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 > 邗江区旅游

邗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小李将军画本轩
  望春楼之西为“小李将军画本轩”,两层之间有水池曲桥相连。小李将军指的是谁呢?据记载,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人称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人称小李将军。“小李将军画本轩”是按李昭道的画意设计的,由于“大李小李”共创了唐代“金碧山水画派”,因此,我们这天透过扇形窗户观赏对面熙春台金碧辉煌的廓影,能够联想起盛唐艺术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象。……[详细]
瓜洲孙氏住宅
  瓜洲孙氏住宅民国时期民居。房屋坐西朝东,共有两组,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街西一组分南北两轴,中夹火巷。北轴线前后两进,明三暗四布局。南轴线前后三进,均面阔三间。街东一组为面阔三间,进深五檩住宅一处。房屋架构布局完整,内廊及门窗槅扇保存完好。整个建筑群体量较大,代表了扬州沿江地区民居建筑特色。原房主为孙氏,曾从事旱烟、货栈、酱园等方面的经营。……[详细]
43、旌忠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旌忠寺
  旌忠寺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仁丰里。寺址相传为梁昭明太子文选楼故址。寺始建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元代至元年间建大殿,明、清均有增修。光绪二十六年建厅五楹,三十年修建山门,民国年间将文选楼升高重建。大殿为楠木梁架,文选楼上藏有大藏经五千余卷,1992年遭火毁。现为宗教活动、游览场所。……[详细]
44、龙衣庵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衣庵
  龙衣庵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南门外新河湾。旧本草庵,相传因清康熙帝遇雨于此晾衣而得名。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修。咸丰圮,后重建。现存建筑前后二进,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后进殿房硬山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两侧为廊房。北有古银杏两株。为古运河南线上的文物景点。……[详细]
45、莲溪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溪墓
  莲溪墓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大明寺内。莲溪,即真然和尚,晚清画家,兴化人,长住扬州。因曾住黄山,号黄山樵子,擅山水人物、花鸟兰竹。光绪十年(1884年)卒葬于此。墓在大明寺墙外树丛中,封土已塌,冢前有青石墓碑,上刻隶书“清故莲公墓”,下款为“光绪甲申葬”。……[详细]
扬州城隍庙
  城隍庙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堡城中心小学。庙址为唐衙城所在。现存大殿系清光绪间(1875-1908年)重建,坐北朝南,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九檩。装修已改,1985年维修。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文物景点。……[详细]
47、望春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春楼
  望春楼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规模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心淡雅,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卸去楼上的门窗就变成了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详细]
麻油墩汉墓
  麻油墩汉墓位于邗江区西湖镇经圩村蒋巷组。西汉早期墓葬,俗称“麻油墩”。封土堆呈不规则圆锥状,系人工夯筑而成,底边直径35米,高度6米,占地面积961.63平方米。2010年6月12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扬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滩田堤坝遗址
  滩田堤坝遗址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子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宋,占地面积4644平方米。堤坝全长258米,高4.5米,上宽10米,下宽18米,夯筑,截面呈梯形。南北贯穿古雷塘,古槐泗河自南端穿过,缺口处原似有涵闸设施。1984年初,当地筑路挖穿北端约10米,内含遗物最晚为宋瓷碎片。这与《宋书地理志》于扬州城北筑堤屯田的记载相符。……[详细]
50、焦循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循墓
  焦循墓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境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面积318平方米。焦循世居清代扬州府甘泉县黄珏桥镇南首焦庄(今邗江方巷),因此焦循墓坐落于此。2014年,方巷镇曾对焦循墓进行修缮。乡人曾偶然发现了焦循墓原始墓碑,为汉白玉材质,碑文题有“焦公墓”。经测量,该碑整体通长132厘米,宽50厘米,厚7厘米。“该墓碑保存完好,碑文字迹清晰,经多方考证,这块碑文中的‘丁丑年’即1937年。”焦循字理堂。原居甘泉县,即今邗江区方巷镇人(原黄珏镇黄珏村人)。生于清乾隆28年(1763),卒于嘉庆25年(1820)。嘉庆6年举人。是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淡于仕进,潜心精读、著述,学识广博、显名于世。他一生研究涉及经、史、历算、音韵、训诂、诗词、戏曲、医学等领域,成果丰硕,被“一代文宗”、……[详细]
双颉双墩汉墓
  双颉双墩汉墓位于邗江区杨庙镇双颉村双墩公墓西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乾隆诗碑
  乾隆御诗碑原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实验小学(原锦春园遗址内),1984年移至瓜洲镇宝石工艺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立。碑高0.98米,宽2.25米,厚0.33米,右上角缺损。碑边线阴刻,饰以八龙戏珠图案。诗文行书阴刻,竖排14行,共70字。有御印2方。诗为七言诗文。乾隆帝第三次南巡,途经瓜洲,游私家园林吴园,盛其景,赐名“锦春园”,作锦春园即景一首,园主勒石建亭供奉,咸丰年间园亭俱毁。锦春园原名吴园,据《瓜洲志》记载:吴园位于瓜洲城西北陈家湾北,为乾隆南巡驻跸之地,乾隆十六年(1751)赐名“锦春园”。……[详细]
王羲之心经碑
  王羲之心经碑位于邗江区瓜洲镇三汊河高旻寺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邗沟遗迹
  古邗沟遗迹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城北螺丝湾桥至黄金坝。又称邗江、邗溟沟、中淡水。春秋末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邗城下开凿,以沟通江淮,是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也是古运河最早的一段。今螺丝湾桥至黄金坝东西向一段为古邗沟遗迹,长约1450米,宽50-60米,两侧淤积层约20-25米,当中沟床现为10米左右。中段有“邗沟桥”跨水上,桥南原有大王庙。……[详细]
小墩汉墓
  小墩汉墓位于邗江区杨寿镇宝女村宝女墩汉墓东北500米。汉代墓葬,封土直径30米,高度3米,夯层厚0.2-0.3米,保存较好。封土墩周边曾有土坑墓发现,并出土釉陶壶、瓿、罐等。此墓可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宝女墩墓主人的陪葬墓。2010年6月12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扬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鼓墩汉墓
  金鼓墩汉墓位于邗江区西湖镇金槐村金槐小区北侧,西北绕城公路南侧。西北绕城公路南侧,西汉早期墓葬,封土堆呈不规则圆锥状,系人工夯筑而成,底边直径60米,高约8米,占地面积2826平方米。2010年6月12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扬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帽儿墩汉墓
  帽儿墩汉墓位于邗江区平山乡朱塘村,扬子江北路与朱塘路交汇处东北角。汉代墓葬,封土底部呈“方中”状,南北70多米、东西60多米,占地面积4534.2平方米,在其上为圆锥形封土墩,高度10.5米,系人工夯筑而成。2010年6月12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扬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8、石涛墓
石涛墓
  石涛墓石涛乃皇族后裔,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十世孙。明亡后,其父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当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石涛为清初著名的四大画僧之一。石涛著有《石涛画语录》,名重天下。当时书画界由董其昌等人倡导的“南北宗”学说所主导,摹古之风日炽。才华横溢的石涛不为所缚,自创新法,自标新格,绘画理论和艺术实践独树一帜,被誉为“清代以来300年间绘画第一人”。石涛晚年定居扬州,直至终老天年。这个时期是石涛绘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代表作品如《淮扬洁秋图》、《余杭名山图卷》、《卓然庐图轴》、《溪南八景图册》等,件件精绝,代表了石涛的艺术顶峰。石涛开创了扬州的一代画风,之后出现的“扬州八怪”画派群体,无论在绘画理论还是艺术实……[详细]
熊成基墓
  熊成基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大明寺内。熊成基(1887-1910)中国民主革命战士,一名承基,字味根,江苏甘泉(扬州)人。曾参加光复会,1908年组织安庆起义失败,-日本,加入同盟会,1910年(宣统二年)在哈尔滨谋杀海军大臣载洵未成,因奸人告密被捕在吉林就义。民国元年(1912年)同盟会员葬其遗体于此。墓在松林中,墓冢原为封土,前立墓碑,楷书“味根熊公墓”。1987年修葺,改为水泥墓冢,重立墓碑,隶书“熊成基烈士之墓”。因大明寺东园扩建,墓地环境亟待整治。……[详细]
吴惟华天中塔碑
  吴惟华天中塔碑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汊河街道高旻寺来果纪念堂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清。清顺治乙未(1655)秋九月吴惟华立。碑方首抹角,方座,通高1.95米,宽0.95米,右下角略有残损。吴惟华,顺天人,明末诸生,降清后封恭顺侯,官至户部右侍郞,碑文《天中塔记》为吴惟华手写草书,竖排12行,满行25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