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虞山石室土墩
  虞山石室土墩位于虞山东岭仲雍墓起,西至小石洞止,在全长约10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有200座左右。石室土墩沿山脉走向,以3个或5个成品字形群组分布于山脊顶峰及山坡交叉要道等处,大墩直径约20至15米,高8至5米。小墩直径约8至5米,高3至2米左右,其建筑结构系采用本山长条石块、石片垒成下宽上窄之长方形洞室,以大石块封顶后再用山泥堆成馒头形、覆船形等状,在一端筑有甬道,口朝西向为多。1982年,常熟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重点发掘了维摩寺南侧一大墩,出土了原始青瓷碗、豆、罐等器物。考古界对其性质有墓葬、军事设施、祭祀、房屋等多种说法。2000年,常熟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联合发掘虞山西岭最高处的吴王点将台,是目前已知江浙地区所发现的最大石室土墩。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崇教兴福寺塔
  崇教兴福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古城区东。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历经元、明、清几经重修。清咸丰间,寺毁而塔幸存。1963年9月重又进行了大修。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塔为四面九层盔形顶,砖木结构,逐层递收,立面的轮廓吴抛物线状。1978年置塔铃。同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塔题额“崇教兴福寺塔”,摹勒于山门之上。1984年4月,恢复方塔原名。九十年代园内又辟月季园,花容秀美,千姿百色。后院增建长廊,亭、堂、凿荷池、堆假山,设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常熟市名人馆。2006年崇教兴福寺塔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详细]
秦东园故居
  秦东园故居,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北河西街,由秦氏先人秦澜伯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该宅坐西朝东,隔街临平望市河,前后三进,共有房屋17间。该宅第一、二进平屋;第三进为两层楼厅,上作居室,下为厅堂,方砖铺地,落地长窗,堂中悬有“庆善堂”匾。第二、三进之间向北侧延伸,建有平屋三间。全宅花园、院子、天井颇多,最东侧有一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小花园,过半亭、进门樘,是一石板天井。第二、三进间的北侧平屋前和第三进楼厅前均为院子。第三进后面西南侧是一个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大花园,园内广植名木奇花,百年以上的黄杨、木樨就有10来棵。宅内尚存一口古井,青石井圈上镌“永安泉”字样。2009年,秦东园故居被市政府列为第五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因行政区划调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山民居
  东山民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东山民居,又名春在楼,俗称雕花楼,原为金氏地主宅院,占地5500平方米。砖雕门楼高达9米,仿木结构,飞檐翼角,运用细砖镶嵌、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手法,遍刻福禄吉祥图案、文字及尧舜禅让、文王访贤、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故事,是中国江南砖雕艺术代表作。主楼前楼的梁、枋、柱、栏、窗等处刻吉祥图案、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及戏曲场景。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栏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装饰。后楼特点是采用外观两层内实三层的结构手法。以回廊联通前后楼。楼北花园小巧玲珑,因地制宜布置水池、曲桥、假山、亭榭、花木等。楼南一厅,据考证为明代建筑。2006年东山民居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外五泾弄近代住宅
  外五泾弄近代住宅位于阊门内下塘街外五泾弄6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处住宅原为谢氏别墅,为一幢两层砖木混合结构西式建筑。坐北朝南,正门东向,门前有停车台。南面设廊,内为客厅,通间落地长窗,外有露台高0.4米,前砌石阶踏道。楼房立面以现代建筑简洁平直线条为主,墙面采用粉色瓷砖贴面装饰,外廊为磨光石子地面,屋面坡度较大,以绿色琉璃瓦覆盖。室内装修精致,设有客厅、书房、寝室、卫生间等,建筑设施功能齐全。楼层与底层布局大致相仿。楼南庭园草坪中心植有高大雪松四棵,亭亭如盖,四周铺筑小径,配植花木,围以漏窗花墙,给人以平静安逸的感觉。此楼曾于1945年修过一次,50年代初由妇幼保健站购得,后归阊门饭店。近年作过一次维修,结构未动,内装修稍有改变,现状良好。……[详细]
太仓南广教寺
  南广寺位于今太仓南郊新丰村,始建于宋绍兴二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元至正年间重修,赐额“南广寿院”,明洪武中,定名“南广教寺”。据有关资料,在明代有“东南第一名园”之称的弇山园,在王世贞死后不久就荒芜,大部分建筑木料施捐给南广教寺,盖天王殿之用。清顺治十四年,南广教寺又大修,前有进山门,天王殿,殿中供奉弥乐像,两侧为四大今刚。后为大雄宝殿,并筑有僧骨塔一座。1993年批准重建,占地面积97亩,主要有山门殿、金刚宝殿、观音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楼等。交通指南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南郊新城204国道东侧乘车线路:太仓市内乘121路公交可达。自驾线路:沪宜公路 — 204国道南郊镇区东侧;苏昆太高速双凤出口下 — 204国道往南至南郊镇区东侧。……[详细]
甲辰巷砖塔
  时代:宋地址: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相门内干将东路甲辰巷南首此塔为五层八面的楼阁式塔,采用青砖仿木结构,高6.82米,底边宽0.51米。各层均以相间的菱角牙子和板檐砖叠涩挑出腰檐,檐下壁面隐出阑额、柱头枋与转角铺作,檐上架设平座,八面间隔辟壶门和隐出直棂窗,四门四窗的位置逐层相错。该塔始建年代不详,因其结构造型与苏州地区现存的宋代砖塔相似,且标示于宋代平江图上,故长期认为是宋塔,但对塔砖所做的“热释光”抽样测定显示其烧制于晚唐至五代末期,且塔在建造细节上尚存有一些唐代建筑的特征,故准确年代仍待考证。清代《吴门表隐》记载苏州城中有七座小型砖塔,今仅存此塔。民国时期塔身曾被围入民房,在1993年的维修中拆除民房辟为塔院,同时重建了第五层和塔顶、塔刹部分。2006年6月5日,甲辰巷砖塔被公布为第六……[详细]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旧址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旧址位于人民路三元沧浪亭东侧,1987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由画家颜文梁创办于1922年夏,初设于海虹坊,后借沧浪亭对面正谊院旧址。两年后,租沧浪西侧中州三贤祠。1927年秋,公益局将沧浪亭交给美校负责保管。其同数度由各地艺术家联合在沧浪亭举办美术展览。1927年冬,校董国画家吴子深出资全面整修沧浪亭,以为校舍。1928年10月11日,苏州美术馆正式成立,亦设于沧浪亭内,颜文梁任馆长。两年后,吴子深又慷慨捐资,颜文梁亲自筹划,于沧浪亭东侧购得空地三亩余,白建新式校舍一座。1931年10月奠基,l932年813落成,美校与美术馆一并迁入新楼。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校马上海关专、山东大学艺术科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详细]
顾野王墓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苏州)人,博学多才,于经史、天文、地理、卜筮、篆隶、训诂无所不通,兼善丹青,“画草木尤工”,撰有《玉篇》、《舆地志》、《符瑞图》、《玄象表》、《分野枢要》、《续洞冥记》等书。初仕梁,为太学博士。梁亡入陈,仕至黄门侍郎、光禄卿。卒赠秘书监、右卫将军。《陈书》及《南史》皆有传。墓在苏州市郊横塘乡澄湾前下舟村,现占地约50平方米,封土直径约10米,高约2米,上下散布大石5块,最大者长约6米,传为陨石,故俗呼“落星坟”。有一大石镌有清嘉庆八年(1803)钱大昕所书“陈黄门侍郎顾公之墓”。墓前原来尚有“顾公神道”两柱出头无楼石坊一座,已于1966年倒毁,清乾隆、光绪所立墓碑亦已不见。1963年,顾野王墓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0、胥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胥门
  胥门位于城西万年桥南。胥门作东西向,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胥门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2006年6月5日,胥门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苏州市沧浪区百花洲西大……[详细]
太仓石拱桥
  太仓石拱桥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城区致和塘上。太仓石拱桥共三座石拱桥:周泾桥、州桥、皋桥。周泾桥在东门,元至顺元年(1330年)建,三孔,桥面宽近5米,长17米,中孔高近5米,石栏精雕花卉禽兽。皋桥在西门,单孔桥,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建,桥长15米,宽3米多,有桥耳四个,顶面刻碗花,桥耳下用抹角柱。州桥在府南街南,元天历二年(1329年)建,原名安福桥,因桥心正对州府门,故更名州桥,长16米,宽3米多,原三孔,现仅存一孔,桥面沿石正侧面有乳丁,两侧有圭脚。2006年太仓石拱桥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安会馆
    位于阊门内天库前10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武安会馆系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河南武安(今属河北省)旅苏绸缎业商人集资创建。会馆坐北朝南,占地仅106.33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壁、头门、戏台、正殿。此外因地制宜,头门东连一厅,正殿西接一楼。头门与照壁之间有东西高墙相连,自成庭院。头门南向,前设石狮一对。壁间嵌有碑刻五方,记述会馆建造经过、捐助名单等。戏台与头门相连,歇山顶,高4.8米,面阔2.73米,进深4.9米,北向正对大殿。殿为硬山造筒瓦顶,梁架扁作,雕花贴金,面阔三间8.85米,进深8.6米,前有轩廊,并以两廊与戏台、头门相连,殿柱承以雕花石鼓墩。整体布局仍属完整,且其布局、形制在苏州古建筑中并不多见。……[详细]
云岩寺塔
  云岩寺塔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云岩寺塔五代周显德六年(959)苏州市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云岩寺塔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俗称虎丘塔。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的虎丘山上。始建于五代吴越钱弘□十三年(959),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自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至清咸丰十年(1860),曾7次被焚,塔刹和塔身顶部及各层塔檐、平座栏杆均毁坏。元至正四年(1344)、明永乐元年至十七年(1403~1419)、正统三年(1436)、崇祯年间(1628~1644)进行过修缮,现塔的第7层就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前后改建的。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塔为八角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残高47.5米左右……[详细]
荷香馆张宅
  荷香馆张宅 位于城区荷香馆4号,系清代张姓宅第,现为“虞山派篆刻艺术馆”。 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四进,保存基本完好,建筑占地面积约643平方米。第一进为单层5间5架,通面阔14.1米,通进深4.5米。第二进为一厅堂,名为“方寸乾川”,3间7架,两侧为单间两层辅房,通面阔15.3米,通进深5.7米。第三进亦为一厅堂,3间7架,两侧为单间单层辅房,通面阔19.4米,通进深9.2米。用月梁及斗拱,花岗石柱础,前设翻轩,后设廊。现第二、三进已被辟为篆刻艺术展览室。第四进为单层,5间7架,通面阔18.2米,通进深8.6米,布局上其与左右两侧厢房和前一进成四合院式结构,为典型的清代常熟大户人家的宅院。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旧址
  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旧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本部校园内,建成于1902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现为苏州大学的一部分,基本保持原有布局。主要建筑有红楼、礼堂(敬贤堂)、崇远楼、彤云楼(现改名凤鸣楼)、绿波楼(现改名绿楼)及附属建筑传达室(现名读者服务部)、厚德亭(现名陶然亭)保存完好,总建筑面积7308.65平方米。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早期代表,赵寄石、杨荫榆、王季玉、吴贻芳等著名教育家都曾在此任教或求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中具有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今日已不复存在,但学校建筑今天却依然保存完好,并继续作为学校建筑的功能在使用,现为苏州大学的一部分,包括红楼、绿楼、教学楼、礼堂等建筑物。当年苏州景海……[详细]
苏州李鸿章祠(靖园)
  李鸿章祠位于山塘街845号。乾隆时为蒋重光塔影园。嘉庆二年(1797)知府任兆炯购置建白公祠,奉祀白居易。光绪二十八年(1902)巡抚恩寿奉敕为李鸿章在此建祠。亦名“靖园”。该祠曾先后改建为文肇祉(文徵明之孙)别墅、白居易祠堂、李鸿章祠堂。作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极具园林韵味,典雅建筑、古树名木、小桥流水、假山亭阁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李鸿章祠现存头门、仪门、享殿及望山楼、塔影池、三曲桥、假山……头门:面阔三间,将军门式。大门朝西,面山塘街。仪门:面阔三间。有碑一通,为“塔影园重修记”。沈德潜曾写有《塔影园记》。享殿:现为阅览室。塔影池:站在“歪脖子树”南侧约一米,俯身看,貌似虎丘塔的倒影。谕旨碑:碑高约三米,宽约一米。字迹清晰可辨。……[详细]
苏州莲花寺
  莲花寺位于苏州高新区通安镇西部金市街西端,建于唐神龙二年(706)有1300多年历史。初,莲花寺规模很大,据传寺内建筑有5048间之多。明代文震孟《重修莲花寺大佛殿纪略》云:“茂苑西,镇名金墅,有寺曰莲华,系先朝里人刘文隆舍宅为寺,以井观青莲而得名。”莲华寺历经数朝,多次修茸,清末后失修,毁于上世纪70年代,只遗留下门前两棵大银杏树。2003年在区宗教局,区佛协的关心支持下,千年古寺得以重现,并于2006年6月完成了大雄宝殿的建设,并重塑了全堂佛像,莲华寺现有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厢房,斋堂等建筑。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西部金市街西端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445路公交在东泾南新桥站下车南行可达。……[详细]
庙堂巷近代住宅
  庙堂巷近代住宅位于养育巷庙堂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宅原为雷允上国药店业主别墅,建于1935年前后,占地2660平方米。原西部中式庭院已废,现存东部西式两层楼一幢。楼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平面呈凹字形。明间缩进,设前庭廊,列罗马式圆朴四根承上层阳台。东西次间突出,半墙上列玻璃窗,通风采光俱佳。楼上为多间起居室,内设假三层,辟老虎天窗三扇。层顶覆红瓦。此楼平面布局简洁,立面素雅整齐,内部功能合理,室内地板、泥墁、装修等质量较高。近年经过修缮,内部装修有所增加,但外貌未变。1992年1993年,休养院在西部中式庭院废址复建了小庭院,辟有水池,池周缀以湖石假山,巧布方亭小桥,配植各种花木,并在水池中设置唢泉,蓄养红鱼。……[详细]
299、文起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起堂
  文起堂即张凤翼故居,位于干将路,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张凤翼(1527-1613)字伯起,号灵墟,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著名戏曲作家,著有传奇戏曲《红拂记》、《虎符记》、《祝发记》、《窈符记》、《灌园记》、《扊扅记》,合称《阳春六集》,诗文集《处实党集》,散曲集《敲月轩词稿》。弟献翼(1534-1604),一名敉,字幼于,嘉靖间苏州名士,有文名,所著诗文颇丰,有《文起堂集》,《文起堂续集》、《文起堂新集》、《纨绮集》等。献翼弟燕翼,画家。弟兄三人并有才名,时号“三张”。文起堂坐北朝南,现存轿厅、大厅及东西两厢房,占地约650平方米。轿厅面阔12米加两落翼,进深6.5米,木柱础,木构梁架圆作扁做,这种做法在苏州市区现仅此孤例。内额枋上刻出“七朱八白”,屋顶坡度较为平缓,整体形……[详细]
总管庙大殿
  总管庙大殿位于方塔园内,清代庙宇大殿。五间十四架,单檐歇山顶,飞檐起翘,正脊两端置鸱鱼,脊中饰龙纹。排山垂脊端有四大金刚像,戗脊有走兽。大殿通面阔16.98M,通进深14.45M。青石台基高0.73M,前檐标高4.40M,前后檐台基下设三级垂带踏跺。建筑梁架为圆作造,用草架,方砖铺地。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前后接轩,雕有花山雾云。次间梢间之间的排架为一桁一株式。南面一排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明间两石柱刻有对联,其余为圆木柱,一柱一斗。前后檐下为五踩双下昂斗栱,有补间,雕花栱眼壁。两柱间平板枋上及山墙檐下均有一斗六升斗栱。前后轩轩梁、月梁、雀替、棹木、短机均有雕刻。目前为“常熟名人馆”。于2013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