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蚌埠市 > 蚌山区旅游

蚌山区文物古迹介绍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位于蚌埠市燕山乡孙家圩子村,西芦山的南麓。1949年3月22日至4月4日,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十多位领导人率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总前委移住蚌埠孙家圩子村。在孙家圩子村,总前委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渡江作战方案,并由邓小平亲自组织拟定了指导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的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确定了华东军区海军部队领导人选,为我军成立第一支海军部队做好准备;在这里,第三野战军下达了《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京字第二号)》,吹响了渡江战役开始的号角。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1998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4年开始,对旧址进行保护维修,到2008年底初步建成旧址纪念馆并免……[详细]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车。该桥为固定型桁梁桥,全长570米,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连通我国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动脉,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遗址。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该桥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车。该桥为固定型桁梁桥,全长570米,单车道。是连通我国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动脉,同时也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遗址,现仍在使用。1937年日寇侵华,国民党撤退时曾将1~7孔梁破坏,1938年9月日军将1、2、3孔修复,并将破坏严重的4、5、6、7部分桥梁更换。1949年1月解放战争时,大铁桥又经历了多次破坏、修复。在解放后至2005年间,蚌埠铁路局曾多次对该桥桥梁进……[详细]
宝兴面粉厂
  宝兴面粉厂位于蚌山区朝阳路公路桥东侧淮河南堤边,始建于1928年。为该年在徐州经营面粉厂的河北省盐山县人杨树诚,投资60万银元来蚌兴建的第二宝兴面粉厂,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9430平方米,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采用国外产品,1931年工厂投产。宝兴面粉厂的兴建、发展史也是一部蚌埠发展的历史。1982年8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蚌讲授“统筹法”和“优选法”时,专门视察了宝兴面粉厂。宝兴面粉厂现存建厂之初建造的厂房4间(约4200平方米)、阁楼一处(约100平方米),另有百年古朱藤一棵。厂房及阁楼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具有典型的时代印记,是全市硕果仅存的民国时期工业遗址。新时代对宝兴面粉厂片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使工业遗产文脉得以延续,工业精神得到弘扬,活化成蚌埠的文化地标。……[详细]
天桥清真寺
  天桥清真寺位于蚌埠市中心地区的天桥南侧。原为蚌埠杂耍说戏集中地。现其南侧为花鸟市场,西侧为大型商场,寺后为铁路,仍处在市中心地段。始建于1932年,由河北省籍的穆斯林韩福兴、杨官亭募捐集资。在天桥南侧购平方30间。改建为清真寺;1942年由杨幕唐、李捷升 等穆斯林捐款募化。并有田子铮等穆斯林支援帮主扩建。成为蚌埠最壮观的清真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政策,曾拨款对礼拜大殿进行改建。天桥清真寺随蚌埠是产生而兴起。其人文环境类似北京天桥,是民间艺人、说唱杂耍的场所。清真寺坐落其北。为伊斯兰教较早在蚌埠的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来做活动的教民每天约40人左右,该清真寺为模范礼拜寺(省级,2002年)2008年评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对于蚌埠的历史来说,天桥清真寺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其建筑也是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