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昭通市 > 巧家县旅游

巧家县文物古迹介绍

小东门新石器晚期墓葬
  位于巧家县城中心小东门。晚清迄至民国,此地均为衙署所在。1950年后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后院范围。由于地面被建筑物覆盖,从未进行过有计划的勘察、发掘,墓葬面积不详。历年基建,时有器物出土。1984年县科委建房,发现墓葬6座,采集到出土器物3件。陶器质地为夹沙灰陶,平底鼓腹侈口罐。底部有叶脉纹、肩部及口沿为平行划纹。1990年,县人民政府建盖职工宿舍,再次发现石板墓葬,报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择成昭通地区文物管理所和县文物管理所作抢救性发掘。历时27天,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9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贝类器物50余件。石棺由自然砂石块镶嵌而成,死者头部一律向南。随葬物已清理已清理、登记,有待鉴定。石板墓葬初步断代为新石器晚期。……[详细]
石匠房栈道
  石匠房栈道位于狮子山半山腰。 站在栈道上仰望狮子山,只见其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俯视山涧,脚下是悬崖绝壁,万丈深渊。可以想见当年修通此驿道是何其困难。小田坝村中立着的碑刻上记载了古道修筑之法:“隘者劈之,坎者补之,悬岩不可栈者斧凿之,山涧不能船者桥跨之。盖其中,仿佛巨灵之迹者百丈,而蜿蜒长虹之势者十二寻。”因为凿崖修路的石匠们回到蒙姑或娜姑休息要走很长一段路,势必影响工期,于是他们就在沿途修搭工棚,有很多都是石房子,遮以草芥,就成房屋。道成后,刘公感念石匠们的艰辛,因而将此段驿道取名为“石匠房栈道”。据史料记载,石匠房栈道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动工,前后历时四年才修建完成。立身洞中,眼前不禁浮现出几百年前匠人们或立或跪或蹲一锤一錾修路的情景,耳畔似乎还回响着叮叮当当的锤錾声。我仿佛还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