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涵江区旅游

涵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61、黄岸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岸墓
  黄岸墓位于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类别为古墓葬。黄岸(?-755),唐开元间人,任桂州刺史,辞官后居黄霞村黄巷,为黄氏入莆始祖。墓建于唐代,20世纪80年代修。坐东朝西,通面阔12.3米,通进深27.5米,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墓丘宽4.7米,纵7.5米,高2.5米,三合土构筑。墓丘之后墓圈砖墙上嵌墓碑“入莆始祖唐进士桂州刺史封开国公谥忠义黄公墓”,碑圆首,高1.44米,宽0.45米。有四级墓坪。黄岸墓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丘中心点为基点,向东、南、北各外延30米,向西外延50米。……[详细]
集奎新桥
  集奎新桥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类别为古建筑。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李富建,初名龙桥,后毁,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黾山寺僧彗性募捐重建。跨于延寿溪入海口处,东北-西南走向,为四墩五孔石梁桥,全长58米,宽3.5米,高8米,石墩船型。近代整修桥墩,并重修桥面栏杆。西南第一孔被淤塞为岸。集奎新桥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集奎桥头观音亭,西北至新桥头路中心。……[详细]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宣德宫)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宣德宫)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部西350米之塘后自然村。始建于明代,清后期重建,1998年修,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存部分清原构件。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五间14.7米,通深19.1米,建筑占地面积281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殿外廊两侧柱刻八仙浮雕,较精美,抱鼓石内侧刻有“寿”字,较少见。 1930年冬,中共闽中特委会在广业里(辖今白沙、新县、庄边、大洋等山区乡镇)外坑村成立苏维埃政府,其址设在宫内,为当时闽中地区唯一红色政权。故宣德宫既是古建筑文物又是革命旧址文物。2017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4、正学门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学门
  正学门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宫下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原为涵江孔庙建筑群最前部之建筑,孔庙于“文革”期间被拆,仅存正学门、泮池、四十九级台阶。正学门坊始建于宋淳佑十一年(1251),清道光乙未年(1835)重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三柱7.55米,土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两侧砖砌山墙,斗拱为一斗三升式。其后依次为泮池(上有石板桥)、石甬道、四十九级石蹬道,纵深47米,宽17.5米。近年收集散落碑碣8通,建碑廊于甬道两侧保存。存清光绪乙未年“正学门”匾、“仰之弥高”匾2方,下马石1件。正学门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延5米,西至自墙外延5米,南至宫下路外沿,北至孔子石像外延3米。……[详细]
65、新有社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有社
  新有社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涵西社区港头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宋景炎元年(1276),明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近代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0.3米,通进深18.9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社公。存宋文天祥书“新有社”匾,明莆田知县雷应龙书“第一里社”匾及“学士蚤还山,不远襟期缘道故;孤臣经此地,至今手泽尚如新”题联石柱。新有社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郑金波屋西墙,西至郑文振、郑文良屋东墙,南至砖埕外沿外扩3米,北至社自墙外延2米。……[详细]
端明陡门
  端明陡门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延宁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又称慈寿陡门,北宋蔡襄创建,宋绍熙二年(1191)知军赵彦励修,明宣德五年(1430)县丞叶叔文修,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周大礼重修,万历二十九年(1601)知府黄腾春再修。陡门南北朝向,北侧陡门头沟(延寿溪支流)往南泻入海湾。宽6.7米,双门,每门宽1.94米,路面以上部分高5.7米,路面以下部分深4.4米。陡门南部原为木板桥,“文革”期间改为石板桥,路面以下部分保持原状。北40米有一石砌方形墩,俗称“印兜”,边长3.5米,“印兜”上有“崇祯十五年(1642)岁次孟冬吉旦兴建”刻字。端明陡门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北至涵江交通服务公司大楼外墙,东、南至游巷小道外沿,沿河沟两侧各外延5米。……[详细]
涵江天主堂
  涵江天主堂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塘北社区,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又称“圣母堂”,是莆田天主教总堂。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民房翻建为教堂,屋顶建哥特式钟楼。光绪二十六年(1900)增建一座长方形砖木结构的神甫楼。1923年改建为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教堂坐北朝南,通面阔32.5米,通进深32.5米。内存“奉旨建堂”石刻1通。涵江天主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到天主堂自墙外巷,西到天主堂、神父楼自墙外埕,南到天主堂自墙外埕,北到神父楼、天主堂外埕。……[详细]
68、延宁宫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宁宫
  延宁宫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延宁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初,20世纪80年代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20.5米,通进深21.9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妈祖。延宁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旺菜池外延2米,西至宫墙外延1米,南至宫埕外大路内沿,北至延宁居委会办公楼南墙外延2米。……[详细]
69、昭灵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灵宫
  昭灵宫位于萩芦镇梅阳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重建,近代修,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存部分清原构件,坐西南朝东北,面阔五间,由前殿、天井、主殿组成。前殿歇山顶,主殿进深三柱,抬梁式构架,悬山顶。为研究古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四周自墙外各延伸5米。……[详细]
70、悟本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悟本堂
  悟本堂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鲸山村石山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为“三一教”悟本派创始人陈智达倡建,近代修。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27.6米,通进深17米,建筑面积470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主殿及两侧钟鼓楼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前殿与两侧钟鼓楼之间各隔一天井,钟鼓楼前部为双层,歇山顶。堂内存有古经书近百本及印制经书木雕板百余块,是研究清代建筑和印刷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附属文物:陈智达墓,清同治十二年(1872)葬,现存墓为民国甲戍年(1934)冬从异地迁建。保护范围:东南至村道外沿;西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东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详细]
峰山小学旧址
  峰山小学旧址位于涵江区梧塘镇九峰村旧厝房,年代为1941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1941年,是九峰村绅商方锦秀创建、众商贾募建的私立小学。1970年改为公办,更名“九峰小学”,1994年在右侧建新校,遂改作村部。坐东北朝西南,面阔七间25米,进深11.7米,建筑面积292.5平方米,砖木结构,上下层各七个拱形卷廊,中西结合的双层近代建筑,是研究近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东至旧厝房村道内沿;西至现小学围墙;南至村道内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详细]
72、滁洲宫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滁洲宫
  滁洲宫位于涵江区庄边镇滁洋村,年代为明,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代重修,但结构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及保存部分宋、元构件。坐北朝南,由前后殿组成,正殿为面阔3间,进深4柱的悬山顶抬梁结构建筑。保护范围:东至宫房外小巷,西至自墙外山地,南至宫前灶屋外沿,北至自墙外山地。……[详细]
西林武当宫
  西林武当宫位于涵江区梧塘镇西林村西垞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西林武当宫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戊子年(1888)重建,民国丙辰年(1916)修,近年又修。坐东朝西,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3.2米,通进深21.5米,建筑面积284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保护范围:四周至自墙外各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四周至保护范围外延2米。……[详细]
西林阜成宫
  西林阜成宫位于涵江区梧塘镇西林村后林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西林阜成宫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民国庚辰年(1940)修,1996年又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5.2米,通进深17.5米,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存清光绪五年(1879)“荔林境阜成宫重修记”碑1通。保护范围:四周至自墙外各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四周至保护范围外延2米。……[详细]
过山蔡氏民居
  过山蔡氏民居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63、66、102号,年代为清末民国,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过山蔡氏民居主体建筑建于清末,两侧护厝及东院落属于后期加盖,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通面阔98米,通进深48米,占地面积4060平方米,为两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由外埕、院门、前厅、天井、正厅为中线,上下耳房、左右护厝为两翼,外加东边三间厢带护厝附属院落组成整个建筑群,内部房厝众多,当地俗称为“百廿间”。其屋顶采用两面坡悬山顶,墙体外部采用红砖包墙、内部采用夯筑土墙。建筑上雀替、驼峰、斗拱等木构件采用镂空雕刻,局部可见描金彩绘脱落痕迹。整个建筑群占地很广,且布局保存基本完整,体现了当地清末民国时期的工艺风格,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保护范围:建……[详细]
76、凤来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来宫
  凤来宫位于江口镇石狮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修。为倚山而建的建筑群。由主殿、朝天阁、魁星楼、朝阳书院、吹鼓楼、天后宫组成。主殿坐东朝西,面阔5间,进深4柱,抬梁式,悬山顶。宫后有明代摩崖石刻。保护范围:东至朝天阁后山地;西至宫埕;南至天后宫外山地;北至魁星楼外小巷。……[详细]
萍湖祖庙
  萍湖祖庙位于庄边镇前埔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保留原建筑。坐东朝西,由前后殿组成,面阔5间,主殿进深4柱,抬梁式,悬山顶。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杂地;西至宫埕;南与前埔村村部同墙;北至自墙外杂地。……[详细]
78、水头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头宫
  水头宫位于大洋乡瑶山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瑶山祖庙。始建于宋淳熙五年(1178),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建,近代修。坐东朝西,由前后殿组成,面阔3间,主殿进深4柱,抬梁式,悬山顶。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田地;西至宫埕;南至自墙外田地;北至自墙外田地。……[详细]
79、崇圣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宫
  崇圣宫位于萩芦镇崇圣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历有重修,清代重建,近代修,保留清代建筑样式。坐西北朝东南,由拜亭、门厅、主殿组成,主殿面阔5间,进深4柱,抬梁式,悬山顶。保护范围:东至宫埕;西北至自墙外空地;东北至偏殿;西南至偏殿。……[详细]
白沙祖宫
  白沙祖宫位于涵江区白沙镇白沙村。白沙祖宫由白沙祖宫和昭惠新宫组成。白沙祖宫创建于宋绍兴十三年(1143),清乾隆年间重建,1988年修。坐南朝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4.9米,通进深17.1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存清乾隆戊寅年(1758)“白沙祖宫”匾。2000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昭惠新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坐西南朝东北,通阔五间15.1米,通进深16.6米,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左右廊庑和正殿组成。宫内天井右侧墙上存清陈宝桢题字一对,左侧墙存纪年“宣统元年”题字1对。2000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