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梁溪区旅游

梁溪区文物古迹介绍

三里桥天主堂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国籍传教士隆盛来无锡传教,在城内永定桥沿河西河头道长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这是无锡地区第一座天主堂。三里桥天主教堂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间堂房,这座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外墙青砖白缝,绛红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顶。整体平面呈十字形。雄伟的钟楼高达62米,耸立在京杭大运河畔。正面顶部竖立大十字架,下面有大理石一方,上刻阴文“天主堂”三个金字,为书法家王致中遗墨。两侧有砖刻阳文白底金字对联,“万有资生渊微莫测,一元默化浩荡难名”,相传为清康熙帝所撰。天主教堂几经毁坏和修复,除义和团兵燹之外的最严重的一次事件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无锡爆发的烧教堂、驱教士的教案。次年,法国籍彭安多神父向清廷索赔,于原址重建……[详细]
张闻天旧居
  张闻天旧居位于无锡市汤巷45号,是一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仿西班牙式红色小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庭院内植有龙柏、石榴、芭蕉等花木。楼前塑有张闻天汉白玉半身塑像,主楼大门上方悬挂着薄一波题写的“张闻天旧居”匾额。楼内设有“张闻天生平图片展”,分“探索革命道路;在党中央负总责,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耕耘在东北的土地上;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坚持真理,奋斗终身”五个部分,陈列着张闻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实物200多幅(件)。同时按原貌恢复了张闻天卧室兼书房,张闻天在这里增补、定稿了最后一篇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光辉文献《无产阶级-下的政治与经济》。张闻天旧居通过开展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张闻天的思想理论和崇高品格,先后被中共江苏省委……[详细]
祝大椿故居
  祝大椿故居位于无锡南城门外的清名桥东侧伯渎港117号至122号。故居整个宅邸规模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是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保护和修复的最完整的清代名人故居,也是目前街区内的故居中规模最大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也诞生了许多民族资本家,祝大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从经营煤铁五金起家,到投资航运业和房地产,经历十三年的艰苦创业,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52岁后受聘为英国洋行总买办,并借助自身特殊的身份在江沪地区大力兴办民族产业,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创建近代民族工业有功,清朝光绪皇帝还御批特赏他为二品顶戴官衔,并聘他为清政府农工商部顾问,使他成为近代无锡第一位“红顶商人”。祝大椿在无锡故里伯渎港的这组房子,一半是祖产(一说是他夫人陈氏的家产),另一……[详细]
惠山寺经幢
  惠山寺经幢,在无锡惠山寺古华山门内两侧,南侧为唐陀罗尼经幢,北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两幢中间相距10米。唐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底部直径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幢基为三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为束腰形须弥山;中间一组底座上满刻海水纹,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狮子四个,姿态各异,上乘覆莲瓣托座;上面一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壶门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仰莲瓣,仰莲之上为八角形座,每面刻栏杆,转角处为莲瓣首望柱。幢身立于栏杆石座之上,作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系白鹿山人李端符书。幢身上部为八角形宝盖装饰,角隅处均饰狮首,口衔连珠状璎络带。宝盖上置扁圆状石,四面刻宝相花图案。其上承托仰莲瓣,莲瓣上发现有八个方形柱洞,估计原有石雕勾栏,现已全部……[详细]
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
  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座落于惠山北麓红光村严家棚(现惠钱路45号),占地面积103亩。陵园绿化覆盖率达72%,全园共有各类树木15万棵(枝)。陵园内的大门广场、纪念塔、烈士墓区、烈士纪念碑亭及烈士事迹陈列馆等构成了陵园烈士纪念建筑群,园内共安息着200多位英烈的忠魂。烈士陵园在被列为第三批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后,又获得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并成为江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无锡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无锡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期间,市领导及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人士都要来园祭扫革命先烈。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惠钱路45号乘车线路:无锡市内乘4、15、39、43、83、126、216、61……[详细]
锡金公园旧址
  锡金公园旧址,位于无锡市中心。曾名为无锡公园,俗称公花园,现名城中公园。其范围内包括楚春君黄歇于白水荡所建行宫、东晋王羲之寓所、祟安寺及道观“洞虚宫”局部、明盛冰壑方塘书院等废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辟建锡金公园,越年而成,有龙岗、归云坞及蓼莪、天绘亭,并迁入绣衣峰等,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城市公园之一。1910年建多寿楼;1920年建池上草堂并新镌刻怀素《四十二章经》;翌年建西社,1921年建兰苡;1927年建松崖白塔;1930年建同庚厅;1933年建九老阁。建国后,无锡市政府多次对该园作修葺。l994年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以锡金公园旧址之名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1998中又拨款5000万元,分三期扩充、改善该园绿地,保护文物建筑、使公园面积增至50亩。2006年由江……[详细]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位于无锡市崇安区中山路与人民路交汇处,东起解放北路,西至中山路,南临人民路,北靠学前街。街区周边林立的商场,包括新世界百货、八佰伴、三阳百盛等,新兴的商业街区保利广场、东方巴黎、汇金广场等与之遥相呼应。作为商圈商铺,崇安寺历史上就是无锡人的游乐消费所在。位于市中心大型商业区内的崇安寺,人流密集,消费旺盛,商业气氛与经营前景极佳。步行街区分为珠宝古玩区、皇亭小吃区、特色商业区、民俗展示区、体育文化活动区、品牌服饰区、休闲娱乐区;完善的区域设置,一方面使商区功能分明、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城市窗口形象。崇安寺作为无锡的“商核”、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商圈商铺、大型商业区域,作为重要经济实体和特色商业、餐饮集中之地,给城区商业购物活动添加了地方特色,适应了消费多元化的需求,进而带动……[详细]
永泰丝厂旧址
  永泰丝厂旧址位于无锡市南长区南长街364号。永泰丝厂原在上海七浦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资创办,后由薛氏独资经营。1926年5月,永泰丝厂迁至无锡大公桥堍,为无锡丝业诸厂之首。所产“金双鹿”丝曾获美国纽约万国博览会金象奖。新中国成立后,由公私合营再改为地方国营无锡丝织二厂。现存老厂茧库、办公楼各一幢,均在后厂门附近。茧库面阔七间,高两层,红砖清水墙。办公楼面阔五间,高两层一阁,砖混结构,磨矾石地坪,木楼梯,系薛南溟、薛寿萱父子及高级职员办公所用。是见证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建筑之一。2003年与“薛南溟旧宅”同时公布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永泰丝厂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惠山庙
惠山庙
  惠山庙历史上,惠山庙会始于何时不详,但在元代已有文字记载,明中期至清中期渐盛,到了19世纪晚些时候至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达到高峰。当年的庙会是与迎神赛会进、“赶节场”(庙市)同时进行的,所以人气很旺,热闹非凡。主要有“三月香汛”(香会),三月甘八以张中丞庙为中心的东岳庙会和七月甘五张巡神诞庙会(灯会)。据沙陆墟先生《惠山香会图跋》称:“旧时农历三月十四至十八日,无锡四乡例有香会,咸至惠山朝山进香。香会之旨乃拜香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股人无数,队无定则。以臂锣悬炉为前导,拜香者胸挂布袋,一步一拜,宣卷唱诰,以罄定调,铿锵有致,飞叉舞刀,使枪弄棍,抬阁轮车以及走高跷、荡湖船、跳小鬼等,不一而足,自娱自乐,观者如堵,极一时之盛。”在无锡的民俗神祇中,以东岳大帝黄飞虎的神职最高,其庙址……[详细]
茂新面粉厂
  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等于1900年筹资创办的,是荣氏家族创办得最早的企业,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称茂新面粉厂,又更名为茂新第一面粉厂。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当时享誉全国,还曾远销英、法等国及南洋各地。抗战期间厂房被炸,设备受损。1945年重建,并由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先生出任厂长。至1932年,荣氏兄弟已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成为当时国内资本最大的实业家之一。茂新面粉厂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缩影,其影响之大、保存之完整,不仅在无锡,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十分罕见,完全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无锡市政府和文物单位为了让旧址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业博物馆。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茂新面粉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匮县衙碑刻
  金匮县衙碑刻位于无锡市县前街82号今崇安区人民政府内,嵌置于原金匮县衙大门、二门之间的两壁。现存碑刻共十六块。年代最早的是清雍正九年(173l),最晚的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内容大都为对商业、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行会制度等的明文规定,以及稽查田额、征收钱粮等情况。其中《金匮县公布办理田赋章程碑》、《金匮县规定瓜果蔬菜行不许增添,见外来客贩及本地耕种之家成船装载者,听其投牙发卖碑》、《金匮县规定脚夫为商人转运商货应听自行雇唤,禁止把持争夺碑》、《金匮县窑户议禁规条碑》,均全文著录于《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另有三碑收入该书存目。1983年l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2、至德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德祠
  至德祠,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无锡知县吴钺暨泰伯第101世裔孙、浙江遂安知县吴培源等捐资,于惠山二泉亭东向,购得邹园鍊石阁、绳河馆旧址移建至德祠,专为祭祀开发江南之始祖吴泰伯,泰伯“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称他“可谓至德也”。故后裔称至德祠。位于映山湖西北,原明代愚公谷遗址。无锡惠山祠堂群涵盖了十大类共22种祠堂形制,建筑风格以明清及民国为主体,历史跨度由唐至民国约1200年,有70个不同姓氏的始祖或始迁祖,比较完整而系统地保存着吴中地域乃至中国祠堂及其宗祠谱牒文化,在国内外实属罕见,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秦淮海祠
  秦淮海祠,位于无锡市崇宁路102一106号,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是国内最早奉祀秦观的纪念建筑之一。秦观曾任蔡州教授、大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后因被视为元党人而累遭贬。他工诗词,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和“婉约派”的代表。祠堂现存建筑有门厅、咏烈堂、祠堂和碑廊等为清同治、光绪年间重建。门厅面阔三间11.30米、进深五架6.35米、脊高5.14米。咏烈堂面阔三间13.32米、进深十架13.08米、脊高度13.32米。建筑内还保存明清石碑数块。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无锡县商会旧址
  无锡县商会旧址是离无锡火车站最近的国保,站前的商贸城内,四周高楼大厦簇拥,一抹阴影投下,空间显得局促不安。这个民国货当年也差点成为城建拆货,磕磕绊绊进了国7,算暂时有了免死金牌,躲过了夷为平地的劫祸。无锡县商会原名锡金商会,是由2个无锡籍的上海大亨,缫丝、煤铁大王周舜卿和资本家祝大椿创建的。晚清时无锡的工商业已经隆盛,谓之“小上海”,如“白色帝国”中棉纱、面粉,在大中国产销量执牛耳,地位牢不可摧。而商会的发起就有着这背景,商会是一种社团,有着经济性的沟通、协调和维护的功用。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无锡县商会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陆定一故居
  陆定一故居位于无锡市西河头28号,为清末民初建筑,房屋前后三进,有数十间房屋,第三进为转盘楼结构,带有后花园。陆定一同志1906年6月9日出生在无锡西漳,在1925年“五卅运动”的波涛中,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后,他先后历任团中央、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八路军总政治部的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陆定一故居清末民初无锡市崇安区……[详细]
南水仙庙
  南水仙庙又称松滋王侯庙。位于无锡市南长街598号。明代为祀文天祥部将麻、尹两将军,在锡地南上塘立庙,称“双忠祠”,又称南水仙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在双忠祠南侧建“松滋王侯庙”,于是两庙合为一所。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重修殿字。嘉庆十四年(1809)拓地扩建。咸丰年间被毁。同治中(1862一1874)又重建,重建后庙宇有头山门、二门、戏台、大殿、酒厅、茶厅、蚕师殿及北侧的双忠祠正殿、书厅等建筑。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仓门蚕丝仓库
  北仓门蚕丝仓库位于无锡市北仓门37号,在通运路与县前东路之间。建于1938年。由一幢二层办公楼和两幢三层蚕茧仓库组成,均为坡顶砖木结构,清水外墙。仓库A楼面宽30米,进深20米;仓库B楼宽35米,进深20米;办公楼三间宽19米,进深二间12米。建筑群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库房每层高近5米。设计要求为避光、避风、恒温、恒湿、防鼠、防虫,至今保存完好。此仓库用于收购和存放蚕茧,见证了无锡养蚕业、缫丝业的兴旺发达。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娄巷建筑群
  小娄巷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无锡市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范围东西分别至苏家弄和新生路,南北分别至崇宁路和福田巷,现存北面和南面的东半部,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该片区为无锡谈氏和秦氏两大名门望族的世居之地,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自宋代以来曾有一位状元、十三位进士和十五位举人出自此处,到当代,两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长亦频出此处,是无锡有名的“才”地。现存建筑以晚清-民国时期的为主。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小娄巷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山泥人厂旧址
  惠山泥人厂旧址建筑总面积1412平方米,目前惠山泥人厂仍保留三幢建厂初期的厂房建筑,结构为清水砖混、砖木结构墙体及门头,每幢建筑面积为6.5米×44米,总留存建筑面积为860平方米,是建国初期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结构,保存完好。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名桥及沿河建筑
  清名桥及沿河建筑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清名桥及沿河建筑清代-民国无锡市南长区清名桥,原叫清宁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流经梅村至常熟。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清名桥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它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这座石桥在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门票免费景点位置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界泾桥弄173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