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文物古迹介绍

圣公会十字堂
  圣公会十字堂(shenggonghuishizitang),位于无锡市中山路98号内,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无锡圣公会,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由美国圣公会江苏教区委派的牧师麦甘霖和副牧师朱保华(华人)所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小礼拜堂和钟亭,民国五年(1916)又建大礼拜堂。命名为圣公会十字堂,即现在的无锡的基督教堂。1954年和1981年分别进行过大修。现存的十字堂为哥德式建筑,尖顶无梁,建筑面积767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红砖嵌条墙。1994年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圣公会十字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2、惠山庙
惠山庙
  惠山庙历史上,惠山庙会始于何时不详,但在元代已有文字记载,明中期至清中期渐盛,到了19世纪晚些时候至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达到高峰。当年的庙会是与迎神赛会进、“赶节场”(庙市)同时进行的,所以人气很旺,热闹非凡。主要有“三月香汛”(香会),三月甘八以张中丞庙为中心的东岳庙会和七月甘五张巡神诞庙会(灯会)。据沙陆墟先生《惠山香会图跋》称:“旧时农历三月十四至十八日,无锡四乡例有香会,咸至惠山朝山进香。香会之旨乃拜香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股人无数,队无定则。以臂锣悬炉为前导,拜香者胸挂布袋,一步一拜,宣卷唱诰,以罄定调,铿锵有致,飞叉舞刀,使枪弄棍,抬阁轮车以及走高跷、荡湖船、跳小鬼等,不一而足,自娱自乐,观者如堵,极一时之盛。”在无锡的民俗神祇中,以东岳大帝黄飞虎的神职最高,其庙址……[详细]
梅前永兴桥
  梅前永兴桥,位于宜兴市芳桥镇芳桥村(原梅子境村)梅前组(梅子境桥边)。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梅前永兴桥建于清光绪丁亥年(1887),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北偏西35°),花岗岩、青石混砌。桥通长17.60米,桥面长1.90米,宽3.08米。净跨5.40米,矢高3.30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3.60米。北坡长7.75米,堍宽3.66米,坡度18°,台阶17级;南坡长7.95米,堍宽4.55米,坡度18°,台阶17级。枕石间距4.40米,券石厚0.22米,花券厚0.10米。桥铭石长1.90米,宽0.55米,厚0.26米。桥铭:“丁亥仲秋重建重建永兴桥大清光绪岁次”。……[详细]
金匮县衙碑刻
  金匮县衙碑刻位于无锡市县前街82号今崇安区人民政府内,嵌置于原金匮县衙大门、二门之间的两壁。现存碑刻共十六块。年代最早的是清雍正九年(173l),最晚的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内容大都为对商业、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行会制度等的明文规定,以及稽查田额、征收钱粮等情况。其中《金匮县公布办理田赋章程碑》、《金匮县规定瓜果蔬菜行不许增添,见外来客贩及本地耕种之家成船装载者,听其投牙发卖碑》、《金匮县规定脚夫为商人转运商货应听自行雇唤,禁止把持争夺碑》、《金匮县窑户议禁规条碑》,均全文著录于《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另有三碑收入该书存目。1983年l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顾可久祠
  顾可久祠位于无锡市惠山史家弄内。顾可久,号洞阳,无锡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为官耿直敢谏,曾两次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刚直之臣。明隆庆四年(1570)他的学生海瑞任应天巡抚时,为追怀老师,奏请檄建此祠。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毁于火,二十八年重建。乾隆二年(1737)和六十年(1795)曾两次重修。此祠现存建筑,自前至后为大门、前庭院、四面牌坊(仅存四柱)、享堂、后庭院、祠楼。祠楼西北还有“拜石山房”’一幢,山房前有以形取名的湖石“丈人峰”一块,高达4米,耸立在庭中,此石是当时江南园林中罕见的奇石之一。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茂新面粉厂
  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等于1900年筹资创办的,是荣氏家族创办得最早的企业,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称茂新面粉厂,又更名为茂新第一面粉厂。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当时享誉全国,还曾远销英、法等国及南洋各地。抗战期间厂房被炸,设备受损。1945年重建,并由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先生出任厂长。至1932年,荣氏兄弟已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成为当时国内资本最大的实业家之一。茂新面粉厂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缩影,其影响之大、保存之完整,不仅在无锡,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十分罕见,完全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无锡市政府和文物单位为了让旧址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业博物馆。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茂新面粉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宜兴青龙桥
  青龙桥,位于宜兴市周铁镇彭干村宋庄自然村东(宋庄村与侯宅村之间)。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桥建于清代,俗称东武昌桥,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北20°),花岗石质地。桥通长16.10米,桥面长1.70米,中宽2.75米。净跨4.10米,矢高2.85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3.10米。东坡长5.50米,堍宽3.10米,坡度14°,台阶14级。西坡长6.10米,堍宽3.10米,坡度15°,台阶14级。西枕石长3.45米,宽0.40米,厚0.25米,间距4.10米。券石厚0.25米,花券厚0.10米。桥铭:重建青龙桥。桥铭石长1.70米,宽0.55米,厚0.25米。……[详细]
宜兴兴隆桥
  兴隆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梅家渎村贺家渎自然村,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兴隆桥,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单孔石拱桥,东西向(南偏西5°),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桥面、踏步、桥拱为花岗石。桥通长15米,桥面长2米,中宽3.20米,堍宽3.35米。桥孔净跨4.80米,矢高2.75米。西坡长6.20米,堍宽3.40米,坡度17°。趟石宽0.50米。桥面有旋涡纹龙门石,桥两边各有石阶15级,石阶中间皆有两道凹槽,是旧时为方便人力车通行所凿。永年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梅家渎村朱家渎自然村东北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彦楷故居
  沙彦楷故居,位于周铁镇大园里45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沙彦楷(1875~1970),字武曾,又作伯躬,晚年更名客(眘),宜兴市周铁桥人,回族。中国现代法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著作有:研究水利的专论《三江四考》、《南江入太湖故道考》,文史研究著作:《陶渊明集注补证》、《洪亮吉传》、《杂忆曹锟贿选》,还有书法篆刻著述《迟翁论书》10篇、《霜鸣金石考跋》等。沙彦楷故居,建于民国年间,建筑面朝正南,四开间两进两层楼,西面为穿弄,面阔四间13.40米。一进进深七架,第二进面宽13.40米,进深六架7.20米。一进前有水井一口。现建筑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190、悟空寺
悟空寺
  悟空寺位于江阴青阳镇,历史上曾是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该寺院始建于南朝梁代,原名招隐院,北宋太平兴国5年(980年),奉敕改建招隐院为悟空寺,华藏塔改为“悟空塔”。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2003年10月,村民在清理小学旧址危房时,发现若干石质建筑构件,后经对塔基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了观音化身“泗州大圣”舍利,这是建国以来国内继法门寺,雷峰塔发现佛指舍利之后,僧伽舍利的第一次现世。 2004年重建悟空寺,建设观音文化博览园,着力打造成为中国佛教文化旅游胜地。旅人提示:在悟空寺还可以参观下以展示僧伽大师生平和传播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青阳镇观音文化展览馆,可以在素斋馆品尝下素食。……[详细]
191、陆墟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墟桥
  在惠山区陆区,有这样一座桥叫陆墟桥,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桥。陆区地名的来历是从陆墟桥而来。老街上的一座陆墟桥800多年的古桥。据有关方面的记载:南宋初年,浙江人陆羽带领儿子陆墟来到江南水乡安阳山脚下,开荒、种茶、开茶店、发展茶文化。当时其居住地方就是现在的陆区镇,到安阳山去开荒种茶,要绕过一条小河,深感不便。在陆羽去世后,陆墟就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单孔黄石桥,取名叫陆墟桥。陆墟桥面上刻有:国泰平安、风调雨顺。在桥的两侧刻有鸭头春涨绿浸柳堤,鹰齿云排红迷桥岸的对联。现在陆墟桥已评为无锡市文化保护遗址。2019年,陆墟桥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开原寺及汉藏佛学院旧址
  开原寺,是一个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园内的佛教寺庙、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开原寺原址在梅园前小桥头旁,清朝咸丰年间被毁。1930年,量如和尚募化易地重建,由荣德生赞助地基20亩并建造了讲堂。1933年,寺院建成。1946年,量如和尚在寺内创办无锡汉藏佛学院,并自任院长,荣德生则担任董事长。1955年,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将梅园及开原寺交给政府。1958年部分佛殿被拆。文革-期间,开原寺遭到破坏,佛教活动停止。1983年恢复开放后,鼋头渚广佛寺住持隆贤法师修复重建开原寺。寺内设有素斋馆,供应寺院风味素斋。2019年3月,开原寺及汉藏佛学院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93、邵宝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邵宝墓
  邵宝墓位于元锡市惠山绣岭桃花岑坞(今属郊区山北乡)。明嘉靖六年(1527)建,清嘉庆元年(1796)、道光二十二年(1842)修整,1985年,市文管会重修。邵宝(1460-1527),字国贤,号泉斋,别号二泉居士,无锡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曾在惠山创建尚德书院、二泉书院,其著有《漕政举要》、《学史简要》《容春堂集》等。重修后的邵宝墓,封土墩前立青石墓碑,上刻“明邵宝之墓”,碑前设青石祭台。墓旁尚有邵宝为其母过氏墓前所立的四面碑一座,碑文系明内阁大士王鏊所撰书,可惜字迹已模糊。1983年1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无锡荣德生旧居
  荣德生旧居位于无锡崇安区健康路健康里16号和16号之一,原是荣德生长婿李国伟住宅,建于民国初年,是一座西式花园洋房。故居内原有门间、主楼、厢房、附房、网球场、前后花园及围墙。荣德生晚年长期居住于此,直到1952年7月病逝。荣德生(1875-1952),名宗铨,字德生,号乐农居士,无锡人。与胞兄荣宗敬同为近代著名工商业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9年前后,他与无锡工商界爱国人士的重要活动大多在此进行。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无锡荣德生旧居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葛氏旧居
  葛氏旧居,位于丁蜀镇华都小区北中庄村6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葛氏旧居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坐北朝南(南偏西15°),共三进,通面阔8间24.80米,进深39米。第一、二进为平房,第三进为二层楼房。第一进进深8.20米,前天井进深1.90米,一二进之间天井进深4.50米。第二进进深10.50米,二三进之间天井进深3.50米。第三进面阔8间,进深9.60米,东侧凸出0.60米,以前称为“聚水堂”。第三进东面有附房三间,面宽14米,进深6.10米,附房天井进深2.60米。整个建筑墙基用青石条叠砌,石条长1.05米,宽0.33米。……[详细]
宜兴文昌阁
  宜兴文昌阁原位于江苏省无锡宜兴市宜城街道通贞观东路今文化广场处,始建于明初,原为道观通贞观的一部分,同时用于科举考试试场和文人雅集之地,万历十二年(1584)重建,清顺治时重修。原建筑由大殿、东西廊庑、砚池和花园等组成,东院大殿面阔三间,两侧耳房各一间,进深十三檩,硬山顶,殿前有青石垒砌的月台,院内有上置单孔小石拱桥的长方形砚池及桂柏数株,东西廊庑原各九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被改建,西院花园内有人工堆筑的土山与小亭。1998年因旧城改造而移建大殿至城西氿滨公园内,并重建大门一间与东西厢房各三间,现阁内陈列有“荆邑千秋、人杰文昌——科举和宜兴状元宰相史料展”1。……[详细]
197、永兴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兴桥
  永兴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梅家渎村贺家渎自然村北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兴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南10°),花岗石叠砌。桥通长10.28米,桥面长1.42米,中宽2.80米。桥孔净跨4.50米,矢高2.60米。西坡长4.55米,堍宽2.99米,平堍长1.30米,平堍下宽3.07米,坡度20°。桥两边各有石阶13级。桥北侧河边有残碑两块,字迹部分可辨。一碑残长1.20米,宽0.68米,落款为:光绪癸卯年。一碑名为:永宁禅院碑记。残长1.40米,宽0.95米。落款为:大明弘光年间乙酉。……[详细]
198、夏芳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芳桥
  夏芳桥,位于宜兴市芳桥镇夏芳村夏西组(夏芳新桥边)。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夏芳桥建于清代,四孔石梁桥,南北向(北偏东20°),花岗岩质地。桥通长20米,桥面长6.10米,中宽1.75米。堍宽2.60米,坡度10°。北起第一跨长4.70米,第二跨长5.25米,第三跨长3.28米,第四跨长3.52米。枕石由北向南依次是:长2.75米,2.85米,2.75米;宽0.58米,0.58米,0.52米;厚0.28米,0.28米,0.26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2.90米。桥桩立柱高2.60米,北面东侧一根损坏,现为砖代替。桥铭:夏芳桥。……[详细]
真武殿窑群
  现存窑址为一东西向的小山丘,东西长350余米,南北宽约80米。其间分布窑墩10余座,四周瓷片堆积十分丰富,厚约1—2米,少数地域厚达5—6米。从现场采集的标本看,其产品主要为各式平底碗、四系罐、执壶、洗等,还有少量的研轮、瓷枕等。青灰或红褐色胎。拉坯成型,器表常常带有修坯时留下的旋削纹;壶嘴、把、系等均采用粘接法.粘接处修制不规整:执壶的把用模制成型后粘贴·少数带条形纹和“吉”字纹。釉色以茶绿、酱色、青绿等为主.釉面光泽较好,胎釉结合牢固,釉内常带有细小的片纹,施釉往往不及底。真武殿窑群的窑址皆为龙窑结构,从烧造器物的特征看,该窑创烧于唐代中晚期,延烧至北宋。……[详细]
宛山石塔
  宛山石塔,又称报亲塔、宝清塔,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宛山,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当地人顾大栋建。石塔塔心为实心,仿楼阁式,六面六层,底层每面宽2.5米,向上逐层收窄,通高12米。塔心用铁褐色石块砌筑,并用石灰糯米汁拌砂,浇浆灌缝。外部是以青石条块包砌成。因年代久远,塔除正南青石贴条基本完好,其他均开始剥落。1983年,由原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当地政府开始募资40万元重修石塔,并于2001年4月3日修复竣工。2011年12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认定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