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旅游

镇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241、正仪坊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仪坊
  正仪坊,又称“黼黻文明”坊,坐落在市区西门大街,建于明代,为表彰明代尚书姜宝而建,姜宝为丹阳东乡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牌坊横跨西门大街,东西向,为三门式。花岗岩石质,面宽约8.9米,通高5.8米,清代整修时又加青灰石构件,上刻有“黼黻文明”四字,意即经过此坊时要衣冠整齐,肃然起敬,注意礼仪。该牌坊对研究明清丹阳城市布局,建筑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云阳驿季子碑
  云阳驿季子碑位于市区云阳镇乔家巷老中医院内,该碑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青石制成,碑正面朝西,碑高2.40米,宽1.03米,厚0.22米,碑文为篆书体。刻有“鸣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原置于明代云阳驿,云阳驿为七省要决,邮传往来繁忙,重刻季子碑主要供过客观赏。民间1915年移至丹阳公园内,解放后丹阳公园改建成中医院。……[详细]
丹阳萧氏宗祠
  萧家祠堂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清代遗存,西晋时,丹阳萧姓始祖齐高帝萧道成的高祖父萧整由山东迁入丹阳,从此留有了丹阳萧氏。丹阳萧氏出了齐梁二代的皇帝声名显赫。今存房屋两栋,房屋主要为清代建筑遗存,两进房屋均面阔21米,进深九檩,12米,砖木结构,较为残破。该祠堂对研究丹阳明、清时期祠堂建筑的布局、工艺以及丹阳萧氏的族源研究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贡家祠堂
  根据《贡氏宗谱》记载,贡家祠堂于明万历年间至崇祯十年(1638)年建成,乾隆乙亥年(1755)和嘉庆丁卯年(1801)年进行扩建和维修,原分三进庭院式,现第二进、第三进的西侧各3间保持明代原样,抬梁式木结构,用料硕大。散乱砌放的石板、石雕精美,石望柱完整,现第一进及二、三进的其余部分在解放后,经多次改建为供销社使用。贡氏祠堂第二三进梁架结构具有明显的明晚期建造特征,是丹阳为数极少的明代建筑,对研究丹阳明代建筑的布局、技艺具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近月轩惨案旧址
  近月斩惨案旧址位于丹阳市访仙镇,该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为一进三开间,上下两层结构,近月斩紧靠九曲河,为访仙镇最大茶馆。民国29年(1940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靠近镇夏家村付驻有日军,抗日游击队派1名战士侦察敌情,遇上日军3人,便将手-向日军投去,日军未伤。9时许,日军全副武装窜向近月轩门口,架起机枪封锁街道,向近月斩茶馆内手无寸铁的群众扫射。近月斩内杀死83人,在桥上、河里枪杀25人,共杀害112人。现房屋有人居住。该旧址是侵华日军制造惨案的直接见证,对研究丹阳地区抗日斗争史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246、符庄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符庄桥
  符庄桥位于丹阳市吕城镇西符行政村符庄桥自然村东南,桥始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花岗岩石质地。坐落在南北流向的永济河上。桥东西向,桥长约21米,宽约3米,桥面改建过,加盖方块水泥板,桥身中部南北均有对联一对:“南通大闸千年水,北达长江万里湖”。该桥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清石拱桥建造形制、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丹阳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位于延陵镇联兴行政村西附自然村北200米,为台形遗址,东南至西北长约350米,东北至西南约250米,近似椭圆形,高出地面约4米。1988年6月,312国道施工前勘察时发现,由镇江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1989年7月至11月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300余件,出土文物有素面鬲、腰沿釜、鸭足鼎、鸡冠耳盆、扁方形石锛等,从上至下文化堆积依次为青铜文化、湖熟文化、马家浜文化。凤凰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证实6000多年前丹阳就有人类在此居住。 该遗址对研究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以及丹阳地区文明起源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访仙古街
  访仙古街位于访仙集镇西南,共有大街、中街、东街、后街4条街组成,宽2—3米,总长度约640米,街道路面由1×0.30×0.1长方形砂条石铺成。始建于宋代,两侧建筑错落有致,古木挑檐,木栅格窗,显示了江南古镇的风貌。古街中有清代“官酱园”有一代数学伟人“华罗庚故居”,有1938年侵华日军造成“近月轩惨案旧址”,有访仙镇富商“汤通庆民宅”,有清代“访仙桥”等各类建筑。该街区内有宋、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类遗存,对研究古代城镇发展,人民生活状况等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珥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丹阳市珥陵镇珥城行政村,与祥里行政村分办为两村共有。地处平原田间,南北长约170米,东西宽约165米,高出土面约6米,为一西周至春秋时期大型环濠台型聚落遗址,南西两面有环濠河沟环绕。地面有近现代墓葬。地面可采集到红陶片,鬲足、鼎片、夹砂红陶片、几何印纹硬陶片等。纹饰有折线纹、方格纹、几何印纹、直线纹叶脉纹等。遗址被砖瓦厂取土遭损毁,现仅存有2000平方米。珥城遗址对于研究宁镇地区吴文化的社会结构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导墅老街
  导墅老街始建于清代中叶,街道全长三百余米,街道北侧民民有二进居多,南面民居前面临街,后窗临老鹤溪河道。多为一进,大街现有老茶馆、书场和酒肆,街道路面为长条花岗岩石铺筑。导墅老街对于研究丹阳清代街区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大运河义渡碑
  “大运河义渡碑”位于丹阳市陵口镇上栅口村南,京杭大运河北河堤上。碑高2米、宽0.95米、厚0.36米,青石质地,碑首刻有“捐造义渡碑”字样,碑左下方刻有“嘉庆二十一年仲冬上浣”字样。碑文记载了京杭大运河上栅口渡口在清康熙五十年(1712)就存在了,历时百年至嘉庆年间老渡船已损坏不能使用,由僧普信从南至存心观北至龙庆寺百余村庄化缘,村民捐资修缮渡口、渡船的历史和捐款人名、钱款等。“大运河义渡碑”是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唯一一块现存的记事碑刻,2005年被丹阳市文化局发现,2007年12月被丹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丹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丹阳永济泉
  永济泉位于丹阳市西门小学内。该井建于明万历(1615年)年六月,井栏为八角瓜棱形,石灰岩质地,井栏高0.5米,外径0.6米,内经0.33米,井栏刻有“喜舍信士张大年,同妻殷妙忽,长男张学忠,次男张学孝,万历四十三年六月 日建”,井壁用青砖圈砌。从井栏文字分析,该井为明代佛教信徒捐建的庙产。该井是丹阳地区极少数刻有名称、记事、时间款识的明代古井,该井是丹阳老西门大街明代人民生活状况、习俗的直接见证,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253、陈东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东墓
  陈东墓位于丹阳市埤城镇大贡村北300米处。为一圆墩,墓向朝西,墓四周用条石围砌,直径3.4米,高1.4米。陈东丹阳人,北宋末年力主抗金的爱国太学生,曾先后八次上 书-钦宗、高宗,并率领太学生伏阙--,爆发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爱国学生运动,因言词激烈,引起宋高宗赵构不悦,于建炎元年被朝廷杀害。两年后,朝廷追赠陈东为承事郎,绍兴四年加朝奉郎。墓碑在文革中被毁,1992年重立墓碑,碑文刻“宋修撰陈东之墓”,现保存较好。……[详细]
254、赤山闸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山闸
  赤山闸位于句容市赤山湖管委会街道毛家村北约50米。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五年(1935年)建造。闸长16米,宽4米,高11米,有3个闸口,闸的西顶部有1碉堡。赤山闸有三个闸口,闸的顶西部有1碉堡。长年不用,保存较差。……[详细]
255、官酱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酱园
  官酱园位于访仙镇仙桥南路1巷,店铺称“太和坊”,清末民初生产厂名叫“恒升酱醋厂”,是清代访仙乃至镇江地区酿制酱、酒、醋等产品的老字号,产品曾远销镇江地区,全国及南洋地区。清中叶曾被巡抚盐漕部院授予“官酱园”称号,清宣统年其香醋曾获得南洋劝业会颁发的奖章。现存民国时店铺一处,三开间,面阔11.5米,砖混结构,“官酱园”清代木制,木牌现仍保存完好。官酱园对研究丹阳清代,酒、酱、醋等产业的历史与发展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吕凤子故居
  吕凤子(1886.7——1959.12)丹阳人,原名吕浚,我国近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创办正则女校。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教授,担任过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任教于江苏师范学院,故居原有平房四进24间,1937年毁于日军炮火。现存平房16间,为1946年重建,最北侧两间为吕凤子居住过。……[详细]
束氏节孝坊
  束氏节孝坊位于丹阳市访仙镇访南行政村大园村。始建于清乾隆甲寅年间(1738年)。为戎正麒之妻束氏而立,南北向,单门式,砂石质,面宽3.7米,高5米,梁上刻有“旌表故儒束正麒之妻束氏”。梁上刻有双狮戏球图案。现保存较好。该牌坊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详细]
神河头遗址
  该遗址位于珥陵镇祥里行政村神河头自然村西北50米处,为一大土墩,近长方形,南北长80米,东西宽70米,高出地面5米,四面环水。2008年3月由南京博物院对其考古发掘,在墩体面及坡面发现大量灰坑,出土大量陶器、石器。根据出土物器初步分析,分西周前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战国早期四个时期。基本与南面相距1000米的周代早期的葛城遗址的三期城墙对应。初步判断,神河头遗址是一处由西周早中期延续至战国时期的祭祀遗址,是吴文化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的大型祭祀遗址。神河头遗址是吴文化遗址中唯一发现并确认的祭祀遗址,对吴文化早期政治中心的确认、吴国城市的形制布局等诸多吴文化课题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259、三思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思桥
  三思桥又名再思桥,坐落在市区谷口街,东西向的内城河上。该桥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年左右),桥上原有亭,乾降三年(1738年)知县胡葵重修。该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桥高约5米,长18.4米,宽4.8米。桥面由花岗岩石平铺,桥栏是用青石砌成,桥两边也镌刻“三思桥”三字。该桥是谷口街市民出行必走之道,现仍使用。该桥建于元代,并在明、清时多次维护,但一直保持原貌,对研究丹阳古代桥梁建造的形制、建造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260、三女墩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女墩
  三女墩位于丹阳市开发区高楼行政村,地处低丘岗地,封土墩,形体高大,墩体呈圆锥形,墩体高出地面约15米,墩底径约120米,墩东面、北面环形,地表面生长着树木,东南面有近现代墓葬,未见遗物。该墓葬形制巨大,是一处贵族墓葬,对宁镇地区商周时期历史文化、丧葬习俗、规制研究有较高的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