆中的藏书楼。二层砖木结构,如今是齐齐哈尔大学职工宿舍。2002年11月被列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木质的楼梯踏板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从这些断木看出,这曾是二楼回廊的横梁,房檐的木板还在,墙上悬挂的各色物品,不知是否能连接着小楼的过去呢?在周边环境的映衬下,这座小楼更显得有些疮痍···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小姐楼胡同……[详细]
义和团女子坛址
  义和团女子坛址位于建华区东一道街东二委一组,2002年经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核准公布为第3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处清代晚期比较典型的庙宇建筑。1900年,爆发了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黑龙江义和团抗俄运动,在其首领张拳师的倡导下,开始设坛练拳,其中女子坛设在北关三皇庙院内。坛址(三皇庙)原来硬山顶歇山式四合院建筑,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组合而成。山门因年久失修在文革期间坍塌拆除。现存有正殿和东西配殿保存较好,山墙砖雕及房顶建筑饰件比较完整。……[详细]
于驷兴故居
  于驷兴故居于驷兴故居位于建华区卓家胡同2号。于驷兴,字振甫,历任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局总办,黑龙江省内务司司长,绥兰道尹,黑龙江省政务厅长,教育厅厅长黑龙江省代理省长等职,是著名的卜奎藏书家。故居建筑共为4栋,其中正房2栋,厢房2栋,总建筑面积约为300平方米,现用途为住宅,居民9户。此遗址为研究地方名人提供了实物资料。于氏故居的最大特点是,每一栋房屋无论大小,凡墙角、檐下都有砖雕美化,而且层次鲜明、立体感强。屋脊边上有精美的一鸱吻。屋檐下有滴水、瓦当,设计十分考究。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先人有着丰厚的文化修养和精湛的建筑造诣。房子主人于驷兴(1986-1942),字振甫,安徽寿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恩泽(?-1899)将军从吉林来到卜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寿山将军署司文案工作。……[详细]
运建农场一号遗址
  运建农场一号遗址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年代为旧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2014年1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运建农场一号遗址为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寿山后裔故居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袁家胡同。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时任黑龙江将军的寿山,面对俄军压境情况下,监危不惧,陈兵布防,指挥官兵、义和团英勇抗俄,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寡不敌众,在沙俄围城之时,誓死不降,英勇救义。寿山长子袁庆恩,字少峰,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55年),寿山将军去世后,袁庆恩携家眷搬迁到建华区光华街袁家胡同。清末,袁庆恩为荒芜局总办,到郑家屯垦荒,民国后,袁庆恩在省城齐齐哈尔任过统领、旅长之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病逝,终年六十二岁。寿山后裔故居原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门房两间,后灶房五间,现历经百年变迁,仅存三间正房,早已破败不堪。……[详细]
齐齐哈尔万善寺
  齐齐哈尔万善寺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年代为192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1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齐齐哈尔万善寺为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光二号遗址
  红光二号遗址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年代为旧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2014年1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红光二号遗址为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