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仓山区旅游

仓山区文物古迹介绍

泛船浦天主教堂
  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朝阳路新民街54号,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国22年(1933年)重建,为哥特式建筑。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钟楼,楼顶竖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时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号称“江南第一大堂”,其至今仍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泛船浦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国22年(1933年)重建,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7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钟楼,楼顶竖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时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号称“江南第一大堂”,其至今仍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地址:福州市仓山区朝阳路新民街54号类型:教堂游玩时间:建议30-40分钟电话:0591-834……[详细]
翁正春墓
  翁正春墓位于福州市郊建新镇怀安村石岊山西北麓,墓坐东向西,偏北15度。如意形,土石结构,三层墓埕,面宽约12米,纵深18米。封土弧形,封土前建碑亭,亭为花岗石砌建,高2.70米,宽2.26米,进深0.93米,面阔三间,四坡顶。柱方形,下有柱础,上立斗拱,栏额下有雀替相承,额上置匾,上 书-:“思光”。亭内立墓碑,高2.25米、宽0.09米。碑面镌刻:“宫保翁文简公佳域崇祯戊辰岁仲冬吉旦立”楷书,字径分别为0.26米和0.10米。封土为三合土夯实,屏墙、墓埕均用花岗石铺砌,现石块已被撬走,前原有一对石狮,今仅存一只淹没在草莽之中,墓道前(距墓室约100多米的山下),尚存一对石虎。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盖山五代齐氏墓
  高盖山五代齐氏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齐安村高盖山天池侧,始建于五代,2005年重修,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五级墓埕,墓为“风”字形。封土为砖砌圆柱形,后围墙、护臂、墓埕均为石砌,墓碑为青石打制,上刻“唐右仆射齐公协律之墓”。墓侧有一清代花岗石墓碑,上刻“晋开运二年右仆射齐协律之墓康熙年立”,墓埕中有青石刻清代墓饰件,分别是石刻墓门一对,墓联二对。上 书-“九曲入明堂當朝宰相,數峰插天外積世公卿”、“金鏡預占蓉鏡瑞,天池長發鳳池祥”。齐协律为仓山区盖山镇齐安村齐氏迁闽始祖,唐末随王审知入闽,曾任闽国右仆射(即右丞相)。该墓为福州罕见的五代葬之一。……[详细]
湖际郑涓墓
  湖际郑涓墓郑涓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湖际村湖际山脚。郑涓,闽县城门村人,官至枢密院右丞相,墓位于城门镇湖际山,墓前有石翁仲、石兽,为宋代古墓葬。墓丘已消失,现残存石羊一对,翁仲一对(文官完整,武官断成三截)。石马一对埋在地下不可见。该墓葬的发现对于了解研究当地历史渊源、文化历史提供重要参考。……[详细]
胪雷前桥
  胪雷前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建于宋代。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单孔,桥面由两条长5.9米,宽2.8,厚0.34米的跨溪而建,石梁上刻有“甘泉院僧义修造桥一所宋庆历四年(1044年)中元癸次四月十五日题”。保存完好。1986年列为福州郊区文物保护单位。前桥所在河道毁于2013年底到2014年初。大约2014年下半年,前桥被向西南方向迁移约60米,原址建起高层楼房,现址位于小区边缘绿地内。……[详细]
福州安澜会馆
  福州安澜会馆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仓前路简介:又名浙江会馆、上北馆。清乾隆四十年(1775)始建,原为浙人在闽经商及官员、名人聚集之处。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建筑前后二落,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柱,重檐歇山顶;正殿前为戏台,两侧为双层廊房。会馆右侧为孙文靖(孙尔准)公祠,立有《孙文靖碑记》,记述孙尔准修福州小西湖及兴化木兰陂等事迹。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5米。2009年,福州安澜会馆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烟台山约翰堂
  烟台山约翰堂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英文名圣约翰堂(St.John‘sChurch),因以石砌筑,俗称“石厝教堂”。该建筑是英国圣公会于清咸丰六年(1856)为英国侨民修建的一座哥特式石头教堂,由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1862年落成。1990年代起被海军占用作为印刷厂。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5月完成修缮。2018年以“烟台山约翰堂”名义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厝教堂于咸丰六年(西元1856年)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并得到英国领事馆的帮助,于咸丰八年(西元1858年)聘请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由本地建筑队施工,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落成。根据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会议记录显示,原本侨民打算利用建设教堂的余款,在南侧隔乐群楼相……[详细]
湖边蔡焕庵墓
  湖边蔡焕庵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山镇湖边村,南偏西5度,占地面积385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夯筑。共三层墓埕。墓埋8圹,墓圹前有石狮一对。第一进有精美石抱鼓,望柱上刻有大象及各式水果;第三进有一对对联牌与卷书。原先墓前有石牌坊,现已不存。是清代官宦墓葬的重要实例,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详细]
林浦泰山宫
  林浦泰山宫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简介: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曾以此作为行宫。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歇山顶,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有戏台,左右看楼。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泰山宫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名臣。庙两侧有辕门,庙前有埕,周以石围栏,栏柱刻有元代纪年。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浦石塔
  林浦石塔位于仓山区城门的林浦村绍岐御码头旁,建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为花岗石砌造的实心楼阁式塔,高约7.5米。该塔是闽江水运的航标塔,见证了闽江航道往昔的繁荣。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花岗石砌造,实心仿楼阁式,高约七米半,底座周长八米,塔壁均浮雕佛翕、佛像,塔檐刻瓦当,滴水翅角,塔刹为半圆形复钵状,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宋代风格。石塔下有须弥座,须弥座身上有铭文:“绍熙四年仲(春夏秋冬?)重修”,保存较好。现须弥座被埋于地面之下。……[详细]
71、思万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万楼
  思万楼位于仓山区劳工社区公园路福州市外国语学校内,建于1925年,由三一学校校长为纪念第一任校长万拔文发起兴建,故名思万楼。楼为哥特式城堡形塔式建筑。红砖结构,三层,四周拱形门,占地约25平方米,高约18米。楼顶层大钟是英国都柏林威尔逊公园基督堂所赠。思万楼为塔式建筑,立面造型呈中世纪罗马风格。塔楼红砖砌筑,高三层,底层面积较大,二三层缩小,二、三层间有带中世纪城堡碉楼意味的出挑,但出挑非常小,实际上已经退化成装饰性的线脚;塔楼顶层粉刷成白色,顶部女儿墙造型也微带城垛口的意味。塔楼座南朝北,正对学校大门,占地25平方米,高约18米左右,楼顶层悬挂大钟,是爱尔兰都伯林威尔逊公园基督堂所赠,钟为紫铜铸成,直径约1.00米,高1.30米左右。思万楼有奠基石碑一方,中字模糊不清,署名为“民国八年九月……[详细]
淮安丞相墓
  淮安丞相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淮安桃花山,年代为唐。简介:又名朱敬则墓。唐末迁葬现址。墓坐东南朝西北,平面呈“风”字形,四层墓埕,面阔29米,进深53米,墓前尚存有石翁仲等,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青砖墓冢,鲎壳型封土。墓冢前嵌有墓碑,碑文楷书“唐丞相敬则朱公之墓”。朱敬则(635—709年),唐朝名相、史学家。2013年,淮安丞相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30米。……[详细]
盘屿妙峰寺墓塔群
  盘屿妙峰寺墓塔群位于仓山区盖山乡高盖山,墓塔群由四座墓塔组成,皆为八角仿楼阁式实心塔;其中一座七层,一座五层,两座三层。墓塔群所在的妙峰寺始建于唐咸通七年(866年),后毁。清代重建,坐西向东,总占地2049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大雄宝殿于80年代初重建,为二层楼阁式,单檐歇山顶。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北偏东85度,共三进独立院落,前后两座为90年代重建,砖混结构。……[详细]
74、乐群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群楼
  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麦园路社区的乐群路8号,由仓前山附近各外国领事馆集资兴建,以英国为主。抗战期间,为日本人霸占。乐群楼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1859年落成,为二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建筑;建筑平面东偏南12度,占地面积约619.69平方米,宽19.83米,长31.25米,高18米。乐群楼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娱乐建筑和洋人俱乐部,乐群路也因乐群楼而得名。其英文名“FoochowClub”非常著名,常见于英文书籍、记录和往来信件中。2013年,乐群楼作为“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建省级文保单位。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1859年落成。根据RobertNield的记载,1877年左右乐群楼成为专门带有娱乐性质的“俱乐部”。1941、1944福州二次沦陷期间,日军占据……[详细]
福州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位于仓山区六一南路52号仓山第二中心小学校内,是清代旅居福州的广东籍商人筹建的、带有同乡会性质的会馆。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1245平方米,共二进,前厅、天井、后厅(聚议厅)、廊房。前厅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天井占地约270平方米,中间有一棵榕树直径2平方米,高7米,约150年历史。聚议厅左右两边有硬木桩直径1.46平方米,高7米,是全国少有的保存着南国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大会馆。馆后有一棵百年大木棉树是福州木棉树之冠。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在“广东会馆”接受旅闽广东同乡会热情款待;吃过午餐后,孙中山先生在广东会馆的聚议厅发表演说,并为会馆题写“戮力同心”四字匾额;又受同乡会邀请,选择下榻广东会馆。“戮力同心”牌匾在文革时被毁。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光……[详细]
怀安接官道码头
  怀安接官道码头位于仓山区怀安村东南面乌龙江边,包括古接官道及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兴盛的重要见证。接官道为突堤式结构,占地约380平方米;西面三块巨石伸入江面形成码头,是怀安唯一保留下来的接官道古码头。码头石板道宽约5米,条石铺就,上有百余条横向凿槽,便于上下船时防滑;此外还有用于拴绳、方便船舶停靠的石槽遗存。2005年开始,三环路从怀安附近通过,怀安沿江一带进行了绿化改造,老码头得到简单整修,在码头端部设置送别石雕像一组。2015年1月,作为“怀安衙署遗址与接官道”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7、午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午桥
  午桥位于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河浦上,始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石构平梁,桥长34米,面宽3.52米,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南北已淤塞二孔,现存两墩三孔。桥面现由四段五块石板铺成,中间桥墩部分倾斜。桥墩船形,上部叠涩出挑五层,石梁铺架其上。望柱上有铭文“黄卅八娘”等题刻,其他大部分均漫漫不清。北侧桥栏板由6块栏板穿插而成,上有“古迹午桥”题刻。南侧桥栏板由9块栏板穿插而成,上有“桂馥兰香”题刻。引桥原为台阶,现被改为斜坡。1983年8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8、江南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桥
  江南桥位于仓山区中洲岛与南台岛仓前路之间的闽江南港,又称“仓前桥”、“中洲桥”,宋代为浮桥,元初建木桥,屡建屡毁。清乾隆年间,福清人何际逑兄弟捐资及集资建石桥。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长约108米,八墩九孔,等跨。船形墩。1930年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1971年再次改建,加宽2米,增高4米,于中洲上建旱桥,将江南桥与万寿桥连为一体,改称“解放大桥”。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桥面倒塌,再次重建,现仅余桥墩残件于江中。始建于宋代。宋元祐八年(西元1093年),福州太守王祖道依托楞严洲(今中亭街)造浮桥,用120艘木船以粗大绳缆固定于江中的18根石柱上,船上铺以木板,两边各有栏杆。三、建筑演变:元初建木桥,屡建屡毁。清乾隆年间,福清人何际逑兄弟捐资及集资建石桥。石构平梁……[详细]
79、七星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星桥
  七星桥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建于宋代,石构二墩三孔平梁桥。东西走向,横跨白湖河。长33.5米。面宽3.6米,不等跨,已淤塞一孔。墩呈长方形。桥面每孔用4根石梁铺成,其中一根石梁上有“天圣十年”(1032)题刻,桥面现已改造为水泥并拓宽。桥面上设四角亭,木构,单檐歇山顶,80年代改为水泥亭,供三位国公(地方神)。桥栏已从木构改为水泥。该桥是具有明确纪年的宋代石梁桥墩重要实例,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狮山瑞迹寺白佛
  狮山瑞迹寺白佛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九曲山,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白佛始凿于唐大中六年(852),又名雷劈观音,为岩石上浮雕.高1.36米,宽0.60米,南偏东15度。其前建有长方形石亭,面宽2.93米,进深1.5米,高2.3米。石门额上阴刻“雷劈观音古迹,天启丙宣年季春”。白佛附属于瑞迹寺。1983年8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