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文物古迹介绍

曾恕怀旧居
  曾恕怀旧居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9月,曾恕怀旧居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庾恩旸墓
  庾恩旸墓年代为民国。类别为名人墓葬。2014年9月,庾恩旸墓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官渡古镇魁星阁
  官渡古镇魁星阁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14年9月,官渡古镇魁星阁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壁山庄别墅
  西壁山庄别墅位于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苏家村云南艺术学校内,年代为民国。西壁山庄别墅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俊发城闻一多公园内。为昆明传统“一颗印”式典型民居建筑,建于1940年前后。旧居系土木结构两层建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36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旧居原系司家营村村民所建。1941年随西南联大南迁昆明的清华文科研究所租下该房用于教学、研究兼住宿使用。闻一多先生及其家眷住在入门左边厢房楼上,朱自清与浦江清等人住入门右边厢房楼上,正房楼下为办公室,楼上是图书室。闻一多在此宅居住近三年(1941-1943年),除指导研究生学习外,还继续研究整理《诗经》、《楚辞》等,还撰写了《楚辞较外》等著作。此外,闻一多每周两次要去城里西南联大上课,回来需步行30余公里。1944年后,闻一多一家搬回城里居住,但因文科研究所仍设在司家营,故闻氏仍不时来司家营。……[详细]
普鲁海牙墓
  在石林紫玉山,有一座元末修建的普鲁海牙将军墓。康熙《路南州志》载:“海牙公生于蒙古,仕元,官至武德将军,大理路总管,移驻路南,洪武初死国难,赠闬里伯。”“海牙公”即“普鲁海牙”,“普鲁海牙”为蒙古族古语,意为威武雄壮的猛士。明洪武十四年,普鲁海牙将军战死,其家人改姓杨,世居路南(今石林县)。至万历年间,其八世孙杨以成由贡生授贵阳通判,理毕节卫事,在任期间多次调停争端,平复叛乱,在《杨忠节公传》中记载:“公居乡仁惠,如买棺掩骨、散粟济贫等事,乡党至今称之。”天启年间,叛军内外勾结攻陷毕节,曾诱降杨以成:“好男子,从我当不失富贵。”杨以成坚决不降终被杀害,熹宗皇帝“诏赐葬祭建祠坊”,于是在紫玉山脚建起一座“忠节祠”,与普鲁海牙将军墓遥遥呼应。……[详细]
茂麓厂冶铜遗址
  茂麓厂冶铜遗址,位于东川区舍块乡茂麓村,地处东川境内西端,北隔金沙江与四川会东县相望,该村名得来源于地处山脚,森林茂密,又因该地历史上因产铜闻名,尤为清雍正乾隆年间产量颇丰,《巧家县志》载茂麓厂乾隆三十三年产铜二十八万斤,最盛时当地有过四十八排炉一天要炼三背铜的民谣,故又称茂炉。遗址位于茂麓村公所辖区内,辖区内的自然村如茂麓村、下厂村、上厂村等村皆与采铜业有关。……[详细]
沙朗凤凰寺
  位于西翥街道办事处大村西南面的半山上,面对沙朗坝子,坐西朝东,始建于清初,现存部分建筑为清末重建。凤凰寺实际上是由三座寺庙组成。占地面积较大,东路为佛教的凤凰寺,中路为道教的灵官殿,西路是土主庙。三座寺庙各开山门,但内部相通,统称凤凰寺。凤凰寺为三进两院式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厢房。灵官殿规模较小,位于整体布局的中南部,为单体建筑。土主庙为两进合院式。其中凤凰寺大雄宝殿为光绪年间所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七架梁,抬梁式结构,前廊卷设棚。檐下枋额、雀替木雕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花草等。彩绘鲜艳,为2005年修复时新做。沙朗地区为白族聚居区,该寺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2012年6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头村龙泉寺
  头村龙泉寺位于西翥街道办事处头村西北面的半山坡上。绿树掩映,环境清幽。寺院坐西朝东,平面布局为四进三院式,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放生池、弥勒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及厢房。该寺始建于清初,现存大雄宝殿系同治年间重建,观音殿为光绪八年(1882)重建。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前设廊厦,卷棚天花,其额枋、雀替等均有精美的龙凤透雕,抱头梁、穿插枋龙头圆雕和八仙等浮雕工艺亦为精湛,彩绘图案生动逼真。1947年寺院被改为学校,1987年学校搬迁后,至1992年维修并重塑佛像。2012年6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瓦恭村金锁桥
  金锁桥位于西翥街道办事处下瓦恭村,建筑形式为廊桥。廊桥即有顶棚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金锁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为清代所建。桥长17米,宽3.75米,南北走向,木结构平桥,桥面铺木板,南北桥头立有四个石质桥柱支撑双坡悬山顶棚。正脊高3.5米,板壁式桥栏,两侧设有条凳供行人休息。南桥头东侧石柱原建有桥碑,现仅存留碑额,书有“金锁桥”三字,雕有龙凤祥云纹。桥头西侧桥柱中空并开口做成水缸,用于盛水供行人与马帮饮水用。桥南面有青石板铺就保留较好的古道约200余米,此桥是我市保留不多的几座廊桥之一。2014年12月,公布为五华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31、铜犴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犴
  铜犴位于金牛街南端盘龙江西岸,原为井宿祠供奉之神——井木犴。井宿祠俗名金牛寺,即今金牛街地名的来历。现寺已不存,仅余铜犴。铜犴铸于清同治三年(1864)。为坐卧姿态,身长约2.3米,高约1.5米,背上有一眼孔,腹中空,其形似牛而非牛,顶具独角,卧地昂首,欲作斗状。其造型生动,铸工精致,是古代铜铸艺术的精品。古人为了观测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各有动物形象相配,其中井宿属于南方朱雀星象下的第一星宿。井宿八星的形状如同井字,传说与水事相关。昆明雨量集中,雨季盘龙江经常涨水,势若游龙,淹没土地房屋,古人在盘龙江边建井宿祠,供奉以铜铸井木犴之身像,以镇水怪。传说铜犴身体下有井通盘龙江,涨水时,江水入井,空气从腹往外排,发出……[详细]
横山水洞
  横山水洞位于黑林铺镇自卫村,是明代引水渠长山大沟的组成部分。长山大沟引白石崖水至尹家山灌溉普吉坝子北部农田。该工程先由村民自己组织开挖,开始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长山大沟虽然只有10多公里,但隔着22道山梁和深谷,转了73个弯。由于工程艰巨,历时33年,于隆庆二年(1568)才修到横山,被横山所阻。明隆庆三年(1569),又恰逢大旱,村民们由一位叫杨应春的人率领,开始开凿水洞。因岩层坚硬,工程艰巨,挖凿了一年,进深仅有100来米。隆庆四年(1570),时任管理民政事务的布政使司右使的陈善视察农耕至此,看到村农开凿隧道的艰难,遂由官方办理后续的开凿工程。据此,政府始拨给了经费,专人负责,从易门召来二十名矿工进行开凿。隆庆六年(1572)2月,全长1180米、洞高1.5米,宽0.6米的横山……[详细]
白石岭旧石器遗址
  石林板桥白石岭旧石器遗址为石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该遗址的确切年代,2013年底,石林县人民政府批转石林县文博协会承担这一课题研究任务。石林县文博协会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研究组,对该遗址进行地上、地下考古调查,并将采集样品送中国科技大学考古测试室测试,测试结果为地质年代21万年。……[详细]
兴文银行旧址
  兴文银行旧址位于昆明市南屏街67号,始建年代约为1941年—1945年,砖木结构建筑,建筑呈对称形式,部分建筑为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筑外立面以竖向线条装饰,水洗石外墙面,体现了近现代金融建筑的特征。“文兴当”创立于1889年,由巨商王炽联合几位富商绅士筹资创办了这个“基金库”,后更名为“兴文银行”;1939年,云南著名教育家张培光出任兴文银行总行行长,1940年代,兴文银行总部的5层钢筋水泥办公楼在南屏街口建成,成为当年昆明最气派的建筑之一。2016年公布为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震庄历史建筑群
  震庄系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私人花园住宅。位于昆明市北京路514号,南为东风路,东临盘龙江,.震庄所在地原为昆明城东门外盘龙江边一低洼的水塘和原灰面公司旧址,1936年,龙云买下这片土地营造花园别墅。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建造时断时续,直到1942年始告完成。命名“震庄”。震庄之名来源于《易经》所说的卦象。震即东方,且震为雷,为龙、象意上升。因该花园住宅建在昆明城东,又与龙云姓名有关,故名,因特殊历史背景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馆内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在昆明市中心绝无仅有。建国以来一直是云南省重要政务接待场所。……[详细]
高庙兴国寺
  高庙兴国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兴国寺由后殿、中殿、山门及东西厢房等构成一处两进院的古建筑群。兴国寺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后殿塑于清光绪十三年的彩塑群上。高庙兴国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矣六街道办事处渔村社区高庙村。兴国寺由后殿、中殿、山门及东西厢房等构成一处两进院的古建筑群。现存大殿内彩塑,少数为明代遗物,多数是光绪重修时民间艺人所作。现存彩塑群安置在高庙大殿中。大殿单檐歇山顶,七架梁,面阔三间11.60米,进深二间9.80米,前檐下格扇装置,裙板浮雕二十四孝图及云龙花草;外檐旋子彩绘,山墙下用石砌,雕古钱花草,顶端用磨砖砌成。明间正中塑粉彩金装送子观音坐像,右屈膝,左垂足,高1.51米,慈祥庄重,右手托一男婴股部,左手握婴之左足。左右两旁塑真武大帝,文昌帝君陪亨。观音像后壁悬塑佛、道两教内容的图景:……[详细]
石林文庙
  石林文庙位于石林县阿诗玛北路161号县一中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清咸丰七年(1857年),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灾,仅存文昌宫。光绪十六年(1890年)知州陈先溶主持在原址重建文庙。文庙古建筑群气势宏伟,雕梁画栋,金色琉璃瓦上覆其间,古意盎然。2019年2月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丹桂清真寺
  昆明北的山谷里的丹桂村,藏着这座规模不大的清真寺。1935年,红军曾到达这里,清真寺主动开门迎接入住,红军驻扎休息,并留下“红军绝对不拉夫”的标语。(不抓壮丁)小清真寺由此成为了颇有名气的建筑。……[详细]
战斗水库纪念碑
  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凤龙湾水库距寻甸县城16公里,始建于1958年,成立之时命名为战斗水库,解放初期,马龙河洪水泛滥,摧毁了下游的庄稼、牲口,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堵住洪水,保障下游安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寻甸县组织1200多名民工、铁道兵组成“野战师”,吹响了建设战斗水库的战斗号角,克服重重困难,昼夜奋战,以九吨半0-定向爆破两岸山体筑坝,苦战了二百天,建成战斗水库。当时,人民群众将水库建设过程比喻成一场“战役”,大家比干劲、比先进、比决心、比效率、比技术、比质量,人人动脑筋,为提高工效而努力奋斗。整个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模范单位41个,英雄46人,先进人物116人,李占云、毕绍光、梅金寿3名战士和曹炳辰医生英勇壮烈牺牲。为了激励后人铭记当年“力争上游、百折不挠”的战斗精……[详细]
乐朗村石拱桥
  乐朗村石拱桥位于寻甸县柯渡镇乐朗村委会乐朗村村北,年代为清。2020年3月,乐朗村石拱桥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