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巍山县旅游

巍山县文物古迹介绍

蒙化灵泉水利设施
  蒙化灵泉水利设施位于南诏镇自由村委会小塘子村东捣衣山,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蒙化直隶厅知事卞庶凝依天然泉眼而筹建,由石亭和月池组成,同时保存有3通碑刻。石亭为单檐悬山顶全石结构建筑,月池状如半月形,以五面石垒砌,池内深1.85米,壁上有长方形进水口2个,下设出水口及暗沟,汇入自然山箐中。蒙化灵泉是古代集天然水源保护设施与祭龙、引水工程为一体的文化遗存,反映出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并将这一理念融合在民俗活动中,代代传承,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蒙化灵泉水利设施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2、慧明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慧明寺
  慧明寺位于庙街镇张官厂村村东山麓,明万历年间(1573—1619)建,历代均有复修扩建,为巍山名刹。慧明寺坐东向西,占地5418平方米,前为照壁,左右开侧门,门内有新月形池塘,上架单孔石拱桥,桥后自西向东依次为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及两厢、花园等。现存前殿、中殿、后殿、两厢及花园等。慧明寺格局保留完整,主体建筑屋架留存明末及清早期建筑特征,具有地方特征,是研究当地明清建筑艺术的较好案例。云南著名诗人担当和尚曾栖居寺中,为寺题对联一副:“明镜无分圆缺相,孤云不系来去心。”慧明寺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家宅院
  刘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南街8号,始建于民国初,房主刘介先是一个马锅头,其建筑布局前店后院,宜商宜居。宅座西向东,一进三院,临街为铺面,后由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两个院落组成。刘介先的弟弟刘介眉和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学员,早年和朱德参加过护国运动。刘家宅院布局精巧,虽南北地狭,但通过巧妙地限制房屋的进深,留出足够的院落空间,使得宅院宽敞明亮,其建筑雕刻精美,为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代表之一。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巍山清真寺群
  巍山的22座清真寺以自己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在乡村或城镇的幢幢民居中,簇拥着望月楼的高耸入云,成为巍山回族聚居的典型景观。朝真大殿是整个清真寺建筑群中最宏伟的部分,大多是砖木结构的,一次可以容纳千人以上礼拜。无论外形、装饰和色彩等,都是超群独一的。在装饰艺术上,清真寺融合了中亚、西亚、阿拉伯、突厥等多种建筑艺术。无论从整体布局、装饰艺术,还是色彩的利用上,都集中体现了回族文化的内涵特点,外表随俗与深层坚守的和谐统一。……[详细]
柯家宅院
  柯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东街64号,建于民国初年,占地835平方米。宅院座北向南,由两个三方一照壁的院落和一个后花园组成。宅院虽临东街,但建筑由南向北纵深发展,使得宅院渐离城市喧嚣,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有回归自然之感,加之建筑雕饰甚多,做工精美,两座照壁及墙上均绘各种书画,艺术性高,足可发人之幽思遐想,为巍山民国时期民居建筑之精品。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6、北社学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社学
  北社学又名育英社学,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积659.12平方米,始建于明崇祯(1628—1644)年间,同知朱统鐩及绅士筹建,后有修,由大门、中厅、厢房及场院组成。大门为大门一高两低单檐悬山顶牌楼式建筑,面阔三间,梁架为全穿逗结构,且用材为栎木,本地区少见,前檐下设斗拱,明间为七踩,次间为五踩,错落有致,皆保留原状彩画。中厅为单檐硬山顶建筑,面宽三间12.7米,进深四间13.5米,前后设廊,檐下均设飞椽,梁架为七架抬梁,保留了原状彩画和精美雕刻,基础部分的石雕简洁生动。中厅举架较高,起山较大,屋脊高耸,使得建筑古朴浑厚。东西为厢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教学使用改建为两层,但梁架仍为清代原构,保留有乾隆、道光、光绪的中梁题记。    ……[详细]
27、望鹤轩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鹤轩
  望鹤轩位于巍宝山乡玉碗水村,望鹤轩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寺座东向西,为一进一院,由山门及南北耳房、大殿及南北耳房、南北厢房组成。望鹤轩布局整饬,建筑工艺精湛,保留有部分原状彩画,是巍宝山道教名山的组成部分,是研究道教建筑和乡土建筑的实证,具有建筑保护价值和文化价值。望鹤轩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封川桥及封川塔
  封川桥位于巍宝山乡封川山脚,始建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清康熙年间重建。封川桥以砖石砌筑,设三孔行水,长58米,宽5.75米,如长虹卧波,蔚为壮观。此桥通往景东、云县、缅宁大道,为古代南路要津,为当地物产交流、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保存较好,具有文物价值和社会研究价值。封川塔位于巍宝山乡建设村委会洗澡塘村封川山顶,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占地面积为127.69平方米,周围无建筑物,四周山峦起伏,绿树葱茏。塔为七级截角八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33.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平面呈方形截角,大四边和小四边交错构成规整的八方形,层层规整而上,大方简约中又透着些许玲珑。封川塔为截角八方形,形制特别,本县内为孤例,材料和建筑工艺特点等诸多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保存完整,体现了古代匠人……[详细]
29、长春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洞
  长春洞位于巍宝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道人李法纪、杨法荫创建。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又增其规制,始成现今之规模,为国内全真教纯阳派著名宫观。长春洞呈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1656平方米。平面布局按道家“八卦”形制排列组合而成,依次由山门、前殿、大殿、厢房、道舍、花园等组成。大殿建在1.85米的石砌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抬梁与穿斗式结构,上、下檐皆施斗拱。内塑玉皇,两侧塑起、问二帝。大殿藻井为八卦图,内雕蟠龙,四周天棚板满绘“天宫诸神”,四周裙板绘“二十四孝”以及山水、花鸟等道教壁画,是我国道教建筑的代表作。长春洞为巍宝山胜景之一,被称为“古洞藏春”。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详细]
30、双堆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堆墓
  双堆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为大理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巍山西竺庵
  西竺庵位于巍山古城西门内,始建年代无考,清康熙年间陈鞠增建,咸丰年间兵燹毁,光绪初重修。庵座北向南,建筑布局一反传统中轴线布局,由东、西两条平行错落的轴线上的四进三院组成,东轴线为山门和三官殿,西轴线为前殿和观音殿,观音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举架较高,屋面四角及两山弧度较大,整个建筑外观舒展,秀丽飘逸,正面檐下以本地木工称作“吊斗”的结构装饰,结构变化多姿,富于层次感。西竺庵不但布局精妙,梁、枋、雀替等构件雕刻极佳,为巍山地区同类建筑中较精美的一处。2013年10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西竺庵为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西街民居,南至西街,西至蒙化南路,北至城隍庙商业区。建设控制地带:执行古城规划的规定。……[详细]
圆觉寺及双塔
  圆觉寺俗名大寺,位于巍山县城东灵应山,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万历年间重修,后焚毁。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清代康熙重修。寺座东向西,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南北为观音、文昌、地藏、伽兰等殿。共有十个院落,其布局巧妙而引人入胜,把寺庙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层层升高,步随景移,且在有限的山坡上,向中轴线两侧发展,体现出小中见大的建筑格局。双塔分列于寺门南北二侧,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为方形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7.8米,大小结构相同,塔基石砌,设二层砖砌须弥座,上建塔身,第一级四面各设塔龛一个,置大理石佛像各一尊,塔身密檐以菱角牙子与叠涩向外挑出,使双塔秀颀厚重,高耸壮观。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圆觉寺及双塔为第六批……[详细]
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
  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利克村,坝子和山地交界处,背靠青山,前面临箐,布局井然有序,民居依山势递升,分上、中、下三排,共30余院,东南西北各建有一个栅门,所有民居既为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颇有营寨之感,体现出当时规划建设村落时,明显受到规划人军事思想的影响。民居院落布局或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细致精巧,工艺精湛,且多有主人书画于照壁及门窗,散发出浓厚的书卷气息。原数户大门门额上曾悬有古匾,现仅存清道光二十七年“盛世耆英”匾一块。与民居群相对的小山包上,建有郑氏宗祠和土主庙,郑氏宗祠保存了清代所制的祖宗牌位三个,土主庙现存明代观音老祖和土主石像各一尊。民居群整体风貌保存完好,格局完整,建筑工艺精湛,是研究本地区乡土建筑村落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并集中了农耕文化、军事文化、山地民族……[详细]
鸟道雄关古驿道
  鸟道雄关古驿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为大理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理灵官殿
  灵官殿又名主君阁。灵官是道教的0神,一般布局在较大的道观两侧。但巍宝山前山的灵官殿却是独立的单一殿宇,与玉皇阁在同一轴线上,灵官殿成了玉皇阁的山门。灵官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咸同年间被毁,光绪年间进行过复修。正殿内曾祀有一座青铜铸造的王灵官像,重达200余公斤,灵官手执的金鞭为铁铸,整座神像十分壮观,可惜1958年-时被毁。殿内现在的灵官像为泥塑,赤面,三只眼。殿内供奉的炳灵太子,又称华光大帝,是南方道教特有的神人,民间称之为“火神”。灵官殿内有明代晚期种植的“桂叶银红”山茶花树两棵,今仅存一棵。古山茶树高十六七米,直径约15厘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大理山茶花。每到春季,山茶花开数百朵,大花如碗,红似胭脂,异常艳丽,远远看去好像一片云霞依半空,近看像灿烂的红日光彩照人,古人誉其为“山茶流红”的……[详细]
巍山官署
  官署位于巍山古城大水沟街,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清代康熙、乾隆数次增修扩建,形成较大规模,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兵燹,部分被毁,民国时期沿作蒙化县衙,现为巍山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官署座北向南,占地约8000平方米,现存大门、过厅和照壁,大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建,过厅单檐硬山顶、面宽五间,照壁位于大门正南,民国时期改建为蒙阳公园大门。官署自明代设立至今,一直是巍山地区的政治中心,见证着巍山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同时作为古城的组成部分,对保持古城格局的完整性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官署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巍山县人民政府东围墙,南至大水沟街,西至巍山县人民政府西围墙,北至关圣街。建设控制地带:执行……[详细]
双圈河大理国建筑遗址
  双圈河大理国建筑遗址位于巍山县大仓镇,类别为古遗址。为大理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8、斗母阁
斗母阁
  斗母阁是巍宝山上最高的殿宇,海拨为2569米,也是巍宝山前、后山的分界标志建筑物,人们习惯将斗母阁正前方的北部山林称为前山,背部南方山地称为后山。斗母阁的楼阁建筑在高耸的石崖上,气势雄伟壮观。由西厢房北斗殿、东厢房南斗殿、过厅和斗母大殿组成。斗母阁始建于清初,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重建。今天见到的殿宇就是清乾隆年间的建筑物,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巍宝山古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之一。斗母阁大殿内供奉斗母。斗母又称为斗姥或斗姆,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握农业节令的神。斗母像雕有三眼四头六臂,显示她神通不凡的本领,两旁立月金童玉女。斗母大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南斗殿和北斗殿。东厢房南斗殿供祀南斗众星宿神,分别为福、寿、禄三星和监簿大王星、文昌炼魂、保生大道、保……[详细]
东莲花村传统建筑群
  东莲花传统建筑位于巍山县永建镇永和村委会东莲花村,包括清真寺和马如骥大院两处。清真寺始建于清初,经光绪、民国及1987年重修并扩建,形成今日之规模。清真寺座西向东,占地5866平方米,主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宣礼楼、朝真大殿,两边为管理用房。宣礼楼为四重檐歇山顶建筑,檐下饰五踩如意斗拱,翼角飞翘,巍峨秀丽。朝真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十一间,前设廊道和月台,后设窑殿,檐下饰五踩斗拱,内墙均书有--,宝顶为星月图案,古朴雄伟,气势非凡。马如骥大院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大马锅头马如骥所建。大院座北向南,占地约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由北院、南院和西院三个院落组成,既相互联通,又可独立成院。北院和南院为马如骥住宅,为四合五天井和三方一照壁的两个院落组成六合同春格局。西院在……[详细]
40、迦叶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迦叶寺
  迦叶寺位于巍山县五印乡,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