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文物古迹介绍

《点易台铭》四面碑
  点易台铭》四面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内,松风堂北侧拜石亭中。《点易台铭》为明代正德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邵宝所作。邵宝无锡人,在其担任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其间,得罪了阉党刘瑾,而致仕归里,明正德十一年(1516)在惠山东麓桃花坞,垒石取名《点易台》,为其点读《易经》的地方。于庚辰年(1520)十月初一手书《点易台铭》,并镌刻四面碑,此碑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详细]
鼎昌丝厂旧址
  鼎昌丝厂创建于1929年,由无锡南乡周新镇人周舜卿之子周肇甫以60万银圆的资金,委托亲信钱凤高全权经办。在古运河边的南长街地区购田40亩,创办了鼎昌丝厂。共有坐缫丝厂512部,职工1280名,年生产丝4501担。抗战期间,该厂沦为敌产。解放后,被人民政府依法没收,改名为国营无锡市第一缫丝厂。1994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将鼎昌丝厂旧址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63、阳溪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溪桥
  阳溪桥,在宜兴市杨巷镇河西街。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阳溪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为单孔石梁桥,东西向(南偏东30°),桥主体为青石,桥面为花岗石砌筑,荷花纹栏柱,东侧有石阶12级,西侧为15级。桥长18.20米,中宽2.70米,堍宽4米。坡度19°。……[详细]
筱王村窑群
  是南宋时期的制陶遗址,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在6.3平方公里的村域范围内,20余处古窑遗址零星散布,古窑址直径小的约30米,大的有近百米,堆积高5米至10米不等。从陶片堆积状况看,其延烧时间较长,产量巨大,是宋代宜兴日用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科考价值,筱王古窑遗址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被确定为省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缸窑遗址
  南缸窑遗址,在宜兴市丁蜀镇塍里村南山东麓。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缸窑建于南宋,延烧至清代。当地民间有“先有南缸窑,后有丁蜀镇”的传说。南缸窑属龙窑结构,头东尾西,依南山东麓而建,长约50米。从窑址堆积看,其下层为宋代堆积,以陶罐(俗称“韩瓶”)等日用器为主。上层为明清时期的堆积,以缸、罐、盆等粗陶为主。……[详细]
瞿氏节孝坊
  瞿氏节孝坊,在宜兴市周铁镇水母村后塘自然村。1996年1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558),为旌表儒士胡国泰之妻瞿氏节孝双全而立。单间双柱三楼结构,花岗石、青石混砌。额枋上刻有“恩荣”、“贞节”、“节孝流芳”、“天恩旌表”等文字及双狮绣球、双龙戏珠、文官、方胜、卷草等图案。通面阔3.18米,高5.68米。……[详细]
沈瑞洲故居
  沈瑞洲故居位于滨湖区太湖街道方桥街。房屋1间,故居房屋部分已移作他用,目前一间故居保存完好。沈瑞洲,无锡县雪浪方桥人,中国有名的桐油大王。沈瑞洲的父亲沈和生(1868-1944)发家后,于1899年在方桥街建新居,由西村迁此居住。后其子沈瑞洲扩建居住。1968年,沈瑞洲在“文革”中含冤去世,1979年补开追悼会,对其一生作出高度评价。……[详细]
狄家坟华表
  狄家坟华表,在宜兴市环科园铜峰茶场内。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狄家坟华表相传为宋代狄青墓神道遗物。原墓地上有石人、石马、石羊、华表等石刻多对,现仅存华表一只,青石质,柱顶端刻石兽一只,其状如狮,蹲于长圆形石柱上,柱四周刻祥云,下端为方形抹角石柱。华表底边直径为0.67米,底座边长1.25米,高7.20米。……[详细]
海宁救熄会旧址
  面阔一间,高两层,青砖清水墙,大门之上雕刻着当年救熄会的标志:一只钢盔和两把斧头。此会购置抬龙,(大木桶中两个活塞,用人力移动和人力压水)另有揿龙(铁结构,带四轮,用人力提压活塞吸水,压水),旧时的南下塘,多为低矮民房及作坊小店,还有一些草棚,多发火警,民国初年,街坊里弄居民合议在南下塘63号建造房屋,设置海宁救熄会。……[详细]
蔡鸿生旧宅
  蔡鸿生洋房位于荡口人民路,约建于1931年至1935年间,名“蔡鸿德堂”,两栋三层,坐东朝西。门楼五间两层,楼下中间一间为大门通道。紧靠门楼南侧建有水塔,高四层。主楼平面呈“L”形,三间三层朝南,五间两层朝西(解放初期由上海工匠加为三层),门口均有混凝土台阶三级。副楼与楼梯设在建筑东北角,四间三层,与主楼相通。最东侧二楼另有通道连接朝西主楼与副楼。建筑南部原有围墙和水池。墙上用混凝土塑刘海洒金钱浮雕。整栋建筑全部为混凝土结构,彩色马赛克贴面铺地,结构精巧,装饰考究,是民国时期洋房建筑中的精品。洋房内自来水、电灯、制铁落水管等等一应俱全。抗日战争时期,该楼曾驻扎日军一小队,解放后先后作为乡政府和文化站所在地。蔡鸿生旧宅洋房为清水墙西式建筑,彩色马赛克贴面铺地,结构精巧,装饰考究,是民国时期洋房……[详细]
271、永思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思桥
  永思桥,位于新街街道陆平村林家自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思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质,东西向(东偏南12°)。桥通长15.90米,中宽3米,净跨4.40米,矢高2.80米。堍宽3.75米,枕石厚0.35米,枕石间距3.60米,外间距4.20米,坡度12°。现桥上加盖水泥,建有水泥扶栏。……[详细]
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
  -要塞司令部旧址位于市区人民中路与高巷路的交界处,占地38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系江阴民族工商业家、爱国民主人士吴汀鹭于1917年建造的古典民居。1947年,-江阴要塞司令部设在此处。2004年,进行“江阴要塞战事陈列展览”设计和布展。2007年,此处增辟“江阴名人馆”展出域内232位明贤事迹,堪称中西合璧的完美之作。……[详细]
吴孝子牌坊
  吴孝子牌坊位于夏港街道万安东路万安桥堍,正面朝西,面对万安桥,南北两侧为居民住宅区。吴孝子牌坊原建于明代,原址在夏港街道万安桥东南200米处孝子坟前,在清代中期被从原址搬到万安桥东堍,用料为花岗岩,两根石柱上方有门楼式的横框。吴孝子名凤,是吴泰伯后裔第106世孝子。相传明代万历年间,秀才吴凤,孝敬父母闻名乡里。经县令奏报,获赐诏旌表为孝子。“孝子牌坊”是清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时钦命建造,以表彰吴孝子。牌坊立于万安桥东堍,分三层:上层刻有大禹治水;中间刻被表彰的人名;下层刻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图案。牌坊前有两块石碑,分别刻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个隶书大字。上部明楼已毁于“文革-”中,牌坊上的图案被凿损,石碑被毁。后顶部及中部用武康石修补。2003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2009年4月被列……[详细]
华圻小学旧址
  华圻小学旧址位于惠山区洛社镇华圻村。1925年,匡村中学在此设华圻分校。1947年由无锡著名的工商实业家华圻籍丁熊照先生接办,出资约计大米4000余石兴建华圻私立小学,设初、高级6个班级,面积约2600平方米。由当时著名建筑设计师许钟锜设计,上海大公营造厂承建。该学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反映了当时的办学理念和建造水平。……[详细]
任氏节孝坊
  任氏节孝坊,在宜兴市新街镇吴墟村,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任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为单间双柱三楼结构,花岗石柱,横枋及顶为青石质,枋上方正中额枋上刻“贞节”两字,其下横枋上刻:“旌表潘孙燕妻任氏之坊”。浮雕双龙戏珠、凤、变形花卉等纹饰。通面阔2.70米,高4.65米。……[详细]
李家窑址
  李家窑址,位于丁蜀镇汤渡村何家自然村村中,窑西为原窑户的老房子,北为民主路。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为南北向(南偏东10°),堆积面积约1200平方米,产品以罐等日用器为主。窑址长60米,宽15米,窑头窑尾基本保持原样,窑床完好。因未进行过考古发掘,其创烧年代尚难确认。……[详细]
277、施荡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荡桥
  施荡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大浦施荡村。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施荡桥为单孔石拱桥,现存石桥建于清代,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23级。青石叠砌,桥面石阶为花岗石质。桥长19.90米,中宽3.33米,堍宽4.05米。桥孔净跨6.75米,矢高4.65米。现桥面上部架有水泥平桥。……[详细]
惠山泥人厂旧址
  惠山泥人厂旧址建筑总面积1412平方米,目前惠山泥人厂仍保留三幢建厂初期的厂房建筑,结构为清水砖混、砖木结构墙体及门头,每幢建筑面积为6.5米×44米,总留存建筑面积为860平方米,是建国初期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结构,保存完好。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9、犀带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犀带桥
  犀带桥位于顾山镇香山南路46号顾山中心小学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嘉庆十年(1805)重建,后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再次重建。由里人损培统倡议集资兴建,纪念梁昭明太子赠送给顾山人民的一条犀带,故称犀带桥。犀带桥为单孔石拱桥,长16.9米,高5.4米,顶宽2.5米、石阶22级,桥顶四望柱上各有石狮1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4只石狮有的俯视河面,有的仰望苍穹,有的环顾四方,看上去真是活灵活现。平台的中央雕刻着一幅圆形“双龙戏珠”浮雕,龙旁还有祥云飞翔,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精湛。桥的两侧各镌有桥联一副:西联是“遥凌古渡悬明镜,静锁流波卧彩虹。”这联形象地描述了桥的形状,远远看上去如明镜悬凌在古渡口上,如彩虹安卧在平静的流波上。东联是“途分南北通三邑,水判东西贯百川。”意思是说,水路交通十……[详细]
280、凌统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统墓
  凌统墓位于青阳镇悟空村西,墓地原有小河绕于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现仅存石柱两根,高7米,相距4.35米,上半呈八角形,下半呈扁方形,柱顶内侧有槽深0.24米,下端内侧有门臼及盘陀石。柱北是墓地所在,民间称“石柱坟”。据光绪《江阴县志》记载,当时有“吴都督凌承烈都尉统之墓”墓碑。墓地面积1789平方米,封土已毁。凌统(189-217年,一说189-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少有盛名,为人有国士之风。凌统虽在军旅之中,却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统。后从孙权往合肥,为军中右部督。时全军出阵,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却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便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扞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