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咸宁市旅游

咸宁市文物古迹介绍

三国赤壁古战场
  赤壁古战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赤壁市境内,沿江而上,通洞庭巴蜀,经武汉东下可达吴越苏杭,北望汉沔千里沃土,隔江就是洪湖乌林。东汉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几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初战于赤璧,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市乌林镇),与孙、刘隔江相峙。后孙刘联军巧用火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水寨。曹军船只一时尽着,岸上营落,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赤壁大战。赤壁大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详细]
通山无量寿禅寺
  无量寿禅寺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海拨1665米)狮子岩西麓,寺内松杉叠翠,山泉鸣涧,鸟语花香,云海蜃楼,清幽宁静,素有“清凉世界”之称。“狮涌云关”自古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之自然景观。虽此处山高千仞,背依峻峰陡崖,面临渊谷深壑,兴土木艰难万分。然圣钦老和尚以佛子之心,禅修之愿,终于建成雄伟壮观、庄严肃穆之无量禅寺。无量寿禅寺原名云关古寺,成名于南宋,后历经战火,至明末已成废圮。一九八四年秋,临济宗的圣钦法师奉仁德法师之命,只身来此,回通山县九宫山恢复开创佛教净土宗道场。无量寿禅寺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海拨1665米)狮子岩西麓,寺内松杉叠翠,山泉鸣涧,鸟语花香,云海蜃楼,清幽宁静,素有“清凉世界”之称。“狮涌云关”自古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之自然景观……[详细]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集镇)。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分三路从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系军阀吴佩孚节节败退。8月25日,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占蒲圻(今赤壁)中伙铺车站,切断了驻湘吴军沿粤汉铁路北撤之路。吴佩孚急忙纠集2。6万余顽敌重点驻守汀泗桥。此时,正逢秋汛,汀泗桥三面环水,东南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伐中路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命令第4军主攻汀泗桥,第7军第一路直插蒲圻会攻汀泗桥,第8军一路沿长江南岸夺取嘉鱼侧击汀泗桥。8月26日凌晨4时,第4军从汀泗河南岸向驻守在北岸的塔垴山、石鼓山吴军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中午12时,进攻受阻。午后,吴军1000余人在炮火掩护……[详细]
赤壁观音寺
  观音寺是湖北赤壁的一处历史名刹,位于望山大沙州。观音寺原名观音阁,据清同治《蒲圻县志》载“大士阁,在西乡大沙州,有丈六金身,明崇祯中,邑人副使邓士亮任蜀敬造,合邑士绅建殿”。邓士亮是明万历甲辰年进士,在蜀任职二十余年,将一生积蓄铸造了一尊观音菩萨铜像,退休时,将铜像竖于大沙州。数百年来,这里香火旺盛,成为蒲圻一大佛教道场。日本侵华时期,日军欲-中华宝物,曾用数部卡车以铁链套住尚未拉倒,可惜毁于文革之中。1998年夏,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和恢复观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正果法师发弘愿重建观音寺历史名刹。经过多年努力观音寺已经修建完毕。观音寺现有一尊高达9米的释迦牟尼佛,一尊3米8高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2米高绿度母、白度母和文殊菩萨各一尊。 赤壁市观音寺始建于明代崇祯丙子年(公元1636年……[详细]
赤壁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以砖茶和古板街称名于世的赤壁羊楼洞内,与赤壁四十八泉之一的观音泉和赤壁著名景点陆水湖相毗邻,是鄂西南海内知名的一大古刹。羊楼洞既是一历史名镇,山青水秀又是一旅游胜地。将军寺始建于唐代,本祀羊楼洞先仁唐敕忠烈将军雷万春。唐至得德年间的安史之乱,雷公奉肃宗李亨平叛令与蒲圻人平原将军覃国良随张巡、许、南齐云等镇守睢阳,以饥疲之军先后与敌军战三百余回,歼敌十万余人,扼守江淮,叛军闻风丧胆,始终无法下江南,后城破不屈与三十六义士忠义殉国。叛乱平定后,雷公褒封忠烈将军,并谕民间立庙祭祀。《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政通鉴》等史书均有记载。宋名臣文天祥曾撰写过万春公传。唐下至今,圆通寺代有兴废。时或雄伟壮观,香火鼎盛,法务兴隆;时或废墟残洹,满目苍痍。清道光咸丰年间,茶市兴隆,砖茶远销欧亚诸国,……[详细]
王明璠府第
  王明璠府第位于大路乡吴田村1组(俗称畈上王湾。古时该地为一片田畈,畈上聚居着姓王的,故名“畈上王”湾。后王明璠家族从五里外吴田洞引水至田畈,称吴田村),距县城3公里。又名“芋园”,即大而无华(非豪宅)之意。又呼为“大夫第”,1901年王明璠因功授受封四品“朝议大夫”,其大门额书有“大夫第”的门匾之故。是湖北省现存单体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民宅,享有“湖北第一宅”之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王明璠府第始建清咸丰年间,建成于同治时期,是湖北仅存的“县太爷”宅院之一。民居占地达1万平方米,分为老宅和府第。老宅为王明璠父亲王松坡所建,占地1200平方米。府第即是王明璠退官回乡后修建的,占地8800平方米。其中王明璠府第座北朝南,三面环水(吴田港,人称玉带河)。平面布局略呈长方……[详细]
峨石宝塔
  峨石宝塔在蒲圻市西郊马鞍山巅。塔侧石岩上刻有“峨石”二字。马鞍山双峰壁立,重峦翠连;山麓绿水扬波,峨潭碧盈,景山幽丽。峨石宝塔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全以青石砌成,七层六角,高17米,底层置门,以上各层设窗,层檐舒展,叠角飞翘,角挂铜铃,山风吹来,锵然远闻。循塔内螺旋石阶,可达5层。结构谨严,形体峭拔,古雅卓秀,数里之外,皆能见其直插天半。峨石宝塔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峨石宝塔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0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峨石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峨石宝塔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详细]
王世杰故居
  王世杰故居位于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村,建于清代。王世杰(1891~1981),崇阳人,1911年肄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后留学英、法,1917年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并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后进入政界,历任国民党政府法制局局长、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教育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长、-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该故居坐南朝北,一进三重,共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侧墙有封火山墙,面积约500平方米。王世杰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国共两党和海峡-等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故居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和教育价值,同时,对于研究我省传统民居也有较高价值。……[详细]
赤壁碑廊
  赤壁碑廊元208年曹操率二十几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初战于赤璧,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县乌林公社),与孙、刘隔江相峙。后孙刘联军巧用火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水寨。曹军船只一时尽着,岸上营落,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赤壁大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阵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赤壁旅游区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三山组成。主要景观:赤壁摩崖石……[详细]
鄂南秋收暴动指挥部旧址
  鄂南秋收暴-动-指挥部旧址位于咸宁市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莲花塘村3组石家。1927年8月5日,中共湖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结合湖北情况,制定了《鄂南暴-动-计划》,决定以蒲圻、咸宁为中心暴-动-点。8月下旬,省委派吴德峰、黄赤光、谢一环到蒲圻,正式成立鄂南秋收暴-动-指挥机关——中共鄂南特委。8月2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兼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和省农委主任任旭赴蒲圻检查农民暴-动-的筹备情况,在中伙铺莲花塘石谷家召开鄂南六县负责人会议,部署暴-动-工作。9月6日,罗亦农第二次到蒲圻指导鄂南秋收暴-动-,再次在莲花塘召开鄂南六县负责人会议,落实暴-动-计划。鄂南特委根据罗亦农的布置,统一各县农民军的称谓,成立了鄂南农民革命军总部,由特委军事委员漆昌元兼鄂南农军总指挥,吴德峰为……[详细]
赤壁摩崖石刻
  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有石刻“赤壁”二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相传是周瑜破曹后,一时兴起,挥剑在石上刻下,但据字体考证,当是--所书。北宋文人谢迭山曾路过此地,在他的“赤壁诗”序中说:“予从江夏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上有‘赤壁’二字,其北岸曰乌林,至今土人耕地,得箭簇长余尺,或得断枪折戟,其为周瑜破曹操兵处无疑。”明朝王奉偶过赤壁,题绝句两首于石上云:“赤壁横崖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公势,可叹0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吴,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洪武已丑年(1385年),曹君亭坐船到赤壁,发现宋明石刻,也留下了墨迹:“此乃周瑜破孟德之赤壁也,子瞻与后人但知黄州赤壁……。”赤壁二字上有一个“鸾”字,为道教符号。据明方汝浩著《东游记》载,凡得道之人均乘青……[详细]
湖北省第一高级中学旧址
  湖北省第一高级中学旧址位于湖北科技学院咸安校区,是湖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旧址不仅是湖北省第一高级中学的历史见证,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红楼曾作为教学楼和师生活动的大礼堂,是许多校友心中充满回忆的地方。如今,它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校友在寒暑假和国庆黄金周期间前来参观,感受历史的变迁。‌1在保护措施方面,湖北省第一高级中学旧址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管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展示了其作为教育机构的辉煌历史,还成为了当地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未来,随着更多校友和游客的关注,相信这一旧址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继续传承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保护范围:湖北省第一高级中学旧址共有三栋房屋,实行整体保护。东以礼堂外墙为基准向东延伸7米至陡坎边,南以二……[详细]
孙郭胡城址
  孙郭胡城址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铁铺村熊家湾,地处一长条形岗地中间,东距老淦水河约600米,东部和北部为宽阔的平原,南部为丘陵山地。遗址于1984年发现,200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城垣因地势修筑而成,呈长方形,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25米,周长599米,面积为26250平方米。已发现城垣、角楼、城壕、烽火台等遗迹。城垣有内、外护坡,墙主体宽4~5米,用黄色黏土夯筑而成。南北城垣中部有城门遗迹。南城垣与西城垣拐角处发现角楼。城墙外北、西、南三面有城壕,为人工挖掘而成。烽火台位于城外西南一座直径为15.6米的圆形山包上,上部为青砖,下部是夯土,时代为战国时期。孙郭胡城址西500米处的白虎咀山发现了大面积的墓葬区,出土了铜剑、铜箭镞、鼎、镦、壶、器座等器物,孙郭胡城址保……[详细]
沈鸿宾故居
  沈鸿宾故居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浮山办事处太乙村石乌山下。沈鸿宾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清军千总加都司,后因战功升任台湾海营提督。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积劳成疾,病死台湾,时年47岁。死后追赠一品封典,授振威将军加勃勇巴图鲁。沈鸿宾故居建于清同治七年至十二年(1868~1873年),由沈鸿宾本人主持兴建,建筑面积约1404平方米。沈鸿宾故居为清晚期湖北地方建筑风格,合院布局,以中央厅堂、天井为中轴,左右对称。中轴进深三进,左右厢房进深八间。青色小布瓦顶,门楼呈飞檐翘尾状。共有天井6个。堂屋高大,做工考究,梁枋、窗格雕花精细,艺术价值较高。有将军第、皇恩旌裱御赐匾额。沈鸿宾故居是湖北省重要的涉台文物。故居建筑体量较大,规格较高,做工精良,为较典型的鄂东南民居,是研究湖北乡土建筑的重要……[详细]
北伐战役遗址
  北伐战役遗址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遗址位于咸宁市汀泗桥镇京广铁路西侧西山头上,距汀泗桥镇500余米,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东靠群山,西临大湖,一桥飞架,构成天险,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6年8月25日至26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叶挺独立团等将士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了一场空前的激战,北伐军大败吴佩孚的北洋军,使反动军阀吴佩孚从此一蹶不振,为北伐军进军武昌开辟了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为纪念此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在此兴建烈士墓、纪念碑、纪念亭等。墓为长方形券顶,庄重大方,周环以短墙与松柏;碑呈方锥形,巍峨挺举,正面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大字;亭呈六角,方圆顶,俏丽挺拔,颇为壮观。占地2500平方米,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北省爱……[详细]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主要包括五七区、窑厂区、红旗区、向阳区,总面积约78,000平方米。196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湖北咸宁向阳湖(原名关阳湖)建立“五七”干校,下设文化部机关、文联作协口、出版口、文物口、电影口,共分五个大队。6000余名文化人,先后在干校当过学员,其中,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的名人174人,如谢冰心、冯雪峰、沈从文、严文井、张天翼、张光年、陈白尘、臧克家、李季、冯牧、萧干、孟超、侯金镜、郭小川等,都曾在这里劳动和生活过。旧址内房屋144栋,有五七干校学员自己动手修建的砖瓦结构平房、“干打垒”的土坯房,还有烧砖烧瓦的窑厂,另外还有他们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三座桥,即红旗桥、五七桥、向阳桥。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是特殊时代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详细]
芭蕉湾焦氏宗祠
  焦氏宗祠位于通山县高湖芭蕉湾村。这栋古民居第一重为戏台,第二重为空旷的大厅,第三重为祭祀祖先的神台。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屋檐上,硕大的鳌鱼挑雕工精细、栩栩如生,雕梁画栋、7架梁建筑形式,显示着主人的显赫身份。罕见的是,在二三重之间,经通山县文化局初步考证,该民居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于主人的祖先考取过探花,才有资格修建这种较高规格的民居。民居中建有拜厅,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是一座民间艺术的宝库。被湖北省古建筑和文物专家称之为“古民居极品”。保护范围:东至焦氏宗祠前檐墙,南至焦氏宗祠南墙,西至焦氏宗祠后墙,北至焦氏宗祠厕所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东延伸13米至祠前广场边沿,向南延伸1.45米,向西延伸5米,向北延伸15米,东北与保护范围边界重合。……[详细]
新店土城遗址
  新店土城遗址位于赤壁市新店镇土城村,南临潘河,东、西、北三面为小丘陵。1999年~200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7次调查、钻探和发掘。遗址由大小土城及城址北部的王家岭、花园岭、祝家岭三处墓地构成。发掘共揭露面积4153平方米。大城为战国时期,小城为西汉时期。城墙均为黏土夯筑,城墙周围有护城壕,现存大城与小城重叠西南角和西垣南段大部分。土城城外分布有王家岭、花园岭、祝家岭三个墓地,整体保存较好,墓葬埋葬集中、分布规律,是城内居民死后的公共墓地。新店土城遗址中的城址是我目前发现的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楚国城邑,对于研究楚国对江南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详细]
簰洲湾九八抗洪烈士陵园
  簰洲湾九八抗洪烈士陵园位于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1998年8月1日,簰洲湾溃口,空军高炮某团225营及广州军区某舟桥旅5营的解放军官兵前往抢险,连指导员高建成等19人以身殉职。为了纪念抗洪烈士,缅怀抗洪精神,县人民政府筹资修建“抗洪英雄纪念碑”、“簰洲湾98抗洪烈士陵园”,1999年7月落成,地面积5300平方米左右。陵园内,高建成墓居中,其余18座烈士墓,左右各9座,呈弧形排列。墓均花岗岩基座,大理石墓碑,正面镶嵌烈士遗像,镌刻烈士姓名和生卒年份,背面铭记其简略生平事迹。该陵园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抗洪烈士陵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详细]
毕家畈塔
  毕家畈塔位于赤壁市神山镇毕家畈村,清代石塔。坐东朝西,六角五级楼阁式塔,通高约18米,全部由石块垒砌而成。基座正方形,边长5.2米,高约1.5米,四周边沿处有一圈榫眼,每边各四个,共十二个。塔身为正六边形,六个塔角卷曲上翘。第一层西面设一拱形石门,在石门上方刻有“光路”二字;第二层西面刻“聚奎”二字;第三层西北面设一拱形石门,大小与第一层相同,在东南面、西面、西北面各设有一个圆形窗孔;第一、三层设有神龛;塔内设有石台阶,可上至第三层。该塔与赤壁市内的峨石宝塔建筑风格相同,对研究清代民间石塔的建筑工艺以及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