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会泽县旅游

会泽县文物古迹介绍

白雾财神庙
  白雾财神庙位于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委会第8村民小组。地理坐标为:北纬26°29′16″、东经103°11′32″,海拔1957米。坐东北向西南,由山门、东西厢房、正殿、配殿组成,一进四合院布局,占地1095.04平方米。山门建于3.5米的石砌基石上,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通面阔3米、进深5.3米。正殿建于比山门高2.1米的石砌基石上,单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8米、进深10.65米、檐高4.15米,青瓦屋面。东西配殿为单檐穿斗式土木结构,两山墙均设风火墙(俗称“猫弓墙”),3开间,通面阔9.15米、进深6.7米。东西厢房为单檐穿斗式硬山顶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8米、进深8.55米。白雾财神庙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1953年土地改革后为白雾小学使……[详细]
小田坝营盘遗址
  小田坝营盘遗址位于会泽县火红乡罗布邑村委会小田坝村东南约1000米处的营盘山顶上。遗址坐东向西偏南25°,总面积9252.6平方米。营盘遗址由西向东依山势分别建有练兵场、哨楼、围墙、垛口、营房、南北哨楼、指挥中心、储物坑及营兵头目住房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射击孔,用当地石 灰岩石块垒砌而成,射击孔距地面0.5米,呈正方形,内孔大外孔小。遗址始建年代无考,据遗址内采集到的3枚“同治通宝”圆形方孔钱币推断,遗址年代大约在明代至清代时期。遗址所处区域为乌蒙山腹地火红梁子与长江上游支流牛栏江交汇相切的峡谷地带,喀斯特地貌典型。由于东面约200米处牛栏江江水切割,遗址东南山体形成绝壁。据调查,牛栏江东岸600米处的贵州省威宁县界内也保存有此类遗址1处。遗址为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09年……[详细]
毛家村大坝及纪念性建筑
  毛家村大坝及纪念性建筑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竹园村委会驻地东约500米的以礼河中游。坝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坝为黏土心墙土坝。高82.5米、顶长467米、顶宽8米。水库南北长20余千米,库容5.53亿立方米。坝顶中央立纪念碑1座,由碑座、“三面红旗”造像组成,砖混结构,整体通高10米。碑座呈长方体,共3段。主座高4.3米、宽10.1米,东侧中部左起右行横刻毛泽东手书体“高峡出平湖”5个大字。主座南北两侧为副座,座高均为2.8米、宽8米。北侧副座东面中部左起右行横刻毛泽东手书体“大海航行靠舵手”7字;南侧副座东面中部左起右行横刻毛泽东手书体“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9字。主座顶部置“三面红旗”立体造像。高约5.7米、宽约10米。水库始建于1958年,1971年竣工,是当时全国5大水电重点……[详细]
石鼓福海桥
  旧称阿拉谷桥,俗称三孔桥。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石鼓村旁的以礼河上。桥东西横跨以礼河两岸。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桥全长41米、宽6.7米、孔径10.85米。桥面平直。桥墩迎水面砌成三角形分水金刚墙,中孔拱顶迎水面正中嵌石雕虬龙头。桥面两侧置石护栏,栏高0.6米。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阿拉谷(今福海村)何氏族人出资修建,因倡导建桥之人名为“何福海”而取名“福海桥”。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以礼河洪水暴涨泛滥,桥被冲塌2孔,两岸行人只能用船摆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任广西梧州协统(诰授武显将军)的何氏族人何尔晟,慷慨倾囊,捐出俸饷,重修此桥。福海桥对研究清代以礼河水文资料、当地交通发展状况及桥梁建筑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6年12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邹家村新桥
  又名友谊桥。位于会泽县矿山镇格核米村委会邹家村南约10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牛栏江两岸。图片桥为石灰岩五面石拱券砌筑,共3孔。桥面平整。全长84.5米、面宽6.7米。现由桥墩、单孔石拱桥和铁索桥3部分组成。单孔石拱桥全长16.3米、孔径10.7米。铁索桥长29米。桥墩青石质,长方形。长16.3米,宽7.9米。拱桥护栏由青石支砌而成。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1930年,国民政府会泽县县长张宪为阻止土匪入侵会泽矿山一带,派人炸毁其中2孔石拱桥。1986年,贵州省威宁县银厂乡和云南省会泽县矿山镇联合出资,在原炸毁处重新建造铁索桥,并与原石拱桥连为一体。此桥承载了当地不同历史时期修建桥梁的文化信息,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2008年会泽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09年被列为云……[详细]
钟屏街火神庙
  钟屏街火神庙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金钟社区第六村民小组内(钟屏路483号)。建筑坐南向北,由前殿、东西厢房、后殿及水井组成,占地面积1277.2平方米。前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9米,进深7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1.6米、进深5.4、出廊1.3米。后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2.5米、进深11.75米。墙头置砖雕装饰,檐下置斗拱3层。火神庙用于供奉火神,属行业寺庙。火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东川炉头集资修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筑由会泽县土产公司使用。2000年后,大门、西厢房被毁。2003年,由大佛寺管理小组使用。2009年8月,修复西厢房,并对前殿、后殿及东厢房进行维修。建筑对研究清代东川府宗……[详细]
石桥三书桥
  俗称小石桥。位于会泽县迤车镇石桥村西312国道旁。桥东西横跨西河道两岸。图片桥为石灰岩砂石拱券纵联砌筑,单孔。桥面至山涧沙沟水面13.5米。桥全长32.7米、桥面宽4.67米、孔跨径16.5米。桥面两侧设置护栏,由长方形条石支砌。栏高0.29米、宽0.6米。东桥头设石台阶13级,西桥头设石台阶5级。桥拱顶部由一整条石虬嵌合,平面,头部迎上游,尾部迎下游。石虬雕刻工艺精湛、设计精巧,造型新颖别致。由于桥处于山间小溪之上,桥从基脚起拱,拱券几近圆形,形状如圆月。为增加桥的承重和稳固性,使用双层拱券,一厚一薄,使得桥不但美观大方,而且坚固实用。三书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是清代东川府铜运古道梨园段上的重要桥梁,对研究会泽清代道路交通状况、铜运情况及建桥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1986年……[详细]
老厂沟钴矿洞遗址
  老厂沟钴矿洞遗址位于会泽县上村乡大户村委会驻地东北约800米处的老厂沟两侧。遗址由南向北分布于老厂沟东西两侧,面积多达13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存钴矿洞约100余个,矿洞洞口直径为0.60~1.20米之间,深度在5.0~14米之间,洞呈垂直状。多数钴矿洞现被植被掩埋,保存状况一般。历史上钴矿是制瓷业重要的青花原料。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通志》载:清代早期,宣威州曾建有江西会馆,专门负责采办钴矿原料运至江西景德镇专供制瓷青花原料。由于曲靖的钴矿原料中含有铁元素,故烧制出来的青花瓷器青花色调呈青蓝中带褐黑色,这与部分现存云南文物部门的青花瓷器可得到相互印证。据此判断,老厂沟钴矿洞遗址当为清乾隆至嘉庆时期开采的钴矿遗址。此遗址对研究清代会泽乃至滇东北地区钴矿的开采、使用以及外运情况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物依据。……[详细]
丰乐街杨氏住宅
  丰乐街杨氏住宅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丰乐社区十六组西内街北侧30米处。建筑坐南向北,由门楼、东西厢房、过厅、东西书房及正厅组成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712.11平方米。门楼,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前檐两重,后檐一重。通面阔3.79米、进深3.85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9.2米、进深3.9米。过厅,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7.2米、进深2.4米。东西书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北面墙为猫弓墙。3开间,通面阔10.4米、进深5.1米。正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1米、进深10.35米。杨氏住宅始建于清末。20世纪90年代,第三进院拆毁。1990年,由会泽县福利厂管理使用至今。建筑对研究会泽传统民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99年……[详细]
刘尧民故居
  刘尧民故居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二组东内街105号院内。故居坐南向北,由大门、东西厢房、过厅、东书房、正厅组成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695.48平方米。大门,土木结构。通面阔2.89米、进深0.8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2开间,通面阔8.1米、进深3.05米。过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2开间。通面阔12.8米、进深9米。东书房,单檐硬山顶土木结构,2开间。通面阔8米、进深4.1米。正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米、进深11.05米。刘尧民故居建于清代,是刘尧民童年居住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刘尧民故居划归会泽县民政局管理使用,故居对研究刘尧民生平事迹有较高的价值。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乌龙募东川土府城遗址
  乌龙募东川土府城遗址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龙潭社区乌龙募村南的缓坡耕地内。遗址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380米,面积约17.1万平方米。城址内现已被建房或辟为耕地,但残存的城墙遗迹和残砖、碎瓦隐约可见,当地群众称为老城墙。遗址西南300米处为马鞍山,山上曾驻扎过军队,称之为“老营盘”。这与明嘉靖《四川总志·卷四》“西南马鞍山,府旧治在焉,后寻移万额山之南”(今金钟水城村)的记载相吻合。根据多次调查发现和收集到的实物资料分析,乌龙募城址早期始建年代是否与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设堂狼县城址有关,尚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城址于明代早期曾作为东川府城治所当属无疑。城址对研究元、明时期乃至汉代堂狼县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1995年7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内街章氏住宅
  西内街章氏住宅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丰乐社区十六组西内街西段北侧25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6°24′58.0″、东经103°17′42.0″,海拔2126米。建筑坐西向东,由大门、过厅、正厅、南北书房组成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434.15平方米。大门于过厅正中开门。过厅,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4.79米、进深6.2米。南北书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2开间,通面阔7.63米、进深3.07米。正厅,重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1.5米、进深9.87米。正房木构件雕工精美。住宅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一直由章氏后裔管理居住。保存状况较差。住宅是会泽清代早期民居建筑的典范。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施莉侠故居
  施莉侠故居位于会泽县娜姑镇乐里村委会大村子内。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分别由照壁、过厅、厢房、正厅、配房组成传统四合五天井合院布局,占地面积973.63平方米。大门、过厅、厢房、正厅均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大门通面阔3.3米、进深5.44米。正厅3间,通面阔13.65米、进深9.4米。过厅3间,通面阔11.9米、进深4.88米。东西厢房各3间,通面阔9.75米、进深6.37米。建筑格扇窗制作精细。正厅柱础为素面四方体八棱柱;厢房柱础均为鼓形柱。一个为八棱开光,另一个为浮雕莲花缠枝,做工精细。故居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6年(1917),为施光灿所建,是施莉侠童年居住的地方。2008年局部做过修葺,具有一定的历史与纪念价值。2011年12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盈仓街任氏军门府
  盈仓街任氏军门府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盈仓社区第五村民小组义通河东侧约40米处的村中。建筑坐西南向东北,由大门、东西厢房、正厅组成建筑群,占地面积605平方米。大门为方形木门,顶部残损严重。东西厢房,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2开间,通面阔6.7米、进深5.6米。正厅,重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1.5米、进深9.8米。正厅二楼置木质回栏。盈仓街军门府始建于清代中期,由任氏族人所建。任氏先祖任仕斌,行伍出身,清末出师滇黔,因军功升任贵州都匀协副将,军机记名为“简房提督”。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期间,建筑划归为城市公房和多名农户居住。任氏军门府为研究清代会泽传统民居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璧路张圣宫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七组滇北电力实业公司院内。建筑坐南向北,建筑由过厅、东西耳房、东西厢房、正殿组成,占地面积1256.97平方米。过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8.05米、进深6.6米。东西耳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通面阔6.63米、进深3.9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1.85米、进深7.4米。正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4.65米、进深10.9米。灵璧路张圣宫始建于清代中期。1960年,由滇北电力实业公司使用。山门、前殿被毁,现存建筑保存完好。张圣宫是会泽众多会馆、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内街汤氏住宅
  西内街汤氏住宅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丰乐社区十六组西内街北侧30米处。建筑坐北向南,由东西厢房、正厅及粮仓组成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为487.01平方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2开间,通面阔6.18米、进深4.01米。正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1米、进深6.8米,举架高大,用料宏大,门窗雕工精美。粮仓,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8.65米、进深5.2米。汤氏住宅始建于清代中期,为迤东道道台、民间俗称“汤道伊”所建。20世纪50年代,划归会泽县经济局管理使用。20世纪60年代,大门、后殿被毁。住宅是研究曲靖清代官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寨文昌宫
  位于会泽县迤车镇中寨村委会中寨村中。文昌宫坐北向南,由门楼、东西厢房、正殿和石狮子组成,占地面积432平方米。原建筑有山门和戏台,现已拆除。门楼,单檐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通面阔4.25米、进深2.9米。东西厢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2开间,通面阔7.16米、进深4.7米。正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05米、进深6.28米。中寨文昌宫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做过维修。20世纪50年代,文昌宫被地方政府没收,曾进驻过粮管所和村委会,现已闲置。中寨文昌宫是会泽宗教文化和寺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2011年12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继尧故居
  唐继尧故居整座宅院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院,大门迎东,是一座小型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群落,属会泽典型的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筑风格,前院有正堂三间、对厅、书房及马房,后院有仓房可装谷物,还有厨房,院中有一口井,井中的泉水清澈见底。前后两院共有房屋十四间,整座故居的院落保存基本完好。与会泽众多精美宏伟的民宅相比,唐继尧故居略显简陋,这是因为唐继尧的家境在当时的会泽属中等人家。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感慨他一生传奇经历和他故居的普通平凡,一边寻觅他遗留会泽的痕迹。前院为花园,东西宽12.4米、南北长31.4米。靠左侧建有1间马房(已被拆除)。花园中间设1条宽约2米的走道直通绣楼,为住户休息、赏花、做针线活的地方。中院院内地面铺设青砖。由对厅、东西书房组成。对厅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米、进……[详细]
丰乐街施氏住宅
  丰乐街施氏住宅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翠屏社区丰乐街7号。建筑坐北向南,由门屋、东西厢房、正厅、牲畜圈组成四合院,占地面积426平方米,建筑面积343.84平方米。门屋,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通面阔7.4米、进深2.9米,两端设有风火墙。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9.9米、进深3.9米。正厅,单檐硬山顶抬梁式两层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0.6米、进深7.92米。牲畜圈,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通面阔2.4米、进深3.7米。施姓住宅始建于清末,由施洪文建造,对研究会泽清代民居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盈仓街禄氏宅院
  盈仓街禄氏宅院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盈仓社区第六村民小组义通河北侧村内。建筑坐西南向东北,由门楼、东西厢房、正厅组成,整体布局呈“一颗印”式,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门楼,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通面阔6.9米、进深2.4米。厢房,重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8.1米、进深4.9米。正厅,重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5米、进深7米。禄氏宅院始建于明代,是明代彝族土司禄氏家宅。建筑用材考究,雀替雕工精美、大气而简洁,为会泽明代民居建筑的代表,具有较高的价值。1995年7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