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上城区旅游

上城区文物古迹介绍

钱学森旧居
  钱学森旧居位于马市街方谷园2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史迹。2009年4月,钱学森旧居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郁达夫旧居
  郁达夫旧居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年代为1936年。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郁达夫旧居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3、小米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米园
  杭城上城区马坡巷16号最初是清朝桐乡贡生汪淮所购的中式宅院,园内原有水池、三曲桥、假山等。因传闻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之子在此留有遗址,便以“小米”二字定名,称“小米山房”(俗称小米园)。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军机处行走龚禔身辞去朝官,回家乡杭城后,正值汪家败落,趁机买下小米山房为终老之所,孙子龚自珍就在小米园出生并求学。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精于史学,著有《国语韦昭注疏》等;其母亲也是通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外祖父段玉裁更是精通文字学,重要著作有《说文解字注》、《毛诗诂训传》、《古文尚书撰异》、《六书音均表》、《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经韵楼集》等,学问精深渊博。当龚丽正于嘉庆年间考取进士不过几年,敬身、自珍及藻身这三个儿子相继中举,并在道光年间也先后考中进士,三兄弟并称为杭州“东城三龚”……[详细]
浙江农业大学旧址
  浙江农业大学旧址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年代为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农业大学旧址位于凯旋路258号,南临凤起东路,东至秋涛北路,北邻艮山西路,西到凯旋路,西距贴沙河约300米。据《浙江农业大学校志》记载,浙江农业大学渊源于清宣统二年(1910)创建的官立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当时的校址在杭州马坡巷一带;后学制变更,至民国18年(1929)改成浙江大学农学院,并于民国23年(1934)将学校迁至现址;抗日战争时期因杭州沦陷,学校被迫西迁;胜利后学校在今址得以重建。旧址内现存有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建筑共34幢,承担着教学、科研、居住等各种功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些建筑与周围优美的环境互相掩映,形成具有园林特征及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然、人文景观,极具历史价值。团结馆、和平馆等部……[详细]
浙江实业银行旧址
  浙江实业银行旧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年代为1925年。浙江实业银行旧址位于中山中路193-3号。现旧址为原浙江实业银行杭州分行所在。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为三层带地下室仿西洋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立面采用古典主义纵横三段式构图,造型简洁,结构坚固。内部装饰讲究,用材高档,历史风貌保存完好。浙江实业银行建筑既体现了文艺复兴建筑整齐统一,讲究条理性的风格,又突出了庄严雄伟的银行建筑形象,是中山中路近代银行建筑的优秀代表。2000年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家花园
  丁家花园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年代为清、民国。丁家花园位于西湖大道,从地铁1号线的定安路站A口出来,往西面走100米左右就到了。西湖大道上车来车往,都是急驰而过,很少有人会留意路边居然会有这么一个漂亮的中国古典园林。南宋时期,这里是石榴园。乾隆年间,为山东盐运使丁阶所得之后,改称丁家花园。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成为了吴兴陈氏的宅第,建造了西式的小别墅。吴兴陈氏即陈其业、陈其美、陈其采三兄弟。陈其采在担任民国浙江省财政厅长、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等职时,就居住在这里。退隐之后,陈其采吃斋念佛,将这里改名为度心香馆。不过,老百姓一直把这里叫做“丁家花园”。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7、相国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国井
  相国井位于解放路北侧浣纱路口西北角。据乾道《临安志》载,井为唐代宗朝(763~779年)〔咸淳《临安志》云为德宗朝(780~805年)〕杭州刺史李泌所开。因李泌曾任宰相,后人在井旁建相国祠,故名相国井。杭州自隋建州后,城市日益发展,至唐开元年间人口已达8.6万余户。杭州城区是由浅海弯演变成为陆地,地下水卤咸,不能饮用,故杭城居民饮水成为一大问题,严重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李泌任杭州刺史后,发民工自涌金门至钱塘门分置水闸,掘地为沟,甃瓦石为筒,引西湖水到城内各地,并置六个出水口,即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相国井,俗称六井。后五井逐渐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尚存。1980年,对井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发现井壁用条石菱角式叠砌而成,井下有石刻题记。现相国井井圈和石栏杆及相国井碑记等,均为1980年整……[详细]
太平天国听王府
  太平天国听王府原范围甚广,包括今小营巷58号、61号和旧城改造中拆除的62号及龙骧里3号。晚清建筑尚存一座三架卷棚廊及后墙的小部分壁画楼下为四架前后卷棚廊,木构件雕刻较为精细。保护范围:东至文物本体外扩约15米,南至小营巷南界,西至马市街东侧道路红线,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3685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直大方伯西侧道路红线,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30米(接钱学森故居建设控制地带),西至马市街东侧道路红线,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接湖州会馆、杭州绸业会馆旧址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11460平方米。……[详细]
王文韶大学士府
  王文韶大学士府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位于清吟巷3、9、10、11号。原为清末重臣、大学士王文韶府邸。王文韶祖上曾居清吟巷,后家道中落。待王文韶重兴家业,当上大官后,了解到曾有五只红蝙蝠绕梁飞行于祖宅的吉利之兆,遂耗巨资兴建规模宏大的住宅。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3—15米范围,东至东侧清吟巷东界,南至清吟巷南界,西至西侧小巷西界,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5244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一级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东侧道路红线,南至清吟巷以南约25米,西至龙华巷东侧道路红线,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10365平方米。二级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紫金观巷东侧道路红线外扩约55米,南至一级建设控制地带,西至皇浩巷东侧道路红线,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北扩约30—50米,总面积为10091平方米。……[详细]
潘天寿旧居
  潘天寿旧居时代为民国位于荷花池头42号。潘天寿纪念馆(PanTianshouMemorialPavillion)位于杭州上城区南山路212号,这里原是潘天寿先生晚年居所,1981年--化部批准设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91年在原有旧居基础上扩建现代化新馆。是文化部所属的画家个人纪念性博物馆,由中国美术学院代管,具有纪念、陈列、收藏、研究、教育等数种功能。2000年7月9日,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定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定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潘天寿基金会的所在地,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联会的常设地。保护范围:潘天寿旧居及纪念馆和花园用地,总面积为1701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外扩约5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详细]
方回春堂
  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坐落于杭州著名的历史街区河坊街上,创建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据载为钱塘方清怡先生所创。方清怡,字“再春”,寓“回春”,故将自己的药号命名为“方回春堂”,以期“逢凶化吉,妙手回春”。方清怡出身于中医医药世家,精通药理,擅长儿科,以家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杭城。回春堂家底雄厚,是晚清时期操纵杭城药材市场的六大药铺(胡庆余堂,万承志堂,叶种德堂,张同泰堂,泰山堂及回春堂)之一。方回春堂拥有二千五百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整体布局为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特色,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国药馆、国医馆、参号。国医馆是浙江省、市定点医疗机构,有诊室二十余间,上百年的古董家具,古老的诊室,透出中医的神秘气息,隐隐显示国医的博大精深。在这里汇集着中医各专病专科,70余位国家级重点文物……[详细]
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
  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修建于1928年,是浙江省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其倡导的植树绿化运动而建。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举行植树仪式,并将植树节由原来的清明提前到他的忌辰,即3月12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纪念碑刻有省政府告示,全文如下:照得植树典礼,总理忌辰举行,择地凤凰山侧,建造纪念森林。用以永垂……[详细]
感花岩刻诗
  感花岩刻诗年代为明代,位于紫阳山宝成寺后。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吴山东麓宝成寺后,1986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北宋苏轼在宝成寺赏花有感,题七律一首刻于摩崖。明朱术洵题“感花岩”于其上。成化年间吴乐升在两旁题“岁寒、松竹”四字。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3米范围,总面积为142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鉴于文物整体位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临安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且临安城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覆盖文物周边区域,故本次不再划定建设控制地带范围。……[详细]
凤山水门
  凤山水门,在凤山门东侧,横跨中河,亦为张士诚所筑,后人因其紧连凤山门,故叫它为凤山水城门,是至今杭州市区惟一的一座保存600多年的古城门。风山水城门山由两座不同跨径的石砌拱券并联而成,南面跨径为一丈三尺有余,北面为一丈七尺,两者之间为石砌方形闸档,闸档后部有石雕门臼,可以启闭闸门。每座拱券的顶部中央,有一块雕有蟠龙的锁石,用以锁住闸门。城上建有一楼,可屯兵百余,既可防御敌兵偷袭,又可开闭闸门调节河水,可惜水城门因年久失修,城楼坍圮,城墙破损,闸门今已难觅。20世纪80年代治理中河时,按照原水城模样修复,并在其旁辟为公园。公园内有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张爱萍将军题书的“银河双落”石碑一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