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涵江区旅游

涵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蔡氏万兴堂宅
  蔡氏万兴堂宅位于梧塘镇沁后村,年代为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34年,中西合璧式。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砖埕、主楼。门楼面阔三间,双层。主楼面阔七间,砖木结构,双层,正立面采用西式砖柱连拱洞式结构,上下层各七个拱门。屋面雨水从隐蔽于拱柱中之下水道排出,出水口为鲤鱼状。埕两侧为面阔三间之双层护厝。门楼、主楼为悬山顶,顶厝为歇山顶,为研究近现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2008年公布为莆田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范围:四周自墙外各延伸5米。……[详细]
抗战阵亡将士殉难同胞纪念碑
  抗战阵亡将士殉难同胞纪念碑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宋洋自然村,年代为1938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七年(1938),该碑面朝西南,碑通高2.11米,宽0.6米,碑正中竖书“抗战阵亡将士殉难同胞纪念碑”,右侧竖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七年七月七日”,左侧竖书“莆田县第三区各界敬立”。1933年11月20日,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州发动了抗日反蒋事变。后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路经新县镇广宫村时,几名重伤将士身亡,埋葬于后坑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周年之际,为纪念抗战将士原莆田第三区民众自发立碑铭记。保护范围:东北至碑体中心向外延3米;西南至碑体中心向外延3米;东南至碑体中心向外延3米;西北至碑体中心向外延3米。……[详细]
83、莲谿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谿墓
  莲谿墓位于萩芦镇梅阳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乙酉年(1885),面朝北偏东25°。由墓丘、祭台、墓坪构成。墓丘为龟伏状,前立面嵌墓碑刻“敕授文林郎乡进士吏部拣选知县梅阳莲谿江先生”。墓碑上方两侧及祭台有双龙、凤凰、竹鹿、松鹤、麒麟、莲花等精美石浮雕。墓坪三级,呈“风”字形,墓围石砌。总纵深15.5米,最宽处7米。为研究古墓葬的重要实物资料。江莲谿(?-1883),萩芦梅阳人,江春霖之父。保护范围:四周自墙外各延伸5米。……[详细]
昭灵祖宫
  昭灵祖宫位于白沙镇龙西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代,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建,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保持清代风格,保存部分清构件。坐东北朝西南,面阔五间,深一进,抬梁式,歇山顶。为研究古建筑的实物资料。主殿左、右侧分别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扩建的妈祖庙、问津亭。保护范围:昭灵祖宫前后自墙外各延伸5米,妈祖庙、问津亭左右侧自墙外各延伸5米。……[详细]
85、樟江寨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樟江寨
  樟江寨位于白沙镇龙西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将军寨,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现存为原建筑。寨以黛色毛石垒成,平面呈环状,处周长约205米,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寨墙厚约0.7米,沿寨墙内侧以石块砌成走道,走道宽约0.9米、距寨墙顶高约1.7米。寨设东西两石门。为难得的保存较完整的古石寨。寨内存古井、石臼、古庙石墙等物。(拟报为昭灵祖宫附属文物)保护范围:寨墙四周各向外各延伸20米。……[详细]
86、兴福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福宫
  兴福宫位于新县镇泗洋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光绪丁丑年(1877)重建,近年修,保持清代风格,保存大部清原构件。坐东朝西,面阔五间,深一进四柱,抬梁式,歇山顶。廊柱刻《八仙》人物浮雕,廊裙墙刻《三国》人物故事、麒麟、神龟等浮雕,超薄型门墩上有人物浮雕。所有浮雕皆精美。为研究古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四周自墙外各延伸5米。……[详细]
后郭陈赐寿宅
  后郭陈赐寿宅位于三江口镇后郭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后郭陈赐寿宅位于三江口镇后郭村顶坡村194号,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坐南朝北,通面宽25米,通进深30米,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土木结构,悬山顶。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为:外埕、门厅、内埕、正厅。正厅面阔五间,悬山顶,土木结构,明间山墙搁檩,后设福堂,左右梢间分前后房。整体建筑结构现保持原风格,原风貌,朴实简单,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是研究其宗族历史及清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 一、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延伸1米;西至自墙外延伸1米;南至2墙外延伸2米;北至自外埕外延伸1米。 二、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外沿各延伸3米。……[详细]
后郭东清寺
  后郭东清寺位于三江口镇后郭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后郭东清寺位于三江口镇后郭村境内,始建于唐玄宗(712年),几度废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乙未年(1895)重修,近代修,现仍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留部分原构件,整体建筑傍山而起,次第上升,错落有致,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放生池、石埕、大雄宝殿、石埕、观音阁,整体通面阔36.1米,通深102.26米,总占地面积3691平方米,天王殿面阔五间17.31米,进深六柱13.23米,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大雄宝殿面阔五间17.92米,进深六柱14.25米,二重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观音阁面阔五间15.24米,进深五柱13.10米,三重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该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有较高……[详细]
白沙长兴宫
  白沙长兴宫位于白沙镇长兴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白沙长兴宫位于白沙镇长兴村,村部东南40米,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近代修,保持清原建筑风格,保留部分清原构件,整体建筑坐东北朝西南,通面阔五间15.35米,通深15.05米,建筑占地面积231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主殿、两宫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双坡面悬山造,抬梁式木构架,内存柱础为四方形,有须弥座,较为特色,石柱背面均阴刻“乾隆廿六岁次辛巳仲秋立”明确纪年,为清代早期建筑及人文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借鉴,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一、保护范围:东南至自山墙外延伸1米;东北至自山墙外延伸1米;西北至自山墙外延伸1米;西南至自埕延伸5米。 二、建设控制地……[详细]
90、隆兴院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兴院
  隆兴院位于大洋乡院埔村楼口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院位于大洋乡院埔村楼口自然村,原为隆兴寺,创建于唐中和元年(881),毁于元惠宗至正年间,明隆庆六年(1572)宪副郑光琬捐资重建。清道光廿一年(1841)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9.56米,进深五柱12.88米,占地面积251.93平方米,为单体建筑带前廊,明间为抬梁式土木结构,次间山墙搁檩,悬山顶,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存部分构件。檐柱阴刻“竺国祥氛呈宝刹,瑞峰佳氣萃隆兴”石柱一对,周边原寺基础布向清晰可见,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一、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延伸3米;西至自墙外延伸3米;南至自墙外延伸5米;北至自墙外延伸5米。 二、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外沿各延伸5米。……[详细]
广宫步云洞
  广宫步云洞位于新县镇广宫村宋洋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广宫步云洞位于新县镇广宫村宋洋自然村,村部北200米,由巩溪黄氏先祖创建于北宋,明、清时期重建,近代修,整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三间10.06米,通深24.91米,建筑占地面积251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埕、前殿、天井、中殿、天井、主殿,明间山墙搁檩,悬山顶,土木结构,祀李白,无神像,只有纸书“李大仙师”神位。存3对传为李大仙师乩批诗联,其中一对柱联为江春霖所书,作为我国屈指可数的主祀诗仙李白的古庙之一,该建筑规模较大,保持原建筑布局、风格,庙内留存不同时期的石柱础,面层保留精美浮雕,为研究山区建筑及石刻浮雕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一、保护范围……[详细]
南峰郑樵书院旧址
  南峰郑樵书院旧址位于庄边镇前埔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峰郑樵书院旧址原为南峰寺,位于庄边镇萍湖、前埔两村交界处,是唐代官居待讲、光禄勋郑璩创建,宋代史学家郑樵建立“南峰书屋”,后改为南峰书院。唐代创建后历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规模不断扩大,共有三进两边回廊、厢房,还建有夹漈祠,占地面积3006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南峰书院曾一度作为夹漈农校校址,为莆田广业里山区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清光绪十年(1884)重建,“文革”期间被拆除。现存建筑为近代修建。坐南朝北(偏东),通面阔26.21米,通进深9.68米,建筑占地面积253.71平方米,单体建筑,正殿面阔三间,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基本完整保留清末建筑风格,其遗址保存大量原有石柱、柱础、石槽、经……[详细]
93、悟原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悟原堂
  悟原堂位于国欢镇黄霞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近代修,坐西朝东,由内埕、门厅、正殿组成;面阔3间,主殿进深4柱,抬梁式,悬山顶。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果地;西至自墙外小巷;南至自墙外果地;北至自墙外小巷。……[详细]
萩芦太平陂
  萩芦太平陂位于涵江区萩芦镇崇福村陂头自然村,年代为宋-清 。又名太和陂。宋嘉佑元年(1056)知军刘谬创建,宋绍定年间(1128-1133)知军曾用虎重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同知谭维鼎、知县莫天赋修,清代又修,近代再修。西北东南走向。石构,占地面积221平方米,全长85米,略显曲尺形,长曲70米,短曲15米。原灌溉面积约6000亩,解放后灌溉面积增至2.3万亩,至今仍发挥水利作用。陂右侧(南侧)为渠道,陂左端岸边石上刻:“下圳应份由此起梧塘漏头等记廿余乡用田亩平均修理勒石为誌”。为研究莆田古代水利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陂上下游各外延100米,陂两岸各外延50米。……[详细]
赤溪龙山宫
  赤溪龙山宫位于涵江区庄边镇赤溪村赤溪自然村。赤溪龙山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建,近代重修。该宫坐南朝北,面阔五间13.6米,进深8.9米,建筑占地面积121平方米,单体建筑,由正殿和左、右配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带前廊,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垂莲、抱鼓石、柱础、柁墩、雀替浮雕仙兽、花卉等图案,雕工精美,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研究清代建筑的实物资料。……[详细]
南下霞美庙
  南下霞美庙位于涵江区萩芦镇南下村霞美境。南下霞美庙据庙中碑刻载:庙始建于明初,主殿利用元代古建筑旧址旧构建造。坐东北朝西南,通面阔10.3米,通进深44,.95米,占地面积463平方米,由山门、前殿、天井、主殿组成。三门建于清代中期,1998年修,保持清代风格,保存部分清构件,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歇山顶。前殿1998年修,面阔三间,进深二柱,悬山顶。主殿1982年修,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保存六根元代瓜楞形石柱。庙祀妈祖。该庙已列入福建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详细]
97、善德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德堂
  善德堂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保尾社区。善德堂又名善德崇孔堂,是涵江“三一教”主要堂祠之一,始建于明末清初,近代修。坐东朝西,单进合院式。通面阔20.67米,通进深34.35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拜亭、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式木构架。……[详细]
98、仙宫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宫堂
  仙宫堂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后郭村。仙宫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建,民国重修。坐南朝北偏东20°,通面阔七间24.6米,通进深28.6米,建筑占地面积696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殿、天井、拜亭、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式构架,悬山顶。天井、拜亭两侧为卷棚式廊。主祀保生大帝,新加坡樟宜律五条石等地有其分灵。存光绪二十三年楹联刻石。……[详细]
新县文峰宫
  新县文峰宫位于涵江区新县镇文笔村。文峰宫又称“天后宫”,为湄洲妈祖祖庙之分灵宫。始建于宋嘉定十九年(1226),历有重修,1996年又修。坐东南朝西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5.8米,通进深20.7米。土木结构,歇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前殿廊石刻楹联:“湄岛钟灵推第一,文峰独占有谁双”。2015年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0、善扬宫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扬宫
  善扬宫位于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善扬宫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73),自清雍正至同治年间(1723-1874)多次翻修。坐西南朝东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2米,通进深18.6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1949年大洋地区闽中游击队驻此,并设制衣厂和粮仓。2015年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