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巴中市 > 通江县旅游

通江县文物古迹介绍

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
  1.写字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向后外延40米、前临河,以“政”字向右、“活”字向左各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2.王家湾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标语岩石四周边沿各外延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3.沙帽石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标语岩石四周边沿各外延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4.柏林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标语岩石顶部向后外延20米、底部向前外延10米,标语幅面第一字和最后一字各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5.长湾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标语两端各外延20米,前后各外延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6.新房子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详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城和沙溪王坪村。旧址包括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红四方面军烈士墓。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0据地进入四川,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开辟了川陕革0据地,之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就设在通江县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原来是文庙,始建于明代末年,有前厅、大厅(启圣殿)、左右厢房、棂星门等多处建筑,占地约1000平方米,当年-、王树生等在此办公和居住,总指挥部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指挥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军事斗争。现在在这里建立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与总指挥部旧址相邻,原来是建于清朝中期的学宫,分左右两院、前后两院,相互连通,建筑全是木质,保存也较完好。红四方面军烈士墓位于通江县沙溪王坪村,距县城20多公里,建……[详细]
海鹰寺林场
  通江县海鹰寺林场位于通江县城东部,距县城95公里。经营面积分布于董溪乡、龙凤乡境内。东连万源县的三溪乡、丝罗乡,南接万源县的新店,西与本县董溪乡相嵌,北与斯波乡接壤。境内群峰重叠,连绵起伏,沟谷深切,环抱于佛爷山、海鹰寺两条主山脉之间,海拔一般为1000-1500米,最高海拔1906.6米,为亚热带秦巴区湿润季风气候。林场下设驴坪山、磨子坪、麻柳坪三个工区,驴坪山、田嘴、麻柳坪、印子石、牛毛溪、核桃河坝、伍家河坝、滩湾、磨子坪、老庙堂十个护林点。总面积3976.5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976.2公顷,占总面积的99.99%;非林业用地0.3公顷,占0.01%。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3862.5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97.14%;疏林地27.7公顷,占0.70%;未成林造林地65.1公顷,占……[详细]
擂鼓寨遗址
  擂鼓寨遗址位于通江县东南约20公里的春载乡擂鼓寨村,地理位置为东经107°17′,北纬31°51′,海拔高度740米。这里地处川东北米仓山的东段南麓,属低中山区。通(江)——达(川市)公路从擂鼓寨北面自西向东经过,附近有长江水系的通江河及其支流自东向西南流过。鼓寨孤峰独出,呈三角形,三面都是悬崖。遗址地处擂鼓寨西北和南面悬崖下的缓坡地上,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10米,面积约500平方米;南区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1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遗址地表为耕地。擂鼓寨遗址,1984年春载乡小学教师赵明皓在编写《春载乡志》时发现,1987年文物普查中得到确认。1990年进行了科学发掘,文化层深3米,共分9层,共出土石器、陶器等20685件(片),其中石器及石器半成品812件,……[详细]
古白石县遗址
  通江县文胜乡白石寺村,两只凤凰迎面而来,距今1460年的古白石县遗址就坐落在双凤山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白云翔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等专家眼里,“古白石县遗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研究古代南北方佛、道、儒文化在巴国大融合的重要载体”。日前,省文物局将古白石县遗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山林中掩藏秦道汉墓白石寺村地形像两只凤凰。走进双凤山,只见青石板山路两旁杂草丛生、林木葱郁。“这些道路的历史,或许比古白石县还要早。”白石寺村村支书段绪尧从小就喜欢研究白石寺村的历史,他告诉记者,按照《华阳国志•巴志》、《寰宇记》等记载和老人们的传说,自秦巴联合抗楚始,自汉中至达州的王道就经过白石寺村,唐宋更为“川陕往来要隘”、“茶马要道”,道旁有碑刻,后人……[详细]
小新场独善桥
  地址:通江县草池乡嘉禾寨村一组陈家河该桥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陈家河上,为5孔石拱桥。桥长64.12米、宽5.8米,距河面高8米,桥面用板石铺成,桥栏用条石砌成。桥东北端石梯右侧的自然岩石上立有“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年季春下浣吉旦”石刻建桥记事碑,其文可识者大意为:“上通秦汉,下达巴蜀,而两山逼狭……每值天雨淋漓,山水涨发,临流者谁不为之哀叹。翁佘君凤林者,久欲独立捐资修桥,事未举而先逝。”其子男学、俊魁、文生、炳焕、必扬等继父志,毅然捐资成其大功。“因系独家捐资,乡人以独善名之。”独善桥下游31米处,有跳礅桥一座,按一步一个的距离安置石礅,共39礅,全长40米,石礅高1.31米、宽0.58米。桥东南端有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孟冬月所立六棱形石柱碑1通,上阴刻建……[详细]
得胜镇北山寺
  得胜镇北山寺  得胜北山寺亦名北峰院,位于平昌县得胜镇。东北接壤通江,西北依抵巴州,距平昌县城40余公里,距县城60余公里,占地二十余亩,海拔810余米,寺东、西、北面为悬崖绝壁,南面地势平缓。寺周岩下树木繁茂,有古树松柏、楠木、菩提、摇钱等灌、乔木数种。  据《巴州县志》载:“北山寺,在县东得胜场,僧慧悟始建,花竹荫森,足资游憩。”此寺为什么被《巴州县志》记载呢?因民国以前平昌属巴州县管辖,故记入《巴州县志》。该寺清初遭兵燹,康熙年间复修缮二教寺改名北山寺。现存寺院及壁画乃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雷自然和尚筹资继建的。  北山寺是冷兵器时代兵家必争的军势要地,明武宗时农民领袖兰延瑞、鄢木恕就在此地起义,张献忠入川以得胜为重镇,一度屯兵于此,清白莲教农民起义军也以此……[详细]
通江千佛岩石窟
  通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石窟雕凿于唐龙朔三年(663年)至开元七年(719年),前后历时56年。共有造像54龛,造像3000余身,分布在高10米、宽53米的白砂岩石正面和左侧。正面28龛,盛唐雕造;左侧26龛,初唐雕造。整个造像群由净土变、天龙八部、说法图、七级佛塔、千佛屏等龛组成。主要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大势至、四佛、三世佛、药师佛、护法力士、供养人、乐伎等。龛形有方形龛、双重檐龛、拱形龛等;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和镂空雕刻手法。千佛岩石窟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雕艺精细,栩栩如生。既有初唐时期的简朴,又有盛唐时期的风韵,是研究唐代服饰、美术、彩绘、雕刻、建筑等的珍贵实物资料。特别是高3.7米的七级浮雕佛塔龛和四佛并坐龛,前者人字形直斗重叠使用,除西安大雁塔门楣石……[详细]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东40余公里的沙溪镇王坪村。1934年7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缅怀红军将士,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旁修建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烈士墓”,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并题写碑名、绘制图案,烈士集墓集中安葬红军烈士7823名,是中国唯一一处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集墓。1982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为红军烈士陵园亲笔题词,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2年民政部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为仿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是重要的红军文化传播基地……[详细]
通江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位于沙溪镇王坪村,包括总医院部、政治部、医务部和总务处旧址,以及其下设的医疗机构,属军、政、医三合一的军级机构。整个建筑均呈三合院布局,土木结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驻今沙溪镇王坪村,周光坦任院长,张琴秋任政治部主任。由于战事激烈,成百上千的伤病员被送往总医院救治,虽因缺医少药,不少伤病员伤病恶化而光荣牺牲。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仍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为了展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风貌,县民政局于2005年初对总医院旧址进行了保护性建设和陈列布展。省委书记张学忠视察后亲自题写了“四川省卫生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旧址群现已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的……[详细]
白乳溪石窟
  白乳溪石窟刊凿于唐代,现存龛窟23个,造像151尊,碑刻3通,线刻经幢1个,题记4幅,分布在四块锥形白砂岩石上,龛窟形式有单层圆形龛、双层方形龛、外方内屋形龛等。石窟装饰华丽,雕刻艺术精湛,是融宗教、彩绘、建筑、雕刻、音乐、服饰为一体的盛唐时期石窟佳作,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13年5月,白乳溪石窟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石窟A、B、C区以A区为中心,西临通河,东外延30米,北外延100米,南外延130米,D区以石窟为中心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得汉城摩崖石刻
  得汉城摩崖石刻,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永安镇得汉城村。得汉城历来为兵家重镇,宋列四川“八柱”之一,城内以历代时刻题记为最,共6幅。这些时刻题记出自明代林俊、余城、朱导,清代徐廷钰等名家之手。得汉城摩崖石刻(通江县)保护范围:东门分布石刻的山崖顶向后外延10米,1号石刻向右外延15米,向前外延20米,6号石刻向左外延15米;南门分布石刻的山崖顶向后外延10米,1号石刻向右外延15米,向前外延20米,16号石刻向左外延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13、嘉祐寺
嘉祐寺
  嘉祐寺。嘉祐寺在壁山东。据《蜀中名胜记》载,此寺原名龙兴寺,壁州刺史郑凝绩为其父、唐节度使郑畋辞官养病时重修,易名嘉祐寺。郑畋还曾为该寺撰文,后来人们呼之曰郑公寺、宰相府,清末至民国时期通称南寺。郑畋写的《壁州新建山寺记》说:壁山境胜之所,修篁郁密,乔树葱備,景态变幻,泫月澄日,搜索奇胜,得泉洞于西南,维凿石架篁,缭绕登降,高悬旗幡,疏为泓沼,峭壁危栈,遂来商旅。乃于旧亭东隅,建构佛宇,召僧匡信主其事。寺侧有泉一泓,其水清洌。寺水相映成趣,曰“嘉祐寒泉”,为“通江八景”之一。……[详细]
渡水溪古道
  渡水溪古道位于通江县大兴乡和民胜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渡水溪古道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大兴段以修桥碑顺古道延伸150米,古道两边各向外延伸30米为保护范围;民胜段以修桥碑顺古道延伸100米,古道两边各向外延伸3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3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佛尔岩塬石窟
  佛尔岩塬石窟(通江县)佛尔岩塬石窟主要为唐代道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杨柏乡贾村观村。2012年7月,通江县杨柏乡贾村观村,村旁山林中,一条小河缓缓流淌,河边高约25米的白砂岩崖壁上,4龛石窟清晰可见。“这是佛尔岩塬石窟。4龛石窟共有14尊造像,分别为唐代、宋代和清代所雕凿。”通江县文管所所长邓大金说,虽然数量不多,但却保存比较完好。由于是白砂岩颗粒状石质,1000多年的风雨已经将造像侵蚀,少部分造像局部损毁、石质风化剥蚀。但相对于其他地方很多石窟,保存却要完好得多。景观这些造像构思奇巧、形神交融、栩栩如生。最吸引人的是1号龛,佛端坐龛中央,头戴宝冠,面型方圆,庄严肃穆。侍立两侧的两个弟子神态谦恭,均身穿僧衣、脚穿云头鞋立于覆莲圆台上。旁边两个力士束发高髻,裸上身,着长裙,帛带绕背自双……[详细]
写字岩石刻
  写字岩石刻位于通江县板桥口乡石院子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写字岩石刻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分布石刻的山崖顶部向后延伸20米、前临河,以1号石刻向右、8号石刻向左各延伸1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石佛岩石窟
  石佛岩石窟位于通江县至诚镇鸳鸯村,年代为宋,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石佛岩石窟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分布石窟的岩石顶部向后外延伸20米,以1号龛向右、9号龛向左各延伸30米,前向外延伸1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苟家湾红四方面军兵工厂旧址
  苟家湾红四方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通江县诺江镇城南村,年代为193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苟家湾红四方面军兵工厂旧址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主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圆顶寺石窟
  圆顶寺石窟位于通江县松溪乡回龙场村,年代为明,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圆顶寺石窟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窟2号龛向上延伸50米、向前延伸10米,以3号龛向右、4号龛向左各延伸15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罗坪红四方面军兵工厂旧址
  罗坪红四方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通江县永安镇罗坪村,年代为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罗坪红四方面军兵工厂旧址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主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