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81、多功城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功城
  多功城位于渝北县鸳鸯镇花朝村,时代为南宋、元。多功城遗址,又称翠云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鸳鸯街道翠云山顶,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从历史研究的意义来讲,多功城是为数不多的宋末军民抵御蒙古军极好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巴渝地区历史、政治、军事及古城堡建筑的实例。多功城南北两侧较高,中部低平,共有东、西两道城门。多功城城墙长约500米,厚达3.7米,有6米高,城墙部分墙体已经垮塌,西城门上的宋代题记的后半段已模糊不清。城内原有宋朝开禧年间(1205-1207)创建的翠云寺,今为翠云小学校舍。多功城四周岩壁陡峭,西可据守嘉陵江--江面,南与重庆呼应,为兵家必争之地。多功城始建于宋朝咸淳六年(1270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详细]
巴南彭氏民居
  巴南彭氏民居位于巴南区南泉镇白鹤林村,时代为清。“彭氏民居”位于重庆巴南区南温泉,它同时俗称“彭氏庄院”或“彭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迄今186年历史。四面由5至7米高的围墙环抱,构成履合四廊式四合庭院。院内有一百多年的桂花树(金桂、银桂)3株,国家二级保护黄桷古树2株。庭院楼厅廊廓,雕梁画栋,保存十分完好。彭氏祖籍江西,明正统十三年科状元,继有史部尚书,四川布政史司。彭氏宗系随之迁徙四川,经过一、二世纪的繁衍,族内子孙发展壮大,道光二年始建“彭家大院”。清末民初,彭氏家族内部斗争激烈,加上-大量进入彭宅食用耗志损体,从而致使彭氏家族逐渐走向没落和衰亡。1938年,民国政府迁都重庆,“彭氏民居”成为国民党中心政治大学研究部,1940年创办“立人中学”,1946年在中共中……[详细]
通远门及城墙
  通远门及城墙位于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段,时代为明、清。通远门的前身为镇西门,基址为三国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蜀都护李严修筑的江州城墙和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蒙古铁骑修筑的石基构造墙。现存的城墙及城门遗址为明洪武年初,戴鼎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石砌城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战乱动荡,通远门城墙在风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的见证着重庆城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远门那座小门洞历来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门外的七星岗则是一片乱坟岗。一首流传至今,以城门为内容的《重庆歌》中唱到,“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重庆通远门自建成以来发生过两场惨烈的战事,在通远门的浮雕上有相关记载:张珏死守通远门。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战死后,蒙军退回草原,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6……[详细]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简称,组建于1942年,1943年正式设立。“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政府为了从-当局获取对日作战的情报,经过协商,双方签订了秘密协定,共同建立了情报机关,这就是“中美合作所”。合作所的主任是-军统局长戴笠,副主任是美国海军部派遣的少将梅乐斯。所址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山峦交错、地形隐蔽的地带,建筑包括有渣滓洞、梅园、杨家山、造石场、白公馆、五灵观、红炉厂、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杨公桥、朱公馆、步云桥、岚垭等,绵延纵横二十多华里,里面还建有戴笠、梅乐斯的住宅和容纳2000多个中美特务的宿舍、办公厅、餐厅、舞厅、礼堂、军火库、仓库以及渣滓洞、白公馆等多处监狱。中美合作所的业务,是对日军进行“特种战争”和“心理作战”,并……[详细]
重庆武陵山
  简介 武陵山风景区的景点分布可为主景区和外围区两大部分,主景区以香山寺、真武观、武陵险峰石林群雕为主体。外围景区沿国道“319”线向东延至两会坝,梅子关两片景观。 香山寺位于武陵主峰下,国道“319”线旧道东侧,原为朝山香客沐浴、静心、休息之地,故名香山寺,又名接官殿。清朝又为驿道石塔铺地,占地面积1067.3平方米,建筑面积554平方米,木质结核,长方形四合院。 经复兴桥拾级而上进入香山寺山门,山门口有亨哈二将守门,由穿斗式7柱3间木架结构组成,屋脊正中“瓷嵌”“ ”(寿)字,立于山门中顶,颇有古风。进入山门第一院坝,左面屋内有一佛塔,据传是供修建香山寺,真武观的始祖,昼夜香灯长明。右边是厨房,临山门处是猪圈和碾米房。再往里走上第二台院坝,正中有一台三脚鼎,生铁铸就,上口1.5尺的直径,高……[详细]
86、净果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果寺
  净果寺位于合川市古楼镇净果村,时代为明。净果寺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净果村,与护国寺、龙游寺、方溪寺并称合州四大名寺。净果寺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3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先后进行局部培修和扩建,现存殿宇为明、清遗构。净果寺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系抬梁式或穿短式木结构建筑。寺院纵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天王殿、大雄殿、玉皇殿;左右两边分别有转轮经藏殿、大悲阁(观音殿)及两廊等建筑,各殿建筑因修建年代不同,排列不太规整。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14.5米,重檐歇山顶,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明代永乐二年(公元1……[详细]
兴隆街大院
  兴隆街大院位于双江古镇银龙路71号双江镇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系解放前双江富商杨紫丰的住宅,解放后收为军产,驻某部队一个教导团,93年收归地方政府,作为双江镇中学校址,2006年12月31日潼南县政府公布为潼南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兴隆街大院为单檐穿逗式、抬梁式悬山砖木结构古建筑,座北向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北靠银龙山,南与金龙山系对峙,涓涓猴溪从西面环流而过。前厅临兴隆街,面阔九间40.9 米,共四进,通进深70.9米,每进有天井,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42 间,34扇大门170余扇槅扇雕花窗,建筑面积2899.81多平方米,宅前辟院坝,宅后辟花园,共占地3333平方米。 大院平面布局横列四大房舍,与左右厢房相连,纵深跨院围成复四合式大……[详细]
源泰和大院
  源泰和大院位于潼南县城西北10公里的双江古镇正街50号,前系解放前杨宣豫的宅第,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历时8年,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竣工落成。该宅地承袭“杨三泰”号名,称号为杨源泰,因宅主杨宣豫字季和,遂在“源泰”后加一“和”,字,故称“源泰和”。解放后收归地方政府,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双江镇政府实施管理。 清代源泰和大院为单檐穿逗、抬梁、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座南面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主向在北(后),与金龙、银龙两山系对峙,山下猴溪涓涓环流而过。前厅临北街,面阔五间19.5米,共四进,通进深52米,每进有天井,栏杆、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17间,面积1014多平方米,宅后院坝(原内外花园),上踏道与后厅相连,共占地1600平方米。 大院平面布……[详细]
汇南墓群
  时代:汉至六朝类型:古墓葬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七批 汇南墓群现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滨江中路居委商业一路,时代为汉至六朝。1987年二普调查时首次发现,原地址为汇南乡新湾村,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199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再次调查,将长江右岸西起峡南溪,东至龙河大桥的23个山梁子统称为汇南墓群,海拔在165—246米之间,经勘探确认,有汉代至六朝古墓葬约1000余座,分布面积约330万平方米;1993年至2005年,为配合三峡库区丰都新县城移民搬迁建设,先后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考古科研单位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器物,种类包括陶、瓷、铜、铁、银、玉 、琉璃等,器型有罐、碗、钵、盘、杯、勺、瓢、壶、甑、釜、房、塘、井、案、俑等。其中的汉代白釉瓷碗为……[详细]
90、龙车寺
龙车寺
  龙车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镇龙车村,自明朝成化年间创建,距今大约500多年的历史,初名“阳雀寺”。因寺周群山迤逦,青翠叠嶂,如居青莲,故又名“叠翠禅林”。该寺处华蓥山与中梁山两脉交汇之地,风光独秀,人杰地灵,有龙脉穿山透穴,为巴岳胜地之祖脉,传为神龙居所,故灵峰号为“龙踞山”,寺因山名,曰“龙踞寺”。时为北碚区三大古刹(缙云寺、温泉寺、龙车寺)之一。寺成而佛事兴隆,高僧辈出,感应道交,有求必应,来山朝礼者络绎不绝,故改“踞”为“车”,取“吉祥而胜进腾达”之意趣,即期望以佛陀威德加持之力,庇护朝礼信众所求如愿,吉祥如意,福慧双臻。该寺历经清康熙九年(1617)、清同治元年(1861)、清光绪七年(1883)三次修葺扩建,渐成丛林规模,常住僧众多达三百余人。解放后,寺渐毁坏。1997年,上海浦……[详细]
瞿塘峡摩崖石刻
  瞿塘峡摩崖石刻在瞿塘南岸白岩山西侧榜江处,有一片面积达千余米的大青石,上下数十米,布满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这些石刻均为阴刻,字体有楷、隶、草、篆等。内容涉及面很广,既有对统治者的-,也有对夔门胜景的赞美,更有抗日救国的豪迈宣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位于瞿塘峡凤凰泉边的《皇宋中兴圣德颂》,该石刻高4.1米、宽7.2米,面积29.52平方米。刻于宋代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南宋著名书法家赵公硕书,赵不忧撰文,夔州郡守王伯庠上石。全文共948个字,字径20厘米。内容是赞颂南宋高宗禅位于孝宗的美德。光绪《奉节县志》载:“字如碗大,舟行峡中,远望可读。壁陡通江,水急岸高,人不能及,舟不能泊”。后人为保护此石刻,曾在每一字上覆一大碗,敷上稀米石灰浆,远望,崖壁如白色墙壁,……[详细]
刘伯承故居
  刘伯承同志故居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开县赵家镇周都村,1987年12月4日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原中共万县地委、原万县地区行政公署、原万县军分区在故居前举行了刘伯承同志故居开放剪彩典礼暨刘伯承元帅墓碑揭碑仪式。刘伯承同志故居座落在风光秀丽的小华山沈家湾。占地面积8.7亩,保护范围2.9平方公里。距万州区23公里,至开县新城12公里,至纪念馆15公里。现藏有文物及当年使用的书籍、物品复制件,配以大量图片资料,通过原状陈列和保存完好的石水缸、石碾盘、堰塘,还有黄桷树古道、父母坟地、私塾遗址等,展示了刘伯承少时勤耕苦读,立志“拯民于水火”的成长轨迹。刘伯承元帅故居主要有刘帅青、少年时期的革命史迹,居住过的卧室、父母居室、堂屋、灶房及猪室,石水缸、石碾盘、堰塘、麻柳林、5棵大黄桷树及林荫古……[详细]
璧山大成殿
  璧山大成殿位于璧山县璧城镇,时代为清。璧山文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文庙建筑群,也是我市境内至今保存较好、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文庙建筑群。文庙毗邻璧山县委县政府,在县城最大的城市广场大成广场旁边。大门进去正对的是大成殿,大成殿依山而建,气势恢弘,大成殿作为璧山文庙的主体建筑,建于明代,历史上是祭奠孔子的地方,采用如意式斗拱,结构巧妙,风格独特。大成殿内每周日下午都有川剧演出,只要品一杯3元的清茶就可以免费欣赏李昌恒等川剧名伶的精彩表演,李昌恒的变脸是中华一绝。大成殿左侧为吕凤子纪念馆,其塑像就在文庙外,右侧为璧山县启慧精微艺术工作室,这两处均有精美书画作品展示。大成殿右边回廊正对璧玉堂,里面收藏品较多,璧玉堂旁边有汉代画像石棺馆,带着一种幽静与诡异。……[详细]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被侵华日军占领,国民政府沿长江节节败退至重庆。此后,重庆不仅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及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而且成为日军实施以炸迫降战略企图最主要的空袭目标。据有关史料统计:1938年至1943年间日机空袭重庆(含对空监视范围)203次,出动飞机437批,9166架次,炸、焚毁房屋17452栋,37182间,造成人员伤亡2、5万余人。其间的1941年6月5日晚,日机24架分三批偷袭重庆,在5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中,渝中区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厅(现磁器街)三段防空隧道内,发生了震惊中外、惨不忍睹的避难民众窒息、践踏惨案,造成人员伤亡2500人左右。日本的大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悲痛和辛酸,大隧道惨案,千古仅有,惨绝人寰。重庆解放后,有关部门对……[详细]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潼南大佛寺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始建,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后因宋朝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改称“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庙高33米,梯台状,佛阁七层,层层飞檐高翘,皆覆琉璃瓦。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盖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今尚完好,大佛寺历史上曾重建三次,最后一次是民国十一年重建。潼南大佛寺今存有大佛阁、观音殿、玉皇殿、鉴亭四座木结构古建筑,多为清末遗物。玉皇殿始建于民国11年(1922),据说原是当地百姓为求雨祭天而建。玉皇殿和大佛殿之间的观音殿,建于宋元年间,1946年重建,内塑千手观音。据说,观音列于佛祖右侧,是潼南大佛寺有别于其他寺院丛林的地方。大像殿内,是依崖而凿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坐像,头饰螺髻,方面大耳,慈眉祥……[详细]
东华观藏经楼
  东华观藏经楼位于渝中区凯旋路,时代为明。东华观藏经楼,又名玉泉殿、皇经楼,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凯旋路(原东华巷)7号。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是重庆主城区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东华观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巴县志》记载:“东华观,在东华巷,元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有唐宋御制碑赞,按《蜀中名胜记》引旧《志》云:城中有东华观。观后有东华十八洞,皆相通。今士人呼其为神仙口,相传东华真君于此得道。观之后殿,民国毁于火”。1926年,东华观遭遇大火,整个道观烧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灵官、玉皇、邱祖三殿。此后,东华观命运多舛,1939年遭到日机轰炸,邱祖殿被毁。1942年修凯旋路时将剩余的灵官殿和玉皇殿隔为两段……[详细]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介绍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位于环境清幽、景色秀丽、天然氧吧的南岸南山生态带黄山风景区,地处南山森林地带的最东端,两面环江、地势起伏、层峦叠嶂,古树名木数量位居重庆首位,遗址面积4053平方米,总占地500余亩,每一处遗址都是一处特色景观。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是抗战遗址与原生态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的综合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且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综合性抗战遗址博物馆旅游景区;是山城一枝独秀的旅游奇葩;是重庆旅游立足重庆走向世界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胜地。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在原“重庆黄山陪都遗迹”(重庆黄山干部疗养院)基础上拟投资2亿元(一期工程6000万元)根据《文物保0》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缮,博……[详细]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西500米渝南路边缓坡地带。1949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三团,南温泉战斗中,我军一营营长徐照奎等三十一名指战员光荣牺牲,1953年为纪念烈士们建立的历史功勋,特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由坊、亭、碑、墓四部分组成。200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简介1949年11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四野47军等部队,在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下,受命入川直捣国民党最后老巢重庆,并于24日攻占了南川。当晚,--司令在南川召开了11军、12军、47军军长会议,紧急部署解放重庆的行动计划。25日,十二军35师103团奉令作为三兵团前卫部队,从南川神童坝抄小路,飞兵南温泉,扰袭国民党军队依托南泉及其周围险要山势构筑的重庆江……[详细]
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
  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位于九龙坡区铜罐驿镇陡石塔村一社周家大湾。该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呈三合院布局。现存正房及左右两边厢房,屋前是一院坝,建筑面积412平方米。现该故居目前正在开展布展设计工作,尚未对外开放。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是中共四川省委成立地,是中共四川省委领导机关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遗址。重庆“三三一惨案”中,杨闇公、冉均等中共重庆地委负责人牺牲,--笼罩重庆,幸存革命骨干大多转移。1927年7月,中共中央派傅烈、周贡植、钟梦侠、刘披云、牛大鸣由武汉入川,负责清理和恢复四川党的组织。傅烈、周贡植回到重庆,于8月12日在城区建立了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傅烈任书记,周贡植任组织局主任兼农运书记,又调川西特委书记刘愿庵任宣传部长,牛大鸣任秘书长,被破坏的……[详细]
潼南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潼南县城南40公里的小渡镇汇集代场村,在唐代铜梁县城遗址边缘的庙儿坡小丘上。建造于明代顺四年(1406),原有三重殿,今仅存正殿及后殿的一开间。正殿为庑殿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屋面现状已经改为小青瓦屋面,翼角、脊饰大部分垮塌,修建于高80厘米的素面台基上。当心间阔7米,两梢间面阔5.7米,副阶周匝0.65米,通面阔20.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3.15米,高8.2米,建筑面积284.63平方米。龙兴寺正殿,建筑风格为明代非官式建筑,历经各代修缮改建,正殿整体结构构架、平面柱网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特征。屋面平缓,上檐出深远(2米),造型古朴,柱架用材粗壮厚重,殿内抹灰间壁墙尚保存有古代精美的壁画。龙兴寺正殿现存建筑构件,除后经维修添加更换的构件外,所有梁架、柱架、檩枋等构件均施精美彩绘,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