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秦淮区旅游

秦淮区文物古迹介绍

81、淮清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清桥
  淮清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东段,因古青溪与秦淮河在此汇流而得名。桥建于南朝时期,原名淮青桥,但后人通称它为淮清桥。古桥畔有亭,供人歇息。桥亭有联,集唐代诗人刘禹锡、韦庄的名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意境清雅,为金陵桥联佳作。现桥为清嘉庆年间重建,惜亭未重建,联亦不存。东晋王献之迎桃叶的渡口桃叶渡,即在此桥附近。明末诗人余怀写“青溪”诗,对当年淮青桥面貌有描述。诗云:“樽前绛雪押冰绡,海上仙云堕砌桥,欲问先生归游处,青溪渡口赤栏桥”。《儒林外史》一书多有述及。解放后,桥面和桥栏都进行了整修,现桥长17米,桥宽14米仍为石拱结构。淮清桥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陈果夫陈立夫公馆)
  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位于秦淮区常府街30号,年代为民国。陈果夫陈立夫公馆位于常府街30号,坐北朝南,南临常府街,后靠文昌宫,四周有围墙,原占地3000平方米。前面沿街一幢二层楼房是交通银行借用陈氏地于1946年建,作为该行职工宿舍,立约若干年后房屋无条件归陈氏所有。此屋于1993年拓宽常府街时拆除,后延街建了新楼仍为银行使用。现存后面西式楼房两幢:东楼三层,原为陈果夫所住;西楼二层,原为陈立夫所住。另外还有平房五幢。楼房、平房共92间,建于1935年。1949年由第二公产管理处接管,1952年复查时原有格局及装饰皆基本未变。2006年6月,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3、玄津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津桥
  玄津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西安门西侧,是一座三拱石桥,始建于明初,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因明代皇城建造在南京城东,当时官员日常出入皇宫大多经由玄津桥对面的西安门,当年是使用频繁的交通要道。据史载,玄津桥桥栏原两端各有一对石狮子,如今仅余一只。尽管如此,在桥东南侧保留着的这一小截原始桥栏,还是珍贵异常。依照这一范本,2001年仿照明代风格用汉白玉修复了桥栏。粗壮的方形柱头,上面覆以莲瓣纹样。栏板处采用的则是传统的宝瓶装饰,意喻“出入平安”。玄津桥下沿河道有可供散步的约一米宽的小道,玄津桥的桥墩呈阶梯状,坚实牢固并且极具艺术美感,具有防幢击、减缓水流的作用。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京邮电局旧址
  南京邮电局旧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110号,太平南路与建康路交汇处,是南京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邮局,是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一处重要邮政旧址,也是20世纪20年代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传入中国的代表作之一。南京邮电局旧址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建成开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更名为建康路邮政支局,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清朝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897年2月2日),南京贡院街设立的南京邮政支局标志着南京邮政事业的开始。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南京辟为通商口岸后,邮政事业迅速发展,网点建设由城区扩展到句容、浦口、溧水、六合等地。民国九年(1920年)12月,南京邮政总局在贡院街原南京邮政局旧址(今金陵路15号、建康路110号),购买基地1112平方……[详细]
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利济巷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是亚洲最大的日军“慰安所”旧址利济巷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由利济巷2号“东云慰安所”旧址和利济巷18号“故乡楼慰安所”旧址组成,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日军“慰安所”旧址。道胜堂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408号,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园内,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曾在此居住并传教。道胜堂旧址是侵华日军--的重要历史见证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2019年10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南京九龙桥
  九龙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龙蟠中路通济门桥西侧秦淮河上,明南京京城通济门遗址外。桥始建于明,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因与通济门毗连,又称通济桥。九龙桥为无铰五孔石拱桥,长约51米,宽13米,五拱分别坐落在四只棱形分水桥墩上。抗战初,九龙桥中部大拱毁于战火,后一直用木板架搭通行,1966年由市政建设部门修复,增设水泥桥栏。现九龙桥东侧为龙蟠中路,东南临节制闸,西与东水关遗址公园和明城墙连为一体。九龙桥是明代秦淮河上重要桥梁之一,是研究明代南京城市格局、水系格局及城市历史的重要实物遗存。2019年,南京九龙桥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
  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位于秦淮区张府园、洪武路,时代为南唐。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在南京张府园南侧、建邺路之北,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唐宫城东南至升平桥,南至今内桥,西南至今羊市桥,北至今洪武路北虹桥。宫城成方形,周长月2.7公里,高约7.9米,下阔约4.74米。当年皇宫的大致位置:“内桥之北,东尽升平桥,西尽大市桥,北至小虹桥”,南唐皇宫呈方形,宫城东、西、南三面都有城门,只有北面没设城门。南唐皇宫的具体位置,按照现今的地图来看,其北界为今羊皮巷、户部街一线,南界为今内桥北建邺路、白下路一线,西界在今张府园小区有石砌驳岸的水道一线,今木料市、大香炉、明瓦廊一线道路为当时宫西外侧大街,东界约在今火瓦巷一线。宫城的中轴线大约为今洪武路一线。宫城的平面形状大致接近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略短。当时的南唐……[详细]
南唐城墙遗址
  南唐城墙遗址位于秦淮区江宁路东侧,时代为南唐。南唐城墙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9、大中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中桥
  大中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通济门内,龙蟠路、大光路、建康路、白下路交汇西侧,古称白下桥,是南京古桥,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桥墩为历史原物。大中桥几经拓宽,现为南京城南的一处交通要道。早在六朝时期,现在的大中桥一带是当时建康城的卫城“白下城”之东门,杨吴(后为南唐)筑城时,就青溪河挖掘护城濠,有桥跨濠而处东门之外。门前青溪横跨大桥,得名“白下桥”,这便是最初的大桥。抗清名臣黄道周在白下桥畔殉难,南京人将白下桥名改为大忠,后为避清廷--,称大中桥,桥名沿用至今。大中桥已有近千年历史,早在六朝时期,现在的大中桥一带是当时建康城的卫城“白下城”之东门,杨吴(后为南唐)筑城时,就青溪河挖掘护城濠,有桥跨濠而处东门之外。门前青溪横跨大桥,得名“白下桥”,这便是最初的大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详细]
封四氏碑
  封四氏碑位于秦淮区夫子庙大成殿内,时代为元。封四氏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1、内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桥
  内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新街口南,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路、中山路、建邺路、白下路于此交汇,因系南唐国都的宫城(大内)所直之桥,故称内桥。《上元县志》:内桥在御街(中华路)北,(南唐)宫前桥也。宋政和中,蔡嶷重修,又名蔡公桥。(赵构)南渡后,建行宫于此,改名天津桥,不忘西京,故以名之(西京大内前桥)。内桥的历史要追溯到南京历史上的杨吴时代。杨吴时期,在今洪武路地区建了一个“金陵府衙”,范围是淮海路以南、内桥以北、王府园以东、太平南路以西。南京是杨吴的西都,杨吴由杨行密所建,他把扬州定为东都,而把南京定为西都。虽然杨吴不久后就为南唐所取代,但是这个政权却给南京留下了一个珍贵的财富——金陵城和杨吴城濠。南唐时期,“金陵府衙”被改为“南唐宫城”,内桥以下的河流变成了护城河,宫城也叫“大内”,因此宫……[详细]
92、韩恢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恢墓
  韩恢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老宁杭公路与陵园大道交会处,也是在卫岗半山坡的位置,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11月1日,韩恢殉国六周年时,遗骸从小营迁葬于此。1988年修复韩恢墓时,已无法按原貌恢复墓园和墓道,只能因地制宜,加以重修。被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名录。韩恢墓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3、石猫坊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猫坊
  石猫坊又称百猫坊、御猫坊,位于现今的彩霞街上,这里曾有一座豪华的府邸,门外矗立着两座并列的高大石牌坊尤其引人注目,石牌坊上100只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石猫更是令人啧啧称奇。百猫坊的南边是秦淮河,北边是明代开国功臣俞通海的弟弟俞通源、俞通渊的府邸。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很是担心那些功勋盖世的臣子们谋逆,还请风水师在城内各处查看。风水先生说,秦始皇之所以二世--,就是南巡时没把王气扫灭,而南京的秦淮河上鳞光闪闪。朱元璋一听,怒了,大喊“刘军师”!让他查查哪个大臣住在秦淮河边。心知不妙的刘伯温回禀朱元璋,可为俞家兄弟建座牌坊,不过要在牌坊上雕刻100只猫,守住俞家大门,这叫“百猫叼鱼”。朱元璋连连点头,转怒为喜。建成后的石坊刻满了千姿百态的猫。……[详细]
南京大华大戏院旧址
  南京大华大戏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67号,地处新街口南端,是南京建造最早的戏院之一,规模、设施均居民国南京之首。大华大戏院与世界大戏院(后改称延安剧场)、首都大戏院(后改称解放电影院)、新都大戏院(后改称胜利电影院)并称为民国南京四大影院。大华大戏院始建于1935年,由美籍华人、大华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司徒英铨筹资,基泰工程杨廷宝设计,上海建华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936年5月29日建成开业,拥有1768个软席座位,以及冷暖气设备等,成为当时南京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南京沦陷后为日伪合办的中华电影公司经营,1945年后为国民政府接管,20世纪50年代末,经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批准,大华移交地方政府。大华大戏院曾先后更名军人电影院、东方红电影院、大华电影院等,2013年改造维修……[详细]
95、三藏殿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藏殿
  三藏殿位于秦淮区清洁村43号,时代为清。三藏殿,原为报恩寺之别院,祀三藏法师。殿后有方塔,塔中藏有唐玄奘法师舍利。宋天禧寺的和尚可政,从陕西紫阁寺得玄奘顶骨,迁葬于此。后塔毁于战火,遗址尚存。现存两进,前殿面阔五间19.8米,进深十三檩15.5米,后殿面阔五间18米,进深九檩12.7米,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891平方米。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三藏殿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贡院碑刻
  江南贡院现存碑刻22块,主要记载了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其中明碑6通、清碑15通、民国碑1通。其中有康熙御题碑、两江总督铁保碑、重修扩建贡院碑等,是研究明清贡院历史沿革和科举制度的实物资料。明清和民国年间刻石。位于夫子庙金陵路1号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为明清科举考场江南贡院遗物。有碑22通,其中明碑6通、清碑15通、民国碑1通。分布于明远楼两侧碑廊内。内容主要为江南贡院历史、历代扩建和维修情况及考官题名。最珍贵的是清康熙帝御笔《为考试叹》,上 书-:“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其他还有两江总督铁保题诗碑和重修扩建贡院碑等。……[详细]
吴家账房
  吴家账房位于秦淮区钓鱼台83、85、87号,时代为清。吴家账房,该处建筑号称百年账房,保存基本完好,门窗挂落雕刻精细,布局完整,建筑年代至少在道光年间以前,有150年以上的历史。吴家账房为旧时的贸易公司,是钓鱼台四大账房之一,经营绸缎出口贸易。该建筑共有三路,钓鱼台83号现存房屋三进,85号现存房屋四进,87号现存房屋二进,93巷1号现存房屋3进。建筑均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其中85号第四进为二楼,其他都为平房。83号、93巷1号通面阔11米,通进深57米;85号通面阔12米,通进深45米;87号通面阔11米,通进深20米。总占地面积1387平方米。吴家账房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
  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位于秦淮区中华门外正学路1号晨光集团内。同治四年(1865)夏,署两江总督李鸿章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次年建成,并迁入苏州炮局。这是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后成为仅次于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的全国四大兵工厂之一。主要生产连珠炮、过山炮、开花-、各类洋枪等新式西洋军火。宣统二年(1910)裁撤,1912年复工。至1928年归并上海兵工厂,次年改称金陵兵工厂。现存厂房遗址主要有7处。第一组为机器正厂、右厂、左厂,分别建于同治五年(1866)、十二年(1873)和光绪四年(1878),2层,均被改建,建筑面积分别为946平方米、919平方米、457平方米。第二组为光绪七年(1881)所建炎铜厂和卷铜厂,1层,建筑面积1174平方米。第三组光绪十二年(1886)所建木厂和十三年(1……[详细]
沈家粮行
  沈家粮行位于秦淮区悦来巷1-2号,时代为清。沈家粮行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封至圣夫人碑
  封至圣夫人碑位于秦淮区夫子庙大成殿内,时代为元。封至圣夫人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