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旅游

扬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朱自清故居
  扬州朱自清故居位于扬州市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再现了这位文学巨匠当年家庭-的场景;同时举办的朱自清生平事迹展,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光辉的一生。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伟大的文学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诞生于江苏海州(今东海),童年随家迁来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详细]
扬州汪氏小苑
  扬州汪氏小苑原汁原味盐商豪宅——汪氏小苑除了一般园林的奇巧布局和精妙构造,砖刻木雕石雕等各种装修雕琢也值得玩味。当然,最引人入胜的是小苑中有不少暗门密室,据说有藏室洞至今未被找到呢!汪氏小苑坐落在东圈门历史街区地官第14号,是扬州保存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占地3000余平米,遗存老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600余平米。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院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富。小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鲜为人知的盐商秘闻多少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访。小苑组群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正厅旁厢边廊,堂后寝室耳房,体现尊卑有等、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构屋取奇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神秘风水意识。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详细]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浩淼秀美的保障湖北岸,绿草如茵,林木森森。蜀冈中峰之上,耸立着一座有“神秘地下宫殿”之称的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墓主人汉广陵王刘胥,为汉武帝第四子,受封广陵,他凿城兴业、开矿铸钱,开创了西汉扬州的首度繁荣。可惜,他却做起了帝王梦,幼帝刘弗继位后,他终因诅咒天子之罪被人告发,用一根绶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刘胥畏罪自杀后,汉宣帝仍让他享受了帝王级别的墓制。汉广陵王夫妇墓于1979年发现于扬州西北郊的神居山。同年6月至1982年5月,由南京博物馆主持发掘墓葬,江苏省政府遂决定整体迁移复原于蜀冈之上。1992年5月,汉墓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更名为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又称“汉陵苑”。汉广陵王墓建筑宏大,面积约2.7万平米。墓中棺椁全部以金丝楠木为构件,墓制享用级别最高的“黄肠题凑”。墓中巨木856块,用材一……[详细]
宝应万寿寺
  万寿寺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其位置在汜水镇北侧,开山住持为僧西林。乾隆二十年,僧方旭在寺内建大悲楼,由此成为传戒寺院。后由僧圆孚任住持,历40年,寺庙再次兴旺。不但还清以前的债务,万寿寺增其旧制,殿宇一新,又置田数处。至道光年间,在僧澄溪主持下,又扩大寺庙范围,建上下厅及廊房数十间再次设坛传戒。数十年间,万寿寺规模不断扩大,香火兴旺,声誉远播,是宝应县范围内很有影响的佛教寺院。1948年毁于战火。 上世纪上半叶,万寿寺出一高僧法明,其佛学造诣很深,多年在各地游学布道,并多次赴香港、南洋、日本弘扬佛法,于抗战期间回家乡万寿寺任住持。在任期间广结善缘,万寿寺声望日隆。法明擅书法,以书法名世。 上世纪八十年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以后,应广大信众的要求,镇政府于1989年决定将原供存……[详细]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郭村,与泰州一田之隔,素来被称为扬州的“东大门”。启扬高速和328国道穿境而过。70多年前,这里是“三桥两荡”地区,日、伪、顽三派各占一隅,情势错综复杂。为打破日伪顽的分割和包围,新四军分会副书记、一支队司令陈毅坚决执行党中央“向北发展”的指示,派遣新四军挺进纵队渡江至江都的“三桥两荡”地区。1940年2月8日,新四军挺进纵队1团在大桥附近粉碎了日伪军近500人的“扫荡”,取得了新四军挺进江都以来对日伪军的首战胜利,军威大震。不甘心失败的侵华日军,再次集结部队扫荡吴家桥地区。5月14日清晨,日伪军1000多人再次“大扫荡”,结果再次被挺进纵队击退。为了防止日军报复,新四军挺纵移师郭村地区休整。1940年6月27日,国民党顽固派纠集13个团的兵力,对郭村四面包围,轮番进攻。在接下来七天七夜的战……[详细]
参府街民居群
  参府街民居群位于参府街70、72、74、76、78、80、90号,为民国初赵氏、高氏、曹氏住宅。70、72、74、76号为赵氏住宅,前后五进,均为明三暗五对合式住宅,前后天井相连。78、 80号为高振声住宅,前后两进,明三暗五住宅。86-90号为曹姓住宅,现存两进,为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前后有天井相连宅北原有庭园,后遭破坏。第一进东山墙下嵌 “庆馀堂界”界碑一方。现代著名文学家、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洪为法曾租住参府街72号。洪为法(1900--1970),曾名炳炎,字式良(一作石梁),笔名天戈等,扬州人。洪为法为创造社成员,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相识、交往。1925年与周全平合编刊物《洪水》,发表了大批小说、诗文、散文,著有《曹子建及其诗》、《古诗论》《郑板桥故事》、《柳敬亭评传》、《为法小品集……[详细]
47、史公祠
史公祠
  导游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内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为“史可法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迹,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资料。历史: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摄政王多尔衮,以数万人马进攻扬州,多次劝降,史可法不应,终因寡不敌终,扬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义,时年仅四十四岁。史公祠建于清乾隆年间,祠内古今挽联如林,多为追怀先贤、褒扬史可法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进入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史可法墓前上的一幅楹联:“数点梅花-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由清代文人张尔所馔。1962年史可法三百六十周年诞辰,当代大文豪郭沫若作诗以为纪念,“国存与存亡与亡,巍峨庙貌甚堂堂,梅花岭下遗香在,铁何时返故邦”。交通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汽车站乘……[详细]
48、冶春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冶春园
  原为清诗人王渔洋结社吟诗之地,原址在虹桥西。今园始建于清末民初,南临清流,北枕低埠。有水绘阁、问月山房、香影廊等建筑。冶春即冶游,男女在春天里外出游玩叫冶春。狭长的瘦西湖从冶春园南面而过,临湖筑有草庐水榭,古朴清雅。凭栏观景,湖水涟漪。园内还陈列着数万盆扬派盆景,数千尾各色金鱼,以及各种名贵的岛雀、花木,更添满园0。这里园林和茶肆结合,在此游园、赏景、品茗、小吃,既领略了当地民间的乡风习俗,亦享受了古朴风情的自然乐趣。餐饮/住宿/购物冶春园中的冶春茶社是扬州著名的茶社,相传始为清高宗南巡时供沿途饮茶水而始。汤包8元一只,茶4元一杯,特色菜有魁龙珠、四色锅饼、蟹黄汤包、大煮干丝等。交通御码头以西的丰乐下街汽车站乘5路、汽车西站乘3路到信托公司下车。地址:扬州市维扬区大虹桥路2-3号类型:园林/……[详细]
梅花书院
  梅花书院位于广陵路248号,为明清扬州书院唯一幸存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梅花书院初为嘉靖年间广储门外的湛公书院,雍正十二年(1734)盐商马曰琯独力重建,用今名;首任主事为桐城派文学大师姚鼐。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五年(1866)巡盐御史李宗羲移梅花书院于东关街疏理道巷口官房内,同治七年(1868)盐运使丁日昌迁至左卫街(广陵路)今址重建。现存大厅、两幢小楼及长廊,厅堂楠木架构,前沿有卷棚,东侧门上嵌有书法家吴让之“梅花书院”石额,1990年大修并重建砖雕门楼,2010年于旧址建“中国·扬州书院博物馆”。书院是一种私人教育机构。初始于唐代,到宋代渐趋成熟,明清逐渐向官学化发展,到清末改为学堂。扬州书院始于宋代,明清扬州盐业兴盛,盐官、盐商籍其财富资助教育,促进了扬州书院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详细]
吴氏宅第
  吴氏宅第位于在扬州市区泰州路中段。吴氏宅第建于1904年,为吴道台(光绪已卯年中举,曾任广东、甘肃、新疆、浙江布政使、巡抚等职)用40万两纹银,邀其表兄周颖孝督建,从浙江请设计施工人员,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吴道台宅第原占地面积7930㎡,建筑面积5584㎡,现存面积2650㎡,坐北朝南。原有五条轴线,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1945年夏天发生火灾,烧毁将近3/5的面积。日军侵占扬州时又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作为日军的练兵场。吴道台宅第现存建筑有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爱日轩、轿厅、仪门、照壁等组成。第二条轴线至第五条轴线均为住宅部分,吴道台宅第成四方形,四周均为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中轴线上有……[详细]
二分明月楼
  导游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当地员姓豪门取唐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句所造。楼上悬清代钱咏所书“二分明月楼”匾额。园中有迎月楼、夕照楼、梅溪吟榭等建筑,匾额楹联皆为金农、郑板桥等名家手迹。至今园内有井一口,井栏上刻“道光七年杏月员置”,镌刻了园史的真实。主楼寓园中悬清代诗人钱泳书匾“二分明月楼”。折角向东有黄石山一座,在山上依山势筑东阁三间,西向主楼和东部夕照阁相连,这样明月西沉时可依阁送月;西南角又置迎月楼三间,与东阁正好错开,又能遥遥相望,这样月上东山时可在阁中迎月。全园布置紧扣一个“月”字,众多姿态各异的月亮桥、月亮门、月亮窗遍布其中,独显扬州得月之势。交通扬州市区广陵路263号。2路、11路公交可达。地址:扬州市广陵区广陵路236号(近广陵小学)类型:园林/花园历史建筑游……[详细]
52、逸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逸圃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356号,东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逸圃”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现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逸圃东邻个园,在东关街356号,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在扬州住宅园林中,园林多半建于住宅之后,唯此园筑住宅左偏。大门八角形,门额上嵌“逸圃”二字刻石。进入大门,即抵园门,将人一路引向住宅之后。迎面火巷北去,巷西为住宅五进,巷东原有湖石假山贴墙而筑,委婉屈曲,壁岩森严,与墙顶之瓦花墙形成虚实对比。山旁原筑牡丹台,花时若锦。假山北头的尽端,原倚墙作五边形半亭,亭下有花厅三间,装修极精,外廊天花,皆施浅雕。扬州名画师王板哉、吴砚耕曾设砚于此。由花厅西行北折,于火巷东侧,辟一花瓶形门,题额“问径”,内有庭园一隅,置花木山石,其北为小轩三间。轩背置小……[详细]
仪征天宁寺塔
  仪征天宁寺塔天宁寺塔位于仪征市真州镇天宁社区工农南路近水楼台北苑以西。天宁寺塔原位于天宁寺内,今寺已不存。天宁寺塔始建于唐景龙三年(709年),南宋初年寺塔毁于兵火,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是一座集宗教、文风、导航多功能于一体的古建筑。塔为七层八面砖身木檐楼阁式塔,逐层渐收,内部为正四方形,塔高42.23米,塔身占地面积54平方米,底层附阶占地面积371.58平方米,建筑面积383.08平方米。清光绪三年(1877年)遭寺内炊火之灾,塔刹、腰檐、外廊、平座等被毁,仅存塔身。天宁寺塔是仪征一座标志性的古建筑,塔室内有几层抹角底部采用先进的扁铁过梁技术,在江苏境内古塔中属首次发现,错层相对而开的壸门,自下而上的收分,显得塔造型秀丽,气势壮观。对于研究宗教建筑学、宗教艺术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详细]
绿杨旅社
  绿杨旅社位于新胜街23号(原名新盛街)。新胜街长仅200米,历史上极为繁华,南北两侧仅旅社、饭店就有10多家,但最有名的是这家坐南朝北的绿杨旅社了,被称为扬州的“国际饭店”。绿杨旅社之名得自于清代诗人王渔洋的“绿杨城郭是扬州”著名诗句。绿杨旅社建于清末民初。据调查,当初绿杨旅社规模较小,上下只有两层楼。1925年,无产阶级革命家肖楚女在南京东大附中任教,秋游扬州,就住在绿杨旅社。先后住了两晚。据记载,1925年5月,恽代英以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秘书的身份来扬州至五师宣传、指导革命,当他演讲结束后,也住在绿杨旅社。直到第3天,恽代英方才离开绿杨旅社南渡镇江。五师和八中的部分学生还赴绿杨旅社走访恽代英,聆听他救国之道。1929年6月,经过翻建后三层楼的绿杨旅社重新开业,这是今天旅……[详细]
55、阮元墓
阮元墓
  阮元墓在蜀冈北郊的槐泗镇,埋葬着被道光皇帝誉为“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的清代名臣——阮元。阮元是清乾隆年间进士,生前曾为三阁元老,官封“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他精通经史、数学、金石、刊刻等,造诣深厚,著述180余种,被尊为一代文宗。道光十八年,他以多病之躯半俸致仕,告老还乡,最终卒于扬州,享年86岁。这位名扬天下的清代重臣的墓地,经历文革的破坏,曾经一片凄凉。墓地除石牌坊外已面目全非,连清廷刻字的墓碑都散落、掩埋于泥土之中。上世纪末阮元墓逐步修复,2002年列入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来,阮元墓群的保护和修缮工程进一步拓展提升。墓群以阮元墓为主,还包括阮元祖父母、父母、妻妾等在内的五代人,所葬家族成员共20余人,占地4200平米。阮元墓坐西朝东,略偏东南,墓内苍松掩映、风……[详细]
扬州文昌阁
  导游文昌阁不仅是著名古建筑,也是扬州城市的重要地标。阁高24.25米,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阁的底层四面辟有拱门,与街道相通。第二三两层四周虚窗,登楼四眺,远近街景,尽收眼底。每于节庆之夜,阁上彩灯辉耀街衢,为扬州闹市的一处佳景。位于文昌路和汶河路交叉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故名“文昌阁”。这里一带是扬州最热闹的地方,晚上也灯火辉煌。汶河路和文昌路交汇于文昌阁,文昌阁往北一站路是四望亭,四望亭西的四望亭路是扬州出名的美食街。交通公交4、5、6、16、17、18、27、29、30、32、33、55(晚)、66(晚)、303、315路可抵达,另外镇扬城际公交为扬州平山堂发往镇江焦山公园,其中也停靠文昌阁。地址:扬州市广陵区汶河南路71号类型:古迹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0.5小……[详细]
武当行宫
  武当行宫位于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300号,原名真武庙,庙内昔有真武大帝铜像。始建年代不详,明宣德年间(1426-1435)郡守陈贞重建,正德元年(1506)中都(今安徽凤阳)商人葛钦修。嘉靖四十三年(1564)含山(今属安徽)人耿氏,在该庙立“武当行宫”碣,用以祈福,始以“武当行宫”名于世。清咸丰间除大殿外,皆毁于兵火,光绪间海州分司徐绍垣重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此创办仪董(仲舒)学堂。现存山门殿、真武殿、大殿,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山门殿亦称献殿,单层双面坡硬山式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屋脊正中置三支画戟,门口一对石鼓,殿内神龛内供奉王灵官。步入山门,东有化纸炉,西有碑亭。第二进是真武殿,面阔三间,单层双面坡硬山式清代建筑,内供真武大帝铜像。第三进是大殿,面……[详细]
四桥烟雨楼
  四桥烟雨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奉宸苑卿黄履暹别墅。乾隆六次南巡,曾四次幸临此处,乾隆二十七年(1762),登楼南望春波桥,北眺长春桥,西览玉板桥、莲花桥,即以“四桥烟雨”赐名,御书趣园。光绪三年(1877),曾于此重建三贤祠,礼祀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禛。1960年于旧址重建。坐东朝西,建筑面积97.6平方米,楼高二层,面阔三间,歇山重檐,四面廊,三面借景,楼前平台围以白矾石栏杆。东西两侧有石阶踏道。在其南侧立“趣园”残碑一方。……[详细]
59、蔚圃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蔚圃
  蔚圃位于扬州市广陵区风箱巷6号,为清末民初陈氏住宅,后归许姓。住宅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中夹一条火巷,占地1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西路五开间纵向遗存四进。第一进门房五间,八字型磨砖对缝门楼,旁立石鼓一对,对面设一字型照壁,门楼内两侧各有朝北房二间。入内为庭院,东北侧有一圆门,上有“蔚圃”二字门额。园东侧沿墙建有抄腰廊三间,向北与第二进花厅相接。园西南隅歇山式凉阁,飞檐翘角,绕以美人靠。阁台壁间砖雕海棠框景,中镶砖雕佛手、桃子、石榴、葡萄等果实,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孙。阁下一泓曲池,经久不涸,鱼游戏水。池边白色石栏围之,石栏边对置假山围之一区,间植柏树、花淑。面北依壁叠砌湖石假山一座,俗称“龙凤山”,庭园内峰、洞、水、鱼、花、木俱全,布局精致,系扬州著名画家兼叠石大家余继之所……[详细]
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驼岭巷18号。唐永贞元年(80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后屡有修葺。咸丰三年(1853年)除大殿外,余皆毁于兵火。同治、光绪间相继复建。现存大殿,歇山重檐,楠木结构,通面阔三间,梁枋有彩绘。柱下有木木质,基本完好。另有两厢廊房、方丈室等清代建筑。清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居此度过晚年。1992年起进行全面大修,重建了山门殿等建筑,辟为“扬州八怪纪念馆”,对外开放。2019年10月7日,西方寺大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