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阳市旅游

丹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新丰车站战斗旧址
  新丰车站战斗旧址位于晓星行政村蒋家自然村西400米处,是民国时沪宁钱上新丰老火车站,建筑由上下两层房屋2间及平房两间,暗堡1处组成,二层楼房屋顶设有了望塔,整组建筑由西向东高度依次渐低。是由侵华日军于1937年至1938年建成,砖石结构,欧式风格、外墙为石砌。1938年7月1日夜,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营在丹北抗日游击队及群众配合下,突袭新丰火车站,经两小时激战,全残日守军十五师团木公野联队庆江中队40余人。该旧址不仅是抗日斗争史中的直接例证,也是民国时期具有典型风格的铁路车站建筑,具有双重的历史价值。此次战斗是新四军历史上首次夜战,使南京至上海铁路交通一度中断,是新四军抗战史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极大鼓舞抗日士气……[详细]
水经村陵墓石刻
  水经村陵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水经村陵墓石刻南朝丹阳县埤城水经山村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丹阳埤城镇水经山村东南数十米处,墓今已平。墓前存2尊石辟邪,南北向对列,南为母兽,北为公兽,均是狮子。造型体长而颈短,作蹀躞状,两兽动势对称,形象健壮饱满,充满活力。南辟邪身长1.85米,高1.45米,颈高0.65米,体围1.62米;北辟邪身长2米,高1.51米,颈高0.73米,体围1.65米。1978年5月提升入座。此陵有齐前废帝林王萧昭业墓之说。……[详细]
丹阳唐中和铜钟
  丹阳唐中和铜钟中和铜钟原系丹阳城内南大街普宁寺法物。中和铜钟高2.14米,厚0.11米,口径1.41米。口沿铸以宽廓,唇六曲,钟体黑幼绿,分三段浇铸,痕迹清晰;凸铸旋纹和竖向线条将钟体分成八个部分,腰箍上下各四,内铸矩形和梯形几何纹样,布图简朴大方,钟钮造型为连体双龙,头上长有双角,长舌下垂于钟顶又微微上卷,身披鳞甲,四足撑立,生动逼真。大钟铭文称:“铜钟重五千五百斤,信女王十四娘捐款铸造”。据铭文可知,大钟铸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中和铜钟根据现代技术实称结果为重6025斤,这为研究唐代与现代衡器比率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数据。现存于丹阳人民公园。……[详细]
24、万寿塔
万寿塔
  万寿塔万寿塔在丹阳市东云阳镇宝塔湾。原名万善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是一座木柱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7级,塔总高46.65米。塔身外八角形,内室为方形,上下交错。底层周围设廊,内室均架本梁,上铺楼板,各层有本扶梯上下。塔内方室四面各开一门,外八面间隔一面开一门。顶上为铁制塔刹,下为覆钵,上置承露盘及相轮,上为宝盖,再上为铜质宝瓶,瓶上铸“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万善宝塔铜文笔峰。大明泉湖九年季冬吉日。升官津官钱粮顾锡恩,明崇祯十年仲春吉日造”的铭文。1985—1987年进行全面修缮,恢复了该塔明代风貌,成为目前古城丹阳最高标志。……[详细]
25、陵口
陵口
  陵口在丹阳市陵口镇东南隅、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墓入口处。齐梁两代建都建康(今南京),当时王子公卿谒陵,都从秦淮河上溯破岗渎,过二十四立隸到丹阳,再从陵口进萧港至各陵。有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齐武帝萧欧景安陵、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齐明帝萧驾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建陵、梁武帝萧衍修陵、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以及金家村和水经山村失考墓等。墓曾遭盗掘或破坏,现在遗存的仅是墓前的一些石刻,其中有神道石柱、石麒麟、石天禄、石辟邪等,是一群精致而又宏伟的石雕艺术。南朝陵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葛城遗址
  时代:西周至春秋江苏丹阳葛城(吴文化)遗址,经勘探试掘,确认其为一座吴国城址.城址内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沟,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遗址0土有较丰富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吴文化遗物.通过对出土陶器分析,可将该文化遗存分为三期:早期为西周中晚期,中期为春秋前期,晚期为春秋后期,三者之间连续无缺环.经与江、浙、皖地区同类吴文化遗存对比,可推知丹阳葛城古城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吴国城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庆禅寺
  龙庆禅寺嘉山寺又名龙庆寺。初建于北宋绍圣七年。明宣德,万历时两次修葺,一度曾有房屋94间,曾有“复礼”、“显庆”、“旌孝”、“真珠”四大禅院,寺宇庞大,供奉释伽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和地藏王菩萨。龙庆禅寺为曹洞禅宗,现任主持释礼相为曹洞禅宗第四十九世,法名为法性。如今,这里佛徒香客云集,每到农历二三月间,龙庆庙会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一九九一年丹阳市人民政府将龙庆禅寺列为“丹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方努力,已将国家文物保护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修缮一新,恢复重建了法堂、祖师殿、伽蓝殿、斋堂、碑亭、上客堂、客房等。二00五年又重建了观音殿、地藏殿、万佛殿、卧佛殿、罗汉殿、三圣殿、藏经楼,现已颇具规模。……[详细]
丹阳玉乳泉
  玉乳泉位于丹阳市北门砖瓦新村1号后院内,该井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井栏为八角形,石灰岩质地井栏刻有“玉乳泉”三字。由宋陈尧佐书。曾有天下第四泉的传说,有提水时吊桶绳索磨损凹槽痕迹。井栏高约50厘米,内径约32厘米,外径83厘米。井壁由青砖竖砌而成。该井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详细]
许杏虎烈士故居
  许杏虎烈士是新中国杰出的战地记者,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临危不惧,高度敬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祖国发回了大量的战地新闻。许杏虎烈士牺牲后被中宣部、人事部授予“人民的好记者”称号,也被南联盟授予“南斯拉夫之星”勋章。 ……[详细]
贺甲战斗旧址
  贺甲战斗亦称延陵大捷、九里战斗。民国28年(1939年)11月8日,新四军一支队0-团、新六团和丹阳独立支队在贺甲村一带围歼日本侵略军。战斗中敌龟缩贺甲祠堂内,百余名日军被新四军歼灭,威震江南。新六团二营营长刘玉林等94名健儿英勇牺牲。2019年3月,贺甲战斗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总前委、三野司令部旧址
  总前委旧址位于丹阳城河路宝塔弄5号。在丹阳城河路宝塔弄5号的戴家花园(戴则钧寓所)。解放之初,中共党镇、政、军、文精英三万余人,集中丹阳。邓小平、陈毅等在此指挥解放上海和做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陈毅在此签署了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一号令。为解放上海,邓小平与陈毅在此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既要保护城市,又要消灭敌人”的战略,并策划了接管上海的一系列方法,步骤,5月25日下达总攻令后,第二天早上陈毅率领华东局和司令部赴沪,仅用三日解放了上海。解放军第三野战司令部旧址位于丹阳东门大街46号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镇江,丹阳相继解放。陈毅司令员率领的三野司令部于第二天进驻丹阳,设在原地方士绅胡尹皆的寓所内。为两进瓦平房,清代传统建筑。1995年4月,总前委、三野司令部旧址被公布为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