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文物古迹介绍

王若飞故居
  王若飞故居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北街174号,故居座东向南,由门楼、过道、朝门、正房、对厅房、西厢、影壁…王若飞,贵州安顺人。中国0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安顺城北。中国0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安顺城北。1922年加入中国0,先后任豫陕区-,0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1927年5月当选为0中央委员。1931年任0西北特区委书记,在延安时期历任0陕甘宁边区党委-部长、宣传部长、十八集团军延安总部副总参谋长,0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0中央秘书长等职。1945年8月王若飞作为0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请示……[详细]
红七军“五一”集会旧址
  红七军“五一”--旧址位于榕江县古州镇古州中路,面积800余平方米,场内有古榕树五株。原为前清道台衙门所在地,与红七军军部旧址(清代总兵署)隔街相望。1982年2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4月30日,红七军攻克榕江县城。第二天即5月1日,正逢“五一”国际劳动节,红七军政治部在广场召开了庆祝战斗胜利和国际劳动节的群众大会,宣传中共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此次--,是贵州有史以来劳动人民庆祝自己节日的首次--,也是贵州历史上由红军组织召开的第一次群众--,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全省特别是黔东南周边地区的影响。……[详细]
大洞遗址
  大洞遗址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盘县珠东乡十里坪村,距县城约49公里,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大洞遗址属于石灰岩洞穴遗址,洞口宽55米,高约40米,主洞长1600米。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了首次发掘,已揭露面积为80平方米。遗址内出土有石制品1300余件,部分石器的特征可与西方同期文化相比较。此外,遗址中还出土有属于中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动物化石40余种。大洞遗址是目前贵州省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其文化遗物和原始生活遗迹保存了弃置时的状态,洞内的第四纪堆积丰厚且保存完好,为建立华南地区第四纪洞穴堆积的标准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万华禅寺
  万华禅寺位于贵州省平坝县境内的高峰山上。高峰山是西南旅游胜地,奇峰耸立,怪石嵯峨。中央峰高约1000米,自北面登上山腰,进入一个小山口,中间有一块五亩大上的盆地,万华禅院便坐落其中。禅院周围群峰环绕,左边山岭突起三峰,为面壁峰、玉异峰、宝塔峰、右边山岭也有三峰,为福寿峰、天门峰、莲花峰。此地层峦叠翠,古木参天,景致十分优美。其中有号称“高峰八景”的“独印把关”、“乌鸦早朝”、“平地烟霞”、“怪石蟋龙”、“玉屏夹道”、“罗汉撞钟”、“南天门”、“金满斗”等。另有明初建文皇帝“西来面壁”石刻遗迹。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游览后,曾于他的《游记》中赞叹此处“得天独厚”。……[详细]
镇远天后宫
  •为纪念海神妈祖和作为福建同乡会馆而建,背依石屏山,前临㵲阳河。镇远天后宫又称福建会馆,始建于清代,是为纪念海神妈祖和作为福建同乡会馆而建。天后宫位于镇远县㵲阳镇新中街,坐北朝南,背依石屏山,前临㵲阳河,由山门、正殿、戏楼、东西两厢、西院、东院(膳房)、梳妆楼等建筑组成,各单体建筑均为小青瓦顶穿斗式木结构。占地面积2372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存的天后宫,是经过咸同年间的战火之后,镇远知县林品南率福建籍商人捐资于同治至光绪年间重建。2019年10月7日,镇远天后宫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地址:贵州省镇远县新中街开放时间:全天开放……[详细]
盘关红军桥
  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经过的盘江镇“红军桥”。盘江镇“红军桥”位于盘州市盘江镇机关居委会。1935年4月19日,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奉军委电令,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的任务后,在何长工、罗炳辉、王首道等同志率领下,于20日经金沙、毕节、纳雍、水城等县,从虎跳石、竹竿桥胜利渡过北盘江,进入盘县(现盘州市)境内,经普古、鸡场坪、关口等地,于1935年4月23日,从此桥经过进入云南富源,甩掉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保存了有生力量。后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当地人民将此桥称做“红军桥”。2004年11月,盘江镇“红军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军遗址
  红军遗址红军遗址,这里原是江西会馆,1936年1月8日,红二六军团从湘鄂边至康东北长征经过这里,二军团直属队和五师就驻扎在朱家场街上,六师驻扎在一山之隔的前光屯,当时叫覃王屯,贺龙、任弼时等军团-就住在这座会馆里,这座会馆就成了当时的临时指挥中心。红军在这里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只是惩毙了大地主郑尔昌和他的任朱家场伪区长的儿子郑道生。红军走后留下了少数伤员,其中两位不幸遇害。现改为朱家场中心小学,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还有颇为壮观的樟树群,共有高大的古香樟十五株,而且排列整齐,树龄在百年以上,大家试试,要几个人牵起手才能抱住,另外还有近二十株较小的香樟树。……[详细]
高阡鼓楼
  高阡鼓楼位于从江县下江镇高阡村,始建于雍正年间,具体年代不详。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密檐式十七重檐六角攒尖顶木结构,通高25米。设十八根落地柱,其中主承柱六根,檐 柱十二根,底层平面呈正六边形,边长4.2米。楼身十五级,双楼冠;屋檐平面为正六边形。各层封檐板彩绘风情图案,顶层檐下均置如意斗拱,斗拱下装漏窗。翼角起翘,彩塑鸟兽等,各级封檐板彩绘侗族风情画。鼓楼二层和顶层分别置有牛皮木质鼓。地面石板铺墁,有火塘四个,其中大火塘直径1.5米。设护栏、坐凳,以供对歌、休憩。正北设一出入门,门额上泥塑双龙抢宝,门边置混凝土塑狮子各一头。鼓楼现主体结构保存较好。……[详细]
229、洞佛寺
洞佛寺
  洞佛寺洞佛寺,于1985年12月,被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行将失败之际,以曾广爱为首的200余名土匪四处抢劫,游击队解放德江后,继续为非作歹与人民为敌。1950年3月,解放军经过三天三夜激战,才全部歼灭了匪徒活捉了匪首曾广爱。1984年,德江县委、政府为纪念牺牲的烈士,在洞佛寺洞口崖壁上勒石铭记,以垂千古。洞佛寺洞陵园,总面积1500平方米,陵园内有五位剿匪英雄的坟墓。陵园后面是当年匪首曾广爱的居住地——洞佛寺山洞,山顶有青石纪念碑一个,高6.2米,宽1.98米,碑座为6面2级石台,正面阴刻“青山埋忠骨,英雄垂千古”,南面有剿匪简介。……[详细]
茶马古道-大方甘棠古道
  大方甘棠古道,位于大方县黄泥塘镇甘棠村西南3公里处,建于明代,青石铺墁,现存古道长约2公里,宽1-2米,南与西河古道相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驿道上残存有李太英伯母节孝坊,石刻工艺精湛,始建余1918年,占地面积10平方米,原牌坊为三门四柱,后于文革期间遭破坏,现存一门四柱,门宽1.27米,门高2.3米,通高5.8米。位于大方县双山镇与竹园乡交界之落脚河西岸。系摄贵州宣慰使奢香所建“龙场九驿”中的归化驿之一段。东连金鸡驿,西接归化驿,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毛石砌筑,全长15公里,宽2.5米。现存小阁雅至双山乡一段长约5公里,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之大方县部分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之大方县部分位于红旗街道文星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大方县城关镇今文星街福音堂,大方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为一中西合璧建筑,占地92平方米,建筑面积276平方米。198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旋即拨款维修。旧址内举办相关的革命文物展览,展出各种文物100余件。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遗址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到达毕节,先在大方县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任主席,陈希云任代主席,朱长清任副主席。后革命委员会和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迁到毕节县城百花路12号四合院内。……[详细]
织金县关帝庙
  织金县关帝庙位于城关镇城南路南段北侧。始建于清初,原址在州署(今县人民政府驻地)侧,康熙四年(1665)知府刘勇移建于南关外。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坐东向西。由前殿、月台、后殿、左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约9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前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15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1.61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前后带廊,深1.98米。隔扇门窗。月台长13.85米,宽6.92米,高0.65米,正中用正方形石块斜铺,左右铺方形,前、左、右用大理石镶边。台前左右两旁透雕双狮。……[详细]
233、迎祥寺
迎祥寺
  迎祥寺位于贵阳青岩镇南街,是明末清初贵州的重要寺院之一,寺名为迎接吉祥之意。迎祥寺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由智安法师修建,前后历时七载,于天启七年(1627年)竣工。寺院建有阁式山门、大殿、后殿及两侧配殿。1990年,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捐助下,由通修法师主持,再次照明代建筑样式进行维修,并从贵阳黔灵山弘福寺迎入释迦牟尼、阿南尊者、十八罗汉等佛像21尊,供奉于大雄宝殿。1997年9月,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青岩古镇内类型:寺庙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习水袁锦道墓(祠)
  袁锦道墓位于三岔河镇杉林村杨家沟组,距袁锦道故居约400米。袁锦道作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最早的实业家,在长达39年的时间里,开办了48家工厂及作坊,涵盖了农业、冶炼和铸造等诸多领域。袁锦道死后,其后人在离其故居不远的地方为其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墓——袁锦道墓。袁锦道墓从外观上看,其样式与同期发现的其它古墓相近,但又存在明显区别。通过现场查看比较,袁锦道墓上方两行竖着的对称雕刻,仅仅完善了一行。据袁锦道后人介绍,当初在修建墓葬时,由于雕刻掌墨的匠人师傅突然过世,导致袁锦道墓未能全面完工,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详细]
中水遗址
  中水遗址2006年5月9日,威宁“中水文化”正式成为“2005年度中国大十考古新发现”之一。中水遗址包括鸡公山文化、吴家大坪遗址、红营盘墓地、银子坛墓地和大河湾遗址等。三千年前,这里是贵州最大的粮仓、是贵州绝无仅有的陶器生产地,是当前揭开夜郎神秘面纱的突破口之一。中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填补了贵州商周时期考古的空白。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考古学者们在中水发现了汉墓群、陶品、骨器、稻谷、大坑及被扭曲了的人的骨架等远古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于是,中水成了夜郎文化讨论的热点。2000年至2005年,中水一度成为全国考古的圣地、热点和焦点。……[详细]
高家渡铁索桥
  高家渡铁索桥又名普济桥,位于水城县新街乡和营盘乡之间北盘江上,距离六盘水市中心80公里。桥身长79.6米,宽3米,由17根平列铁链、2根护链、54块铁拉板构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建成使用。从河底看,如腾空长龙,望之惊心动魄。桥两端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及碑刻。从始建至今,除桥亭及部分碑文被毁坏外,主桥尚保存完好,是水城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创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市中心提示:市区至北盘江大峡谷高家渡铁索桥景区从水盘中线四级公路行80公里到达。车费20元/人次。目前水城至龙场中巴车从此通过,夜晚可住营盘农家旅馆品尝农家菜肴或返回市区。……[详细]
寨头萨玛祠
  寨头萨玛祠侗族人民非常崇拜的萨玛祠遍及村村寨寨,规模大小不等,有史记载最早的萨玛祠建于清嘉庆年间,最大的萨玛祠是车江乡寨头萨玛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门楼、花墙、天井、正殿组成,占地面积223m2,每年在寨头举行祭萨活动,场面宏大,气氛古朴、热烈,反映了侗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 从榕江县城坐三轮车或公交车。另外任何去黎平方向的小巴都会经过此地 门票 包含在车江三宝侗寨的门票内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车江乡寨头村……[详细]
238、许升墓
许升墓
  许升墓许升墓位于卓林坡南麓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许升,原任明南京右卫指挥佥事,洪武十八年(1385年)征思洲,十九年(1386年)征靖洲,功升指挥同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润四月领兵开辟平溪,建卫筑城,为掌印指挥使,封镇国将军。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立墓碑,墓碑正文为“明故平溪卫指挥同知始祖镇国将军许公升墓”,左刻“公江南全椒人也,世袭南京右卫指挥,洪武十八年,从思州山同蛮,十九年,征靖州各处判蛮,功升指挥同知。二十三年闰四月初一日,领军开辟平溪,始建卫治,创筑城池,屯田世守,为平溪开创许氏始迁之祖,原葬于此。”……[详细]
施氏居宅
  位于老城区沙田路81号,明国初年建正房,1948年配南北厢房,平台布局为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94平方米。建筑物均为木构穿斗式悬山顶,有临街过厅,南北厢房和正房。正房石阔三间11.56米,进深7.2米,前带廊,廊深1.05米。两厢房各石阔间2.94米,过厅石阔13.3米,进深1.75米。各房均高二层,檐高5.15米,此居宅建筑布局较特别,表现在:南北厢房座向与过厅、正房一致,即两厢房两山头相对,屋檐口与过厅、正房屋檐口相衔接,便于排水和增大天井采光量,使天井在视觉上增大空间,这种结构布局实属少见,现保存完好。……[详细]
贞丰文笔塔
  文笔塔位于贞丰县城西北0.5公里的塔山顶上,塔形宛若毛笔,故称文笔塔。据清道光《兴义府志》载,文笔塔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塔高23米,共7层,实心,递减收分,呈八角形。建筑石料骑缝垒砌,无黏合物,建筑工艺精湛,虽经百余年风雨剥蚀,石缝处仍难插一张白纸。塔南面立有一碑,刻有“笔点青云”四个大字。字体为柳字变异,清秀而刚劲。1978年该塔被毁,仅存半壁。贞丰县人民政府1987年公布文笔塔为县级文物保护位。1993年县人民政府集资修复。贞丰县——文笔塔,途径塔山大道,驾车约行驶10分钟,无门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