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旅游

新疆文物古迹介绍

小洪纳海石人墓
  小洪纳海石人墓小洪纳海石人墓位于昭苏县城南5公里的草原中,墓前立一石人,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是一尊典型的武士形象,腰部右下侧,刻有粟特铭文,雕像神态端庄、生动逼真。由于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目前,石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上面的粟特文逐渐淡化。加上周围没有规划参观的线路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导致人为破坏的加剧。小洪纳海石人墓的历史遗迹及文字记载十分重要,急需将它整体保护起来。小洪纳海石人墓及铭文,经专家初步推测为公元6---7世纪的作品,石人是古代游牧民族创造的艺术精品,为研究古代伊犁区域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而这个时期的粟特文的史料极为罕见,其石人上的铭文对于了解粟特文字的变迁,具有珍贵的艺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艾斯克霞尔古城堡
  导 游 艾斯克霞尔古城堡位于五堡西南23公里的东魔鬼城中,海拔350米,维语“破旧的古城”之意。介 绍 艾斯克霞尔古城堡处在一片雅丹地貌的陡壁土岩丘中,背依雅丹而建,远处望去,城堡和雅丹相融一体无法区分。城堡坐南朝北,为上下二层土坯建筑、残高6~8米,建在离地面5米多的雅丹山丘的中上部。 这是近代(清)维修过的防御性设施,主要有两个城堡,上置晾望孔。在砾石地面上撒满了大量陶片,陶质有粗细砂红陶,彩陶、纹饰有横、竖及三角纹等,1998、1999年有人多次盗墓,干尸被弃之地面。这里环境极干热,古河床中滴水不见,古城堡据推测自青铜时代至汉唐明清都在使用,这里的一切至今仍被谜团环绕,有待专家学者和考古爱好者去研究。新疆哈密市……[详细]
依令达塔木古城
  依令达塔木古城依令达塔木古城位于阿瓦提县西南部(三团)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巴夏合其古城南18公里处,与其是秭妹城。该古城虽已毁坏,但城廓清晰,历史研究价值高,具有一定的旅游观赏度。据调查,古城有4座城堡,用泥土干打垒围成墙,中间自然形成十字街。城内用土块建造150余间房子,只剩残墙断壁。房屋涂有各种色彩,分里外院,有大客栈和院房,可见到雕刻的痕迹。街道东侧135米处有残留1米高的城墙,北面有单独修建的哨所,以坍塌成4米高的土堆,上有烧过的碎木块、灰土等遗留物。从古城的发掘土中,可见到烧剩的房椽和家具等,证明该城是遭战火焚毁后逐渐衰败的。离城较远的地方,还有房土残迹和断墙,周围有农田、水渠的痕迹和杨、柳、果树的树墩。……[详细]
地藏寺、仙姑庙
  导 游 巴里坤当年庙宇众多,宗教种类繁多,几乎囊括全国各种宗教形式,享有庙宇冠全疆的美称。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藏寺、仙姑庙”是巴里坤仅存的一处古代宗教活动遗址,同时也是新疆保存下来的最大的庙宇之一。介 绍 “地藏寺、仙姑庙”位于宏伟壮美的自然静观巴掌山(岳公台)的山脚之下,兴建于嘉庆2年(公元1797年)和嘉庆5年(公元1800年),是一座佛教建筑与道教建筑的结合体,这种文化的结合形式是十分罕见的。其内庙宇耸立,草木繁盛。 寺庙内现有古建筑11座,内设民俗展厅两处,文物展厅两处,修建中展厅一处。文化底蕴深厚,见证着巴里坤的社会变迁,演义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的体现。  新疆哈密市……[详细]
沙呆提拜克古墓
  沙呆提拜克古墓沙呆提拜克古墓在距巴楚县夏河胡杨林场西北13公里处,是直径为5公里约20亩的原始胡杨林。在林中的这座古墓中,葬着一位著名的人物,名叫沙呆提拜克,相传14-15世纪,他生活在这里,曾求学于巴基斯坦、伊郎等地,是当时的文人。当时他也是一名角斗士和骑士,当地的人们十分敬佩他。许多地方-在他的带领下组织了50骑士到皇帝面前表演,皇帝十分满意,就赐给了沙呆提拜克古洲,这块地方和付加都保尔库里的太子之称。他当太子时,严格执法,公正严明。旁边有一座古墓比沙呆提拜克早一些,这座古墓是生在巴尔楚克城的有名人物,肉孜拜克,他把自己大部分年华用在刀郎文化发展上。促进了巴楚的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他对刀郎文化做出了贡献。……[详细]
乌鲁木齐文庙
  乌鲁木齐文庙位于乌鲁木齐前进路15号,专为祭祀孔老夫子而建,因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故孔庙又称文宣庙、文庙,是全疆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风格庙宇建筑群,它靠街而立,门前杨树成行,绿叶成荫,具有观赏价值,乌鲁木齐文庙原系上帝庙,后监修于民国十一年,主祭上帝,配享孔子,1945年改修为孔子大成殿,1979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1990年国家投资百万元落架维修。乌鲁木齐文庙是一组砖木结构清代宇式建筑,建有前后大殿及东西两侧两组配殿,并有对称的两座钟鼓楼,前方正大殿飞檐斗拱,青砖筒瓦、雕梁画栋,钩心斗角,整体建筑,雄浑庄重,古色古香,雅致清幽,游人至此,常感慨万千,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详细]
莫尔佛塔
  导 游 位于喀什市东北约30公里处,是一座古代佛教遗迹,该塔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介 绍 该塔由一座卵圆形土塔和一座覆阗形高台构成。卵圆形土塔中空,塔高12米多,下有三层方座,以大土坯砌筑而成,土塔旁边的巨大高台,是这里的中心建筑,是专门用来供佛的,墙壁龛内的佛像因年久剥落,已荡然无存,但佛龛的痕迹仍然依稀可辨。新疆喀什……[详细]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
  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 阿曼尼沙汗纪念陵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宫,阿勒屯,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详细]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又名“四十里城子”,位于焉耆县四十里堡乡东面,距库尔勒40多公里,“博格达沁”在维语中的意思为“宏伟高大的城墙”,它是焉耆盆地中最大的古城遗址,是一个周长达三千多米的长方形城池,占地面积达6平方公里。该故城现存的城墙高约1.5至2米,有东南和西南二门,宽约10米,城内有两处建筑遗址,城外有护城河的遗迹,附近还有7座高大建筑的基址。考古学家在该城内外曾发现过不少古代钱币及铜镜等器具。2019年,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喀拉墩古城
  介 绍 喀拉墩古城位于和田于田县城以北240公里处的克利雅河下游处的沙漠中,距离和田440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喀拉墩维吾尔语的意思为“黑色的沙丘”。古城堡成长方形,边长60米,现存的土城墙高8米。这里曾出土过陶片、毡子残片、汉代古钱币等文物,这些文物都属于汉代-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   新疆和田……[详细]
塔塔尔寺
  介 绍 塔塔尔寺是市区维吾尔、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本市对外开放的清真寺。中外游人经事先联系,可进入寺内参观,也可在礼拜堂后部观看穆斯林礼拜。 按伊斯兰教规,女性不能进入清真寺。但在塔塔尔寺,如事先征得同意,女游客也可进去参观。该寺占地3千余平方米,其中礼拜堂约占8百平方米,前廊柱多雕花彩绘,装饰华丽。礼拜堂4间,满铺地毯,可容千人礼拜。  新疆乌鲁木齐……[详细]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查干郭愣乡三海子夏牧场,为青铜时代的一处墓葬,距今约4000年。在面积约16.25平方公里地域的四个分布区内计有石围石堆墓、石棺墓30余座,鹿石19通。什巴尔库勒石围石堆墓,石堆直径78米,残高25米;石围直径210米,宽3~5米。石堆与石围之间有四条片石铺成的通道,最宽的通道达1.6米。墓环水而建,气势宏伟,结构独特,是欧亚草原少有的特大规模墓冢之一。鹿石是早期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遗址区内现存的19通鹿石,占阿勒泰地区鹿石总数的一半以上。该遗址表明三海子夏牧场一带是古代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欧亚草原文化交流的会聚地。(国家文物局)……[详细]
白杨沟佛寺遗址
  佛教寺遗址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东1公里处的白杨河上游,白杨河水自中部流过,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又名台藏佛寺遗址,此系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遗址,是哈密地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佛教寺遗址主要遗存在白杨河西岸,构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断崖立面上凿出窟体后,再用土坯砌筑,并在窟前接砌前室;二是利用断崖直接开凿成窟;三是在与断崖相接的台面上用土坯砌建成窟,此三种建窟形式与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大同小异,洞窟的平面大致有两类,以长方形居多,方形次之,有单窟,也有两窟和三窟相连,内壁均抹草泥,现依稀可见彩色壁画。……[详细]
安迪尔遗址
  安迪尔古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田民丰县安迪尔农场东南约27公里的沙漠腹地,在安迪尔河下游东南。安迪尔古城遗址由佛塔和寺院组成,始建于汉代,于公元11世纪逐渐被废弃。安迪尔古城是丝绸之路南道一处汉唐时期重要遗存。本世纪初,外国探险家斯坦因曾盗掘大量土蕃文、婆罗迷文和汉文文书及一批精美文物。古城遗址现有环形城址、佛寺、佛塔、墓地等。自唐代中后随着安迪尔河流量减小,遗址逐渐被废弃。新疆和田……[详细]
阿日夏特科克石围及石堆墓群
  阿日夏特科克石围及石堆墓群阿日夏特科克石围及石堆墓群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哈日布呼镇西北部约25公里处,阿日夏特牧业队夏草场的阿德尔根山梁上。从墓葬的地表形制看,可能为突厥族以前、或突厥族早期的文化遗存,也有人认为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塞人的文化遗存,因无出土文物亦未经过考古挖掘,难以定论。该处墓葬比较集中且完整,共分布有墓葬57座,墓葬地表形制有石堆墓、石围石堆墓。有的墓葬前立一石柱,似石人的初制模型。……[详细]
塔城红楼
  红楼作为塔城市较悠久、也是仅剩的较为完整的俄式建筑之一,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它是塔城报社的办公用地,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红楼是在清朝宣统二年,即1910年由原籍俄国的塔塔尔族商人热玛赞·坎尼雪夫所建。它占地885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大小房屋16间,天棚地板,铁皮房顶,门框窗棂,均砌有精美图案。临街的墙全部呈浅红色,故而人们称之为“红楼”。红楼建成交付使用后,热玛赞·坎尼雪夫在这里经营大宗土特产和进出口贸易,成为当时塔城进出口贸易的中心,连迪化(乌鲁木齐)的许多商号也慕名前来在此开设代办机构。1933年,盛世才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热玛赞·坎尼雪夫逮捕,红楼被没收,并被改作医院;三区革命时,红楼被交还给原主。热玛赞·坎尼雪夫之子接管红楼后不久,便将其捐给了政府,政府仍作医院用。后来,红……[详细]
老满城遗址
  老满城遗址奇台居于新疆南北两路要冲之地,为巴里坤至乌鲁木齐适中之地,又是东经哈密进关内的门户,北通科布多,是归化商旅驼队集散中心,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军事和形势的需要,乾隆39年(1774年),在古城即今奇台驻扎满营和绿营兵,乾隆40年,修建老满城。老满城东西常650米,南北宽610米,呈四方形,开有四门,东门名“宾旭”、西门名“庆武”、南门名“景重”、北门名“拱枢”,四个城门兼优城楼,驻扎满兵,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高6米。城四角有角堡,城门有瓮城,西城门及瓮城保存较为完整,存有一马面。该段城墙保存之完整在新疆也属罕见。……[详细]
昌吉古城
  昌吉古城位于昌吉市内,俗称唐朝城,80年代初,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派考古人员作过实地调查,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城墙夯筑,夯层厚约6厘米,1964年时还残存东城墙500米,北城墙600米,残存城墙最高约6米,墙顶最宽处约3米,北城墙基本完好,有15个马面,瓮城以西8个,以东7个,马面宽约19米,间距约30米,古城内南北向有分个大土台,主高约5米,土台用土坯垒砌土坯长驹子宽20厘米,厚12厘米,但另4个土台为夯筑,夯层厚约8厘米,与城墙的筑法一致,说明这些土台与古城墙是同一时期的建筑,由于基建施工,在古城内发现了两处较重要的遗址和文物。……[详细]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
  介 绍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又称默拉纳和卓墓,位于在库车新老城之间。 默拉纳是圣人后商的意思。额什丁相传为伊斯兰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时来库车传布伊斯兰教,死后葬此。建有祠宇、分祠门、祠堂、墓门和墓室四部门、全部以绿色琉砖装饰,是曲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颇为壮丽。祠西廊下有扁额,-“天方列圣”四个大字。两旁有题记,为清光绪7年李蕃所题。  新疆阿克苏市……[详细]
玛坚勒克遗址
  介 绍 玛坚勒克,维吾尔语意为珠子很多的地方。位于和田县克里雅河床西岸的一级阶地上,南距今新疆和田于田县城230余公里。此处地势低洼,四周沙梁环绕,形同釜底,中间沙丘密布,沙丘间裸露的小块沉积地面上,散布着大量的陶片、铁片、炼漆、料珠,烧过的和未烧过的牛羊骨碎骨等古代文物。遗址文化层仅见于地表,堆积稀落,遗物较少,其中铁器数量2179件,陶器数量约33件。   新疆和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