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句容市旅游

句容市文物古迹介绍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座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由镇江市全体党员交纳--,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后刻有114字纪念碑文。纪念碑须弥座高3.13米,寓指镇江市全体党员31.3万人;碑身28米,寓指新四军一、二支队来自南方八省;碑前317级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指抗战胜利50周年;6组台阶寓指6月,最后17级寓指17日,即指韦岗战斗胜利纪念日(1938年6月17日)。碑名“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前下方正中广场上为陈毅、粟裕雕塑。纪念碑宽6米,高36米,须弥高3.13米,寓意该碑由句容市31.3万共产党员捐资所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军第一,二两个支队来自南方八省健儿,碑前有317……[详细]
见月和尚墓
  见月(1601-1679年),即见月律师,宝华律宗第二代祖师,俗姓许,楚雄县人,14岁父母双亡。少好游,曾到金沙江,甸尾等地,因羡慕赤松子,遂出家当道士,后舍道入佛。32岁从宝洪山亮如法师剃度,法名读体。明崇祯九年(1636)年到镇江海潮庵,第二年从三昧受具足戒,继而随三昧传戒诸方,开始阅读律藏,为各方所推重。38岁入金陵宝华山,被提拔监院,并为大众讲戒,“析义释文,口若悬河,座下千人,罔不叹服”(《中国佛教史》)清顺治二年(1645)三昧将圆寂,以衣钵戒本授读体,继承法席,主持宝华山30余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江南大饥,见月募化赈粥50多日,救活饥民数以万计。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二十二日圆寂,终年79岁,其著述有《大乘玄义》、《毗尼止持会集》、《毗尼作持续集》等十部传世。见月……[详细]
隆昌寺
  隆昌寺位于汤山镇北约2公里的宝华山上。宝华山,因盛夏季节黄花满山而得名,周围36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隆昌寺如莲房一般端坐其中。山间云雾缥缈,溪连流水叮咚,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确是一方非同寻常的佛教胜地。隆昌寺,又称宝华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在此结庵传经,故名宝志公庵。宝志即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的原型。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的名称,于是改称隆昌寺。清康熙乾隆曾多次驾幸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隆昌寺,是佛教律宗祖庭,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寺内戒台只有有放戒资格的寺院才能拥有。隆昌寺号称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网络独特,四合方形宛若一座法坛。与众不同的是山门面北偏东,既小又僻。原来因皇上驾临寺院,故改山门面北以示接……[详细]
城上村遗址
  城上村遗址位于黄梅镇大卓城上村南,距离市高级中学仅2.5公里,北纬31°59′08″9,东经119°10′31″1,海拔高程31.7米,面积70650平方米。遗址现场文化堆积丰厚,有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极有可能是一处重要的吴国城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全国重要新发现”,是江苏省上榜的三处新发现之一。今年6月份,市博物馆请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勘探,根据调查、钻探结果可知:城上村遗址为一处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遗址南部有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迹,北部有新石器时代墓葬。遗址北部东侧剖面第⑧层及其以下堆积、中部西侧剖面第⑩层及其以下堆积为新石器时代地层,推测遗址于新石器时代使用时间可能较短,因而地层堆积较薄。商周时期,遗址得到延用,且使用时……[详细]
张家祠堂正厅
  张家祠堂正厅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芦江村原有三组建筑,五进,中轴为家祠,左右两厢为住宅,现存中轴第三进第一个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11米,长24米,檐栏高4米,七檩,硬山式顶,屋顶坡度平缓。梁柱均为粗大的楠木,故又称“楠木厅”。厅内立柱上有青石覆盆柱础,栏顶作卷刹,构架的联接结构,多采用形式简单的斗拱、蜀柱,垫板,正中明间脊檀左右下侧装饰三角形的简单木雕,其外缘置叉手,梁作月梁状,立梁略有琴面,梁底沿边刻双线。斗拱外檐二攒一斗三升,内部梁枋间出单拱与重拱,不出挑,内外斗拱坐斗均刻花瓣状,有方有圆。地面皆用方砖斜铺。该建筑为明代所建,形制古朴,结构简明,用材硕大,装饰没有繁琐之感,在宁镇地区是有一定的代表性。……[详细]
华阳洞摩崖石刻
  华阳洞摩崖石刻位于句容市茅山镇红庙村茅山风景区内积金峰南,华阳洞口朝西是茅山最大的溶洞.摩崖平整开阔,上面刻有唐代至清代游客的题名数十方.摩崖上部正中刻“华阳洞”三个特大楷体字,底径约1米许。在众多的题名中有宋皇佑二年(1050)和迪、陈辅、郭微、太常博士的题名,仍清晰可读。其他明代人的题名较多,如正德辛末(1511)四月十七日题“太原乔宇、京口和镒、何贯、孙瑶同游”。嘉靖四十年(1561)书“栖玄”二大字。现状保存较好,被作为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下方和溶洞进行了开发利用,时刻的字迹风化现象较严重。2006年6月5日,华阳洞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华三育研究社旧址
  中华三育研究社旧址,位于句容市桥头省财经大学红山分校内,民国建筑。始建于1925年,为当时的教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抗日战争中被毁,1948年初,由美国华盛顿神学院院长李博克指导重建,1948年秋建成,社长为美国人林思翰。1951年,将江阴农业技术学校迁来桥头镇,合并成立了江苏省句容农业技术学校,现为省财经大学红山分院。这组建筑共有23栋,红砖勾缝,木质门窗,中西合璧型建筑。其中有20栋为别墅,别墅有两种类型,12栋为10.5米×10米,8栋为11.5米×10米,1栋教学楼为14.5米×39米,1栋办公楼为22.5米×9米,1栋水塔为14.5米×6.8米。……[详细]
春城土墩墓群
  春城土墩墓群句容有着一千多座的土墩墓,而春城土墩墓群因其地理位置靠近茅山风景区,土墩墓集中、保存状态较好而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春城土墩墓群包括百培山土墩墓群、杨家棚土墩墓群、二圣土墩墓群,共有大、中、小型土墩墓112座,时代为商周时期。通过这次发掘,考古人员对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有了突破性的了解,不仅理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也为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结构和土著文化,土墩墓的源流、分期与分区,以及土墩墓的保护和利用等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巫恒通故居
  巫恒通故居位于句容市白兔镇行香前柘溪村,清光绪二十几年。巫恒通(1903-1941),曾任新四军第三团团长,苏南行署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1941年9月在句容县与日军战斗中负伤被俘,坚贞不屈,--八天牺牲。现存他的故居三间瓦房。三间砖瓦房系砖木结构瓦房,屋架、墙没有整修过,内墙近年粉刷过,屋顶近年从新翻盖过。前有近年建造的厨房及院子。正屋系原有旧居。目前是巫恒通的侄孙居住,七八十年代整修过,正屋内较乱而且堆放部分柴草,不易防火。……[详细]
10、平阳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阳桥
  平阳桥位于句容市边城镇青山村东姜盖村,是一座清代光绪年间的单孔石拱桥,平阳桥年代久远且桥体损坏严重,但鉴于此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并且在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5月,边城镇政府同句容市博物馆合力修缮,当年6月完工。修缮后的平阳桥环境优雅、朴实端庄,既排除了安全隐患,又极大得方便了周围村民的生活,成为休闲游憩的好去处。……[详细]
11、李塔湖
李塔湖
  李塔湖李塔湖位于群山之间,水面约有2000亩。湖因群山环绕而曲折多变,自然形成4个半岛、5个水湾。幽远宁静,恍若隔世。湖周围的山峦线条舒展,形态生动。有的像睡美人,有的象神龟探水,有的象鲲鹏展翅。置身李塔湖,看群山如屏,秀峰错落,层峦叠翠,跌宕多姿,其如藏在山水之间的一幅天然画卷。“李塔藏画”被称作句容十佳胜景之一。……[详细]
句容华阳书院
  华阳书院位于葛仙湖公园。旧址在现第二中学内,由明代状元李春芳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创建,咸丰年间毁于战火,清同治四年(1865年),知县周光斗于城西(现市人民医院内)购民宅,改为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天,在华阳书院创办了句容官立第一高等小学堂。2003年,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体搬迁至葛仙湖公园。……[详细]
句容赵家祠堂
  赵家祠堂位于句容市赤山湖管委会街道黄南村中偏西10米处,建于清代后期,现存房屋两进,硬山式顶,有封火墙。前一进现为村供销社使用,梁柱不甚粗大,梁上有红绿彩绘,后一进现已废弃,没有人居住。前后两进门窗都已较大改动,屋面、墙体还基本保持原样。前一进因有人使用目前保存一般,后一进无人使用已废弃使建筑保存较差。……[详细]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
  在被誉为南京的后花园的江苏省句容市,城西北石狮沟村旁的开阔地上,雄踞一对庞大的石兽,人们习惯称它为石狮,不远处有一对石柱,这就是南朝梁代萧绩墓石刻。它是我国现存南朝陵墓石刻中最为宏伟的一处。萧绩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第四子,天监八年(509年)封为南康郡王,卒于大通元年(527年),年仅27岁,谥号“简”,也称南康简王,按制其墓前设置辟邪。这对辟邪,头上无角,一雌一雄,和帝后陵前头上带角的石天禄、麒麟不同,称作辟邪,特用于王侯墓前,是当时统治者等级差别的一种标志。“辟邪”是辟除邪物的意思,是古代一种尊奉的神兽,置于墓前作为侍卫与仪仗。这类石兽是以狮子为模式雕刻的,不过它与狮子的形象并不完全相同,自然界里没有这种带翼的动物。二辟邪东西相向而立,相距16.8米。石柱在其北面21米处。石柱背后紧靠池塘,……[详细]
隆昌寺铜殿、无梁殿
  铜殿,在大殿的右上,原悉为范铜所作,妙峰和尚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后毁,改建为砖木结构,殿顶部的筒瓦为铜制成。重檐歇山顶,面阔4.67米,进深4.2米,高7.15米。殿前有一亭阁,亭前有汉白玉石坛,坛壁四周雕有莲花图案。文殊无梁殿,在铜殿的左侧,妙峰和尚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7.62米,进深二间5.62米,内因进深较短,仅用一道砖券代替横梁。普贤无梁殿,在铜殿的右侧,妙峰和尚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7.62米,进深二间5.62米,仅用一道砖券代替横梁。在两殿的次间各有梯级,各十七级,宽0.6米,下层正立面有一门二窗,皆为圆拱形,门窗上雕刻二龙戏珠、云纹等,出檐不长,屋角起翘也不高。……[详细]
新四军医疗所遗址
  新四军医疗所遗址位于磨盘山区苏家大凹,现仅存遗址。1942年1月,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成立了卫生部,为了医治伤病员,在芦深汊多,水网交错的圩里成立了第三疗养所,由朱潮兼同志任所长。第三疗养所选择了毛竹林和杉树林密布的磨盘山作为固定的重伤组,重伤组由一个医生、两个护士、一个炊事员和一个招呼员负责。疗养所住在毛竹林深处搭建的草棚里,吃的用的依靠群众支持,在茅山战斗的干部、战士、地方党的同志和许多老百姓都在这个疗养所看过病,养过伤,大家又把这里叫“竹林医院”。……[详细]
新四军修械所遗址
  新四军修械所遗址位于磨盘山区苏家大凹,现仅存遗址。苏南军工部门修械所由1941年5月成立的新四军六师军实科骨干组成,当时只有十几个人。苏剑雄任所长,程远任政治指导员,修理机枪、步枪、打不响的子弹和掷弹筒等,并试造手-。1942年夏,军工生产人员不断增加,最多时有一百二三十人,相应机构也逐步健全。1943年3月,修械所全体人员和设备通过敌伪封锁线,从丹阳、武进、金坛三县交界处秘密转移到句容磨盘山地区。……[详细]
新四军水坝
  新四军水坝位于磨盘山区陈庄村西,1938年6、7月陈毅、张鼎承、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二支队进入茅山地区。新四军六师曾在磨盘山设立疗养所、修械所等单位,部队为解决军民在山区用水的困难,利用战斗间歇在现在的天王镇李塔村陈庄、老人山等地修建水坝蓄水。现在还在使用的陈庄水坝就是那时候修建的,群众称其为“新四军坝”、“抗日坝”。……[详细]
19、三天门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天门
  三天门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风景区元符万宁宫,在灵宫殿后、老子神像前的万寿台上。创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公元1165年—1173年),原为“金箓道场”拜章上表之圣地,明清两代多有修葺。三天门高6米,宽2米,门头以上共有四层石雕,一层为二龙戏珠浮雕,二层为石刻三天门横额,三层为五只姿态各异的仙鹤浮雕,四层为梁、檐、脊俱全的石雕门顶。两旁石柱高达6.5米,共分五级,一级方形门柱,边长0.48米,高3.4米;二级立体盘龙柱,高1.5米;三级立体太极石墩,高0.4米;四级莲花石座,高0.4米;五级为两石柱顶巅一对高0.8米、左右相对而视的雄雌坐狮。门之正面横额上刻“三天门”三字,为明嘉靖年间所刻,两侧石柱石刻对联“仙乐撤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门之背面横额上刻“万寿台”三字,左……[详细]
20、芦江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江桥
  芦江桥位于句容市后白镇淮源村中,跨秦淮中河,西通著名的赤山湖,始建于南宋年间,现所存桥体建于清代光绪13年。又称芦岗桥,南北向,跨秦淮中河,三孔石拱桥,青石质。全长29米,桥面宽4.7米,桥孔净跨分别为6.4、7.5、6.4米,中孔矢高3米。桥体基本保存完整,桥面阶石部分不存,桥拱上方两侧对称4个龙头装饰仅剩2个,桥面两侧栏杆已损。芦江桥所跨河流是秦淮中河,属秦淮河支流,桥在村中间,是沟通村子南北的重要通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