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芜湖市 > 镜湖区旅游

镜湖区文物古迹介绍

中江塔
  中江塔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系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楼阁式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八角五层,每边长4.1米。塔高43.7米,其中塔刹高10.16米。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墙面各边均嵌有砖雕,尤以1~2层圆形欹柱两侧的砖雕雀替最为突出。1987年经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维修,恢复了塔的出檐部分。八个角用转角斗拱支承老戗出戗,出檐深远。八个面补间斗拱用两朵支承檐桁出挑,椽子和飞子上钉望板,上覆鸳鸯瓦。修复后的中江塔巍然壮观,登临塔顶,万千景象,尽收眼底。中江塔堪称为芜湖……[详细]
戴安澜烈士墓
  戴安澜,原名戴衍动,又名戴炳阳,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他看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的凌云壮志,他自行改名叫“安澜”。1925年,戴安澜入黄埔军校学习,35岁时出任第200师师长,这是当时中国军队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师。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入缅与日寇作战。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写下遗书,决心死守孤城,并宣布,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战斗中,戴将军亲自提起机枪作战,率领第200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5月18日,戴安澜率部突进缅中北部山区时,突然遭到大股日军伏击,激战中,戴安澜胸腹部中弹重伤,26日因伤口溃烂感染遗……[详细]
芜湖天主堂
  芜湖天主堂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吉和街28号。1889年法国传教士在鹤儿山建芜湖天主堂,1891年爆发芜湖教案,教堂被烧毁,后由清政府赔款12300多两白银在原址重建,于1895年竣工。后又增建主教楼、圣母院、天主教修士楼等建筑。4栋楼总建筑面积9731平方米。天主堂是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面宽17米,最宽处2670米,东西长达3925米。教堂门楼左右两侧为两座造型挺秀的尖塔钟楼,钟楼高约18米,建筑面积2043平方米。天主堂南侧有四层高的修士楼,面积约4000平方米。主教楼、圣母院均位于芜湖市吉和北路19号第一人民医院内。主教楼,又称主教公署,建于1933年。两层券廊式建筑,建筑面积1612平方米。圣母院,又称修道院,建于1933年,由芜湖天主教会创建,西班……[详细]
圣雅各中学旧址
  圣雅各中学旧址位于芜湖市镜湖区狮子山顶,由博仁堂、义德堂和经方堂三幢单体建筑组成。其中博仁堂建于1910年,占地545平方米,建筑面积1808平方米;义德堂建于1924年,占地307平方米,建筑面积754平方米;经方堂建于1936年,占地336平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安徽省47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三幢建筑处在同一个水平位置上,主体建筑博仁堂居前,义德堂、经方堂一东一西居后,构成品字平面。建筑均为红砖砌筑,基座部分有通气孔,四坡屋顶,红色机制瓦铺盖屋面;砖砌立柱外凸,立面线脚复杂优美。博仁堂坐北朝南,以钟楼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平衡严谨,由基督教圣公会会长卢义德求助于美国万博仁师母得款兴建。义德堂坐东朝西,位于博仁堂东北,亦由卢义德募捐兴建。经方堂坐西朝东,位于博仁堂西北,由李鸿……[详细]
5、赭塔
赭塔
  赭塔,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塔高五层,八面吟珑,飞檐饮马,每层嵌有佛像砖雕,塔顶呈圆形,状如一囗倒扣大锅。据传大风曾将塔顶吹掉,大雨漏水如注,有一天突然一口大锅飞来扣在顶上,从此不再漏雨。山、寺、塔层层而高,融为一体,成为著名的芜湖八景之一“赭塔晴岚”。赭塔久负盛名。赭塔坐落在赭山公园的“九华行宫”后院,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为砖石结构,五层六角,每层外墙均嵌有砖雕佛像,系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大风曾将塔顶吹落,雨漏不止,一日突然飞来一口大锅扣在塔顶,从此不再漏雨。清代诗人黄铖的《于湖竹枝词》中“飞来覆塔尖穿,风铎无声不计年”写的就是这个传说。赭塔依山拥寺,气势雄伟:四周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每当雨后,岚光飘缈”,景致分外绮丽。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详细]
英驻芜领事署旧址
  芜湖市英驻芜领事署位于芜湖市镜湖区范罗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人在范罗山山腰至山顶,陆续监造了3座西式二层楼房,均为券廊式砖木结构。其主建筑坐北朝南,面阔25.38米,进深17.10米,高9.70米,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均有深达3.5米的拱券回廊,廊柱挺拔,圆券清秀,建筑物下部为石砌基座,廊柱以优质红砖砌筑。四面坡顶采用深色瓦楞铁皮屋面,配以白色门廊石柱和连续拱券,拱顶夹砌青砖,色彩搭配协调柔和。南面有主入口,东西两侧有次入口,大楼之间为八角形大厅,大厅两面各有2间办公用房,每间皆有壁炉。大厅后面有装潢考究的三折木楼梯,通往二楼领事官用房。楼梯平台下侧有出口通往后院附属用房,西北角另有辅助楼梯通往三层0,登此,可以通过6个老虎窗观察四面八方。第二座为民国初期建筑。……[详细]
芜湖广济寺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赭山西南麓。殿宇依山构筑,自下而上有天王殿(又称“山门”)、药师殿、大雄宝殿(又称“大佛殿”)、地藏殿、广济寺塔,共有88级台阶,四重殿宇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后殿比前殿高出数十米。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天王殿内是十米多高的弥勒、韦驮像,两侧是哼哈两金刚。药师殿正中供奉着药师佛,药师佛曾发十二大愿,医治众生病苦,消灭延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三尊大佛,左右各有一尊配像,两边是十八罗汉。最上一层为主殿-地藏殿,两旁护以铁链。该殿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它仿照九华山的肉身宝殿式样建造,正中供奉着地藏菩萨像,高达12米,十分庄严。殿前一株银杏古树,为宋代所植,至今枝繁叶茂。地藏殿西侧,有一栋两层0“滴翠轩”,传为宋朝书法家黄庭坚隐居读书处,楼下墙上嵌着许多碑刻。相传唐开元七年……[详细]
老芜湖海关旧址
  老芜湖海关位于芜湖市新芜区滨江北路。老芜湖海关为旧中国四十处海关之一,这是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规定,于1876年开始建立的,1877年2月18日设立芜湖海关,定为三等海关,4月1日正式开关,专征轮船装运的进出口货物税款,由英领事署总税务司管理关务,兼管港口、航政、代办邮政、气象等业务,还负责稽查-0-。芜湖海关通用英语。税务司受命于外籍总税务司,总税务司办公地点在范罗山领事署内。历任税务司都为外籍人员,掌管海关人员的招募、调遣、晋升、撤换等。首任税务司是德国籍吴德禄,首任税务关道刘传缜。除了担负正常业务外,还秘密收集各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俗等情报,称为海关秘密行政。每年芜湖海关年报《杂项》一拦内主要记载安徽各地各方面动态。同时,海关还广泛收集芜湖附近地区煤、铁、铜、锡等矿产分布情……[详细]
芜湖圣母院旧址
  芜湖圣母院旧址位于市镜湖区吉和北路65号第一人民医院院内。1933年西班牙人设计监造,是芜湖市今存规模较大的教会建筑之一。圣母院由芜湖天主教会创办,1933年西班牙人设计监造,是芜湖市今存规模较大的教会建筑之一。共有两幢建筑,西边是修道院,与东边天主堂公署合称“圣母院”。建筑为券廊式建筑,平面类似“工”字横摆式样,东西对称,中楼南向外凸。面阔77.47米,进深32.75米,包括架空层共四层,建筑面积4217.36平方米。主教楼券廊式建筑,两层楼,底部有架空层;通面阔27.85米,通进深15.78米,建筑面积1611.90平方米。圣母院旧址是研究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芜湖近代史的实物史料。是西式建筑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在结构设计和建筑工艺上都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保护范围:东20米至吉和北路,南1……[详细]
神山铸剑遗址
  神山铸剑遗址位于芜湖市东北郊,与神山、火炉山、马鞍山连绵一体,山势逶迤,充满历史古韵,相传春秋时期,干将、莫邪在此设炉造剑,经三年铸成雌雄二剑,其剑青光闪烁,锋利无比,刚柔相济。《图经》云:“干将淬剑于此”。至今山上仍存“淬剑池”、“砥剑石”、“铁门槛”等古遗址,淬剑池位于山颠,池不大,水不深,但终年不枯,水清鉴人。颇为神奇。史载干将死后亦墓葬此山,唐代名将李靖曾在附近平叛,后人在神山建李卫公祠以奉祀;宋时芜湖县令沈端节率民众在神山祈雨,因为喜得天降大雨,故又建有“志喜亭”,1987年,芜湖市人民政府重建志喜亭。神山以其特有的古韵和秀色,最近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赤铸青峰”命名为“芜湖十景”之一。……[详细]
芜湖模范监狱旧址
  芜湖模范监狱旧址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初为安徽省省立第二监狱,是当时安徽省设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监狱。抗战时期,日军在监狱内设有水井架及水牢。解放后为安徽省第一监狱,1965年前后停止使用。模范监狱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平面布局以“十”字楼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占地面积3389.11平方米。在监狱东边,另建有看管房一座,砖混结构,二层,占地面积162.13平方米。芜湖模范监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建成的模范监狱之一,体现了近代狱制发展过程,对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制等情况都具有史证作用,是研究我国法制史的重要资料。保护范围:墙体外,东50米,南20米,西30米,北30米。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详细]
芜湖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
  芜湖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位于安徽芜湖市镜湖区吉和南路26号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由西班牙修士蒲庐设计并监造,建于1934年,主要功能是教学。山下五层,山上两层,阶梯状收减,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占地4133.88平方米,建筑面积11483.00平方米;平面布局呈“日”字形。该建筑在我省留存少,具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钢筋混泥土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多用拱券,将建筑物的压力分解到柱子上,力学原理运用十分到位。同时还兼顾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取向和表现形式,山墙采用徽派马头墙式样。是中西建筑形式完美结合的成功实例之一。保护范围:教学楼东50米至青山街,南30米至交通巷,西10米至学校图书馆,北20米至学校实验楼。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50米,南70米,西90米,北80米。……[详细]
老芜湖医院旧址
  老芜湖医院旧址为全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含有单体建筑4栋。内科楼砖木结构,平面不甚规整,但很严谨。建造于1924年,1936年才竣工。老芜湖医院旧址平面是“凹”字形,面阔74.70米,通进深52.355米,建筑面积5474.24平方米。院长楼位居弋矶山半山腰,紧邻长江。坐西朝东,布局灵活,屋顶四角攒尖式。专家楼位居院长楼西侧,两楼相邻,灰砖净缝砌筑墙体,四坡屋顶,红色机制瓦屋面。沈克非、陈翠贞旧居位居弋矶山东部半山腰上,二层楼外加局部B层,红砖净缝砌筑墙体,现为歇山式红色筒瓦屋顶,砖木结构,以砖墙承重。保护范围:现有建筑基础为界。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详细]
芜湖中国银行旧址
  民国三年(1914),中国银行在芜湖设立分号,1926年始建新的银行大楼,次年竣工。该楼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柳士英设计,主体为三层砖混结构,内部为木结构,屋面灰瓦,建筑面积1099平方米。西方古典式建筑风格,体量宏大。石砌台基厚重坚固,爱奥尼克式廊柱挺拔隽秀,是经久不衰的近代建筑典范。门厅约为250平方米,高达7米,厅内由四柱支撑,柱头造型别致。抗战时期,该建筑被毁,1946年重建,“始复旧观”。芜湖中国银行旧址是芜湖市二街上标志性建筑之一,对研究近代银行业及建筑艺术有较高价值。保护范围:墙体外,东20米,南10米,西20米,北20米。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详细]
衙署前门
  据文献记载,衙署前门就建在花街北首十字街29号,始建于北宋(当时芜湖建有古城),前门台高3.2米,宽7米,长18.4米,台上建有木构架台梁式殿顶门楼,后台东侧有登台石阶,是安徽省仅存的两处高台建筑之一。据传先有周瑜点将台(芜湖在三国时属于吴国),后来的衙署前门是在周瑜点将台的遗址上建造而成,因此芜湖百姓还是喜欢称它为周瑜点将台。……[详细]
芜湖广济寺塔
  广济寺塔芜湖市该塔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高五层,飞檐铁马,八面玲珑,每层外墙嵌着佛像砖雕。传说大风曾将塔顶吹落,雨漏不止,一日突然飞来一口大锅扣在塔顶,从此不再漏雨。“赭塔晴岚”为芜湖古代八景之首。被赞誉为“尺幅绽红萧寺嵌,松竹阴中孤塔白。”……[详细]
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
  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年代为清末—民国。2019年,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谦卦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谦卦碑
  谦卦碑,位于镜湖区市十二中学校内,明代,198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为唐代书法家李阳冰铁线篆书,共四通,高1.95米,宽0.91米,厚0.17米,石质为青石,因碑文系抄录《易经》中一段“谦卦”爻辞而得名。明代嘉靖四年(1525),芜湖关监督张大用嘱人以民间收藏的李阳冰谦卦爻辞拓本刻石而成,立于学宫内,碑末有张大用题跋四行分书。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芜湖“小天朝”
  芜湖“小天朝”位于芜湖市儒林街48号。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890年后),是李鸿章送给侄女结婚的陪嫁房。建筑占地面积1590.69米,建筑面积2318平方米。2012年6月21日,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本体平面为长方形,面阔五间18.93米,进深四进58.98米,建筑占地面积1590.69米,建筑面积2318平方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气势非凡的徽派建筑群,是芜湖古城内现存古建筑的最高范例。小天朝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使建筑艺术性和实用性得到完美结合,代表了清代晚期芜湖地区建筑水平,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通过它也可以对清代晚期的政治背景有所了解。保护范围:墙体外,东、北各20米,南30米,西50米。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详细]
县学记碑
  县学记碑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市十二中学校内。碑高2.62米,宽1.24米,厚0.24米,石质为青石。米芾(1051~1107)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知无为军时,芜湖学宫正奉诏扩建,开州县置学(地方办学)之先河,为记其盛,县令林修专请礼部尚书黄裳撰文,米芾书写《芜湖县新学记》,并刻碑立于学宫内。此碑篆书碑额,行书碑文,用笔俊迈,刻技亦精,实为米芾晚年书法艺术之珍品。因历时久远,局部字迹漫漶,保存基本完好。谦卦碑,位于镜湖区市十二中学校内,明代,198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为唐代书法家李阳冰铁线篆书,共四通,高1.95米,宽0.91米,厚0.17米,石质为青石,因碑文系抄录《易经》中一段“谦卦”爻辞而得名。明代嘉靖四年(1525),芜湖关监督张大用嘱人以民间收藏的李阳冰谦卦爻辞拓本刻石而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