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文物古迹介绍

旧闽县谢家
  旧闽县谢家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街旧闽县,建于清代,三面围墙,单进单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双重大门朝东,门头房南侧有假山鱼池。入石框大门为五间排房屋,转为坐北朝南,前天井深5米,宽9.2米,种有茶花、茉莉等花卉。主建筑厅堂五间排,宽27.8米,深17.7米,屋顶木构架驼峰、斗、拱、托相互交叠,精雕细琢。大厅两旁各壁扇窗子漏花镂空构成各种花锦图案;四间厢房前有十二扇支摘式窗子,工艺考究。厅前厅后二十多条大石板,宽达80公分,长达10多米;30根大木柱,青石柱楚、四周浮雕八骏马、十二生肖等。不论门、窗、壁扇、插屏门、大门、灯桁等全部楠木构成。前后厅粉墙正中,悬塑“福”字,字径三尺,字圈上各有三只蝙蝠,相映成趣。墙头顶上彩塑“八仙过海”、“刘海钓蟾”、“双狮戏球”等故事图画。西侧有门可通花厅,花厅……[详细]
乌山慈善堂
  慈善堂座落在福州市乌山东麓第一山下,乌塔之西。慈善堂大门是一座三开间两层近代洋楼,中央开间设拱门,门顶有扇形匾额,左右矩形窗上有木过梁,一层表面有黄色粉刷。二层红砖砌筑,檐口有砖叠涩线脚,上为两坡顶小青瓦屋面。大门后为天井,有两厢。天井后为大殿,正面五开间,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观音兜式封火山墙。大殿占中央三开间,西开间为西归堂,东开间为穿堂通向后进。据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背面碑文(文保碑已不知所踪),“殿前古井,立有清同治年丁卯年‘东井’碑刻”。现石碑只剩下半部分横卧在西归堂前。据《福州晚报》2003年报导:“……在堂前乌山广场建设工地发现一块古碑,上以古篆题‘东井’,以隶书题‘同治丁卯七月’,为清代同治年间修浚南涧寺寺内古井‘东井’和‘西井’时所立。”(现“西井”碑置于护道白真人庙内。)……[详细]
福州观音桥
  观音桥在福州市鼓楼区西门安泰河与文藻河(即大航桥河残留)交汇口西。北通文藻北路,南接驿里。旧名虹桥,据《榕城考古略》载:因桥旁祀有观音大士,故名观音桥。单孔石拱桥,桥长8.50米,宽5.10米,跨度5.00米。桥面横铺石板15块,南端石阶四级,北端两级。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板六块(长度为2.4米和1.41米两种)。在西侧中间一块栏板上,刻“观音桥”三字,字径达0.39米;东侧栏板刻“明成化丁酉年(1477)建造”。桥上望柱4对,柱头刻仰莲,高0.85米。根据桥柱题刻,桥建于明成化十三年(西元1477年)。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和光绪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各重修一次。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4、桂斋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斋
  桂斋在荷亭西北侧,原为皇华亭故址。新建的“桂斋”由前后两院组成,北院为桂斋正厅和“林文忠公读书处”组成,庭院西侧有游廊和碑亭。南院为假山鱼池,有六角亭及石拱桥各一。桂斋东面院外为禁烟亭,建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六月,平面正方形,四角方形混凝土柱,西式叠涩檐口,攒尖顶,是1949年前留下的唯一建筑。清道光九年(西元1829年),福建布政使程含章见屏山原李纲祠破败不堪,“心窃伤之”,遂募集资金欲重建。时林则徐丁父忧在家守制,受托主持西湖疏浚工程,程含章与林则徐商议后,选西湖荷亭旧址,兴建新的李忠定公(李纲)祠,并附建纪念李纲读书处的“桂斋”。建成后留有程含章撰稿,林则徐手书《新建宋李忠定公祠堂记》。“桂斋”为李忠定公祠的花厅,取李纲晚年住所为名,并植桂花两株。林则徐曾语于亲故:不求身后立……[详细]
琼河七桥
  琼河七桥、河七桥(1992年公布名),位于安泰河上,是唐五代罗城护城河上的桥梁。包括金斗桥、馆驿桥、双抛桥、高峰桥、板桥(老佛殿桥)、安泰桥、观音桥等(该名单已核实),均为石构平梁桥或单孔拱桥,栏板上有建造年代和桥名等题刻。古时西水关潮水经此分南北交流,与东潮汇合,为古时福州的特-一。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安泰桥、板桥(老佛殿桥)、馆驿桥、金斗桥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详细]
106、馆驿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驿桥
  馆驿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衣锦坊西口,原五代罗城大壕上。为单孔石拱桥。桥长7.00米,宽5.05米,桥面由六块石板连成。北侧桥栏板刻“馆驿桥”,南侧刻“道光戊戌年建”,有仰莲望柱4对。五代时桥跨罗城大濠。原名车-桥,先为木桥。明成化十四年(西元1478年)改为石桥。因桥可通三山驿,故名馆驿桥,俗名驿前桥。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春,七十叟里人雨村重建,再改为石拱桥。1985年修建道路,桥面覆盖混凝土。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关水闸
  西关水闸位于福州市环城路北段。元至元三十年(1294年)建。福建省--局北侧桥旁。闸高4.45米,宽0.6米,闸槽旁刻“时大元至元三十岁次甲午十一月丁丑吉日福建行省宫高兴等亲造。”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泉山仁寿堂
  泉山仁寿堂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古迹旁,年代为1938年。简介:1938年背靠泉山依崖而建,坐西向东,土木结构,两层,每层6间,环以走廊,由南侧石阶开一侧门上下,占地面积210平方米。为爱国海军将领萨镇冰晚年居住场所。2013年,泉山仁寿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仁寿堂四周各外延20米。……[详细]
109、金斗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斗桥
  金斗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儒坊西口,是联接仓门街、通湖路的通道。桥为石结构,总长10.2米,桥宽3.7米,跨度为4.7米。桥面由四条长5.4米、宽0.75米、厚0.20米石板条铺成。桥东向有台阶七级,西向八级。望柱6根,栏板4块,栏板上有石刻“古金斗桥”。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福州湖南会馆
  湖南会馆原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保定巷福州十八中学校内,现迁建于杨桥中学内。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四面砖砌封火墙,墙堵均为大石板,高2米左右。正门石门框高大,宽1米余,高2米多。入门为天井,其上原为复龟亭,斗拱繁复,惜己拆除。正座一进殿堂,面阔3间,进深7柱,前廊后堂,中用减柱法,木柱大可双手合抱,青石花纹柱础,斗拱华美;横梁长约8米,木雕精湛。左宗棠题福州湖南会馆:瓯浙越梅循,海国仍持使者节;秦陇指疏勒,榕垣还作故乡看。此联系左氏1884年写于督办福建军务任内。上联涉及东南防务,下联涉及西北战事,抒发了不论在何地都不忘故乡之情。……[详细]
老佛亭桥
  老佛亭桥位于鼓楼区光禄坊南侧,跨于安泰河(五代罗城大濠)上,南北走向,连结玉山涧。桥为石梁桥,长5.35米,厚3米,桥面由四条长5.35米,厚0.37米石条架成。有石望柱、栏板。东侧桥梁刻题识:“万历壬寅年(万历三十年,西元1602年)仲春日立”。始建五代,明万历三十年(1602)重建。旧名板桥,俗名老亭桥。跨于五代罗城大濠上,今光禄坊南侧,南北走向,连接光禄坊、玉山涧。原系木桥,建有亭,后圮,易以石。现为石梁桥,长5.35米,宽3米,桥面由4条长5.35米、厚0.37米石条架成,有石望柱、栏板。东侧桥梁刻题识“万历壬寅年仲春日立”。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2、高峰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峰桥
  高峰桥位于福州府城西门外陆庄河上,北通柴巷,南连高峰里。桥为石构平梁桥,长13.90米,宽3.64米,跨度7.50米,桥面直铺七条石坂。桥栏杆由四对望柱和六块石栏板组成,栏板长1.80米,上浮雕仙鹤、鲤鱼、麒麟、花草等图案。桥的两端有石台阶,南端四级,北端八级。桥的西侧南岸有一株古榕,向河中心倾斜,其一枝气生根飘落北岸并扎根生长,形成“脚跨河两岸、身在河中央”的奇观,俗称“人字榕”。树下建一亭,供奉玄帝(真武),由欧漤书额“怀里阁”,对联云:“高坚奇榕通西涧,峰横古桥连湖堤”。桥西侧北岸建有六角小亭,名高峰亭。桥东侧河面现为附近居民搭建为户外活动平台,平台东河岸有古榕一株。平台靠南岸原有小瘟神庙一座(已被拆毁),对联云:“顽石立桥往来男女客,奇榕张口吞吐古今船”,形象地描述了高峰桥与人字榕的……[详细]
福州燕桥
  燕桥位于福州市水部土山,在龙华桥北侧。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为单孔石构,廊屋式平梁桥。桥高3米,长5.5米,宽2.6米,南北走向。廊屋为单檐悬山顶,屋檐南北各嵌有青石匾额,镌刻“古迹燕桥”四字,下题:“清咸丰己未孟冬修建”。这是一座典型的福州式的亭桥,坐落于水部琼东河支流与琼东河的交叉口。桥面是小型的石梁桥,精彩之处是桥上盖的路亭,小巧的红砖风火墙,出入拱门,墙头叠涩,面朝琼东河方向为木栅栏,配合上石板路,桥畔的一棵老树,是福州特色水乡的典型景致。可惜于2000年左右毁于拆迁,建设了燕桥温泉苑。燕桥作为鼓楼区的文物点,悄无声息地被开发商拆毁,是福州文物命运的一个缩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