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旅游

镇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201、芦江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江桥
  芦江桥位于句容市后白镇淮源村中,跨秦淮中河,西通著名的赤山湖,始建于南宋年间,现所存桥体建于清代光绪13年。又称芦岗桥,南北向,跨秦淮中河,三孔石拱桥,青石质。全长29米,桥面宽4.7米,桥孔净跨分别为6.4、7.5、6.4米,中孔矢高3米。桥体基本保存完整,桥面阶石部分不存, 桥拱上方两侧对称4个龙头装饰仅剩2个,桥面两侧栏杆已损。芦江桥所跨河流是秦淮中河,属秦淮河支流,桥在村中间,是沟通村子南北的重要通道。……[详细]
202、斩龙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斩龙桥
  斩龙桥位于句容市春城镇太子岗村南,桥下河水自西向东由句容春城流往丹徒宝埝,沟通了秦淮水系和太湖水系。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现所存桥体建于清代光绪33年。又称赞龙桥,东西向,跨袁相河,单孔石拱桥,青石质。全长16.5米,桥面宽7.4米,净跨6.8米,矢高3.6米。桥体基本保存完整,桥面阶石完好,中间车辙印痕深达5厘米,桥拱上方两侧对称塑有4个龙头装饰,桥面两侧栏杆已损。斩龙桥所在地为古破岗渎旧址,在古代交通中有重要的作用。相传明朝初年,刘伯温帮朱元璋破除全国之龙脉,来到这里,发现此地龙气很盛,遂拔剑刺向桥所在之地,以斩断龙脉,后在此造桥以断龙脉,起名斩龙桥。……[详细]
浮山土墩墓群
  浮山土墩墓群,位于天王镇浮山果圆东南,周代。在约4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土墩墓150多个。土墩墓封土直径大部分为10-15米,高约2.5-3米。其中10余个大型土墩墓封土直径为40米,高6米左右。仅浮山村果圆三队,在南北长约750、东西宽约400米的范围内就有土墩墓32座。1974、1975、1977年三次共发掘7座,分别编号为1、2、3、4、5、9和24号。1974年、1975年、1977年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分三次发掘了7座,2005年配合宁常高速公路的建设,南京博物院又发掘了20余座,共出土文物3000余件,一般为泥质陶和几何印纹硬陶器、原始青瓷器和夹砂红陶炊器。其中炊器以鬲、鼎、釜、甑等器型为主;盛器及实用器主要为坛、罐、瓿、碗、盅、盂、钵、豆、盖等;少数墓葬随葬有玦和纺轮,不见生产工……[详细]
句容颜真卿墓
  颜真卿墓,位于白兔镇行香虎耳山,唐代。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开元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为李希烈缢杀。南宋《景定建康志》中有王遂《唐颜鲁公祠记》载:颜真卿死后其子护丧葬句容虎耳山。现存封土径4.5米,存高2米,前为神道,南宋时尚存石龟趺、石柱、石翁仲、供桌等现已不存。明弘治《句容县志》亦有载。在封土旁边现存12座颜真卿后人墓葬。目前行香镇仍有颜氏后裔居住。此处是否系颜真卿墓,或是衣冠冢,尚待今后发掘证实。……[详细]
王龙烈士墓
  日前公布的第三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中,镇江有3处红色遗址入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单,其中位于扬中市的王龙烈士墓,格外引人注目。王龙烈士墓位于扬中市经济开发区兴隆社区,四周冬青环绕,草木葱茏,庄严肃穆。墓碑高1.58米,正面“王龙烈士之墓”六个大字,让人油然而生敬仰之心。王龙,乳名兆龙,谱名王隆恩,参加革命后化名黄农。王龙1909年1月19日出生于原扬中县定和乡翁家塘(现三茅街道普济村)一个六代书香之家,幼年时随其父读私塾,其父因病早逝后,又先后在三茅和江南姚家桥求学读书。王龙天资聪慧、勤奋苦读、才思敏捷、文笔甚佳,所作诗文立论新颖、文理通达、词锋犀利。王龙十五六岁时即参加扬中“存粹文社”及王氏宗祠举办的会文,每每名列前茅,深得文坛名士的赞许。1985年秋,王龙烈士牺牲40周年之际,扬中县人民政……[详细]
赵子禠墓
  赵子禠墓,即赵氏佳城,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街道北山行政村车碾口村北烟墩山东麓仙墓山,是大港的赵氏始祖赵子禠及其家族墓地。是镇江为数不多的宋代贵族墓葬,对研究宋王朝皇室南迁和宋代墓葬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赵子禠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根据《大港镇志》记载:“赵子禠,字志南。靖康末年(1126年)为避金人之乱,携带部分皇族和侍从随南宋皇室南渡金陵,后又迁居京口(今镇江)。建炎三年(1129年)迁居大港,成为大港赵姓始祖。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四脚墩土墩墓群
  四脚墩土墩墓群位于丹徒镇西南部高低起伏的丘陵岗地上,六座土墩墓,呈半弧形分布在隆起的高岗上。在土墩墓群的东部30多米处有一保存完好的台型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十分丰富,是一处湖熟文化遗址,遗址和土墩墓隔着开阔的洼地遥相呼应。四脚墩土墩墓群原有6个土墩墓构成,大型的高约6米,直径约50米左右;中型的高约5米,直径30米左右。1986年和1991年经历了两次发掘,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先后发掘了其中5个,目前还有1个,位于四脚墩遗址西约200米,西距张许通往丹徒镇的水泥路约50米。目前留存的土墩墓平面呈圆形,馒头状,底径约28米,高4米。四脚墩土墩墓群是西周时代吴国文化葬制的典型墓葬。两次发掘,发现的随葬品有原始青瓷碗,夹砂陶鬲,泥质红陶盆,泥质灰陶豆,几何印纹硬陶罐,青铜矛,剑,戈等,……[详细]
句容城头山遗址
  城头山遗址位于句容县大卓乡本湖村,1957年发现,1983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遗址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高出地面10米左右的土台形,文化层堆积厚5米以上。根据文化遗物的特征,遗址的文化层可分为新石器时代,以及相当于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早期等时期的堆积,发现墓葬57座,房屋基址2处,灰坑14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主要有陶鼎、鬶、豆、杯、壶、罐、石刀、斧、锛,以及玉璜、镯、瑗等。其中有些陶器与崧泽文化晚期器物特征一致,时代与崧泽文化晚期相当。相当于夏、商、周的文化遗物有陶鼎、匜、罐、鬲、甗、豆、钵、石刀、斧、锛、凿、青铜削、镞等。内涵属典型的湖熟文化,尤以带角状把手鬲、高档半实心足甗及大量梯格纹装饰等最富地方特色。……[详细]
新四军医疗所遗址
  新四军医疗所遗址位于磨盘山区苏家大凹,现仅存遗址。1942年1月,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成立了卫生部,为了医治伤病员,在芦深汊多,水网交错的圩里成立了第三疗养所,由朱潮兼同志任所长。第三疗养所选择了毛竹林和杉树林密布的磨盘山作为固定的重伤组,重伤组由一个医生、两个护士、一个炊事员和一个招呼员负责。疗养所住在毛竹林深处搭建的草棚里,吃的用的依靠群众支持,在茅山战斗的干部、战士、地方党的同志和许多老百姓都在这个疗养所看过病,养过伤,大家又把这里叫“竹林医院”。……[详细]
导墅老街
  导墅老街始建于清代中叶,街道全长三百余米,街道北侧民民有二进居多,南面民居前面临街,后窗临老鹤溪河道。多为一进,大街现有老茶馆、书场和酒肆,街道路面为长条花岗岩石铺筑。导墅老街对于研究丹阳清代街区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为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历史建筑,位于市中心润州区京畿路82号。1923年,世界红卍字会成立镇江道院,又名红卍字会江苏分会,1934年扩建,中西合璧风格,共有52间。2019年3月,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竞西故居
  黄竞西(1897.11—1927.7),丹阳人,曾化名黄丽华、吴福民。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经恽代英、刘重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9月任丹阳独立支部书记,1927年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史高塔路恒丰里104号开会,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7月遇难。故居现存房屋一间,砖木结构。院墙外有古井一口。黄竞西故居对研究丹阳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213、皇业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业寺
  皇业寺位于埤城镇张巷村西北,是齐梁帝王祖先萧整的居住地,其子孙相继称帝后,于梁天监年(公元502)由刺史王僧辩所建。明代重建,又名“戒珠院”。现存两进建筑,为清代建筑,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三开间面宽11米,九檩进深10米。该寺庙在隋、唐时期规模极大,自明代以后逐步衰落,现存二进原是清代皇业寺僧侣的斋房。原皇业寺大殿及其宅建筑在现存建筑的西北方向,毁于抗日战争。皇业寺是丹阳市级文保单位,南朝齐、梁的历史文化的直接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214、官酱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酱园
  官酱园位于访仙镇仙桥南路1巷,店铺称“太和坊”,清末民初生产厂名叫“恒升酱醋厂”,是清代访仙乃至镇江地区酿制酱、酒、醋等产品的老字号,产品曾远销镇江地区,全国及南洋地区。清中叶曾被巡抚盐漕部院授予“官酱园”称号,清宣统年其香醋曾获得南洋劝业会颁发的奖章。现存民国时店铺一处,三开间,面阔11.5米,砖混结构,“官酱园”清代木制,木牌现仍保存完好。官酱园对研究丹阳清代,酒、酱、醋等产业的历史与发展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贡家祠堂
  根据《贡氏宗谱》记载,贡家祠堂于明万历年间至崇祯十年(1638)年建成,乾隆乙亥年(1755)和嘉庆丁卯年(1801)年进行扩建和维修,原分三进庭院式,现第二进、第三进的西侧各3间保持明代原样,抬梁式木结构,用料硕大。散乱砌放的石板、石雕精美,石望柱完整,现第一进及二、三进的其余部分在解放后,经多次改建为供销社使用。贡氏祠堂第二三进梁架结构具有明显的明晚期建造特征,是丹阳为数极少的明代建筑,对研究丹阳明代建筑的布局、技艺具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216、高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陵
  高陵位于司徒镇大坟村北,又名大坟墩,村以墩名。墩底径约60米,高约13米。据《三国志?吴书》及清乾隆年《丹阳县志》记载,为三国吴大帝孙权之父孙坚之墓。孙坚字文台(155-192),东汉末破掳将军,公元192年攻刘表时战死,归葬于曲阿,孙权称帝后(222年)被追谥为武烈皇帝。据《建康实录》:“黄龙元年四月丁酉追尊,葬丹阳县西十五里孙陵港,吴皇后合葬。”高陵是有正史以及地方志明确记载的孙坚墓葬,对于研究东汉末以及三国时期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217、符庄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符庄桥
  符庄桥位于丹阳市吕城镇西符行政村符庄桥自然村东南,桥始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花岗岩石质地。坐落在南北流向的永济河上。桥东西向,桥长约21米,宽约3米,桥面改建过,加盖方块水泥板,桥身中部南北均有对联一对:“南通大闸千年水,北达长江万里湖”。该桥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清石拱桥建造形制、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丹阳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位于延陵镇联兴行政村西附自然村北200米,为台形遗址,东南至西北长约350米,东北至西南约250米,近似椭圆形,高出地面约4米。1988年6月,312国道施工前勘察时发现,由镇江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1989年7月至11月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300余件,出土文物有素面鬲、腰沿釜、鸭足鼎、鸡冠耳盆、扁方形石锛等,从上至下文化堆积依次为青铜文化、湖熟文化、马家浜文化。凤凰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证实6000多年前丹阳就有人类在此居住。 该遗址对研究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以及丹阳地区文明起源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赤山湖水则残碑
  赤山湖水则残碑位于赤山湖内湖北侧的雁栖岛,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当时筑赤山塘时便立有盘石水则。南唐保大年间,州司还曾特派人丈量,进一步明确了其位置与相关细节。经过水利史专家考证,赤山湖水则乃是江苏较早的古代水文观测设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2024年9月23日,考古人员在赤山湖西南芦亭村发掘出的3块唐代水则碑残石,更是为这一水利设施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见证,其中两块可拼接成整石,尺寸与《景定建康志》水则的记载基本一致。赤山湖作为秦淮河水系发源地之一,不仅自然风光绝佳,也是生态湿地的典范,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千年水利灌溉工程的历史。水则作为古人观测标记河湖水位、调节农田灌溉和指导舟楫交通的重要水利设施,在古代水利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详细]
珥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丹阳市珥陵镇珥城行政村,与祥里行政村分办为两村共有。地处平原田间,南北长约170米,东西宽约165米,高出土面约6米,为一西周至春秋时期大型环濠台型聚落遗址,南西两面有环濠河沟环绕。地面有近现代墓葬。地面可采集到红陶片,鬲足、鼎片、夹砂红陶片、几何印纹硬陶片等。纹饰有折线纹、方格纹、几何印纹、直线纹叶脉纹等。遗址被砖瓦厂取土遭损毁,现仅存有2000平方米。珥城遗址对于研究宁镇地区吴文化的社会结构有较高的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