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城厢区旅游

城厢区文物古迹介绍

莆田广化寺
  广化寺原名金仙院,隋开皇九年改为金仙寺。距今有143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千年古刹。该寺现占地3.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石砌围墙长1公里。贯穿主体建筑物的中轴线长达385米,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规模宏大。中轴线主建筑,从海拔25米逐步升高到63米由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蒇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等组成。两侧翼有宽敞的百柱廊庑。从卧佛阁两旁开始,左厢依次有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后为香积厨)、钟楼;右厢依次为般若堂、看山楼、烟霞窟、净化堂、祖师殿、学戒堂、鼓楼。左上方新建有观音阁,内奉一身高8米观音像;右上方新建有小南山地藏殿。在放生池两侧新建4座五百罗汗堂。这里松柏苍翠,山泉鸣涧,清幽宁静。人行其间,绿蔓牵衣,别有一番禅意……[详细]
莆田木兰陂
  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5公里的陂头村木兰山下。木兰陂是中国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之一,陂首是堰闸式的滚水坝,长219.3米,高7.5米,分32孔闸门,建有33座陂墩。陂首的南北两端有两条共长500米的护陂石堤。陂内的溪水分别经过陂首南北端的“回澜桥闸”和“万金陡门”注入总长约120公里的大小沟渠,灌溉莆田的南、北洋平原,最后由沿线300多处泄涝,陡门和涵洞汇入兴化湾。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长乐人钱四娘携金来到莆田,在樟林村旁边的将军岩前垒石筑陂,后来因为山洪暴发冲毁了陂首工程,筑陂失败,钱四娘愤而投水自尽。不久,钱四娘的同乡林从世进士又捐资十万缗,在温泉口筑陂,也因水湍流急,选址不当而告失败。宋熙宁八年(1075年),福建侯官人李宏又携资七万缗应诏而来,他和僧人冯智日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详细]
龟山寺
  龟山古刹位于市区以西15公里外的华亭镇境内。因寺院建于形似龟背的山顶而得名。又因山顶上有片2里方圆的-洋,故又称“龟洋”。唐长庆二年(822年),名僧无了禅师来此开山,辟茶园18处。咸通十一年(870年),建寺院9座,僧徒多达千余人。后梁贞明年间(915-920年),闽王王审知给寺院赐名“龟山福清禅院”。明代扩建为寺。现存建筑物乃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寺宇由三进殿堂组成。第一进为天王殿,祀弥勒佛;殿前有宽阔的场院,场上有一对石幢,幢座上镌刻法语,浮雕罗汉、比丘人物像等。第二进为大雄宝殿,构筑宏伟高大,为众殿之冠,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消灾延年药师佛”和“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殿前有丹墀和放生他(即六眸池)。第三进为法堂,堂上供奉无了祖师塑像,慧忠和月中祖师塑像分坐左右……[详细]
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
  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田尾新村208号。抗日战争初期,闽中地区通过和平谈判,把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闽中工委在莆田城关西来寺设立抗日办事处,以便双方联系,负责人方子明。1938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悍然发动“泉州事变”,谋害了工委和部队负责人刘突军,并将独立大队包围缴械。后经我方据理力争,国民党方面被迫同意把闽中红军游击队交还新四军,开往皖南前线抗日。1939年,国民党又推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并陆续颁布所谓“限制异党活动”的一系列-法令。面临这种局面,闽中党组织一边在庄边宁里举办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一边派张伯庭等同志到莆田沿海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闽中抗日办事处迁移到沿海忠……[详细]
林润故居(含林兰英故居)
  林润故居(含林兰英故居)位于城厢区霞林街道沟头村,类别为古建筑。林润故居也称为“御史大夫第”,原坐落于莆田城关下务巷,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当时宅第规模宏大,坐北朝南,临街有大门七个,小门二十一个。大门悬挂“谏臣世第”匾额;其门额枋板上就有楷书“御史大夫第”5个大字。大门联为“九牧家声大,谏臣世泽长”,宅内大厅4进,两旁依次为正房、厢厅、厢房及护厝等,为落檩品架本结构,间有天井,青砖大埕等。每厅形成一个单元,由一个大门出入,整体错落有致,又主次分明,布局十分严谨。采光、通风、排水等设备良好。整个建筑群原占地近6000平方米。400多年来,经过几个年代的修缮,其主体建筑迄今依然保持明代士大夫官宦第的特色。2002年,因旧城改造需要,故居最核心的建筑被整体易地搬迁至现在莆田一中新校园的东……[详细]
释迦文佛塔
  释迦文佛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广化寺的东侧。释迦文佛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塔为石构的仿木楼阁式建筑,通高36米,平面呈八角形,共五层,造型古朴庄重、结构玲珑精致。须弥座的束腰部分浮雕有狮子滚珠和牡丹的图案,转角处浮雕有侏儒形象。塔第一层的东西两面开门,其余各面设有佛龛,门龛的两旁浮雕有罗汉人物像,各具神态,造型生动。回廊的阑板上浮雕海水卷云纹样。第二层至第五层,其中四面开门,四面设佛龛,门旁浮雕金刚武士,龛旁浮雕观音菩萨。各层的塔檐长而薄,精巧美观,倚柱瓜楞形,柱顶的斗拱作双抄三下昂。檐下各出两层叠涩,浮雕有凤凰、双头羽人、飞仙、奇花异草等纹样。塔为八角空心室,宽敞明亮,有石阶可供游人登上塔顶,观赏风景。(国家文物局)……[详细]
闽中革命烈士陵园
  福建省闽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莆田市区中心的繁华地带,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区占地面积63712平方米,始建于1957年12月,其前身为“莆田县革命纪念碑”,1983年莆田建市后由市政府接管,并改称为“莆田市烈士陵园”,2000年8月报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闽中革命烈士陵园”,现有工作人员10人。该园于1990年被列为福建省烈士纪念建筑物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几年,我们立足于“以人为本、完善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富有影响力的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在原有一座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风格完全按照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模式建造的革命英雄纪念碑的基础上,……[详细]
梅峰寺
  梅峰寺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兴安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兴安梅峰寺创建于宋元丰八年(1085),崇宁二年(1103)赐“梅林佛国”匾,崇宁三年(1104)赐额“崇宁”,政和元年(1111)改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1137)改极恩广孝寺,十二年(1142)改光孝。绍兴二十五年(1155)名匠蔡通铸钟,声闻20公里。明永乐年间(1403-1422)重修,嘉靖年间(1522-1566)焚于倭乱,万历年间(1573-1620)重建。清代屡修,文革-期间遭浩劫后陆续修复或重建、扩建。现寺总面积1545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65.8米,通进深234.8米,依次为山门牌坊、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法堂(上层中间为藏经楼),左侧为望海楼、卧云轩、大悲殿、钟楼、尊客堂、斋堂(楼上为库房、左为香积寮)、僧舍、功……[详细]
梅峰光孝寺
  梅峰光孝寺梅峰光孝寺,坐落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雷山左旁。昔时其地爽垲,遍植梅树,故名梅峰。隋唐之际,峰巅建有一座观音亭。宋初亭周匝地百余亩,系李家之祖业。志载元丰八年(1085),黄太安人感异梦而生制干李公子诚。黄氏为酬夙愿,乃尽舍亭周之地,将小亭扩建为寺。寺宇初具规模之时,峰右建有『望海亭』与『卧云轩』各一座,李公子时授读于轩。北宋崇宁二年(1103),徽宗御书赐匾『梅林佛国』;翌年,又奉敕赐额改名『崇宁禅寺』;政和元年(1111),敕改为『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1137),敕赐『报恩光孝寺』巨匾;越五年,去掉『报恩』二字,单名『光孝寺』。尔后大约八百多年来,一直沿称不易。方志记载,寺内旧有『神钟』一口,亦为绍兴乙亥年(1135)龟洋二圣僧驻锡寺中,令名匠蔡通铸成,声响能传数十里之遥。宋……[详细]
南山月峰寺
  南山月峰寺位于城厢区凤凰山街道新塘社区新梅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月峰禅院”,始建于唐代,宋代后荒废,明成化初年重建,明万历年间拓建,“文革-”期间损毁,1985年重修。整体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4686平方米。中轴线依次分布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大雄宝殿左侧为祖师殿,右侧分布为伽蓝殿、大雄宝殿、济公堂等组成。通面阔66米,通进深71米,总占地面积4686平方米。主殿面阔五间19.45米,进深四柱15.35米,建筑面积298.56平方米,抬梁式土木结构,15檩(前八后七)带前廊,为单体建筑,歇山顶,由埕、前廊、主殿组成,寺内存有大量不同朝代构件,有唐代遗留下来的石柱、清代咸丰癸丑年(1853)立“月峰古刹”匾额等构件,整体建筑结构现保持清代典型的寺庙建……[详细]
莆田龟山古刹
  龟山古刹位于市区以西15公里外的华亭镇境内。因寺院建于形似龟背的山顶而得名。又因山顶上有片2里方圆的-洋,故又称“龟洋”。龟山峰峦重叠,岚雾浓重,清幽阴凉,自古就有“龟洋积雾”之称。该山盛产名茶。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名僧无了禅师来此开山,辟茶园18处。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题寺联云:“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相传明代这里所产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选为贡品。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达千余人。到后梁贞明年间(915-920年),闽王王审知给寺院赐名“龟山福清禅院”。明代扩建为寺。现存建筑物乃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地藏殿、禅房、方丈室等。寺西有无了禅师墓塔,石雕装饰精美、古雅,颇有艺术特色。今寺中斋房有许多石槽,最大的可储……[详细]
12、石梯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梯寺
  石梯寺位于城厢区东海镇坪洋村,类别为古建筑。坪洋石梯寺位于东海镇坪洋村东南2.5公里,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始建,后荒废。清末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面阔五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中殿面阔七间21.7米,进深四柱13.2米,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后殿面阔七间,均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前殿至中殿隔有大坪并有东西厢房,为僧舍和功德堂。寺内存有宋代石槽2口,石臼1只;明代鼓形柱础,明嘉靖钦赐“肇顺辅王”木匾额1方,明代状元柯潜书“凤巢有鸟皆成凤,龙潭何鱼不化龙”石楹联1对;清代石狮1对(长0.6米,宽0.26米,高0.38米),方形石柱1对,清光绪十八年(1892)铜香炉1只。石梯寺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各外延10米,……[详细]
溪北涂氏祠堂
  溪北涂氏祠堂位于城厢区常太镇溪北村东浦自然村,年代为明,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至万历十九年(1591)间,近年修,保持原风格,保留原构件。坐北朝南,通面阔13米,通进深20.5米,占地面积266.5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建筑,由砖埕、门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13米,进深四柱16.3米,悬山顶,土木结构,用材较大,雕刻精美。存有清末涂氏裔孙翰林院编修、侍讲涂庆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仲冬吉旦楷书“进士翰林”匾。为研究莆田明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2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详细]
林兆恩墓
  林兆恩墓位于莆田县华亭镇苦溪村后角石门山。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莆田赤柱人,创立夏午尼三一教,又称夏教。倡儒道释三教合一学说世称三教先生。明倭寇作乱,他捐家财雇兵守城,埋尸两万多具,并教人治愈兵后瘟疫,深受民间感戴,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在东南亚一带华侨多建祠纪念他。该墓为明隆庆五年(1571)林兆恩55岁时建。墓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坐北朝南。墓丘石构,平面呈“风”字型,面阔6米,进深14米,后墙正中刻“明三教先生子谷子龙江林墓”。坟顶以整块石雕龟背纹饰,前置供台,墓前有三级墓坪。林兆恩墓198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兴安陈经邦祠
  兴安陈经邦祠 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兴安社区东岩山东北面山麓,年代为明-清 。又名“宫保尚书祠”。始建于明代,后屡有重修。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五间19.4米,通进深六柱13.9米,建筑面积269.66平方米。单体建筑,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2003年因旧城改造异地迁建至现址。为研究莆田明代官宦祠堂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各外延3米,南至前部屋檐滴水外延3米。……[详细]
后山法林寺
  后山法林寺位于城厢区华亭镇后山村桥头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历代屡有维修。坐北朝南偏东,通面阔19.07米,通进深19.7米,建筑面积375.68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门楼、前殿、天井、正殿及左右两侧厢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明间山墙搁檩,悬山顶,土木结构,寺内奉祀佛祖。为研究清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自山墙外延3米,西至自山墙外延1米,南至埕外沿外延2米,北至自山墙外延3米。……[详细]
东汾五帝庙
  东汾五帝庙位于灵川镇东进村东汾自然村西南侧。始建于唐代,历代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8.5米,通进深38.5米,占地面积4636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型,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大坪、左右钟鼓楼、拜亭、前殿和后殿组成。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二柱,明间抬梁减中柱,悬山顶,土木结构。雀替和驼峰装饰金漆木雕,柱础为明、清构件。庙前大坪右侧存一只唐代石狮。东汾五帝庙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延寿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寿桥
  延寿桥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延寿村延寿自然村。宋建炎元年(1127)由承信郎李富、评事方天贶同建,原来桥为十二墩十三孔。明宣德年间(1426-1435)圮,正统五年(1440)吴恩谅重建,万历四十年(1612)给事中黄起龙重修。十一孔十座舟形墩,为伸臂式石梁桥,跨于延寿溪上,南北走向,长91.62米,宽2.9米,高11米。桥上有石扶栏,桥北端有桥坊,上刻与造桥有关内容的铭文,另有清光绪六年石刻1通。延寿桥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9、李富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富墓
  李富墓位于城厢区常太镇岭下村坪田自然村,宋代建,坐南朝北偏西40°,墓宽11.3米,通深33.45米,高13.84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墓平面呈为“风”字型,三个墓埕,三合土结构,墓丘前有花岗石祭台,须弥座束腰有浮雕,为墓创建时的原构。李富墓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李富(1085-1162),字子城。南宋时,以家财募集抗金义兵,航海北上,隶名将韩世忠部,授承信郎,殿前制司干办公事。后辞官回家讲学办公益。卒葬于此。……[详细]
西岩广福寺
  西岩广福寺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原为尚书陈经邦别墅。明亡,其孙陈钟岱抗清失败落发为僧,改为寺。两旁角楼为晚眺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光绪年间(1875-1908)及1949年后重修。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山门、前殿、正殿和两庑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建筑面积255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部分柱、础沿用原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