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禅城区旅游

禅城区文物古迹介绍

澜石墓群
  东汉 佛山 澜石墓群位于佛山澜石大松岗、八仙岗。1961年、1962年发掘了9座墓。1972~1979年间经多次发掘,清理东汉墓100多座。墓室分土坑、砖室墓两种,以砖室墓居多, 其形制多样,有长方形、中字形、“卜”字形、十字形等,墓室由封门、甬道、前室、后室、侧室组成,墓砖红色或灰色,长方形、锲形,少数砖有纹饰,墓壁砌法为错缝平铺,券顶,墓底铺砖或垫砂。出土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器类繁多,纹饰多样,多薄施青釉或青黄釉。墓0土的陶制模型器物丰富,有陶屋、井、灶、六畜、女舞俑及水田附船模型。铜器有镜、剑、五铢钱等,饰物有玛瑙珠、琉璃珠等,还有铁器及漆器的残迹。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泰和当铺
  泰和当铺位于祖庙街道福贤路石巷37、39号(其中39号为石巷当楼),建于1924年。其储物楼座南向北,平面呈长方形,总面宽12.3米、进深9米,现存占地总面积仅约130平方米。楼高五层,平天台式楼顶,通高约24米,为碉楼式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楼内各层以钢筋混凝土梁作支承。楼基以花岗岩石条结砌,高1.4米,四壁由青砖结砌,厚0.42米,各层均有枪眼式石框小窗。北侧正中设正门,门内置厚生铁扇门,有木楼梯可上各层,其内首层至以上各层原均设有典当物货架。现仍保留的当铺的门面建筑。2006年10月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泰和当铺为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公布名为石巷当楼)。佛山典当业,在明清时已有,在清嘉庆、道光、咸丰时期最为鼎盛。据史料载,当时有36家店铺散布在佛山各街道。民国时期,佛山的典当业比清代……[详细]
骆秉章旧居
  骆秉章旧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办事处福贤社区居委会福贤路东华里纵列前宅19号、35号、45号、49号。清代道光年间建。由四条青云巷与纵向四列、每列三组青砖房屋间隔排列,每组三间两廊院落式砖木结构建筑组成。建筑座北向南,面阔12.26米,进深41.67米,面积510.9平方米。主要建筑特点为镬耳式封火山墙,龙船正脊,青砖墙体。每列正立面头门为当地传统的“回”字门面,水磨青砖,精致的人物花卉图案檐板、高大宽阔花岗石门框,实木大门、趟拢、木刻雕花脚门。第一组三间两廊,进门为门厅,称倒朝厅,次为天井(庭院),后为明间神厅,次间居室,天井两侧为廊,这一组合称前宅;第二、第三组三间两廊建筑称后宅,均以一天井,两廊,明间厅堂,次间二层居室的空间布局。天井东廊作厨房,西廊廊门与青云巷相通,廊门头砖……[详细]
集贤坊古民居群
  集贤坊古民居群位于禅城区升平红风大街。集贤坊古民居群为清末民初大型庄宅式建筑,前有闸门楼,保留“集贤坊”石刻街额。内部为走马楼式,通风采光极好,室内装饰中外合壁、十分考究精美,具有典型清末民初建筑风格。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含红风大街3、5、7、9、21号,勤俭街21、23、25、27号。……[详细]
邓群岗遗址
  邓群岗遗址位于禅城区南庄吉利邓群岗。遗址文化层厚约1-1.5米,遗物主要是蚬壳;灰、红陶片;石锛、石片等,石质与西樵山遗址出土的相同。这是我市保存较好的贝丘遗址之一。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属禅城区管辖。……[详细]
佛山石路巷
  佛山石路巷 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纪纲街,是一条长达100米的内巷。两侧的建筑始建于明,有清代和民国时重修的痕迹。其古朴的花窗、方柱的趟栊、厚重的大门、长0.27米×宽0.12米×厚0.06米规格的大青砖、夯土厚实的墙体和红砂岩的石墙脚,均具有明代的风格。而4根圆柱支撑的大厅,却是清代所建造。巷口有二栋红砖绿瓦的建筑物,是民国时代建造的私家医院,名叫“小乐园”。石路巷民居的屋顶所建造的封火山墙,均采用锅耳式,其体量比清人建筑的大而厚,是当地民居建筑沿革的物证。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7、叶家庄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家庄
  叶家庄 位于佛山市城区东上路宝善坊。是经营中西成药的叶氏富商在清代光绪年间所建的一组大型庄宅建筑群,故名。叶家庄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街首的叶大夫祠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祠为硬山顶,面阔三间,二进院落式平面布局,中座是四柱大厅。庄宅与祠堂均集中建在宝善坊的北侧,以单座毗连排列,坐北朝南,形成一条长79.7米的巷道,全以花岗石铺砌。屋宇高大宽敞,室内装修讲究,檐板多用木雕。始建时,东、西均有门楼,今西侧门楼已不存,现存东侧门楼外表是水磨青砖,石额刻“南阳”二字。1989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8、任围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围
  任围 位于佛山市城区燎原路。是佛山经营丝织业的巨富任氏兄弟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的大型庄宅。庄宅原建有围墙,故称围。原包括乐安里的任伟庄宅和任应坊的任应庄宅,有祠堂、住宅、花园和池塘等,占地数千平方米。现乐安里的建筑保存较好。祠堂面宽三间,三进院落,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现仅余头门和二进。任伟庄宅原是25座大小样式相同的单体建筑,纵横各5座,硬山顶搁檩式结构,今余10座。任应庄宅现存9座,纵横各3座排列,均为镬耳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平面布局。花园、池塘已不存。1989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9、区家庄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家庄
  佛山 区家庄 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居仁里。是清乾隆年间经营洋杂货的区氏富商所建的庄宅建筑群,名区巷,又称区家庄。最初只建住宅四座,同治年间增建祠堂“资政家庙”,面宽进深各三间,中为四柱大厅。以后又不断增建住宅、书楼、花园等,共十座建筑物,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庄宅平面布局规整,建筑形式相同,采用井字形排列,形同矩阵。小巷全以条石铺砌,兼有防火通道的功能,下水道网的设置科学合理。1989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沙杨氏大宗祠
  大沙杨氏大宗祠位于禅城区张槎大沙东西村。大沙杨氏大宗祠,清代祠堂建筑,祀明崇祯年间进士杨邦瀚,现仅存头进。该建筑头进采用五开间形式,门前一对石狮高大威猛。……[详细]
止庐画塾旧址
  止庐画塾旧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办事处福贤社区居委会福贤路东华里7号。清代民居建筑。座北向南略偏西,现仅头门保存原状,面阔6.78米。硬山顶,人字山墙。头门水磨青砖墙,花岗岩石脚。宽阔花岗石门框,实木大门、趟拢、雕花脚门。雕刻博古纹图案装饰的石墙裙做工精致。墙楣有大幅雕刻细腻极富装饰性的砖雕。檐口保留木刻雕花封檐板。止庐画塾原为东华里前身杨伍街之伍氏产业。四十年代初岭南派人物画家黄少强设止庐画塾于此,培养了一批民间画派人才。该建筑是研究清代民居和佛山名人的实物遗存。2001年6月与东华里内其他古建筑一起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华里古建筑群。……[详细]
隆庆陈氏宗祠及古官道
  隆庆陈氏宗祠及古官道位于禅城区南庄罗南隆庆村。隆庆陈氏宗祠,又名“聚德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为三进四合院式平面布局,保存较好。隆庆古官道为隆庆村通往外地的一条主要通道,全长252米,以花岗岩石条铺砌而成,一般宽1.6~1.8米,最窄处约一米,石条一般宽0.35米~0.39米。该古道因村前北江隆庆村支流河道的分叉口,是广西梧州至广州、顺德勒流、中山等地的水上必经之路,故上下行船只多聚于此“寄水”以候潮汛,而且是官员百姓出行的水陆交通连接之枢纽,故当地人称官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