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灵隐寺石塔和经幢
  时代:五代、北宋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寺内。两石塔始建于五代或北宋初,系钱弘俶重建灵隐寺时而立,当时立塔四,今唯存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之双塔。两石塔相距42米,皆为八面九层,仿木构楼阁式塔。两经幢分别位于天王殿东西侧,据经幢所镌之《建幢记》及附记中所载:石幢由吴越国王建造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原立于钱氏家庙奉先寺,后吴越国纳土于宋,奉先寺毁,乃于景佑二年(1035年)由灵隐寺住持延珊迁建于今址,原为十二层,现已残损,为多层八面形,下部三层须弥座,幢身上刻“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和“大佛顶陀罗尼”-。灵隐寺两石塔两经幢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
  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现代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下城区凤起路238号。原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背景下创办于1906年。辛亥革命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是当时东南几省著名的学府之一,浙江新文化运动的摇篮。1920年在此爆发过著名的“一师风暴”。旧址占地80000平方米。原建筑共七进,每进平面呈“一”字形,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每进三间以廊相连。今校内尚存第一进建筑及“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石刻匾。一进建筑共21个开间,通面宽70.56米,通进深10.63米。石匾立于学校碑廊内。……[详细]
龙门建筑群
  龙门建筑群位于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年代为明至民国。山乐堂位于龙门镇龙门五村,建于民国。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两坡硬山顶,观音兜墙,为走马楼台门屋,由院门、前厅、天井、厢房、正厅、后天井与后厢组成。占地面积490.05平方米。天井四周木雕工艺,层层叠叠,琳琅满目。檐柱牛腿圆雕狮子、人物故事图案,“和合”、人物瑞兽雀替,檐下有垂柱。天井四周梁枋、夹缝板等用深浅浮雕套用工艺,有渔渎耕樵《三国》故事,刀马人物。飞禽走兽,龙凤鹤鱼等丰富内容图案。主人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喻,命名为“山乐堂”。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佛金塔地宫
  万佛金塔地宫万佛金塔地宫系仿泰国皇宫式建筑。塔身内外供奉9999尊金佛像,连同建筑本身造型恰是一尊佛像,故称“万佛金塔地宫”。地宫内金砖铺地,金碧辉煌,豪华壮观。其中央有一座21尊地藏菩萨金塔,分3层供奉,形成塔中有塔的奇观;长3.5米的象牙微雕,雕刻有《清明上河图》、五百罗汉像和8万字的-;还有《中华佛教二千年》巨典(绝版)和众多国家一级佛教文物展示等。万佛金塔地宫广场上供奉着一尊高2米、长6米、重16吨、国内最大的玉卧佛像,系整块缅甸玉雕琢而成;佛像周身用宝石、珍珠、玛瑙等镶嵌,系释迦牟尼佛的“吉祥卧”,又称“涅磬之像”。……[详细]
兰陔别墅
  建于民国初年,属中式庄园别墅,位于花港观鱼侧,又称“蒋庄”,建筑面积405平方米,内有“真赏楼”、“香岩阁”、书房“蠲戏斋”等。曾为马一浮寓所,现为纪念馆。宅的前身是“小万柳堂”,清宣统年间,南京人蒋国榜从无锡著名金石书画收藏家廉惠卿处购得此堂,民国初年改建屋宇,广植花木,易名兰陔别墅。1950年4月,应弟子之请,一代儒宗马一浮定居在此。他时常在花港的长廊上散步,对弟子说:“做人乃一幸事,借彼可知天下之真。”激励天下学子应像一锭在熔之金,向上向大向博求索,以便“树我邦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紫柏墓塔
  紫柏墓塔 径山景区径山寺大雄殿后山上。紫柏墓塔为紫柏大师墓,在径山寺大雄殿后山上。紫柏真可(1543—1603),字达观,号紫柏或紫柏大师,俗姓沈,江苏吴江人。嗣法于虎丘明觉。明万历七年(1579),在径山寂照庵开刻《大藏经》。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为“矿税令”一案牵连入狱,被定死罪,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十二月十七日,端坐而逝,世寿61岁。次年九月,由其弟子等移灵龛南归,先安置径山寂照庵,万历四十三年(1615)冬,再葬于后山,次年安灵骨于塔,题名为“紫柏大师塔”。 ……[详细]
钟阿马烈士陵园
  钟阿马烈士陵园位于交通方便的云许公路边,佛山村附近的茶墩山下,坐北朝南,墓后群山起伏,苍松翠柏,衬托出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整个陵园比原来的墓地扩大许多。钟阿马烈士是闻名全省的南乡砍竹暴-动-的主要领导者和指挥者,曾任中共上堡党支部书记,中共萧山县委委员,南乡农民武装组织“铁血团”团长,南乡砍竹暴-动-总指挥。砍竹暴-动-失败以后,钟阿马不幸被俘,于1930年8月30日在临浦峙山脚下英勇就义。解放后,党和政府多次拨款、修建了钟阿马烈士墓,后又定为萧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扩建烈士陵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设施更加完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148、祥符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符桥
  祥符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祥符桥始建年代不详,在南宋地方志中对该桥已有记载。现桥为明代建筑,五孔石梁桥,南北向横跨宦塘河,长28米,宽3.6米。桥栏板有素面和须弥座两种形式,望柱头雕饰覆莲或石狮。祥符镇境内有纵横交错的河汊、浜荡,新开运河和宦塘河从镇中穿过。自南宋起,苏、湖、常、秀、润诸州纲运及米舟,都经过祥符镇抵达杭州。祥符桥作为镇内的主要桥梁,发挥过重要的交通功能,从侧面反映了祥符镇的历史风貌。该桥还是杭州市区不多见的梁式桥之一,桥上雕刻较有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后山方氏墓
  后山方氏墓位于杭州市建德市甘溪村后山。据墓碑记载,该墓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建,为墓主方氏及其妻妾吴氏、项氏、叶氏、陈氏、鲍氏的六人夫妻合葬墓。墓向朝北,占地84平方米,墓整体平面呈椭圆形,墓进深7米,封土堆高2.5米。墓碑立于墓面正中央,为仿冲天牌楼式造型,四柱三间,左右设抱鼓石装饰。碑面雕刻蔓草纹装饰,望柱上饰莲花纹。墓碑刻字为阴刻楷书,分别记录墓主人及其身份、立碑人、立碑时间。拜坛呈半圆形,进深5米。后山方氏墓年代久远,为了解当地方氏先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为建德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18-1919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上城区青年路27号。杭州基督教青年会由地方基督教人士发起创办,以“非以役人,乃以役人”为宗旨,曾开展平民教育,赈灾救济等活动,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现存建筑由主楼与钟楼等组成,占地面积4484.38平方米。主楼建于1918年,三层西式洋房,外墙用清水砖,券窗,一、二层均设券柱式拱廊。钟楼建于1919年,入口作半圆拱券形,楼内设报时大钟,重1200公斤。该会建筑形式和格局在欧美国家的现存同类建筑中也不多见。……[详细]
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
  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现代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区西里湖西侧丁家山。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党内多次倡议,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进行读书活动。1959年12月至次年1月,毛泽东带领读书组成员胡绳、邓力群、田家英、陈伯达及秘书林克到刘庄中的“蕉石山房”进行了一次读书活动。建筑在清康熙时代称“蕉石山房”,1917年被康有为购得后重新营造,属“康庄”所有,后又归并“刘庄”。现存建筑面阔五间,通面宽17.27米,通进深13.7米。为悬山顶与攒尖顶的组合屋面。……[详细]
越王城遗址
  越王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春秋战国之际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湘湖社区西北700米城山山巅。1991年试掘。遗址位于山巅,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呈横葫芦状,周长1091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城垣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城内有泉水及池。属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屯兵抗吴的军事城堡。……[详细]
上吴方村乡土建筑
  上吴方村乡土建筑位于建德市大慈岩镇,年代为明至民国。上吴方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东北部,村内保存有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有165座明、清、民国的古建筑,建筑类型多,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祠堂建筑前大多建有水塘,其中保存较好的38座,包括庙、私塾、厅堂、民居等类型。祠堂建筑就有6座,分别为方正堂、衍庆堂、三乐堂、尚志堂、世美堂、许德堂。有迷宫建筑(俗称长弄堂),始建于明代,弄堂长47.5米,宽1米左右,九门槛、八八六十四道门,家家相同、户户相连村内核心区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村乡土建筑
  李村村位于大慈岩镇东北,南接三元村,北邻上吴方村和新叶村,西靠大慈岩风景区,距离大慈岩镇4公里左右,交通便利。村内地势起伏较大,北部为山区,南部较为平坦。李村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农耕聚落。李姓始祖于宋雍熙年间迁居玉华山南麓,历经一千二百年的繁衍发展,形成今天的村落面貌。村落以“界路”为中心线,两侧分布各房派宗祠和住宅,周围又有环绕大小水塘如佛珠一般。村落格局与代表建筑基本保存完整,是一个以明清建筑为主体的乡土聚落。2011年李村村乡土建筑被浙江省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李村被杭州市政府公布为杭州市历史文化村落。……[详细]
吴汉月墓
  吴汉月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 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位于上城区施家山南麓。吴汉月(912-95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国王钱元瓘的次妃、钱弘俶的生母。墓系土坑石椁墓,前有斜坡形墓道,后为墓室。墓穴呈长方形,长7.6米,宽2.87米,高3.10米,分前后二室。墓穴除前后两室的门框用青石凿成外,余皆以红砂石板砌成,石板交接处用榫卯衔接。墓内雕刻侍女立像、四神、十二生肖及星象图。墓早期被盗,1958年发掘,出土能修复的壶、罐、碟、盘、碗等13件,玉器1件等。该墓今原地原状保护。……[详细]
朱智故居
  朱智故居位于元宝路1号,胡雪岩隔壁邻居。现在在社区办公区域之内。朱智曾经是个当官的杭州人,因为钱塘江石塘坍塌及六和塔年久失修危在旦夕,提出“自愿分年措资,独力修建”而被清朝光绪帝发匾一块“功资筑捍”予以奖励。保护范围:东至金钗袋巷西侧道路红线,南至元宝街南界,西至牛羊司巷东界(接胡雪岩故居保护范围),北至望江路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6725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东侧约45—80米,南至胡雪岩故居南侧建设控制地带,西至保护范围(接胡雪岩故居建设控制地带),北至望江路道路红线,总面积为8052平方米。2023年7月,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翁底翁氏民居
  翁底翁氏民居位于大同镇潘村村翁底自然村77号,年代为清中期,类别为古建筑。翁底翁氏民居,位于大同镇潘村村翁底自然村。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双坡屋面,五花山墙。2020年,当地政府对翁底翁氏民居进行了修缮,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拆除后期搭建、翻修屋面、修复破损的墙体和木构架、恢复三合土地面等。工程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进行修复,修缮后的民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现作为潘村村民俗文化展陈馆使用。2010年,翁底翁氏民居被公布为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舍古建筑群
  石舍古建筑群位于桐庐县富春江镇,年代为明、清。石舍村是桐庐县富春江镇最偏远的行政村,该村地处著名的浙西旅游带上,与建德、浦江交界。古建筑是石舍村的一大特色,该村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近年来在县文化局的帮助下进行了修缮保护,未来古建筑可以成为一项特色的旅游项目。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的需要,村两委近来下大力气进行环境整治。投入大量资金拓宽了原本窄小的村道,并铺设污水管道,进行绿化,在村两旁安装路灯,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娄家墙门
  娄家墙门位于所前镇金山村娄家湾自然村南。娄家墙门始建于1920年,由东、中、西三个主院落及其北侧的一座附房、两个三合院等6幢主体建筑和西花园组成的江南庭园式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337平方米。2017年,区、镇两级进行了整体修缮。今年,所前镇计划对娄家墙门部分建筑进行陈列布展,辟为所前镇非遗馆。娄家墙门是萧山区现存的规模最大的近现代建筑之一,部分建筑特征和构件吸收了西方元素,做到中西合璧,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娄家墙门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龚隹育墓
  龚隹育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区月轮山麓六和塔牌楼里。龚隹育(1652-1685),初名佳胤,字祖锡,又字介岑,仁和(今杭州)人。曾任户部主事、兵部郎中,山东按察史、江南布政使等职。墓坐东北朝西南。占地960平方米。神道长62.7米,依山势筑成七个台基。第一台基置华表一对、二柱石枋一座;第二台基两侧置神道碑亭、诰封碑亭各一座,均为石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第四、五台基分别置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最上为墓冢,青石砌筑,黄土覆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