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临沂市 > 郯城县旅游

郯城县文物古迹介绍

马陵山遗址
  马陵山遗址位于县城东南约20公里,红花乡大尚庄村东1000米的马陵山西坡,东临黑龙潭水库,再向东即为江苏省东海县境。1982年10月首次发现并试掘,1983年6—7月省考古所派员对包括黑龙潭细石器遗址在内的马陵山地区专题踏查(发现细石器点40处),1984年10—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正式发掘。依发掘所见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上层为黑灰色或深灰色砂质粘土,内含细石器,中层为灰色砂质粘土,见有旧石器和象、犀牛的化石,下层为红黄色粘土,含哺乳动物化石碎片。遗址的主要文化遗物为细石器,主要类型为典型的船底形石核、楔状石核、锥状石核、端刃刮削器、镞、雕刻器、尖状器等,全部用压制法或间接打击技术制成。石器的加工技术达到了细石器工业技术的成熟期,并具有马陵山地方特点。1990年4月11日,由……[详细]
马陵山望海楼旅游风景区
  望海楼位于大尚庄村东南约2.5公里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石峰,巨石错迭,形如石楼。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观看日出,后以此处称为孔望山望海楼,并载入史志。在望海楼东南30米处有一块较平坦的高台地,原有一座庙宇,称大奶奶庙,每年在古历3月15日和4月初8日两次逢庙会,南起望海楼,北至黑龙潭,约有2.5公里,四面八方的人云集于此,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历代诗人前往游览都有诗文载入史志。如清乾隆十三年太戊辰科进士王恒到此游览,赋海楼云影七律一首:山峰削壁壁成楼,楼势穿云最上头,人去海天波渺渺,山街人影日悠悠,烟明九点乾坤静,翠挹三山晓夜浮。似为餮霞凌绝顶,乘风疑是在瀛州。望海楼的南侧有一大片红石海,山石本身就是红色的,层层迭迭,每当夕阳时分,霞光映在红……[详细]
孝妇冢
  孝妇冢位于郯城街道葛庄村。年代为汉。孝妇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东外环路旁,是一个高五、六米的坟冢,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为汉代墓葬,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孝妇冢坐落在县城驻地东1公里处路南50米,东距孙葛庄村500米,西距东外环30米。冢高6米,周长80余米,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旁边是她婆婆的坟墓。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座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孝妇冢碑,曰:“纯孝也而蒙不孝之株;无罪也而罹有罪之祸,致天悯奇冤,郡遭大旱”。另一座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上曰:“其孝至于上格天心,下慰舆情,使千百年后沾其德泽”。除了清朝立的两座碑之外,当……[详细]
窦娥墓
  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位于城东外环路旁,坟冢高五、六米,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绪”的年号,碑文还依稀可辨:“汉东海孝妇之故里也……千有余岁矣”。“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千百年广为流传。人们对这个窦娥冤屈而死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一动人的故事的原型就是郯城的“东海孝妇”,孝妇的原名并不叫窦娥,关汉卿也并非书面讲述孝妇故事的第一人。郯城县城南村有条1公里左右长的池塘,叫白血汪,当地人传说这是当年窦娥的冤血汇流而成,池塘附近的村落也因……[详细]
马陵山孙膑智斗庞涓战址
  1992年9月21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上,一个被历史风云湮没两千多年的悬案,有了确切的解释,来自海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形成共识: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应在山东郯城县马陵山。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是军事家孙膑指挥齐-队以少胜多,一举歼灭庞涓所率魏国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突出地体现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创造了山地伏击战的典范,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受到史学界、军事界的瞩目。然而,由于史籍记载的疏略以及后人诠释的失误,致使几乎家喻户晓的孙膑智斗庞涓的这场战役究竟发生在何地,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在这次学术讲座会上,专家信从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军事地理学和附近村庄得名由来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认定齐魏马陵之战……[详细]
郯国故城
  郯国故城位于山东省郯城县北郊的高地上。《通志·氏族略》云:“郯氏,祁姓,子爵,或言赢胜,少昊之后。”一曰己姓。《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载:“秋,郯子来朝”,昭公问“少?白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答以“我高祖少?白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战国初期灭于越。《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曰:於粤子朱句“三十五年灭郯”,时当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秦置郯郡,汉置郯县,唐省县入临沂,宋金因之,元末复置郯城县。故城呈不平行的四边形,周长为4670米,其中东墙长1370米,西墙1260米,南墙780米,北墙1260米。东墙和南墙已夷为平地,北墙和西墙大部分保存尚好。现存残墙高3~4米,墙基宽35~45米。故城有4个……[详细]
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
  中共鲁南第一支部于1928年秋在马头和平街第三中学院内诞生,支部书记为刘之言。刘之言先生(1905-1933),是中国中共在鲁南临沂、郯城、费县和峄县地区的主要奠基者和创始人,是0郯城县委、0临郯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之言1924年加入中国0后,以马头为中心在郯城县掀起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1928年刘之言受聘到马头求是小学(1929年秋为郯城县立第三小学)任教,从此他便以教学为掩护,组织发动进步师生阅读左翼作家的作品,传播马列主义真理,介绍南方农-动和革命事迹,积极开展党的活动。1929年秋,0郯城县第三小学党支部在这里诞生(后被称为鲁南第一支部),并开始了一系列大型的革命行动。1933年7月,为减轻中央苏区面临的反围剿压力,刘之言等组织领导了震惊鲁南的“苍山-”,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刘之言等……[详细]
于公墓
  于公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西外环内侧。坟墓封土高大,占地二亩多。相传于公死后,人人怀念,凡路过之人,都自动兜土添坟,日久天长,封土越来越多。于公墓坐落在郯城县城西约300米处,西距西外环150米,北邻鲁南纸业集团驻地南墙。该墓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40米,中心封土高7米。墓前有“清康熙”三十九年郯城知县赵节重立石碑一幢,碑文为“汉于公墓”。该墓现保存较完整,于1978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公事迹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还在著名史书上有记载。《汉书.于定国传》载;“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详细]
郯城县孝妇祠
  郯城县孝妇祠坐落在现郯城酒厂南侧,205国道西旁。该祠分南北两部。南为孝妇祠,系嘉庆元年所建,道光五年增修后殿。孝妇祠自前向后为山门、正殿、后殿3个部分。山门系古式、高脊走兽,台阶3级,大门面东、朱门双开,其势宏伟,衬以古郯书法名人朱烺如题写的对联:“六月飞雪天报孝,三年不雨帝鸣冤。”正殿面阔3间,殿前为9级正方型月台。殿中端坐凤冠霞帔,慧眼微开孝妇塑像。殿内布置庄严肃穆。祠之前有戏台一座,供每年农历10月15日唱戏祭神之用。该祠占地数亩,今几经变迁,建筑全无。……[详细]
郯城马头清真寺
  马头清真寺是苏北鲁南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所民族寺院,位于马头镇驻地北部,总面积13亩,其中大殿24间,有南讲堂、北讲堂、东对厅、水房、古井亭、门楼、望月楼等建筑,另有“金公施田铭”1幢,大殿北有石碑3幢,其中为乾隆三年“重修清真寺碑记。”马头清真寺位于马头镇民主街。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清乾隆三年重修,是我县规模宏整、建寺较早的回民寺院。马头清真寺寺院坐南朝北,整座建筑群体布局合理,装饰古朴典雅,幽静肃穆,颇具中国宫殿建筑的传统风格和伊斯兰教特色。寺内主体建筑为大殿,坐西朝东,宫殿式建筑,计24间,324平方米。附属建筑有南北讲堂、东对厅、水房、古井亭、门楼共24间,占地546平方米。另有望月楼一座。正门面北有两扇红漆大门,两尊雕刻精美的石鼓分踞左右,门额高悬三个金光闪烁的……[详细]
庙山新城遗址
  庙山新城遗址位于郯城县庙山镇新城村。年代为宋。2013年,庙山新城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鄟国故城
  鄟国故城位于泉源乡前城村北的高台地上,俗称“城顶子”。东近小河,西北临后城村。遗址东西200米,南北15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断崖处观察,文化堆积厚1.5—4米,灰褐土质,杂有春秋、战国及汉代遗物。曾出土鬲足、罐、筒瓦及铜剑、铜镜、货币等遗物。该遗址为春秋至汉代遗址。根据《左传》等史书记载,《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示,有关专家的考证和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前城遗址的位置应是历史上鄟国故城所在地,但由于未经科学钻探和发掘,迄今为止,仍未发现墙基和与鄟国有关联的文物,此地是否鄟国,尚待进一步考证。1990年4月11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27日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3年,鄟国故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孟博士林
  孟博士林位于重坊镇栗园村东北临。保护范围:以墓碑为基点,向东至沂河岸50米,向西50米,向南50米,向北50米,总面积10000平方米。孟博士林系孟子后裔墓地。现存孟子五十一代孙孟俊祖及其子孙的坟墓。墓前有元代至元五年(1268年)所立石碑一通,系孟子第五十五代孙登侍郎、益都淄莱上万户府经历孟克恕所立。碑文《孟氏先茔之记》,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墓前龟趺、石人、石狮、石羊、华表等石雕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为研究元代的石雕造型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孟博士林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为研究元代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比较重要的科学依据。2001年10月24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2年10月30日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详细]
冷庙遗址
  冷庙遗址位于郯城县冷庙村村东北,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冷庙遗址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胡村汉墓
  胡村汉墓位于郯城县胜利镇胡村西约500米,年代为汉,类别为古墓葬。胡村汉墓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窦墩遗址
  窦墩遗址位于县城南约20公里,杨集镇窦墩村内偏北部,为一墩形台地,西靠南北向村路,中部有一条东西路穿过,西部有一汪塘。遗址东西200米,南北15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表面暴露黑陶鼎足、红褐陶鬲足、绳纹陶片等遗物。从出土遗物分析,窦墩遗址应为龙山文化遗址,兼有商周、汉代遗物。 1990年4月11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郯城烈士陵园
  郯城烈士陵园时代:1955年地址:郯城县郯城街道毛茨村二旺庄村郯城烈士陵园是临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500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范围内。……[详细]
云门寺旧址
  云门寺旧址 时代:宋 地址:郯城县泉源镇司家村 保护范围:635.5平方米,以旧址南部的老银杏树为基点(34°42′28″N,118°28′13″E),向南13米,向北18米,向东10米,向西10.5米的方形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范围内。……[详细]
庞涓谷遗址
  庞涓谷遗址位于郯城县泉源乡卸甲营村西北的整个山体,年代为战国、汉,类别为古遗址。庞涓谷遗址是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源兴涌商号
  源兴涌商号位于郯城县马头镇民主街镇政府院内,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源兴涌商号是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