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旅游

镇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161、彭隍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隍庵
  彭隍庵位于开发区步家村东约300米处,为宋咸淳年间由僧可观建。毁于1966年,后由村民复建,现存一进三开间面阔13.2米,进深九檩10.7米,硬山式砖木结构,供奉佛像,每逢节日有香客供拜。从外观及内部梁架结构来看,彭隍庵现在的建筑应该是清代中晚期的遗存,对研究丹阳地区清代宗教建筑的布局、风格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162、培远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培远堂
  该建筑位于埤城镇城南自然村城南老街,建于清代,原有房屋三进,现一、二已毁,现只存第二进房屋,第二进原为明间大厅,五开间,面阔16.4米,九檩进深13.3米,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有卷蓬轩结构,木雕造形很精美。该建筑有一定的的历史、艺术价值。……[详细]
满汉文碑
  该碑位于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内,该碑建于乾降二十年(1775年),碑质为青石,碑高2.95米,宽1.76米,厚0.49米,碑文自右向左用满汉两种文字坚刻,右侧约三分之二。为汉为楷书,24行,每行88字,字经约3×2.5厘米,左侧为满文,26行。碑文记叙了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判乱事迹。……[详细]
吕叔湘故居
  吕叔湘(1904—1998),丹阳人,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故居与吕凤子、吕徵故居隔墙相望,号称丹阳“吕氏三杰”。故居原有四进三院,前二进及后一进毁于抗日战争,现有第三进及两厢房。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进深七檩三开间,椽条上盖有望砖,方形水磨砖铺地,院内为青石铺地,建筑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详细]
吕凤子故居
  吕凤子(1886.7——1959.12)丹阳人,原名吕浚,我国近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创办正则女校。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教授,担任过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任教于江苏师范学院,故居原有平房四进24间,1937年毁于日军炮火。现存平房16间,为1946年重建,最北侧两间为吕凤子居住过。……[详细]
166、吕渎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渎桥
  吕渎桥位于丹阳市皇塘镇蒋墅藤村行政村藤村自然村。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石板桥、东西向、横跨吕城通往蒋墅的吕渎河上,是吕城至蒋墅吕渎河上的唯一古桥。桥基座由青石砌成,桥面由五块长方形青石铺成。桥北面有“吕渎河”三字,桥栏为花岗岩,由三块二组砌成。桥长15.54米,正桥长4.7米,宽3.1米,现保存较好。该桥对研究丹阳地区清代石梁桥修造形制、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九里功德碑
  功德碑位于丹阳市延陵镇九里行政村,九里村季子庙内,碑青石质,碑高3米,宽2.87米,厚0.22米,碑文正反面文字记载了大清道光八年,季子庙大殿廊房倒塌,由季札三让王位,德--人,激起季子庙周边三县(丹阳、丹徒、金坛)官员民众捐款之事。故人留下此碑为功德碑。……[详细]
敬节会碑
  两块石碑位于吕城中心小学内,两碑碑首分分别刻有“吕城敬节堂仿行彭氏恤会碑记”“敬节会碑记”,是清乾隆56年(1801),卢云路撰,姜日新书。碑文主要记录了当时由乡绅、邑人发起捐钱,田产等财物在现吕城中心校址内建立吕城镇“敬节堂”用以抚养丧夫守节的妇女及其她的子女们,记录中有抚养年限及每月具体钱粮数额。两碑现平躺于地面,青石质,碑高152厘米,宽78厘米。 该碑对研究丹阳地区清代社会福利、慈善机构的机构构成,以及社会习俗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169、三女墩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女墩
  三女墩位于丹阳市开发区高楼行政村,地处低丘岗地,封土墩,形体高大,墩体呈圆锥形,墩体高出地面约15米,墩底径约120米,墩东面、北面环形,地表面生长着树木,东南面有近现代墓葬,未见遗物。该墓葬形制巨大,是一处贵族墓葬,对宁镇地区商周时期历史文化、丧葬习俗、规制研究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170、刘贾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贾墓
  刘贾(?-前196),汉高祖刘邦的堂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1年)封为荆王,镇江是其都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淮南王黥布起兵造反,贾被杀,葬于此。墓前有白色大理石碑,上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刻楷书“汉荆王墓”。……[详细]
镇江五卅外交后援会旧址
  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后,全国声援,镇江各界在此成立后援会,积极领导各界民众的反帝斗争。旧址为晚清重建之道教万寿宫后殿,硬山顶,面阔三家14.8米,进深11.5米,高10.5米,建于高1.3米石平台上,中有一大券门,整体建筑高大。……[详细]
镇江近代江防工事遗址——象山快炮台弹药库
  象山快炮台弹药库为水泥砂石混凝土质地,长23米,高2.6米,宽6.37米,墙厚0.47米,有三门,向北隔两间一门,南隔三间,每间内顶面呈弧形,南面已倾斜,顶部已开裂。象山原有火炮台,今已毁,仅存弹药库残基。……[详细]
张鹏故居
  张鹏故居,现位于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为同盟会会员张鹏的故居。住宅为两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楼房,两组三合院房屋,呈“凹”字型,四坡水,平瓦屋面,坐北朝南,西面住宅为三间两厢,东面住宅为五间两厢,西侧二楼凸出一四方凉亭。昔日楼前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景色秀丽。抗战期间曾被汪伪官员占用。2005年市建设局对房屋进行了保护维修。……[详细]
京口育婴堂
  育婴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夏尔范创立,张公选经理,初为民办,乾隆时为官办,乾隆、道光年间续建,重建于嘉庆年间。占地面积为1 260平方米,共三进,皆硬山顶,第一进大门上横额石刻“育婴堂”三字,面阔三间12米,进深5.3米,高6米,第二进面阔三间11.5米,进深9米,高6.5米,第三进面阔三间11.5米,进深7.5米,高6米。有清嘉庆年间《重修育婴堂记碑》等石刻。……[详细]
瓦木公所
  瓦木公所为清光绪晚期建筑,坐北朝南,现存房屋1进,进深8米,宽18米,房屋前有蓬轩1.5米云头纹,七架梁,前飞檐40公分,所有梁架均为原木,未上油漆,蓬轩上彩云灵芝花斗,象鼻莲花。后蓬1.1米。房屋宽度分别为7米、4米。7米的为三开间。西开间又有分别为3.5米宽的两开间。东西开间有半开长窗,中间全部长窗。东开间有前一后二三个天窗。外墙双线山墙,砖扁砌,脊为三线层脊,小瓦。此公所为清末瓦木工人建立的民间组织。另房屋东南角与东面墙上各有石碑一方。……[详细]
唐老一正斋药店旧址
  药店于清康熙初年,由唐宗义开创,以秘制主治跌打损伤等病症的“一正膏”而著名于世,至今老店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旧址光绪、民国年间重修,坐北朝南,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南立面为石库门,立两根西方古典式立柱,两旁磨砖分别嵌方石刻,隶书(阴刻)“起首一正斋唐家老店”、“农商部注册石应灵膏”。店内东壁嵌石碑两方,一方为同治八年立,丹徒县正堂永禁碑内容为永禁假冒一正膏,另一方为七世孙唐萼楼立店史记碑。……[详细]
177、僧伽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僧伽塔
  西域僧人僧伽圆寂后,葬于泗州,宋绍兴年间在寿丘山建塔纪念。明万历年间徙塔于鼎石山,八角七层仿木楼阁式砖塔,高32米,塔基为条石叠砌,底层平面八角形,每边长3.4米,塔身用青砖,底层每边长3米,高3.5米。以上各层直径依次相应收缩,高度相应递减。转角处有倚柱,每层四门,上下相错,隔层有叠涩腰檐,内木楼板和木梯已改为水泥质地。1962年于塔地宫发现鎏金木塔等文物。塔西有山门一处,山门上有僧伽塔匾额一块,门口有一对户对。……[详细]
夏霖故居
  夏霖故居位于丹阳市市区新民中路百合苑小区内,故居原有三进,现仅存一进四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平房,坐北朝南,进深七檩,面阔14.2米,进深7.3米,东西山墙完好。夏霖(1895.11—1927.11),字雨人,化名,林雨人,余仁,宋时雨,丹阳人,1925年4月恽代英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任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书记。1927年10月在无锡领导农民暴-动-由于泄密不幸被捕,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年32岁。故居因所在地进--地产开发,2006年进行落架式维修。……[详细]
刘景韶旧居
  刘景韶,字琴子,原籍江苏建湖,古琴演奏家。师从“梅庵琴派”第二代著名琴家徐立孙。建国后,曾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古琴20年,1986年发起成立镇江梦溪琴舍,对古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刘景韶旧居为民国建筑,呈“回”字形,砖木一层,青砖小瓦,大门朝南,五间两厢结构,屋顶有三个老虎窗。……[详细]
近月轩惨案旧址
  近月斩惨案旧址位于丹阳市访仙镇,该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为一进三开间,上下两层结构,近月斩紧靠九曲河,为访仙镇最大茶馆。民国29年(1940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靠近镇夏家村付驻有日军,抗日游击队派1名战士侦察敌情,遇上日军3人,便将手-向日军投去,日军未伤。9时许,日军全副武装窜向近月轩门口,架起机枪封锁街道,向近月斩茶馆内手无寸铁的群众扫射。近月斩内杀死83人,在桥上、河里枪杀25人,共杀害112人。现房屋有人居住。该旧址是侵华日军制造惨案的直接见证,对研究丹阳地区抗日斗争史有较高的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