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 > 南湖区旅游

南湖区文物古迹介绍

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为了纪念“一大”在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管理好“一大”嘉兴南湖会址,1960年,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关怀下,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了。建馆之初,馆址设在湖心岛。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南湖成为旅游风景区。2006年建立新馆。1991年7月,建党七十周年前夕,一座由嘉兴人民捐款350万元兴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这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步入纪念馆广场,一面长约3-4米的鲜红党旗镶在西南侧的墙壁上,广场四周筑有四个火炬形花坛,中心4个小花坛向心而抱,数千朵盛开的红花将广场映衬得异常灿烂。站在广场仰望纪念馆,只见寓意新中国度过42级台阶巍然向上,入口处状似锤柄的长廊凌晨空伸展,门前6根花岗石圆柱刚健质朴,给人以擎天柱之感。门楣上,-同……[详细]
沈钧儒故居
  沈钧儒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城南,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战士沈钧儒先生而建,设在沈钧儒故居内。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他从一个科举出身的进士成为一个坚强的民主主义者,进而成为中国0的亲密战友和杰出的党外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历任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沈钧儒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具有太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两种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粉墙黛瓦,古朴典雅,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底,嘉兴市委、市政府根据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决定恢复沈钧儒故居并报请0中央办公厅批复。1997年2月2日,0……[详细]
揽秀园——嘉兴碑林
  揽秀园坐落在嘉兴南湖西岸文星桥畔,是嘉兴市近年兴建的一座文物碑刻公园。揽秀园以碑廊为中心,西为古建筑,内设著名画家蒲华(又名蒲竹英,嘉兴人,晚清书画家,海上画派创始人)纪念室。揽秀园以“文星桥”、“仿古街”为中心,分南、北两园,北园于1994年5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南园正在规划中。北园西侧以中轴线对称,四进庭院式风格,东侧为自由开放式园林布局。全园建有碑廊270米,镶嵌历代大小碑刻95块。揽秀园两侧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咏”刻石。其中包括嘉兴历代碑刻84块及唐代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这些均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如文徵明、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之手。在五曲长廊东首八角亭中,还有一座高2.8米、阔1.3米的董其昌“嘉兴府学重修明伦……[详细]
文星桥
  文星桥,俗称哑巴桥,位于南湖区鸳湖路仿古街东端,东西向跨长生河口,连接揽秀园和南湖生态保护区。长生河与南湖水域贯通成片,文星桥轻盈秀美,横卧湖面,波光桥影,景色宜人。桥为三孔半圆形驼峰式石拱桥,全长三十四点六米,桥顶宽0二六米,中孔净跨十点四米,两边孔净跨均为五点二米。拱券采用连锁分节并列法砌筑,中孔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亦称龙头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有阳刻楷书“重修文星桥”桥额。文星桥桥面陡峻,两侧设长条石护栏,中间有望柱八根,桥顶为方形平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东西两端各有石阶十九级,每级石阶都由两块条石并列铺成。桥两侧拱券间和边孔旁各设有对联石四条,联石顶置遮雨石,镌有阳文楷书楹联四副。北侧中孔主联:“鸳水龙渊锁西南之巨浸,马场渔溆接东北之安澜。”边孔副联:“焕文光上……[详细]
嘉兴仓圣祠
  仓圣祠位于嘉兴南湖风景区,在小瀛洲上,南湖东北部,与湖心岛上烟雨楼南北相望。清康熙时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面积约8亩的分水墩,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据称,以前嘉兴的老人常会教育家中的孩子不要乱扔有字的纸张,更不允许孩子将字纸揩脏东西和当手纸用,这并不是讲卫生,而说这样做是“罪过”的,“字圣”要生气的。为什么呢?从中还有这么一段历史。据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故有“仓颉造字”之说,所以仓颉被尊为“字圣”。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有“惜字会”组织,仓圣祠,就是在那个时候由“惜字会”募银建造的。祠有三间,内供仓颉塑像,当地文人都定期集中顶礼膜拜,以纪念这位“字圣”。那时,“惜字会”在嘉兴家喻户晓,清末和民国时期,他们制作了许多竹篓,分送官署和学校团体,挂在办公室和学校教室,也有挂在公共场……[详细]
嘉兴革命烈士陵园
  英雄园即嘉兴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69年,原址在市区三塔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为嘉兴解放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1996年5月,搬迁至南湖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30.1亩。2005年底进行整体改造,2006年3月正式竣工对外开放。英雄园分设英雄纪念碑、英雄广场、英烈园(烈士墓区)、嘉兴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区域。英雄纪念碑总高度7米,宽12.5米,由总重400吨的66块花岗石拼装而成,底座四面浮雕以嘉兴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表现各个时期英雄人物的献身精神。嘉兴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园区西侧,用以史串人、以人彰史的方式,展示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嘉兴地方革命史。陵园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分设英雄纪念碑、英雄广场、人民英雄革命纪念园(烈士墓区)、嘉兴革命历史史料陈列馆等区域,同时在周边……[详细]
朱生豪故居
  往南湖大桥边上步行时路过的这处旧址著名翻译家朱生豪故居。故居的旧址是在原南大街东米棚下14号,现属梅湾街历史街区东片,2006年嘉兴市城投集团出资修建新址,现址具体为:嘉兴市南湖区禾兴南路73号。故居为具有浙北风格的传统民居,坐东朝西,建筑现存两层的楼屋五间、南北偏屋各两间和东北侧的小偏房(灶披间)两间,东西有前后院。故居参观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楼为陈列厅,从左往右参观,分为三部分,从幼时到青年到离世前;二楼为旧时卧室朱生豪,浙江嘉兴人,生于1912年2月,病逝于1944年12月,终年32岁的文学巨匠!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在当时,他用行云流水的语言功底,和文辞华丽的译笔风格,翻译了莎士比亚的31个剧本!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详细]
嘉兴御碑亭
  这个亭子因御碑而得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会到嘉兴,为什么小小的嘉兴府对一朝国君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他对嘉兴的南胡也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曾八次游览南湖,每次来都会赋诗留念,以记其游。湖心岛上共有两处御碑亭,分别是东御碑和西御碑。乾隆御碑高188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从碑上的诗可以看出:“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夷清且都。烟态依稀如雨态,南湖消息递西湖。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僬耕牧图。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毕献兴真殊。”这首诗是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游南湖时,留下的诗句。他把烟雨楼比作蓬莱仙岛,把南湖比作杭州西湖,觉得天然美景足以畅怀,根本不需要什么“渔礁耕牧图”了。乾隆前两次来南湖都是阴雨天,湖上烟雾迷茫,未能眺望远景,引以为憾。因此他在诗中还表露了盼望于晴天游览南湖的心情……[详细]
壕股塔
  壕股塔,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因北临城濠,其水曲如股而得名。相传,苏东坡曾到此饮茶,并与文长老(徐渭)在此晤谈。壕股塔及其禅寺在宋元时非常兴盛。随着嘉兴南湖名胜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对恢复嘉禾名胜的呼声越来越高。2002年,南湖名胜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在南湖勺园旧址易地重建,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壕股塔院已于2004年1月19日对外开放,并与新建的南湖渔村浑然一体。新建的壕股塔高63.4米,四面七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塔身为楼阁式,周有回廊,建筑仍沿袭宋代风格,戗角悬有风铃,微风吹拂,28个风铃发出悦耳的“叮咚”声响。塔刹为纯铜鎏金,耗用3千克纯金。壕股塔是市区目前惟一可攀登的宝塔,塔中179级木梯盘旋而上,游客可以登塔俯看南湖全貌。同时为方便游客,塔身中间还设有小型电梯直通顶层,登……[详细]
杉青闸遗址(落帆亭)
  杉青闸遗址(含落帆亭)位于嘉兴市区杉青闸堰上。西、北面与原嘉兴中丝一厂(后改为嘉丝联厂)相接,东距京杭运河25米。落帆亭始建年不详,据地方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初重建。亭附近有杉青闸,杉青闸是嘉兴古运河上控制水流的重要水利设施,《宋史•河渠志》载:“神宗熙宁元年(1063)十月,诏:‘杭之长安,秀之杉青,常之望亭三堰,监护使臣并以管干河塘系街,常同所属今佐,巡视修固,以时启闭’”,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理,建有官舍。落帆亭是官舍旁的一处名胜,为官吏和客商游憩之所。其时由苏州进嘉兴的帆船,过此必落帆,故称“落帆亭”。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增筑太白亭,旁有花神及闸神像。1921年嘉兴酒业公所出资再修。园内假山玲珑,亭轩幽雅,池塘遍植荷花,清香四溢,风光优美。园林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详细]
血印禅寺
  血印禅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明月社区三塔路547号,俗称血印和尚庙。寺前的司宪牌坊为明代遗物,石牌坊西立柱下,有块铁锈色的印迹,宛然象个和尚侧影,百姓称这石柱为“血印柱”。据清乾隆《嘉兴府典故纂要续编》和1996年编《嘉兴市志》载,关于“血印”的传说有两种:一是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犯,倭寇将大批妇女关在寺中,叫寺里一和尚看守,倭寇外出抢掠时,和尚放走妇女,倭寇回来大怒,将和尚绑在石柱上乱箭射死,血迹染成人形;二是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嘉兴,清兵抢掠大批妇女,关在岳王祠中,叫寺中一和尚看守,这和尚待清兵出去放走妇女,清兵回来大怒,将和尚绑在司宪牌坊下石柱上乱箭射死,血迹染成人形,血印虽久经风雨而形影不褪。由于不知和尚姓氏,所以人们叫他“血印和尚”。后人为称颂其舍己救人的精神,于民国14年……[详细]
嘉兴子城遗址
  嘉兴子城遗址建于三国时期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当年,由拳县“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认为是祥瑞之兆,下诏改由拳县为禾兴县,同时命令郡县“修城郭,起谯楼,掘深池大堑”,修建起城池。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权立儿子孙和为太子,和禾同音,为避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唐末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或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嘉兴扩筑大城,周十二里。人们把-的大城叫母城,把围内的老城叫子城,其垣墙称为子墙。一座城市的“形”,主要依生于它的街巷格局,正是有了这后来被称为“子城”的嘉兴城雏形,人们才会在这里从事生产、安居乐业。唐代嘉兴外城的修筑,奠定了嘉兴运河绕城、前朝后市的基本格局。史料记载,它是嘉兴历代州府衙署所在地,也是浙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自唐至清,子城一直是县、军、路、府的衙署,太平天国时期……[详细]
嘉兴老火车站
  嘉兴老火车站位于嘉兴市南湖区解放街道虹桥社区公园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站。初建时站屋为二层楼,占地446平方米,共18间,民国4年(1915)屋顶改造。上行月台长198米,宽9米,岛型月台长195米,宽8米。穿越路轨地道1座。抗战初期全站建筑毁于日军炮火,后由日军重建。解放后整修增建改造。目前嘉兴站大多数站屋仍是民国时期建筑,新客站将易地建造。现保留的民国设施从东往西平行布局有炮楼、候车室、办公区和马棚,建筑均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墙体为青砖平砌而成,屋面铺设洋瓦,部分建筑立面改造。候车室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为二层楼房,西侧为一层十二开间平房。办公区分为两部分,东侧为三层四开间楼房;西侧为两层六开间楼房。办公室北侧后搭建有阅览室等建筑。马棚位于办公区西南侧,为一层平房。据火车站工……[详细]
汪胡桢旧居
  汪胡桢旧居位于嘉兴市区帆落浜39号,系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先生旧居。汪胡桢(1897~1989),字斡夫,号容盦,浙江嘉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4年,汪胡桢任整理运河讨论会总工程师时,亲自踏勘了从杭州到北京的大运河,仅用一年半的时间,编制完成了《整理运河工程计划》一书。他是中国近现代对运河整治有着重大贡献的学者。1928年,汪胡桢受聘为太湖水利工程处副总工程师时,在帆落浜东购地4亩,筑小楼奉母养颐。抗日战争时被毁。1948年重建,为西式平屋数椽,名“湖滨小筑”,有花木之胜。现有建筑整体布局呈“工”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80平方米,砖木结构,屋顶铺设洋瓦。前后两进,北面一进三开间,分别为内书房、外书房和客厅;南面一进四开间,为卧室和卫生间。连接南、北两进的……[详细]
三步两爿桥
  三步两爿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利民行政村(原石佛寺自然村)东南角,据地方志记载为明建,由聚秀桥和常丰桥相连组成。其中聚秀桥南北走向,常丰桥东西走向。聚秀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6.21米,桥面宽2.27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6米,矢高3.61米。桥两侧有石栏板,南北两侧分别有石阶11级和10级。桥拱券石上刻有“聚秀桥”,东西两侧刻对联“摷梅花洲之去脉,镇禅仗沙之分堤”、“波影射双龙井眼,河源通一鉴山泉”。南北落坡呈喇叭状,北坡与常丰桥东坡相接,南坡与溪岸道路贯通。常丰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4.8米,桥面宽2.53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5.2米,矢高4.15米。东西两侧分别有石阶8级和11级,桥面无石栏板。桥拱券上刻有“常丰桥”,南侧刻对联“乘驷漫夸题柱客,成梁为助川功”。东西……[详细]
16、南星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星桥
  南星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新篁社区新篁小学东侧,原名新桥,为砖桥,明末已有。据明崇祯《嘉兴县志》卷三《桥梁》载:明末已有。至清乾隆年间,桥已坍。嘉庆五年(1800),张镇(字起也)等七名里人同募重建,改建成石桥。东西横跨丁谿,系七孔梁式石板桥,全长34.7米,宽2.76米,净跨20.4米,距水面高3.8米。桥面南北两侧石护栏齐全,有望柱6对,天磐石8个。南北桥首有“南星桥”额(张廷济题),又题有南石栏额:“寿纪光华”,北石栏额:“文昌朗照”。桥中孔东侧桥柱(由五块条形石并列而成)靠南一块刻文字一段:“大清嘉庆五年,岁在庚申正月穀旦。张起也、曹宏芳、戴盈科、陆苍佩、张驾虹、陆在川、张德容同募建南星石桥。张廷济书。”有桥联,南为:“虹跨珣谿槜李纪春秋胜地,龙迎秦岭里仁标吴越名乡”,北为:“山色……[详细]
嘉兴绢纺厂老厂区
  嘉兴绢纺厂老厂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南湖社区南湖东畔,东界纺工路,西连南湖路,南临嘉兴南湖中学,北靠浙江省武警总队医院。始建于民国10年(1921),前身为纬成股份有限公司嘉兴裕嘉分厂,现已改制,更名为浙江金鹰绢麻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全厂总占地面积310亩,总建筑面积14018平方米(截止1988年底)。全厂设八个生产车间(精练、制绵、粗纺、精纺、织绸、抽丝、漂练、化纺、机动),本次建议保护的为精练、精纺、漂练、粗纺,制绵车间,技术科、转干品仓库、幼儿园和大办公室,总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其中,五个车间为砖混结构,技术科、转干品仓库、幼儿园和大办公室为砖木结构,外墙砌青砖。嘉兴绢纺厂旧址是嘉兴目前保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亦是建国后嘉兴最老的五大国营企业之一,经历了民族资……[详细]
西水驿碑
  西水驿碑位于嘉兴市区斜西街西端环城西路西侧、京杭运河环城段东岸。坐西朝东。据《嘉兴市志》记载,嘉兴地处要冲,“南通八闽,北连三吴,旁及江右”,驿站建立较早。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于嘉兴城西门建安运站,至宋发展为嘉驿站。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嘉兴路水驿站。明初称西驿站,后屡毁屡建,宣德年间重修,万历七年(1579),扩建起厅堂廨舍。清康熙十一年(1671),重建西水站,成为排班鸣炮,迎送过往官员之地。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师晖亭,以迎候乘驿命官员和外国使臣。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西水驿设施之完善,传递、招待功能之齐全,反映出嘉兴城当时的繁华景象。1998年于西丽桥东堍建筑墙体内发现元至元五年(1268)嘉兴路重建西水驿站时所刻碑石。碑高2.14米,宽1.06米,厚0.27米……[详细]
19、仓圣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圣祠
  仓圣祠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南湖社区南湖小瀛洲岛,俗称小烟雨楼。原由嘉兴地区民间组织“惜字会”为纪念传统的文字创始人仓颉,于清光绪年间建,民国十三年(1924)由嘉兴名流金蓉镜倡募重修,解放后又按原貌重修。该祠具有江南传统特色,系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余平方米。面阔三开间,进深二开间,通面阔12.90米,通进深8.70米。梁架为抬梁式结构,内四界带前后单步,梁用瓜柱,不施斗拱,柱础形似覆盆,刻有缠枝花纹。重檐歇山顶,屋面甏瓦,屋脊为鱼带式,光明照飞檐发戗,发呈龙头状。整个祠装饰华丽、宏伟而又古朴,曾得苏州园林行家称誉好评。四周有回廊、台阶,前临放生池,四面环水,南眺南湖烟雨楼,垂柳环绕,花石林立,北以假山作屏障,回迂曲折,由圆洞厅,九曲桥沟通湖滨,祠在草木花石湖水怀抱之中,更显得……[详细]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荣军医院子城垣内。民国三年(1914),子城垣内建筑被改建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1937年,日军占领嘉兴,“西大营”毁于炮火。1938年,伪国民政府在此建“绥靖司令部”,大小营房20多幢,均为日式建筑,现保存四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此驻扎军队,复称“西大营”,后国民党裁军,蒋经国为笼络复员军人,将此处改建为青年中学,继续训练青年军。西北侧两间二层楼房(现荣军医院住院部1号、2号楼),为日军占领嘉兴时建;东南侧两间平房(靠南1间29号楼现为理发店,靠东1间27号楼现为伤残军人宿舍),为日军投降后建。总建筑占地面积3831.5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屋顶为硬山顶,墙体为青砖砌筑。其中29号楼还保留有一排取暖用壁炉烟囱。这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