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旅游

泉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丰州古墓群
  丰州古墓群年代:西晋~唐座落地点: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桃源村等简介:西晋、东晋、南朝、隋唐时期墓葬群,分布于丰州华侨中学附近狮子山。两晋及南朝古墓大多为券顶砖室墓,唐墓有土坑和砖室两种。砖室墓平面有长方形、刀形、凸字形,墓砖纹饰多样,出土遗物以青瓷器为主。纪年墓砖有“太康五年(284)”、“咸康元年(335)”、“咸安二年(372)”、“宁康三年(375)”、“太元三年(378)”、“元嘉四年(427)”、“天监十三年(514)”等。先后出土的铜质“部曲将印”、“阮咸”图案花纹砖,均为福建省首次发现。保护范围:以华侨中学六朝古墓陈列室为中心,至整个狮子山山坡,庙下自然村及周边山坡,凤冠山周边山坡。2009年,丰州古墓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安暴动”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
  “惠安暴-动-”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位于惠安县东桥镇屿头村。1930年,惠安县委在福建省委、泉州特委的领导下,举行震动闽属地区的暴-动-——“惠安暴-动-”。“暴-动-”前期对国民党地方政权进行摧枯拉朽般的打击。攻下山柄民团炮楼,击毙团总陈呜周及其父陈奕昭,处死前林劣绅林孝纯、林亮川。建立五陈乡苏维政府及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9月18日午后,挺进距县城10余华里的屿头村,作合攻县城的准备。红军带队入村,驻在村里的大祠堂里,并在祠堂里作出屿头山整个阵地的部署。19日,敌海军陆战队林寿国旅两个连,一个追击炮排,县民团常备队等计一千多人包围屿头山。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战斗失利红二团营长曾赉弼和团政委陈琨阵亡。陈氏宗祠后经族人集资重修,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正色故宅
  万正色故宅位于泉州市区东街第三巷万厝埕。原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的府第,后卖给王姓,俗称其府第为“万厝埕王”。宅主万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福建晋江人。康熙三年,招降海盗陈灿有功,提为陕西兴安游击将军。从西安将军瓦尔喀平吴三桂,十五年,加太子少保衔,调任福建水师总兵,继而提升水师提督。十八年,追叙克阳平关功,加左都督。从康亲王杰书征战福建,降服耿精忠,驱逐郑锦,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康熙三十年,卒,年五十五。著有《平岳疏议》、《平海疏议》及《师中纪绩》等书。因年少曾五年就读于姑姑的长兄卿相潘湖叟黄锡衮家仁颖书院习武,清初他改黄姓从军人称黄总兵。现存建筑部分还保留原貌,五开间,三进深,有双护厝、东厅,布局严谨合理,装饰精美,为清代宅第建筑珍……[详细]
124、铜锣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锣庙
  坐落于湖上乡盛富村铜锣寨,寨以寨顶宽广平坦,酷似铜锣而得名。庙始建于明代中叶,内供奉关帝及其二部将关平、周仓。现存建筑为1981年铜锣寨邻近八社群众,自筹资金,按原地基、原庙貌重建之物。坐南向北,四合院式,中殿六根圆柱凌云擎天,正殿庄严肃穆。现保存有诸多明清文物,有形态逼真的明代周仓雕像等,而最为珍贵的应首推正殿悬挂的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书赠的匾额“铜锣古地”。铜锣寨巍峨耸立,峰顶宽广平夷,苍松翠柏长青,百花四时争艳。居高远眺,但见炊烟袅袅,白云悠悠;极目无尽处,隐约百重山。寨纵横几十公里间,分有八个社里,散居着畲族、汉族人民,他们和睦相处,世代友好。古刹铜锣庙是当地畲、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象征。1995年7月14日,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即黄氏大宗祠,位于洛江区罗溪镇双溪村东头崎。1949年6月下旬,晋南永游击大队大队长林萱率100多名游击队员,兵分两路,直奔大罗溪,攻打设在双溪村东头崎黄氏宗祠的国民党乡公所。时任乡长张器闻风率员潜逃,游击大队占领乡公所,随即焚烧乡公所的所有一切公文、户籍及粮食清册,并向群众进行了短暂的形势宣传。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黄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二进五开间歇山式结构,红瓦大坡屋顶,飞檐翘脊,出砖入石,外有盘龙石柱、石鼓、石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黄氏大宗祠于2010年9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详细]
长顺建筑群
  长顺建筑群位于晋江市龙湖镇南浔村,年代为清。简介:“长顺”系清代里人施至扇在台湾鹿港的商号,经商发达后于清光绪八年(1882)回乡营建,由大厝、公妈厅、当铺和通瀛书舍四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开有池塘、沟圳通海,小船可运货至厝前石埕。大厝由前厅、主堂、后楼和右护厝等组成,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公妈厅由前厅、主堂和右护厝等组成,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当铺由前厅和主堂组成,主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通瀛书舍前带花圃,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墙体承檩,硬山顶。此建筑群为泉台商易交流的见证。2013年,长顺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群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西坪土楼
  西坪土楼年代:清座落地点:安溪县西坪镇赤石村、平原村简介:包括聚斯楼和映宝楼。聚斯楼,生土夯筑,明末始建,建筑保持清中期风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48平方米,外墙为巨形溪卵石堆砌,内为回形三层建筑,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通高10.2米,长31.4米,宽31.2米,墙基厚2.2米。映宝楼,生土夯筑,墙基厚2.3米。二层,计72间。院中有亭,正门石拱,上镌“映宝楼 雍正庚戌秋吉日立”;正大门前是半亩方塘,立夹杆石两对。保护范围:聚斯楼:东至土楼外茶园35米,至西35米,至南150米,北至后沟公路;映宝楼:墙基向东、西、北各延伸50米2009年,西坪土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市舶司遗址
  市舶司遗址,宋元祐二年(1087)建立,其职能是专“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是我国现在重要的古海关遗址。根据考古发掘,参照市舶司设置规模,结合泉州市舶司/务遗址周围水系、道路的构成等因素,推测泉州市舶司遗址的范围大致为西南依竹街,东北到马坂巷西侧道路和马坂巷之间,东南至水门巷,西北靠八卦沟,院落整体在面阔89.4米(方向72度)、进深134.1米(方向162度)的区间之内,面积约12000平方米。现市舶司遗址范围内有附属文物水仙宫。遗址旁有水门水关和南薰门水关,以宣泄水流及启闭舟楫的出入。市舶司遗址,既是古代泉州海上商贸管理制度的重要实物见证,亦是泉州港繁荣的历史见证之一,为研究泉州地区古代商贸管理制度和泉州海洋贸易提供了重要史料价值。……[详细]
“惠安暴动”旧址
  “惠安暴-动-”旧址年代:1930年座落地点:惠安县山霞镇后洋村、东桥镇屿头村简介:由飞凤寺和屿头山土地庙组成。1930年9月14日,红军独立一师二团在飞凤寺部署“惠安暴-动-”方案。16日晨,二团在后洋大埔举行授旗誓师仪式后,向山柄村民团发起攻击,一举攻下民团炮堡,打响了惠东暴-动-第一-。闽南地区第一个乡级红色政权——五陈乡苏维埃政府也同时宣告成立。之后,二团转战屿头山,以土地庙为临时战地指挥所,与敌人再次激战。惠安暴-动-,给国民党-派、军阀、地主豪绅以沉重打击,对泉属七县和莆仙地区革命形势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惠安暴-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源山南少林寺
  坐落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之东岳山麓,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庙、全国历史上有名的“七大少林丛林”之一。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方圆500亩,依山而起,规模庞大,殿宇宏伟,香火旺盛,武风淳朴,寺因武显。南少林寺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历代高僧名师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千百年来,古寺历尽沧桑,虽历经几番兴衰荣辱,其恢宏气势犹存,宏伟的大雄宝殿前的石埕上,两株数百年的古榕参天,犹如立定的罗汉巍然不动;凭栏而立,心绪宁静,泉州城区尽眺眼帘。……[详细]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屈斗宫窑址系宋元时代的窑址,因当地村民为纪念南坡小路边的“奎斗宫”而得名,位于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1953年为华东文物工作队考古调查发现。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等再次对该窑进行调查。此后中央、省、地、县等有关单位又多次复查。1961年,经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颁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4月,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晋江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发掘,该窑址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150米。不同类型的器物标本6793件、生产工具800多件,标本大部分为残件,仅少部分为完整件。为依山坡而建的分室龙窑遗迹(俗称“鸡笼窑”),全长57.1米,宽1.4-2.95米,分17间窑室,坐北朝南,偏西15度,坡度在12-22度之间。屈斗宫窑的窑头火膛和……[详细]
欧阳詹故居遗址
  位于市区甲第巷95号的欧阳詹故居,是一间庙宇,庙宇门口挂着一个“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辖区负责人及泉州市文史专家均表示,这里并非欧阳詹的故居,其故居已经不在了,遗址是如今的源和堂宿舍。几年前有人租了庙宇的三楼,作为“欧阳詹的陈列馆”。为了方便市民前来参观,就挂上“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后来陈列馆搬走了,却把牌子留下来。欧阳詹的故居是在甲第巷,为三落四间张的“手巾寮”厝。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初,这位名人的故居就消失了,后来有关部门在甲第巷里立了一方石碑,以纪念欧阳詹。地址:泉州市鲤城区甲第巷95号类型:古迹游玩时间: 建议5-10分钟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仅限外观。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
  东观西台坐落于鲤城区涂门街西段,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原是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吴龙征的府第,因其官至东观侍读、西台御史,其第因而得名。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晋江人吴鲁(肃堂)殿选状元,泉州吴氏宗亲共议兴建府级吴氏大宗祠,吴龙征九世孙吴朝铨慨然以其第之前三进改建为泉府五县吴氏大宗祠。东观西台是泉州市现存的少有的四进五开间明清建筑。该建筑占地近1700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存多方清代重要碑刻,是泉州仅存的明代官邸和清代规模较大的府级宗祠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宗祠是凝聚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1992年经市政府论证,该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九仙山弥勒造像
  九仙山弥勒造像的所在地为福建省德化县,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德化县九仙山。该景点位于德化县西部九仙山风景区九仙洞(又名弥勒洞)内,距县城28.5公里。系以洞内天然巨石雕凿而成。相传,此岩石原貌酷似张果老,他常和其他七仙在此聚饮,日夜奏乐。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渭人邹天比在洞左“天然室”修真,厌其聒耳,便改雕成弥勒。此后仙乐遂息,仙人遁迹海外 。弥勒佛通高2.7米,周长8.9米,雕工线条简练,神态逼真,雍容和蔼。虽经千年蚀损,表面略有风化,但保存基本完好。为闽南保存较早的佛教造像。1961年,作为“九仙山古刹”的附属文物被德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安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位于南安市石井镇。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诏令迁郑成功灵柩归葬故里南安郑氏祖茔,并建祠祀之。祠坐西南面东北,前临海,后靠鳌石山,沿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照壁、山门、大殿,边有附属建筑,门前置旗杆石。大殿面阔3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形屋脊。殿中悬“三世五爵”、“威风雄烈”等匾额,柱镌历朝题赞楹联,中有康熙诏赐郑成功父子迁葬时所撰联对,文曰:“诸王无寸土,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四镇多二心,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民国16年(1927年)重建,1949年被国民党飞机炸坏,1987年重修。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南安人。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净峰寺弘一法师旧居
  弘一法师旧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净峰寺旅游景区内。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弘一法师旧居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建筑主体以传统木结构为主,呈现出四进院落的“田”字型民居格局。这里复原了李叔同的起居室、书房和洋书房等,室内陈设精致,环境优雅。此外,故居内还重点复原了桐达钱庄、佛堂等景观,并展出了李叔同生平的图片、石刻、书法篆刻等作品,让游客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师的传奇人生。在旧居外,还有一片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园林,由太湖石假山、池塘、长亭及弘一大师纪念亭组成。纪念亭内立有李叔同端坐的铜像,高约2米7,形象生动逼真。园林内还设有游廊和小花园,环境清幽,是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详细]
永宁古镇
  永宁古城形状近似一只鳌鱼,又叫鳌城。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为了防御倭寇,在这里设立永宁卫,在当时与天津卫、威海卫一道成为全国三大卫城之一。永宁这个名称,正是印证了古人对于这一方水土永葆安宁的美好愿景。这里有延绵数里的黄金沙滩,有香火旺盛的城隍庙,有独特正宗的闽南风味美食,有纯粹的闽南人市井生活,有“爱拼才会赢”的闽南人精神,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老街,更有远近闻名中西合璧的番仔楼。走进古城,就像走进了一座历史迷宫。从明代作为海防前线时铸就的高大城墙,到清代收复台湾后见证了闽台活跃商贸往来的永宁老街,再到上世纪40年代归国华侨修建的一座座“番仔楼”……静谧的古镇和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让人流连忘返。永宁古镇,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地……[详细]
醒民学堂旧址
  醒民学堂旧址位于辋川镇五柳村醒民小学校园内,时代为元-现代。始建于元,原为柳氏祠堂,后改为私塾、西山学堂。两进三开间,由凹斗门、下厅、天井、正厅组成,硬山式屋顶,抬梁式结构,总面积236平方米。2016年重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共惠安县委领导人蓝飞鹤在此教书,为唤醒民众,将“西山学堂”改名为“醒民学堂”。县委领导人曹海及曾炉以此为据点开展地下革命工作。1940年中共闽中特委书记李刚来惠,在此召开特支扩大会议(即--),决定筹集武器建立地下抗日武装。醒民学堂旧址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操场围墙,南由石埕向外延伸2.5米,东、北方向由墙体向外延伸2.5米。……[详细]
桂山庄清泉宅
  桂山庄清泉宅位于梅岭街道万达城市广场,年代为1977年,类别为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桂山庄清泉宅建于1977年,旅菲华侨庄清泉住宅,为三层突龟式洋楼,坐西北朝东南。建筑主体为方形平面,但四个方向均有房间向外凸出,凸出部分之间以外廊补齐平面,东南侧正立面上,更有阳台凸出于主体建筑之外;室内外装饰繁复,大量石雕被镶嵌于正厅两侧的板壁之上,全为传统人物、花鸟题材;而室外装饰较多的利用几何图形,有强烈的现代色彩,为近现代重要的特色建筑。庄清泉系菲律宾钢铁大王,曾任菲律宾菲华商会联合会理事长。2013年2月5日,桂山庄清泉宅被公布为晋江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埕、西至空地、南至围墙、北至巷。……[详细]
福全所城
  福全所城年代:明、清座落地点: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溜江村简介:福全所城为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为防倭寇而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现存夯土城基遗址长约2000米、宽5米,南北水关各一个。城内的无尾塔,为三层四角实心石塔,残高8.6米,底边长3.4米。有明代摩崖石刻九处;留从效庙为宋代始建,民国重修,祀广泽尊王,庙内有宋代覆盆柱础、石门墩、方首石栏杆望柱、界石碑等。保护范围:福全城墙遗址:福全城城墙遗址两侧各10米;无尾塔:塔四周各50米;福全城石刻:崖刻四周各50米,城内马槽,碑记均纳入保护;留从效庙:四周向外延伸1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