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钓渚渡桥
  钓渚渡桥位于沙家浜镇红石村沙家浜风景区内(又称云庆桥)。东西走向,《重修常昭合志》载:“钓渚渡桥在云庆庵前,亦名云庆桥,士人呼为大桥,明崇祯间范弥恬兄弟重建,沈颢有记。清康熙、嘉庆间修之。”该桥系拱形三孔,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青石夹花岗石砌筑,矢高6米,中宽2.9米,跨径中孔9米,左右小孔各5米,全长40.5米。两堍各设30级踏步。枕石上镌“重修云庆桥”五字。护栏板上镌“钓渚渡桥”四字,东西两侧明柱各镌一副楹联。该桥原址在张桥卫浜村,2005年迁建于沙家浜风景区内。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蒋元枢墓
  蒋元枢墓 位于虞山林场白云管理区南侧。墓坐南面北,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封土底径5.2米,高1.3米,冢后竖有 “清台湾知府蒋元枢之墓”碑一通。外设罗城、拜台,墓道长10余米。蒋元枢(1739—1781),字仲升,号香岩,清东阁大学士蒋溥次子,官至台湾知府。据清乾隆间言如泗《常昭合志》载,其“俸满归卒”,但从其子继鳌、继煃、继倓所立墓碑铭文,则称“卒于闽”。建国后,墓冢一度被毁。1984年在山麓发现墓志铭,载葬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嵇璜撰文,陈桂森书。1986年重新修复。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言子故里亭
  言子故里亭 俗称十里亭,其址原在距城南5千米之莫城元和塘东岸。清乾隆初知县陈■(上荀下大)纕立言子故里碑,乾隆三十八年(1773)建亭。知县刘沅题“邑里崇名迹,东南钟大贤”楹联。1994年, 亭迁建于城区人民桥、元和桥之间沿河绿化区。为花岗石筑,方形,单檐歇山顶,高约4米,宽深各3米,亭柱上镌刻刘沅所题楹联,亭中竖青石碑一通,上镌“先贤言子故里”六个大字,旁镌小字“赐进士出身知常熟县事滇南陈■■乾隆乙丑岁次仲夏月吉立”(乾隆乙丑为1745年)。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健雄墓园
  吴健雄墓园位于浏河镇明德高级中学的紫藤阁旁,1997年2月17日吴健雄逝世后,根据她的遗愿,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审定的墓园于1998年5月底在明德高级中学内建成,杨振宁为墓园题写了“吴健雄墓园”五个大字,李政道为墓园题辞,吴健雄是当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12年5月31日诞生于浏河;195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总统福特颁发的国家科学勋章,同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位女会长;1981年意大利总统授予她“年度杰出妇女奖”;1991年荣获代表理工界最高荣誉的普平纪念奖章。……[详细]
345、赵石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石墓
  赵石墓在虞山西南麓烧香浜,赵石(1874—1933),字石农,号古泥,近代著名篆刻家,吴昌硕弟子。该墓坐北朝南,占地约100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径2.2米,高1.2米,竖有其女、书法家、金石家赵林所书“先父赵古泥之墓”碑一通。外设罗城及墓门。墓道长约20米。现其右侧立有其女赵林之墓亭一座,墓亭为石筑,方形,宽深均1米,高为2.1米。赵石墓原在西门口吴王庙山麓,建国后因开山取石,一度湮没。1984年全市文物普查中重新确认,1988年在原址恢复。2000年7月迁至今址。该墓于1989年8月31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郁家祠堂(山塘影视基地)
  郁家祠堂位于山塘街502号,始建于清末,1924年重建。坐北朝南,现存两进。第二进为享堂,面阔三间9米,进深7.7米。梁架圆作,前有鹤颈式翻轩,花岗石鼓墩柱础。祠堂先被改为大德小学,后成为山塘中心小学大德分校,现正在改建为山塘影视基地。原祠堂建筑保留,原学校内的其它建筑将建成民国风格的小洋楼。影视基地占地3000多平方米,设计了两幢民国风格的洋楼并据此打造出一条民国商业街,修旧如旧的控保建筑郁家祠堂也成为影视基地的一大亮点。而在影视基地内,一比一制作的火车车厢则让亚细亚成为了全国唯一拥有仿真火车站景致的影视基地。……[详细]
巫山渡江登陆纪念碑
  巫山渡江登陆纪念碑坐落在港区镇的巫山之巅,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五师第253团、第255团渡江作战胜利而立,1992年4月20日竣工落成。碑体为磨光四川红花岗石,长5.55米,宽0.4米,高3.1米。碑座为浅灰色金山石,雕有水纹,高0.75米,长4.05米,宽1.4米。碑基为淡灰色金山石,长8.75米,宽4.6米。碑正面刻有“渡江战役登陆纪念”八个大字,背面刻记着渡江登陆纪略。纪念碑南北背向,背北可辨当年登陆作战的地点,向南可重现当年登陆后向纵深进攻的态势。……[详细]
钱底巷遗址
  钱底巷遗址位于常福街道毛桥村,系一块高出地面约2米的台地,南北长395米,东西宽210米,总面积约80000平方米。1988年9~10月,由南京大学考古专业与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掘432平方米,共出土了以崧泽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各类器物200余件。同时还发现了灰坑、灰沟、墓葬、房屋遗迹等。文化层丰富,上下延续时间较长,上限可达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晚期,下限达良渚文化早期。该遗址对研究环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演变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南方新石器考古中具有相对重要的地位。于1989年8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同里庆善堂
  庆善堂东溪街114号。位于红塔埭在永安桥北堍东侧,建于民国13年(1924年),朝南面河,共有四进62间,建筑面积1371平方米,是“同里三初”之一陈雅初与其弟陈翰秋的祖传房产,堂名“庆善”为吉祥之意,典出《易·丰》“六五:来章,有庆善,吉”之句。庆善堂的雕刻堪为精美,在后两进楼房前天井处都有木雕,花纹细密,特别是后进,楼上对天井三面均挑出约1米,挑出处檐口置有装饰花板,栏杆上布有花纹木雕,连木柱上也刻有图案,各种雕刻花式繁多。庆善堂1986年9月被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2008年12月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氏祠堂
  孙氏祠堂 位于尚湖南岸钓鱼渚公园内,又名树德堂,系清同治年间布政使衔署理直隶津海道会稽人孙士达建。该祠坐北朝南,前后两进,硬山顶,四合院式,两侧置有厢房,为客堂及起居室,并设回廊相通,占地面积约1127平方米。第一进门房,通面阔5间20.9米,通进深7.4米,檐高4米;第二进为大厅,抬梁式,通面阔5间20.7米,通进深8.5米,檐高4.3米。建筑用材硕壮、讲究,梁架及装修均用南洋硬木,花岗石方形柱础,外设封火墙。该祠堂原址在虞山镇北门大街6号,1990年按原貌迁建于此。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51、听枫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听枫园
  听枫园位于庆元坊,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光片年间,曾属于苏州知的湖州人旲云筑宅园于此,因园内有古枫婆娑,名“听枫园”。吴白称:“宅居不广,小有花木之胜。”在小型园林中,此同以玲珑精致见长。俞樾就曾以听枫园之“精”,自居曲园之“微”,相评量。吴云善书法,好收藏鉴赏金石,园中左图右史,钟鼎罗列。书画家吴昌硕早年与同主交谊甚厚,曾应聘住在园中教授童子,得以观摩所藏书画金石,艺事大逆。光绪十九年(1883年)吴云卒后,园渐衰微。宣统二年(1910年),词人朱祖谋曾寓居此同。1928年,园归陈氏,曾获修治。1949年解放后,曾相继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中学、评弹研究室、评弹团使用。1966年以后,假山被拆,建筑失修,花木凋零。1979年,安置下放回城评弹演员10余户暂住下此。1983……[详细]
丁祖荫宅(缃素楼旧址)
  丁祖荫宅(缃素楼旧址)位于城区西仓前上塘30号。丁祖荫(1871~1930),原名丁祖德,字芝孙,号初我,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庠生,中国近代知名官吏、学者、文学家。民国初年,任常熟民政长、吴江县知事(均为今县长)。1917年参与重修《常昭合志》,出任总编纂。毕生从事常熟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著有《丁芝孙日记》、《一行小集》、《松陵文陵》,辑《虞山丛刻》、《虞阳说苑》等。所居原为“壶隐园”旧址,园中“缃素楼”为其藏书处。现仅存建筑三进,木架结构独特,保存较为完整。于2011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同里世德堂
  世德堂(新填街158号)位于新填地中端(新填街158号),为曹氏旧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堂名取祖辈德行世代相承之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世德堂创设“曹益隆”酱园,将沿街房屋改为店铺,其“白元酱油”和“本绍酒”制作工艺精良,风味独特,一时风靡乡镇,远近驰名。清末世德堂出售给敦仁堂钱氏,民国24年又转售给张氏。该宅原房共有六进,坐北朝南,依次为墙门、轿厅、大厅、堂楼、后楼和下房。现存房屋共五进,计44间,建筑面积1333平方米。2008年12月,世德堂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甪直赵宅
  甪直赵宅位于吴中区甪直东市上塘街207号,年代为清、民国。赵宅位于吴中区甪直镇。原为一路七进,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四进较完整。沿街有专用河埠,一进楼厅原为店铺,面阔五间,雀宿檐带麻叶云耍头。二进正厅,内四界前轩后步,山雾云精雕仙鹤祥云,并有抱梁云,厅中以海棠长窗屏隔。西梢间前天井内有古井;东梢原为备弄,井已填没。三进圆作女厅前门楼已毁。四进为西式平房,四围有廊,现存嘉庆十二年古碑一方。原宅为胜浦人“赵和尚”所有,并与陈姓同开“陈福同号”。北大毕业之民国镇长范氏,其姊亦尝住于此。甪直赵宅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祝甸窑址
  昆山市·锦溪镇·祝甸窑址,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砖窑窑业遗存。祝甸窑产生于明末,现有遗存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又作扩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传统砖窑。“田园建筑优秀实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的乡村传统建筑评选活动,旨在更好地鼓励和引导优秀设计师、艺术家等专业人员参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建筑建设水平,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祝甸砖窑改造被评为“最佳废旧建筑再利用实例”。2006年6月5日,祝甸窑址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庞鸿文宅
  庞鸿文宅 位于城区南泾堂36至40号。建于清同治间,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五进,占地面积约919平方米。其中第二进为大厅,抬梁式,通面阔5间17.8米,通进深8米,脊高6.5米,构筑用月梁及花岗石柱础;第四进为一两层楼,通面阔5间18.5米,通进深7架7.4米,前设廊。民国丁祖荫《重修常昭合志》载:“庞文恪公钟璐宅在望仙桥”,此系其居宅之一部分,庞鸿文为其长子。庞鸿文,字伯絅,号絅堂。光绪进士,历官湖北学政,太常少卿,通政司副史,撰有《常昭合志稿》。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57、双杏寺
双杏寺
  双杏寺位于大新镇区南部年丰镇上,建于明朝天启五年,因寺场上植有2株古银杏而得名。1676年又于原毗邻城橙隍庙场植银杏1株。三株古银杏中,中间一株最粗壮最大,树围5.3米,高25.2米。均列国家三级保护文物。三株古银杏均为雌性,秋季白果累累,但其味各异;东一株性硬,中一株性糯,西一株性腻。现由省多种经营管理局作为良种推广。双杏寺院现为张家港佛教活动点,修建有大殿、偏殿、佛堂、正山门等寺房,古色古香,与三株古银杏相映光辉。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进香者络绎不绝。每年正月半,为寺院传统庙场,进香游览者和各地商客云集,热闹非凡,现传统集场物资交流会已移至大新镇区举行。“双杏会,节序届元宵,寺庙人潮香火盛,物资交流轧闹猛,万民齐欢腾。”这是清代朱颂芬为双杏寺庙会而作的一首诗作。每年的正月十五为大新镇当地……[详细]
三茅观巷沈宅
  三茅观巷沈宅为清代古建筑,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宅位于城区三茅观巷26号,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五路,建筑面积4600余平方米,多为楼房。西路有五开间走马楼,装修精致,台口雕花篮、梅花撑等。前后皆有翻轩。东路第一、二进为中西合璧式走马楼,窗格、台口雕花。中路有五开间两隔厢堂楼,鹤颈式前翻轩,年代较早。砖雕门楼有两座,额为“树德务滋”与“和气致祥”,均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潘某题。2009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熟迎阳桥
  迎阳桥位于尚湖镇王庄集镇区南面,横跨王庄河。据桥形制结构和桥南侧石碑题记所载,桥为清代中期所建。今桥系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花岗石砌筑,矢高5.3米,中宽3.1米,全长25.1米。拱顶石板上镌云龙太极图,梁枕石上镌“迎阳桥”三字。桥柱上所刻楹联,“文革”中被人用水泥涂没。1999年,重修时将原来的坡形踏步改为基本平面,两堍均设29级踏步。栏板延伸,栏杆雕有狮子。重现两副楹联,东面楹联左右都是“南无阿弥陀佛”,西面楹联为“远吞湖色浑如镜,近挹山光尚带香。”于1982年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嘉荫堂后厅
  嘉荫堂后厅公布时间:2002年市政府公布为张家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 址:塘桥镇跃进街。历史情况:嘉荫堂后厅位于塘桥镇跃进街,总面积约150平方米。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面阔四间,进深七柱,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平房。门大厅左右两柱旁各有两块石刻,刻有龙凤、花草图案。“嘉荫堂“匾额为清咸丰年间状元翁同和光绪二十八年亲手所书。据文献记载,嘉荫堂由庞家建于清朝乾隆末年。现 状:2002年翻修,保存基本完好。保护范围:原嘉荫堂后厅正投影区保护机构:塘桥镇文广中心。保护标志:2002年挂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