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旅游

镇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中共丹阳第一个支部旧址
  中共丹阳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西门小学内,民国时期该地为县第二高等小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共派恽代英、候绍袭、刘重民等来丹宣传革命思想,民国14年(1925年)4月经恽代英介绍戴盆天、黄竞西、夏霖、钱正表、吴起文五人就在该旧址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第一个支部由戴盆天任书记,遗址为平房1间,砖混结构,面阔10.8米,进深3.95米。对研究丹阳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122、报恩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塔
  报恩塔位于圌山之巅楞俨寺侧,砖石结构,高七层,明崇祯年间秦观阳所建。陈观阳,镇江丹徒人,自幼家境贫寒,经悬梁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官至明代吏部尚书。为报答家乡父老养育之恩,鼓励后辈认真读书,倾其历年积蓄建成此塔,命名“报恩塔”。后来,此塔竟成长江航道上的标志。溯江而上,这是航行者见到的第一座塔,故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地址:镇江市南岸的涂山之麓类型:古塔……[详细]
中山纪念林塔
  中山纪念林塔始建于1930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五周年,镇江各界开展造林活动,并特地建造此塔以志纪念。1986年纪念孙中山120周年诞辰时重修。塔大理石质地,总高3.95米,塔基正方形,高0.23米,方形台座高0.57米,边长1.1米,四面嵌总理遗训,有关植树造林语录,西面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九年(1930)三月十二日江苏省造林运动委员会建”。塔身刻“中山纪念林”五个大字。……[详细]
金家边古井
  金家边古井位于高资镇唐驾庄行政村金家边自然村东北,井北侧为民居,西、南面为池塘。建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井栏六角形,高0.35米,直径0.55米,内径0.35米。石质为当地所产白大理石,古井石栏上有三行楷书铭文:“置于大明成化二十年孟冬吉日置造”,井身用石块和青砖垒砌,井至今仍可使用,井水可饮用。金家边古井于1986年被丹徒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详细]
吕城张家大院
  吕城张家大院位于丹阳市吕城镇姜贺街,建于明代,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原有五进。现仅存第三进五开间,面阔17.2米,进深12米,中一间为堂厅,柱梁粗大,抬梁结构,左右各两间有改动,门楼砖雕已损,留有部分,门槛石雕有“寿”字,院内青石铺地,现左右各两间有人居住,墙重修建过。分布面积约为304平方米。该民居对研究丹阳地区明代民居建筑风格,建筑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郭礼征旧居
  郭礼征,安徽亳州人,近代民族资本家。1903年至镇筹建大照电灯公司,1905年10月正式发电,光绪三十一年(1906)取得清政府商部公司注册局颁发的执照,成为江苏省第一家民营电业公司(民国12年改为大照电气公司)。旧居建于1920年前,作为生活用房,现存建筑前后两进,均为回廊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小瓦,建筑整体青砖叠砌,又高大五峰封火墙,建筑内西侧木质楼梯上下。……[详细]
127、环青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青桥
  环青桥又名来秀桥,位于市区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内,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道光年间(1846年)重修过。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质,座落在泮池的东面,南北向,连接原孔庙前泮池,南通往笔架山,桥长约18.2米,宽3.2米,桥栏高1.1米,桥面由青石平铺。环青桥对于丹阳明清时期文庙建筑的研究以及明清石拱桥的建造形制、工艺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128、务本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务本堂
  务本堂位落于埤城镇城南村老街,为清代官宦王玉石私宅。建于清代中期,规模为三进三院,第一进五开间,七檩进深,西墙坍塌,第二进为明间大厅,面阔21米,进深10.4米,有门楼,精美砖雕、石雕,房内方形水磨砖地面,抬梁式柱梁结构粗大宏伟,有卷蓬轩廊结构木雕精美。第三间五开间,七檩进深上下两层。务本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7年被公布为镇江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吕澂故居
  吕澂(1895—1989)字秋逸,是吕凤子先生三弟,后过续给堂叔。毕业于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1914年到南京金陵刻经处供职,进行佛学研究,师从我国近代著名佛学大居士欧阳竞无先生。是我国著名佛学学者,通晓藏、梵、巴利语,费十余年心血编写了《藏要》这一部丛书。故居原有平房四进24间,1937年毁于战火,1946年重修平房16间,最西侧2小间为吕澂先生故居……[详细]
华罗庚故居
  华罗庚故居位于丹阳市访仙镇东街,始建于晚清,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为一间两进两层式,面阔3.1米,进深19米,分布面积约为57平方米。清代末年(1910年)华罗庚生于此屋。幼年时因父亲在金坛经商,便迁移金坛生活求学,因刻苦钻研,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列为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现房屋有华氏后人居住。华罗庚故居有较高的纪念价值。……[详细]
131、圌山塔
圌山塔
  圌山塔原名报恩塔,因位于丹徒县圌山上,故名。建成于明崇份元年(1628年)。平面八角形,7层,每层有砖叠砌的腰檐,塔端耸立着葫芦铜页。附近群众有“清明”登圌山游览的习惯。传说建塔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乃命登山者每人携带塔砖上山,因而又有‘万人塔”之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侵略军窜犯镇江时,当地人民曾利用此塔监视英国兵船的动向。 ……[详细]
132、平阳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阳桥
  平阳桥位于句容市边城镇青山村东姜盖村,是一座清代光绪年间的单孔石拱桥,平阳桥年代久远且桥体损坏严重,但鉴于此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并且在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5月,边城镇政府同句容市博物馆合力修缮,当年6月完工。修缮后的平阳桥环境优雅、朴实端庄,既排除了安全隐患,又极大得方便了周围村民的生活,成为休闲游憩的好去处。……[详细]
龙庆禅寺
  龙庆禅寺嘉山寺又名龙庆寺。初建于北宋绍圣七年。明宣德,万历时两次修葺,一度曾有房屋94间,曾有“复礼”、“显庆”、“旌孝”、“真珠”四大禅院,寺宇庞大,供奉释伽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和地藏王菩萨。龙庆禅寺为曹洞禅宗,现任主持释礼相为曹洞禅宗第四十九世,法名为法性。如今,这里佛徒香客云集,每到农历二三月间,龙庆庙会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一九九一年丹阳市人民政府将龙庆禅寺列为“丹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方努力,已将国家文物保护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修缮一新,恢复重建了法堂、祖师殿、伽蓝殿、斋堂、碑亭、上客堂、客房等。二00五年又重建了观音殿、地藏殿、万佛殿、卧佛殿、罗汉殿、三圣殿、藏经楼,现已颇具规模。……[详细]
延陵镇王公祠
  王公祠位于延陵镇柳茹村柳茹老街中,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明天启元年柳茹发生严重蝗灾,当时丹阳知县王志道率百姓灭蝗,王志道:进士出身,官至左都御史,百姓为纪念王,集资建祠纪念。现存房屋两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9.2米,前进进深3.7,后进进深8.2米。该祠堂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代建筑的风格、形制、工艺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135、大同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观
  大同观俗名前艾庙,是道教大同观和佛教云莲寺的总称。位于云阳镇前艾镇北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坐北朝南,鼎盛时期,寺观共有宿舍97间,大同观规模大于云莲寺,现仅存一进三开间的五神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19米,进深约17米。大同观对研究丹阳地区民俗信仰、宗教建筑格局,技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解氏宗祠正厅
  解氏宗祠正厅葛村解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解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被市文管办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授牌。葛村有建于明清两代的解氏宗祠、榜眼门、大宅门、解朝东故居、更鼓楼等76处古建筑,计11300平方米。2019年3月,解氏宗祠正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7、扈云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扈云桥
  扈云桥位于丹阳市皇塘镇蒋墅行政村青龙山,为石板桥,东西向,横跨在南北向的吕渎河上。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重建。桥柱为二组三块长方形花岗岩石竖立。桥面由三组三块长方形花岗岩石平铺成。桥栏用水泥浇灌修建过。桥长26.5米,中间宽2.1米,两边宽5米,现桥保存较好。该桥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清石梁桥修建的形制、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姚桥敦睦堂
  敦睦堂,位于姚桥镇兴隆村夹沟自然村,是张氏的祠堂,传说是汉朝张良后裔张贺于嘉靖年间到此定居后所建。在门前的匾额上刻有“光前裕后”石刻。进入第一进,抬头往上看,可见张玉书所书的“義門”牌匾。史料记载,张玉书曾任兵部及礼部尚书,并参与《明史》、《康熙字典》的编写,辞官退隐后曾居住在此。2019年3月,敦睦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苏省镇江潮水位站
  江苏省镇江潮水位站,又名北固山潮位站,位于镇江市北固山观音洞北侧。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由镇江海关测候所设立,用于观测长江潮水位。民国二十五年由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建造岛式自记水位台,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式建筑。此潮水位站为本省最早的观测站,有近百年历史,在省内保存完整的独此一处,是见证长江水位历史演变的唯一水利建筑物。……[详细]
140、李塔湖
李塔湖
  李塔湖李塔湖位于群山之间,水面约有2000亩。湖因群山环绕而曲折多变,自然形成4个半岛、5个水湾。幽远宁静,恍若隔世。湖周围的山峦线条舒展,形态生动。有的像睡美人,有的象神龟探水,有的象鲲鹏展翅。置身李塔湖,看群山如屏,秀峰错落,层峦叠翠,跌宕多姿,其如藏在山水之间的一幅天然画卷。“李塔藏画”被称作句容十佳胜景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