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贵阳市 > 开阳县旅游

开阳县文物古迹介绍

马头寨古建筑群
  马头寨,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东濒开阳最大的河流之一清河和底窝千亩大田坝,北临深水河,背靠风景秀丽的百花山,是一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布依族、汉族杂居村寨,2002年经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唐宋时期布依族先民就迁入底窝坝清河两岸,元明时期形成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杂居区。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底窝紫江等处(相当于下州)于杨黄寨(今马头寨),并设总管府于寨内。大德五年(1301年),水东宋氏土司宋隆济起兵抗元,雍真等处(今开阳县城)达鲁花赤携带官印逃避于底窝杨黄寨,底窝紫江4000多各族人民起义响应,攻毁杨黄寨内底窝紫江总管府,并缴获雍真总管府达鲁花赤(蒙古族掌印官)也里干巴巴所携“雍真等处蛮……[详细]
紫江地缝
  紫江地缝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贵阳市开阳县东南部龙岗镇。贵开高速公路接龙岗镇可达。距省会城市贵阳65公里。景区内的地层古老,主要出露的地层为距今5亿年前形成的寒武纪早、中寒武世地层。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局部地区有页岩,景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景区主要为低中山峡谷地貌,由于第三世纪以来高原与盆地之间的巨大落差和活跃的外力作用,地形切割强烈,形成峰奇谷深的自然地貌。再加上大面积出露低碳酸盐具有良好的可溶性,造就了紫江风景区独特的喀斯特风光。2000年向游人开放。紫江景区河谷长14公里,面积约25.4平方公里。以紫江两岸的峡谷风光为主线,以珍贵奇特的钙华壳景观为特色,集瀑布泉井、奇峰异石、原始植被、布依风情等景物景观于一体。林古瀑布,高200米,顶宽6米,多级,常年有水,气势恢宏。下段分成多束,气象万……[详细]
钟昌祚墓
  钟昌祚墓位于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的赖陵东侧,封土高2米,墓碑高1.86米、宽0.8米、厚0.16米。正面书“钟先烈昌祚墓”墓碑后有铭文,记叙钟昌祚家世生平。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此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钟昌祚(1870—1912)一名元黄、号锡周、山玉。开阳县双流人,曾就读书于贵阳“经世学堂”、“武备学堂”,1905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政,两年后回国,加入贵阳自治学社,后任社长,临时军政府第一任参议员,1912年被刘显世杀害于安顺,遗体运回开阳双流安葬。……[详细]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旧址
  张学良将军幽禁地旧址,位于开阳县城西8公里处双流镇。为充分发挥张学良将军幽禁地旧址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开阳县人民政府决定将该旧址“行辕”和刘家祠堂辟为张学良生平事迹陈列室,现已征集到张学良将军生平事迹照片250余张,张学良幽禁期间使用过的物品在“行辕”内陈列展出。这里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在中国大陆被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1942年至1944年),其主体建筑面积为250平方米左右,分幽禁地行辕、宪兵住房、厨房等。1942年2月至1944年12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从贵阳麒麟洞转押至开阳县县城西8公里的双流镇刘育村。刘育村原名刘衙,系五代时刘氏世袭衙署所在地。1941年9月国民党军统局戴笠选中此处幽禁张学良将军,任命该局贵阳站站长李毓桢为开阳县县长,笼络当地土豪贵州省参议员开阳联防主……[详细]
开阳长庆寺
  长庆寺位于南龙乡翁朵村,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清代两次重建,现存古建筑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雕精妙绝伦,是贵阳市现存木雕最精致的古建筑之一,对研究贵阳佛教史和建筑史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详细]
佘家营
  佘家营遗址位于南龙乡田坎村东南2公里营上,原名三星营,咸丰五年(1855)何德胜率众在瓮安起义,活动于黔南、黔东南等地。同治三年(1864)起,转战黔中,黔南等地,几次逼近省城。四年(1865),开州(今开阳)二十八营团总佘士举为对抗何德胜起义军在此筑营驻兵。营为青石砌筑,设有4个营门及炮台,营墙周长1000余米,现残存1000余米。残高4.5米,基宽2.2米。营内尚存当时修建的“忠义祠”屋基。……[详细]
安家洞摩崖
  安家洞摩崖石刻,位于贵阳市开阳县宅吉乡堰塘村东北1公里安家洞,安家洞又名曙云洞,相传因安氏土司曾屯兵洞内而得名。洞内摩崖石刻多方,刻于明万历年间,且多为土司诗作,迄今保存尚好。其中多为竖长形,一方高0.43米,宽0.35米。竖向楷书阴刻“六月□□不暂休,邕从更向白云游。人间静处皆仙境,何事张骞问斗牛”是谢天佑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据考为安国亨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的“曙云洞”摩崖石刻位于主洞入口处左壁上,离地1.6米。横长形,高0.15米,宽0.34米。这些摩崖石刻是水西土司统治今宅吉乡的历史见证,也是重要彝族文化遗迹。……[详细]
客籍会馆
  客籍会馆也称川主庙 ,位贵阳市开阳县龙岗镇西南隅,先名关圣庙,始建于南明永历年间,光绪初年扩建为川主庙,1936年,当地四川、两湖(湖南、湖北)、江西和江南(江苏、安徽)籍人士共同出资改建为客籍会馆。但仍然习称川主庙。1951年后粮食部门做粮仓用,但主体仍大体保持原貌。现存为一正一厅两厢组成的封闭四合院。占地8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四面内外带廊。正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米;歇山青瓦顶,穿斗抬梁式木结构。横梁驻峰木雕精致。明间正脊楷体墨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8个大字;前廊个檩分别楷体墨书“江西众姓人等同建”、“两湖众姓人等同建”、“四川众姓人等同建”、“江南众姓人等同建”。对厅为戏楼,面阔5间,通面阔20.5米。正脊楷体墨书“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念五年丙子岁季夏中浣吉日石、木……[详细]
画马岩
  画马岩位于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平寨村顶趴寨附近的小山上。石壁朝南,有大小两个石口做画地点,大口下,画幅约10平方米,离地约1.5米;小口上,画幅约30平方米,离地约2米;两石口相距500米。两画做画方法相同,均为赭色涂绘,绘制内容为动物,人物,自然景物和几何图象,估计为明代以前所绘制。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此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青定阁
青定阁
  青定阁青定阁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十里画廊”一个叫水头寨的布依族小山村。在开阳县“十里画廊”乡村旅游点,有300多家乡村客栈。然而,不论客栈的新旧大小,清幽、凉爽、美景是共同具备的。早晨雾霭散开,听着不知名的音乐,水鸟划过水面停留在河边的稻田旁…漫天繁星组成的银河画卷,不时萤火虫飞上夜空,划出一丝光亮的线迹…月明星稀,河水被照得波光粼粼,我扑在栏杆处,任时间流淌…都是青定阁最普通的场景,其实还有蝶儿飞舞、蝉儿鸣叫、青蛙螃蟹满房子跑的事情常常上演。青瓦白墙,原木的桌椅,法式的酒廊......这些都是青定阁独有的。楼前,带着木栏杆、原木桌椅、红色阳伞的大阳台很是引人注目,右侧的竹林下的一副秋千散发着懒闲散的气息;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走下去,就会看见阳台底下的法式酒廊,马灯、长桌、高椅,无不透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