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荔城区旅游

荔城区文物古迹介绍

阳城林公祠
  阳城林公祠位于荔城区新度镇阳城村曲尺自然村,年代为明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代重修,近代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5.9米,通进深26.1米,建筑面积415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围墙、埕、门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二柱,悬山顶,明间抬梁减中柱土木构架。保存有明代“按察使林公祠”大门匾额,落款“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贵州按察使致仕,朴菴林公坦嫡孙溥等重立”“进士出身、四川右布政使致仕,累阶荣禄大夫,八十八翁姻友周瑛书”。为研究莆田明代祠堂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围墙外延2米。……[详细]
林扬祖故居
  林扬祖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长寿街庙前路,类别为古建筑。清咸丰年间(1851~1861)建。坐南向北,通面阔25米,通进深36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砖埕、左右院门、门厅、上厅及与厅并列横向建筑的诸多房舍、右邻小院等建筑组成。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门扇木雕和柱础石雕精美。林扬祖,字孙诒,号岵瞻,清道光五年(1825)解元,道光九年(1829)进士,咸丰九年(1859)特旨署陕甘总督,为官清廉。致仕家居二十余年,历任县擢英书院、兴安书院和仙游、永春、厦门各书院山长。林扬祖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至建筑外墙各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8米。……[详细]
郭尚先故居
  郭尚先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书仓巷5号,类别为古建筑。明代林兆珂在南宋郑寅居第的旧址上建,清代为郭尚先购居。也是中共仙游县委书记郭寿銮烈士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郭风先生故居。坐北向南,通面阔36米,通进深42米,占地面积1512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由照墙,外大门,上、下厅房和卷堂组成。上、下厅穿斗式木构架,主屋悬山顶抬梁结构。郭尚先,字元开,号兰石,清嘉庆十二年(1807)解元,十四年(1809)进士,官终四川学政,大理寺卿,有政声。尤精书画篆刻。郭尚先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延伸4米至照壁外侧,西至围墙,北至建筑围墙外延4米。……[详细]
琳井朱氏大宗祠
  琳井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井后村井埔自然村。原名“唐古田令朱公祠”,简称“古田祠”。系为纪念入莆始祖朱玑而建。明正统十四年,泉州十八世孙右副都御史鉴公来莆瞻扫祖祠,见祠破旧,乃重建。当时建有拱门、甬道、广场、两进的祠宇,占地数亩近年重修,保持明代建筑风格,更名“朱氏大宗祠”。其后历代俱有维修。近年其宗亲在旧址平地上予以重建朱氏大宗祠,保持明清建筑风格,坐北向南,通面阔17.9米,通进深11.4米,占地77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平方米。为单体建筑,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明间减中柱结构。朱氏大宗祠为海内外宗亲寻根拜祖提供思敬的胜地。祠内还存有唐代石狮,明代石柱础等文物。……[详细]
莆田云门寺
  云门寺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英龙居委会双池巷。宋德祐元年(1275)始建,元大德九年(1305)增建,明万历九年(1581)、三十六年(1608)修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1987年修复。是莆田明末清初抗清斗争据点之一。吴门人寺僧佺修,托迹于此,暗中与邑人余、黄担等人进行抗清活动。寺坐西向东,通面阔30米,通进深116米,占地面积3480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两庑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殿内有十几根宋代梭形柱和6根宋代方柱以及覆盆柱础。拜亭为元代原构。云门寺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峰宫三代祠
  文峰宫三代祠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文献居委会步行街中间,元代将宋代白湖顺济庙迁移今址,称文峰天后宫或文峰宫。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知府宫兆麟在天后宫大殿右侧建“天后三代祠”。1940年又在三代祠右建一座三层的升天楼。祠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升天楼坐北向南,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祠中保存宋代木雕妈祖像1尊,元代石柱和清嘉庆年间(1796~1820)石碑2通。为莆田市妈祖祭典的重要场所,影响深远,也是福建省重要涉台文物。文峰宫三代祠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卫里公会莆田总堂
  卫里公会莆田总堂位于荔城区海街道办事处凤山居委会仓边巷。1915年美国信徒过雅各和甘大卫兄弟倡建,历时三年完工。堂建筑面积1572平方米,坐北向南。围墙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勒脚用辉绿岩石-浆砌。大门开间的墙厚0.65米,并向外突出0.15米。部分门、窗拱顶,两侧和拱顶石比墙面外露0.03米。木门窗均西式。檐口为出檐、翘角,加封檐板。檐口无平顶,仅四周在石墙上部做间隔突出墙面的正方形哥德式台口线。大厅中间三榀屋架大跨度,为豪式六区格,两旁采用各两榀排架式三角形构架。是当时东南亚地区四大基督教堂之一。卫里公会莆田总堂1996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国柱故居
  陈国柱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陈国柱故居前连九华叠翠,后拥古竹禅寺,是旧时莆田通往福州的山区古驿道。故居由大厅、厢房、石埕、围墙组成,为传统五间厢民居,土木结构,室内陈列着陈国柱和他胞兄陈国桢烈士(1902-1949)的生平事迹和有关革命文物。陈国柱故居于2000年11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详细]
西洙吴氏宗祠
  西洙吴氏宗祠 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西洙村门前自然村 ,年代为明-清 。始建于南宋末,明代重建,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5米,通进深22.7米,建筑面积340.5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砖埕、下厅、天井、上厅组成。上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大门两侧有明代翼墙,保存有清嘉庆五年(1800)“遵例保禋”碑1通。为研究莆田明、清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各外延1米,南至围墙外延2米。……[详细]
沙堤朱氏大宗祠
  沙堤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天马村朱厝自然村。创建于宋乾道年间,明嘉靖年间重建,祀明嘉靖年间御史朱制与清代御史朱元春及其列代祖考。座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檐下雀替等建筑构件雕刻较精美。现存有唐代入莆始祖进士都官郎中监仓使硕辅一世祖伯益朱公墓碑、唐代古墓砖、宋代“龙泉古井”、明代“朱家园”石匾、御史朱制亲笔墓志铭石刻、《天马山赋》石刻、明清时的《两朝赐祭》《登科》木匾、明代“侍御里”“忠谏里”石刻。……[详细]
31、崇功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功祠
  崇功祠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大路街229号,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清顺治年间(1644—1661)重建。原为莆田陈氏祠堂,纪念唐代莆田第一个县令陈迈。现存建筑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存较好,主殿坐北朝南,通面阔15.6米,通进深11.5米,建筑面积178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土木结构。为研究莆田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现作为文献居委会办公场所。保护范围:四周以房屋建筑外墙滴水各外延1米。……[详细]
32、重兴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兴寺
  重兴寺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水南村境内,原名古山寺,始建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八九九年)。宋乾德四年重建。元至正十年失火被毁,十二年复建。后来经多次重修。现保存的建筑为明清建筑风格。寺内右侧是唐工部员外郎吴祭祠。寺前有莆田吴姓始祖唐工部员外郎吴祭之墓。重兴寺1997年12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峻山陈永盛)重兴寺在黄石水南境内四脚亭附近的街道上,山门金碧辉煌,颇为壮观。迈进山门,只见在小埕左边是寺院的前殿,进入殿内,只见里面盆景众多,把正方型的大天井装扮得绿荫荫的,给酷热的天气大大降了温。一个老人在辅导十来个小学生读书,三四个老人在另一边喝茶聊天。一片寂静,其乐融融。正殿是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及西方三圣,后殿系为观音殿,尚未完工。重兴寺规模并不大,仅4……[详细]
斗南奉政祠
  斗南奉政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斗南村斗南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近代重修。坐东朝西,通面阔16.1米,通进深24.1米,建筑面积388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穿斗土木结构。存有清代门枕石、柱础,现存建筑保持清初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祠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斗南郑氏宗祠
  斗南郑氏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斗南村斗南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9米,通进深35.9米,建筑面积682.1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存有明代门枕石、柱础,现存建筑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殿前廊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北高陈氏宗祠
  北高陈氏宗祠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理宗年间,明洪武年间重修,清末期和近代均再修。古建筑群以永安书社、陈氏祠堂和尚德堂组成,现有面积近1000平方米。祠堂外埕左前方有古井一口,护井石刻万历二十九年陈肖波重修;右前方大古井一口,刻有明弘治十二年及万历二十一年重修等字迹。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和平通天寺
  和平通天寺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和平村五龙自然村,年代为明-清。始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进士余万创建,明崇祯十三年(1640)宣城知县余飏重建,近代重修。坐西朝东。通面阔17.5米,通进深47.6米,建筑面积833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厢庑等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柱,歇山顶,穿斗式土木构架。为研究莆田明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山门外墙滴水外延2米,西、南、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陈裕清故居
  陈裕清故居位于荔城区拱辰办濠浦社区下亭顶码自然村,年代为民国初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国民初年,坐北朝南,悬山顶二层土木结构,建筑有精美的木石雕,为陈裕清故居。陈裕清历任国民党中央多种宣传,对外要职,1967年任--民党中央第四组主任、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1979年3月起任纽约州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促进会会长,后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是国民党第十、十二届中央委员、常委。保护范围:以故居本体为中心,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5米。……[详细]
陈展如故居
  陈展如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城墙巷,年代为1932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32年,坐北朝南,四落水屋面,砖混水泥结构,装饰精美,是莆田早期的欧式民居,占地533.577平方米。故居西侧有唐井和一段宋代城墙。陈展如,莆田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名医,有善名,因反对国民党被害。保护范围:按故居原围墙内保护,故居南北向长度44.64米,故居前庭东西向宽度17.40米,故居后院东西向宽度18.36米,故居宅地面积798.16平方米。……[详细]
宋德星宅
  宋德星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文献居委会坊巷86弄,年代为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别于20世纪20、30、40年代各建一座,砖木建筑,是宋德星在担任基督教牧师时所建,特别是40年代所建的建筑其木雕尤其精美。坐北朝南,通面阔12.9米,通进深13.5米,建筑面积174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院门、围墙、上下二层主屋组成。2013年公布为福建省优秀近现代建筑。 保护范围:四周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详细]
彭鹏故居
  彭鹏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金桥巷,类别为古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坐北向南,由外大门、前、后厅房。厅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第一进厅内存左都御史于成龙为彭鹏书立的“帝眷忠清”木匾一方。卷堂左侧后的独立小院为彭家购居的明中期建筑原构,门窗形制奇巧,部分石构件精美。1993年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彭鹏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大门外延1.5米,东、西、北以建筑外墙各外延1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