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临沧市 > 沧源县旅游

沧源县文物古迹介绍

刘御故居
  刘御故居位于临翔区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委会青华大寨,该建筑为临沧籍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刘御先生故居,刘御,原名杨春瑜,曾用笔名火星、史巴克等,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人,年轻时参加革命,创作了不少的诗歌作品,曾被捕入狱,历任左联宣传部长和支部书记、延安“战歌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教育部编审副主任、云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昆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云南教育学院院长等职务,著有多部诗集和故事集。刘御故居现存建筑由主房、东厢房、北厢房和大门组成,总占地面积529.0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4.8平方米,主房为硬山顶三开间二层土木房,屋面结构两山为卷顶式山墙,山墙外出檐,挑出两耳,圆顶式山墙仿江南女儿墙式做法,楼上楼下四周走廊全部贯通,整个院落房前台沿用180厘米-240厘米长、宽30厘米、高15厘……[详细]
农克硝洞遗址
  农克硝洞遗址位于沧源县勐省镇农克村民委员会东南面,洞口高15米,宽60米,洞穴深4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农克硝洞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为黑色砂质粘土层和红色砂质粘土层,每层均夹有碳屑、动物化石、烧骨和打制石器等。与石器共存的动物骨骼化石计有中国犀、黑熊、水鹿和弥猴等种属。遗址出土石器与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和平文化”相似,经样品测定,年代在距今24000-43500年之间(甚至更老,未见底),是临沧范围内澜沧江支流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及东亚、东南亚最早的“和平文化”遗址,对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旧石器过渡时期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19年10月7日,农克硝洞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广允缅寺
  广允缅寺坐落于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县城内勐懂大街的北侧。广允缅寺又称为“学堂缅寺”(缅寺即佛寺),是小乘佛教的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寺院占地2200平方米,现存的主殿建于高0.5至1.5米的基座上,面阔14.8米、进深24.4米,为穿斗式木架结构,由一围廊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与四方形五重檐亭阁组合而成。亭阁作重檐歇山顶,檐下装饰有斗拱,斗拱五重上跳,拱部雕刻有云纹。大殿作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第三层檐下侧面和后背形成殿堂四周的围廊。殿堂的门窗作有透雕装饰,梁枋门柱饰满了“金水图案”,技艺精湛,是傣族的传统工艺。大殿内并列有六根金柱,前面的梁柱上装饰有两条倒悬的木雕巨龙,盘旋在过厅入口的左右二柱上,使得殿堂显得更加辉煌华贵。殿堂内外墙壁上都绘有壁画,保存较为完好的是殿内墙壁的十幅壁画,共48平……[详细]
翁丁佤族传统民居建筑群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周围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详细]
凤翔石窟寺遗址
  凤翔石窟寺遗址位于临翔区凤翔街道圈掌社区以南三公里处的飞来峰上,建于明清时期,属人工雕凿的石窟。石窟建于半山腰,北端的石窟建在一块悬崖上,通向石洞的道路为依山开凿的石梯、石栈道,石梯的宽度为50—80厘米不等,坡度大约为60度,栈道边缘有曾经安装护栏的圆形石洞。凤翔石窟寺遗址在民国县志有载,云岩古洞在城南九里许,云峰山畔有天然石洞十余洞,洞内宽广,有石床石凳,宛若天生。无雕琢痕迹。游憩其间者多留恋,不忍遂去。2021年2月为配合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对该石窟寺遗址进行专项调查,发现了22个石窟,瑞兽石刻1处,摸清遗址分布面积约7200平方米,遗址有很大的开凿规模,从左到右呈四层分布,中间有两个隧洞。第一、二层位于隧洞口左侧,山峰中间段位置,穿过隧洞到达三层、四层。第三层窟龛数量……[详细]
龙乃汤不拉洞穴遗址
  龙乃汤不拉洞穴遗址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懂镇龙乃村委会南面约1.4千米处,为洞穴遗址,洞穴坐东朝西,整个遗址面积约245平方米。2022年,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实地踏查,发现了厚度大于1米文化层,发现洞穴地表散落经扰动的和平文化类型石器,共获取打制石器183件,其中148件为地表采集,35件为地层出土,为典型的和平文化遗址。各地层单元均有出土初步判断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汤不拉洞穴遗址是我国境内第二次发现和正式报道的和平文化洞穴遗址,扩大了和平文化遗址在中国的时空分布范围,为中国西南地区在解决东南亚史前考古学问题上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对持续深入研究华南的旧石器考古学资料必将会对东南亚史前考古作出重要贡献。……[详细]
班洪抗英纪念碑
  班洪抗英纪念碑震惊中外的“班洪事件”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民爱国抗英斗争的历史大事件,是祖国南疆边陲各族人民团结御侮,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光辉壮举。1885年,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以后,便将侵略魔爪伸向我阿佤山区,妄图沟通和扩大其在华长江流域一带的利益。1900年,中英会勘滇缅界务时,英方蛮横无理地不承认班洪为中国领土的事实,将佤族人民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的“葫芦王“地置于滇缅边界南段未定界范围。因为班洪部落丰富的矿藏资源,英国觊觎已久,垂涎三尺,因而中英会勘滇缅界务时,英方坚决不承认班洪为中国领土。英帝的侵略野心,激起了佤族人民的极大义愤,受到了佤族人民坚决的抵制和-,就在中英第一次会勘时,英方一支武装准备经葫芦王地的班弄、班老、班洪入勐角董傣族土司地,班洪王胡玉山就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