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荆竹坝岩棺群
  时代:战国至汉类型:古墓葬地区:重庆市巫溪县批次:第七批 荆竹坝岩棺群位于巫溪白鹿镇香树村2社,南距巫溪县城21公里,岩棺群分布在大宁河支流东溪河荆竹峡西岸、棺木岩悬崖绝壁之上,高出河面100-140米。现存岩棺棺木24具,棺木为偶数成组排列搁置在岩壁狭窄而绵长平台状的石墩上。上面岩石突出,形成天然岩檐,使棺木免遭日晒雨淋。尚存完整棺木15具,为整木挖凿而成,制作粗糙,整底、整盖,盖身子母榫扣合,横切面近似成方形,棺头内凹成挡板,盖身头尾两端各凿有拳头大小圆形孔洞, 下铺成石块。其中最大一具棺木长约3米,高近1.5米,里面套有一具稍小棺木,是岩棺葬中特殊的外椁内棺形制。 荆竹坝岩棺群是迄今所知悬棺葬中时代最早,保存集中,保存数量较多的重要墓葬现象,是研究巴楚文化交融及古代少数民族族属葬制的……[详细]
142、四知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知堂
  四知堂位于双江古镇西800米,为四合院式木结构悬山顶建筑,建于清同治初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仅前厅采用了抬樑式,其余皆为穿斗式,通面阔55.4米,通进深35.5米,总建筑面积1966.7平方米,占地面积达2600平方米。该建筑座西南面东北,背依“半边山”,面临“猴溪”。平面布局以“四知”作为设计建造的指导思想,院落横向排列,平面呈长方形“四”字,名为“四知堂”。因房前“猴溪”岸边是一湾长长的河滩地,地名“长滩”,该房又称“长滩四知堂”,民间称其为“长滩子大院”。大院以前厅和正屋及两侧东、西厢房为中心,组成大型四合院。其两侧再建“东轩”和“西轩”,距“两轩”屋檐4米建有砖砌围墙,分别形成面积约150平方米的院坝。大院的内厢房与外厢房之间建有天井和卷棚顶廊道,一旦进入“长滩子大院”,就可……[详细]
143、白公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公馆
  白公馆监狱旧址位于歌乐山松林坡南山下,地处歌乐山腰,地势险峻。白公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系土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1131平方米,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亲临歌乐山下选址,看重此地后用重金强行将其买下作为看守所。从此大门终年关闭,改从侧门进出,原住房改为牢房,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白公馆改为美军来华人员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全部转囚渣滓洞,直到1945年中美合作所撤离后,白公馆才又重新作为看守所。中美合作所撤离后,白公馆还曾作为汉奸拘留所关押过大汉奸周佛海等人。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的“人犯”被迁回白公馆关押。在这里关押的均属所谓“案情重要”的政治犯,如抗日爱国将领黄……[详细]
重庆嘉陵江小三峡
  简介 以北碚为中心,由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组成,全长27千米。   上为沥鼻峡,又称牛鼻峡、铜口峡,位于合川盐井镇一带,全长3千米。峡中江流湍急,水深莫测,峡岸群峰高耸,峻峭幽深,有巨梁滩、狮子坟、笑和尚、牛鼻洞、猴子石、磨子沱等绮丽景观。   中是温塘峡,又称温泉峡、温汤峡,处于缙云山段,全长2.7千米。古时峡口建有温泉池,称为温塘,故名。入峡江水咆哮奔腾,旋涡叠生,气势磅礴;峡壁两岸相距不过200米,悬崖挺立,犹如刀凿斧削;峡岩之腰,泉如汤涌,云根窦生,景色秀丽,为小三峡之冠。   下有观音峡,又名文笔峡,全长3.7千米。峡口岸边有巨石屹立,形如石笏,俗称文笔石,旁边悬崖高处有一古刹,名观音阁,峡以阁得名。观音峡两岸绝壁万仞,怪石嶙峋,江水蜿蜒曲折,为嘉陵江小三峡中最险峻的一峡。  ……[详细]
庙峡神谷旅游区
   庙峡神谷旅游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庙峡历为“宁河七峡之冠”。两岸峻峰耸峙,峭壁如削,植被浓郁如墨,峡内猿猴攀援,鸳鸯嬉戏,古栈道依稀可见,云台仙子缥缈可人。峡中的“白龙过江”瀑布,宛如一条矫健的白龙,撞石飞越宽近100m的大宁河,汹涌壮阔,七彩斑斓,蔚为壮观,形成“飞瀑峡中过,舟从瀑下行”的“天下奇观”,是国家一级景点,位居全国知名瀑布之列。位于大宁河沿线最高峰云台山上的云台观,既有瞿塘峡夔门之雄,又有峨嵋山舍身崖之险,道、佛、巫三教合一,历史上是川东古刹之冠,曾与武当山并称。庙峡水碧、峡幽、峰奇、瀑绝。三峡工程竣工后,随着库区水位回灌延伸到庙峡入口,庙峡不仅可原址原样、原汁原味留存三峡地区古栈道人文景观、峡谷景观,并将成为新三峡旅游格局中原态峡谷旅游的替代旅游吸引物和新卖点,而且将因150……[详细]
烟墩堡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一批烟墩堡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商业二路,分布于长江右岸的二、三级台地后缘,四级台地前缘,分布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2.3米。1994年发现,1995、1996、1998年由中科院双古所发掘,3次发掘面积共980平方米,出土各类标本11309件,其中石器品1382件,有石核、石片、人工碎石,石器分为刮削器、凹缺器、端刮器、砍砸器、尖状器等,由于原料均为砾石,为南方砾石的特点,同时该遗址石片和断点绝大多数为北方石片特点,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又处于南北方工业分布区之间的区域,烟墩堡遗址具有南北方两个工业区的特色,属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以分布面积大、标本丰富、石制品含量大、种类多,研究价值高等碑评为“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详细]
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端的南腰界乡余家桶子。余家桶子系原清末秀才余兰城的私宅,为“U”字形瓦木结构大宅院,为木石结构的吊脚楼建筑,有明五暗七共12间房,占地599平方米。院内石板平整,厢房吊楼南北相对,两侧为青砖风火墙。红三军进驻余宅后,在房屋四周用条石、火砖砌成高2.8米、长278米的围墙,院坝中有两棵贺龙手栽的花红树。1934年6月,贺龙等领导的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来到酉阳南腰界,以南腰界为中心开辟了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萧克、王震、任弼时率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于此。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会议室,以及贺龙、夏曦、关向应的办公室和宿舍也位于旧址内。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详细]
马王场遗址
  时代:旧石器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大渡口区批次:第一批 马王场遗址位于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马王场及桃花溪流域。该遗址于1987年在桃花溪动物园地段整治工程中被发现,随后进行地层剖面调查,确定为旧石器遗址。该遗址从上到下可分为六层。遗址采集石器共69件,其中48件采自地层,余21件原整治河床工程中发现,无地层承载。出土石制品有锤击石核、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制品粗大、加工粗糙,其打击方法为锤击为主,偶用碰撞法和砸击法。根据其石制品及地层分析,该遗址时代当在旧石器时代偏晚段。马王场旧石器遗址地处大渡口区半岛后缘,南有长江,是一处非常适宜人类生活的地带,作为主城区发现的唯一旧石器时代遗址。为了解主城远古原始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为主城及重庆地区早期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基础实物资料,对认识主城远古地……[详细]
中峰生殖崇拜遗址
  生殖崇拜遗址位于綦江中峰镇,距綦江城区44公里,南与贵州省接壤,西与江津市毗邻,从重庆经渝湛高速到綦江,再经綦江—四面山高等级公路可以到达,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中峰是古代博人生息繁衍的地方,在清溪河岸古驿道旁遗留有先人为求子、祈福而留下的几千根男性生殖器石刻、石雕,根体上咸丰、同治、光绪和求子得灵的字迹清晰可辨,以其雄壮、挺拔、恢宏、逼真、罕见、奇特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男根石雕高低粗细不一,最高的近4米、最粗的直径约30厘米。在中峰灵应岩有近3000根男根石雕、石刻,还有香火旺盛的灵应寺。清溪河边近百座汉代崖墓上刻有马、鱼、人物等,是古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峰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老式建筑保存完好。 地址:綦江区中峰镇 电话:48469760 交通路线……[详细]
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
  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二府衙街70号,是一幢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二楼一底,总建筑面积165.6平方米。1925年,根据中共中央“要在四川建立党的正式领导机构”的决议,由杨闇公、吴玉章负责筹备建立党组织的工作。1926年2月底,经党中央批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之后,杨闇公、吴玉章、童庸生等领导中共重庆地委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顺应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大趋势,与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广泛开展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实现了党对四川革命运动的统一领导,从而使重庆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中共重庆地委发起领导的“泸顺起义”,不仅有力配合了北伐,更是我党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举行起义的一次勇敢尝试。该旧址同时也是杨闇公旧居。中国共产党重庆……[详细]
重庆巴曼子墓
  介绍 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旁。墓地为拱形石洞,面积约20平方米。墓由石条砌成六角形,棱高约1米。顶为圆形,以三合灰封砌。 正面嵌青峡石碑,现存墓碑为民国初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曼子之墓”。巴曼子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巴国的将军。据《华阳国志?巴志》载:东周末期,巴国将军曼子求楚国出兵平内乱,许诺以三座城池相谢。乱既平,巴曼子不忍国家割让城池,“乃自刎以头授楚使”,请向楚王致歉。楚王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礼葬其身”。有诗赞其事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巴曼子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历代皆有所修葺。现存巴曼子墓重建于1922年。  重庆渝中……[详细]
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红军文物陈列馆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城口县葛城镇半月池路2号,县政府东南100米处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内。陈列馆面积1200平方米,共珍藏文物300余件,包括红军标语、战斗武器和作战时所用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具、红军药房用具、人物图片、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图片、革命文献资料图等,分板块生动地反映了上世纪20年代末及30年代初川东游击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城口打土豪、分田地和建立县苏维埃政权的场面;展现了3000多名城口儿女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500多名参加长征,470多名在作战和长征途中光荣牺牲的革命史实。陈列馆是红色革命老区——城口县的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咨询电话:(023)59222350传真:(023)59223506……[详细]
153、碑记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记桥
  时代:宋类型:古建筑地区:重庆市涪陵区批次:第一批 碑记桥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碑记关村一组,古时涪州至南川碑记路上,小地名碑记桥。呈西南至东北走向,方向210°,桥全长31.5米,宽5.32米,高7.7米,跨度9.9米,占地面积167.58平方米,始建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四川省政府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记桥横跨于东流溪上蒲江河,为单孔无饺式拱,用青条石建成,以原生石滩为基础,桥面铺石板,两侧为素条石栏。桥面上的其它建筑物早年已毁,西桥头竖立了保护标志碑一通,维修记碑一通,复制清代捐款功德碑序一通。碑记桥拱券石为纵联砌筑法,干式叠砌,具有典型的宋代民间建桥的法式、风格,它是重庆市年代最早的古桥。碑记桥对研究涪陵区我国宋代石质桥梁建造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详细]
清溪苗王墓
  清溪苗王墓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镇帮好村,时代为明。位于秀山县城西12公里处的清溪场镇帮好村,古称大坟堡。该墓县志不载,据传明朝万历的间,当地苗民首领吴老K为反抗土司的残酷镇压下,即所谓“赶苗夺业”,率领苗民与-土司进行激烈的斗争。一次战斗中,吴老K不幸身亡,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当地苗民一人捧来一泥土,将其安葬,年复一年,垒成一大坟堡,故而得名。该墓呈圆形封土墓,原墓高10米,墓顶直径9.7米,底部周长76米。原无碑记,1986年县人民政府在墓前竖“苗王墓”石碑一通,碑宽0.7米,高1.3米。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是秀山仅存较为完整的苗族古墓,对研究秀山苗族历史有很重要的价值。2000年,清溪苗王墓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进士故里
  李进士故里——“李进士故里简介”摩岩碑刻位于江口镇芙蓉江注入乌江口之西左桉石壁上,距县城26公里。李进士名李铭熙,江口场上街人,清光绪年间中进士,先后任户部尚书、浙江吏司主事、中宪大夫等职,后辞官还乡,在家乡兴学堂置义渡,深受民众爱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卒。二十六年,江口防汛厅周总爷为其凿石立碑,秀才邵建撰写碑文,许永洪率匠人在岩层层面上錾凿而成。1982年8月发掘出土。石壁上有两棵榕树覆盖,树荫浓郁,宛若华盖。岩层层面平整,略呈长方形。石刻高6.2米、宽21米。“李进士故里”五字高3.17米、宽2米,阴刻,笔划宽0.36米、深0.11米。有序言10行,388字,跋两行半80字,记述李进士一生事迹。字体为颜体楷书,端正圆润,遒劲大方,功力雄厚,为书法佳品,极具观赏价值。……[详细]
巫山神女庙
  神女庙,始建于公元676年处于繁盛阶段的唐朝,原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飞凤峰,为神女峰所立之庙。“欲寻灵迹阻江风”,人们来到巫山巫峡,自然会探寻巫山神女灵迹,表达敬仰崇拜之情。“灵迹”,即与神女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是神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幅幅立体的画,犹如一首首凝固的诗,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对巫山神女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而人文景观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神女庙了。巫山神女庙历史极为悠久。神女庙建于神女峰对岸飞凤峰麓,后有神女授书台,即大禹接受神女授符书之处。距巫山县东四十里,地名青石。从此人们所说的巫山神女庙,一般就是指青石的神女庙。因为它位于纤丽奇峭的神女峰下,上下舟航必经此庙下,便于人们祈求保佑,瞻仰、祭拜和游赏,知名度特别高。……[详细]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史上历时最久、成效最著。它在现代文化启蒙中,以实业促教育,以“现代集团生活”取代以“家”为中心的农耕生活和人生理想,以教育社会化、日常化打破学校界限,并以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本土化与现实目标的一体化体现了双方的平等性与洽和性,打破了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启蒙中“破”多于“立”、精英多于大众、“倡”多于“行”等矛盾格局,从而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启蒙的新路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包括峡防局旧址北碚区文星湾1巷33号;红楼旧址、清凉亭旧址:北碚公园内;农庄旧址、磐室旧址、竹楼旧址、柏林楼、数帆楼旧址:北温泉公园内;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旧址:歇马大磨滩;花房子:北温泉温汤峡2013年5月,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详细]
重庆能仁寺
  重庆能仁寺处于繁华的解放碑商圈的中华路,被周围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是重庆市内唯一的一座尼姑寺庙。能仁寺原名三教堂、海云寺,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佛教临济宗派,是华岩寺大老堂上慧楷和尚的法嗣。能仁寺有四重殿宁,依次是书驮殿、观音殿、祖堂、禅堂。1926年,能亮住持时改子孙庙为十方丛林。解放前,该寺常住尼众10余人,信教徒众多,常年香火不断。直到今天,逢每月的初一、十五,寺庙会迎来众多的香客在此烧香拜佛,同时庙里中午还供应价廉味美的斋饭供香客食用。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92号类型:古迹历史建筑寺庙游玩时间: 建议10-20分钟开放时间:8:00-16:3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游客可以自行购买香烛,香烛费用20元起。……[详细]
五硐岩摩崖造像
  时代:唐至清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区:重庆市潼南县批次:第一批五硐岩造像位于桅杆村5社五硐岩西面陡岩,座东北向西南,开凿于唐代一清代,保存有6龛128尊,从右起编为M1-M6。M1圆拱形龛1尊,M2高2.28米,宽2.2米,深0.61米,面积5.01平方米,M3高2.4米,宽2米,深0.98米,面积4.8平方米,M4高2.3米,宽2.4米,深1米,面积5.3平方米,M5高2.2米,宽2米,深1.15米,面积4.4平方米,M6龛高2.15米,宽2.2米,深0.7米,面积4.75平方米,该造像多为双层龛,外方内圆拱柳叶尖,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2号龛外壁题记“……绍兴甲寅……”,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唐代石刻的代表性实物资料。……[详细]
巴蔓子墓
  巴蔓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渝海大厦下方(上海一百旁的家具店负一楼)。墓地为拱形石洞,墓长4.78米,宽5.2米,高2.6米,面积约20平方米。墓由石条砌成六角形,顶为圆形,以三合灰封砌。墓前有石砌仿木结构歇山式房盖,正面嵌青峡石碑,现存墓碑为辛亥革命元老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墓室及墓碑等风化现象严重。隐约能看出墓呈六边形,全部石封。正中墓碑上篆书东周巴将军蔓子墓,上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一年二月吉旦,下款荣县但懋辛题。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时期,有本《蜀中名胜记》上这样描述墓室所在的七星岗:“郡学后莲花坝,有石磷石虎,相传为巴王冢。”后来发现了一些随葬物品,证明埋葬的不是国王,而是将军,因此这里也被老百姓叫做了将军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