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 > 巴音郭楞州 > 和静县旅游

和静县文物古迹介绍

巴伦台黄庙景区
  黄庙建在巴伦台镇乐南,原老巴伦台所在地的一条山沟中,庙宇依山就筑就,金碧辉煌,雄伟壮观。黄庙建于1888年,是蒙古土尔扈特部从事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新疆-都四大庙宇之一。该庙是聘请西藏、内蒙的能工巧匠,耗费500两黄金建造的。整个黄庙群山27座寺院组成,绵延2。5千米,总建筑面积达24000平方米,历史上最盛时,-多达四五百人。遗憾的是遭“文革”破坏,现只存下两座庙宇。黄庙正殿四方四正,上下两层,砖墙瓦顶,一律作杏黄色,高10多米,庙檐上翘,给人以飞动美感。庙中高墙上置一金轮,两边各站一头金色祥鹿。正中台上矗立着一尊金坐像。庙门和两旁的墙上,绘有10多幅鲜艳的佛教题材的壁画。庙前还竖着两根高大的木柱华表,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条。黄庙现有-12人,每年有五次大型佛事活动。尤其是正月十五的麦……[详细]
察吾乎古墓群
  察吾乎沟口墓葬群也称为哈尔莫墩古墓。它位于和静县以西约30余公里的天山察吾乎沟口,属和静县北哈尔莫墩乡。该古墓群数量较大,在方圆10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约二千余座墓葬,是新疆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规模大,石围墓、屈肢葬和带流彩陶器是其文化特征。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化内涵地域特征明显,被命名为“察吾乎文化”。时代除三号墓为东汉早期外,其余大都在公元前1000-前500年。“察吾乎”蒙古语意为“悬崖的沟”。察吾乎古墓群主要由1号—8号墓地组成,分布密集、排列有序、特征鲜明、气势宏大。地表几无植被,为戈壁砾石地层。察吾乎沟口墓葬群在地面上的标志有三种:一种是用大卵石围成一个大石围;另一种是用大卵石堆成一个圆石堆;还有一种是在石围之中又围之中又堆小石堆。墓穴中所葬多为青……[详细]
巴伦台黄庙古建筑群
  新疆和静县巴伦台黄庙,又称“永安寺”,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的总庙,位于和静县城东北部,地处天山中段南坡的老巴仑台沟,是巴州地区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喇嘛教寺庙群,法名为“夏尔布达尔杰楞”,它有着严密的寺庙组织和严格的学经制度。巴伦台黄庙由15个寺庙组成,黄庙是主庙,位于寺庙群的中心,其他14所寺庙则错落有致地颁在黄庙四周,布局严整,浑然一体。黄庙位于巴仑台镇老巴仑台沟内,海拔1450米,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喇嘛寺院。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为1887年满汗王的父亲布彦蒙库在位时的建筑。为纪念土尔扈特部东归所修建。黄庙整体建筑结构严谨,1987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庙殿堂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经卷和稀世文物,寒、温、热三带共存的美景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每逢夏季更是热闹非凡,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使当地牧民守着……[详细]
满汗王府
  土尔扈特蒙古族在和静定居的200多年里,曾建立了许多王宫和庙宇,有的已成为不朽的艺术杰作。坐落在县城以北的满汗王府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王宫。满汗王府民族博物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静县城中心。距库尔勒市80公里,是展示“东归”历史文化及察吾呼沟文化等专题型博物馆。该馆包括土尔扈特“东归”前后历史文化、建筑实体、艺术展品及察吾呼沟文化出土文物两部分。民族博物馆前身为满汗王府也称王爷府,1990年改名为民族博物馆,1927年落成,为中欧结合的宫殿式建筑,造型别致,占地面积8510平方米,是土尔扈特部落最后一个汗王府和盟长公署,曾一度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最高权力机关。主体建筑由正殿和东、西两宫组成,坐北朝南。正殿为两层0式建筑,正殿大厅为汗王兼盟……[详细]
察吾呼沟古墓群
  新疆最大的古墓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静县城以西约40公里,坐落在天山山脉山前冲积扇,古河-地上。距库尔勒市80公里。根据出土文物,经c14测定法,距今2500~3000年间,为西周至春秋时期。从上千件出土文物中来看,琉陶灌制作工艺令考古专家们惊叹,更令人惊叹的是,墓0土的一枚铜镜背面的团纹龙饰耐人寻味。团纹龙饰龙身头尾分明,通体无麟、无翅无足,身体卷曲,是我国早期龙的形象,是新疆出土文物中所见最早的龙纹标本,被称之为新疆第一龙。察吾呼沟古墓群的发现,被考古专家称之察吾呼沟文化,作为文化现象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详细]
塔格楞山
  为独立山丘。座落在巴音布鲁克集镇开阔地段,建有寺庙,敖包,观景亭。为蒙古族妇女,老人和儿童祭拜场所。山顶观景亭可俯瞰雪山、草原、开都河、巴音布鲁克集镇全貌。……[详细]
7、佛塔
佛塔
  像征着佛教圣地。两座佛塔高17米,一座像征佛保佑人们丰衣足食、生活幸福;令一座像征着佛保佑人们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原佛塔被毁,1999年重建。……[详细]
却金寺
  为0神庙,是麦德尔佛的护卫者,叫却金而得名。雕梁画栋极为森严。12根雕花大柱竖立在大殿内,正中间的四根大柱雕有四条头朝下尾朝上的蛟龙,栩栩如生。……[详细]
昂嘉恩寺
  位于阿尔先沟开阔地段。1771年由伏尔加河流域随土尔扈特人历经磨难,经过战火的洗礼到达中国,后辗转多处。是东归惟一幸存的寺庙。……[详细]
哈合仁沟墓群
  哈合仁沟墓群位于和静县哈尔莫墩镇觉伦吐尔根村,年代为汉。位于哈合仁沟出山口一带,从山沟深处就有零星石堆墓,从山口南500米处开始有墓葬。有圆顶,有的顶部凹陷,共150余座。积石堆大小悬殊,小的高不足半米,径2.5米,最大高5米,直径25米余,外有石围和殉葬、附葬设施。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阿勒吞尕松墓群
  阿勒吞尕松墓群位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阿勒吞尕松村,年代为汉。村东600米山前草原上,墓葬封土墩南北向排列,共8座,间距40——60米不等,北面最大者高2.5、径16米,南最小者高1.4米,直径7.5米。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札克斯台墓群
  小札克斯台墓群位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藏德图哈德村,年代为汉。墓地位于路北草原上,共有60余座,有成片的碎石堆墓和链状土墩墓,大者直径20余米、高1米,很多小石堆因隐没于草丛中不易被发现。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拉尔墩擦汗墓群
  拉尔墩擦汗墓群位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那热德(火星)牧场,年代为汉。位于独库公路东侧草原上,有20余座石堆墓和两座大土石墩墓,其一封堆高5米,顶部有凹坑深1.7米,顶直径30米,底直径55米,环封堆-有卵石圈,宽8——14米,与石圈相连,又有四条长10米,宽4米的卵石放射带与更-两大石圈连接,大石圈直径100米,其外还围一石圈直径170米。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擦库尔坦墓群
  擦库尔坦墓群位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那热德牧场,年代为汉。位于区政府北腾格尔乌拉山南小河出山口右岸台地上,在南北80米,宽20米的范围内分布40余座,地表见低积石堆,高出地面0.1——0.2米,直径2——4米,不见遗物。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开门德廷墓群
  开门德廷墓群位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那热德牧场,年代为汉。位于区政府西北4公里山前草原上,呈链状南北一字排开共8座,总长110米,为封土石堆墓,土墩高3米,直径25米余。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巴伦台沟Ⅰ号墓地
  巴伦台沟Ⅰ号墓地位于和静县巴伦台镇巴伦台村,年代为战国-汉。墓地位于黄庙东1.5公里,共有64座石堆墓,大小不一,大者直径20余米、高仅0.5米,小者直径1米,为石堆石室墓,出土夹砂红陶瓶、青铜镜等。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阿尔贝墓群
  阿尔贝墓群位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额勒再特乌鲁乡,年代为汉。位于阿尔夏东7.5公里山前草原上,面积3平方公里,有一链状排列的大土墩墓,一排16座,大者高3米,直径16米,还有成片的石堆墓。总数在100座以上。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阿尔夏Ⅰ号墓地
  阿尔夏Ⅰ号墓地位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额勒再特乌鲁乡盖干塔克勒根村,年代为汉。天山支脉额勒再特乌鲁山向东延伸至此呈岬角状,其南北分布4个大墓群,总数不下于800座,最南边一片长280米,宽近100米,共有260余座。全为积石堆墓,北部较大,分布密集。并有儿童附葬和祭祀坑围绕主墓。这些设施在地表也有小积石堆。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阿尔夏Ⅲ号墓地
  阿尔夏Ⅲ号墓地位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额勒再特乌鲁乡盖干塔克勒根村,年代为汉。位于乡政府东2公里山前冲积扇上。地表见积石堆,高0.8、直径3米,共有14座。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巴伦台沟Ⅱ号墓地
  巴伦台沟Ⅱ号墓地位于和静县巴伦台镇巴伦台村,年代为战国。墓地位于沟内黄庙东4公里,沟南冲积扇坡地上,从南向北共两排大石堆墓,呈链状分布,每个石堆墓北侧有1——3排殉马坑和小墓,也为积石堆。大墓直径20余米,高2.3米,小墓石堆高不过1米,直径0.7——3米不等。共有大墓42座,小积石堆数百个。两排积石堆之间分布三个方形祭坛,边长7.2米,高0.5米,周有石砌围栏。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