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361、西山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碑
  西山碑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高笋塘街道,刻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西山碑碑文是“宋四家“之一黄庭坚记游南浦西山的散文《西山记》,融记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极自然、精炼,对万州风光竭尽赞美。文共173字,被人题刻于岩石之上,高1米,宽2.6米,21行,字径大都在10厘米左右,为黄庭坚行书中的宏篇巨制,后世以西山碑名之。碑文:庭坚蒙恩东归,道出南浦。太守高仲本置酒西山,实与其从事谭处道俱来。西山者,盖郡西。渡大壑,稍陟山半,竹木百(同“柏”字)荟翳之,门水泉潴为大湖,亭榭环之。有僧舍五区,其都名名曰“勒封院”,楼观重复,出没烟霏之间,而光影在水。此邦之人,岁修禊事于此。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尽(左“存”右包耳,以及左“马”右包耳),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寺僧文照喜事,作东、西二堂于茂林……[详细]
362、岩溪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溪桥
  岩溪桥位于合川市城北高石坎办事处。含清代桥,时代为宋。岩溪桥亦名盐溪桥,古志称联济桥、古今桥,是目前发现的巴渝境内两座宋代古桥之一。原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北郊嘉陵江西岸的岩溪河口上。南宋庆元乙卯年(1195年),邑人张彦远始建。清道光丁亥年(1827年),里人朱汝惠加修,在四川省1987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是重庆市内目前发现最早的民间石拱桥,也是重庆直辖后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岩溪桥长24.3米,宽2.5米,高6.2米,单孔跨径5.6米。单卷拱双圈元榫平接式结构,条石为料。年年洪水淹没,近八百年无损。由于草街航电枢纽蓄水工程的建设,岩溪桥实施了搬迁保护,向岩溪河上游移靠了40米,对桥体的石材构建进行修复完善,对桥基进行了加固。岩溪桥为研究川东以及重庆古代桥梁建筑方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详细]
江公享堂
  江公享堂位于江津市几江镇狮子街,时代为明、清。江公享堂是明代辅相江渊在故乡江津的府第,座南朝北,砖木石结构,悬山寺屋顶,复合四合院布局三进两厢,结构规矩严谨,三级踏道上门前平台。面阔21米,通进47米,大门竖匾“江公享堂”,大门两侧有楹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门额之上正中部位嵌有竖匾“江公享堂”,均为楷体阴刻,笔力厚重工稳,为明成化帝朱见深为褒奖江渊功劳钦题。每重堂的撑弓都刻有明代风格戏剧场面和花草树木的木质浮雕。2000年,江公享堂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津利济桥
  江津利济桥位于江津市朱杨镇茨坝街,时代为清。在重庆市江津区朱杨镇境内板桥场,有一座历经180余年风雨的古桥——利济桥,又名“万古桥”,当地人习惯称其为“板桥”。此桥横跨溶溪河上,完全用石头建成。利济桥桥形雄伟壮观,桥面雕栏玉砌,堪称一大奇观。利济桥于清朝乾隆末年由乡人募谷筹资修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竣工落成。桥长84米,宽8.8米,高13.2米,闻名于江津、永川二区,是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之一。桥头竖有杨氏节孝石牌坊,两侧石栏凿有图案花纹,民间传说的“神仙石”仍镶嵌在桥面中部。虽历经百年雪雨风霜与急流狂涛,其雄奇与壮美仍旧令世人惊叹,关于它的传说更是千古流传。利济桥中镶嵌着一块奇形的十角石。相传这块石头是募资建桥之举感动上苍,神仙所赐,因而人们叫它“神仙石”,亦名“鲁班石”。利济桥两桥头……[详细]
合川文峰塔
  合川文峰塔位于合川市合阳镇南津街,时代为清。重庆市合川区文峰塔位于合川城区南津街街道,因塔身呈灰白色,俗称白塔。据《合州志》及塔内题刻记载,文峰塔又名振兴塔,由合州知州董淳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共9层。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知州李宗沆又增建4层,共为13层,通高62.2米。文峰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砌砖结构,底层内空直径4米多,顶层内空直径不足2米。塔呈锥体状,塔心为实体锥柱。从底层沿石级螺旋而上,直达第十一层。每层均刻有圆雕神像供人祀祭,顶层原有木刻魁星点斗立像,现为泥塑。塔外每层洞门上方有额楣,题词用青花瓷片镶嵌,分别以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欲罢不能、俯瞰嘉涪、扶摇直上、路入蓬瀛、春风如意、气象万千等语示塔之气势雄伟及某种祝愿。文峰塔属风水塔类型。游人登塔远眺,山光水色……[详细]
黄桷垭文峰塔
  黄桷垭文峰塔位于南岸区黄桷垭镇文峰山,时代为清。2000年,黄桷垭文峰塔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桂花湾抗战遗址群
  桂花湾抗战遗址群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镇,时代为1938—1946年。含国民政府铨叙部旧址、孔祥熙公馆、鹿钟麟公馆、吴国桢公馆、冰心寓所。2019年,桂花湾抗战遗址群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觉林寺报恩塔
  觉林寺报恩塔位于南岸区下浩觉林寺街95号,时代为清。渝州名塔——报恩塔矗立于主城区南岸的涂山之麓,兴建于清乾隆22年,竣工于38年,历时16年。塔高七层,砖石垒砌,巍峨入云。从下到上,逐层收拢缩小,层周有外突觚棱翘角,塔内构筑盘旋而上的石阶,可达塔顶,每层镌刻佛像,洞开小窗,可以纵目远眺,山川秀色,鳞次屋宇,尽收眼底。2000年,觉林寺报恩塔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盘溪无铭阙
  盘溪无铭阙在重庆市嘉陵江北岸的盘溪香炉湾,当地人称为香炉石。其地后高前低,下临深沟,前方为嘉陵江。现仅存右阙,已建亭保护,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盘溪无铭阙,其左阙已塌毁,阙身残石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由重庆市博物馆运回馆中保护。此阙西向,由细黄砂石建成。右阙现存台基、阙身和楼部一部份,由六层石材构成,通高415厘米。顶盖有瓦棱之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尚存,现已失去。经专家考证,无铭阙为汉代晚期作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等学者、名人就曾来此作过考查和研究。1951年,盘溪无铭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始建简易保护亭。1961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重庆市政府拨专项资金,重新修建了汉阙保护亭,将此阙锁盖其中加以保护。……[详细]
莲花石题刻
  莲花石题刻位于江津市几江镇南长江中,时代为宋至清。莲花石水文题刻位于江津区几江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江水中,距几江长江大桥约100米左右。它由36块大小礁石、38段题刻组成,高180.89米,全露面积可达800余平方米。因其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由于石上题刻记录了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因其地处长江重庆段最上游,是长江上游方年水文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石上的诗词、书法、镌刻艺术等均有研究价值。2000年,莲花石题刻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沧白故居及墓
  杨沧白故居及墓位于巴南区木洞镇(故居)、东泉镇东泉村(墓),时代为清(故居)、1984(墓)。杨沧白故居位于重庆巴南木洞镇,1946年为纪念杨沧白先生,木洞镇易名沧白镇。解放后改称木洞镇。杨沧白(1881—1942),名庶堪,号邠斋、天隐阁,原四川巴县木洞镇人,现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人。1903年创立四川第一个旧民主革命组织“公强会”,1906年该会改组为“同盟会重庆支部”,杨沧白任主盟。1911年,杨沧白率众推翻清朝川东政权,成立“重庆蜀军政府”,先生谦任高等顾问。先后曾任四川省长、财政部长、广州政府大元帅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和候补监委、广东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1942年8月6日,杨沧白先生在重庆病逝,1944年12月25日,国民政府将位于洪崖洞的建国路(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详细]
法国水师兵营
  法国水师兵营位于南岸区弹子石千泰巷142号,时代为1902年。法国水师兵营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谦泰巷142号,坐落于“重庆外滩”南滨路上,建筑风格上可以说是中西合璧,有序0-环绕、陈而不腐的木质地板、青砖旧瓦、牌文题刻,历史和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积淀。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成立,英人霍伯森首任重庆关税务司,川东道张华奎为关监督。从此,历史宣布重庆开埠。经与清政府议定,法国政府于1896年3月在重庆设立了领事馆,任命原驻汉口副领事哈士为重庆首任领事,馆址设在城内二仙庵,后迁至领事巷。凡四川、贵州、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的事务,皆在其管辖之下。1902年,法国海军军官虎尔斯特率领测量队乘法国军舰,在重庆南岸建立了法国水师兵营,人称奥当军营。重庆法国水师……[详细]
余栋臣故居及墓
  余栋臣故居及墓位于双桥区通桥镇新民村,时代为清。2000年,余栋臣故居及墓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家花园(徐悲鸿旧居陈列馆)
  重庆徐悲鸿旧居位于江北区大石坝98号,时代为1942-1946年。石家花园(徐悲鸿旧居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街道石门社区渝江村1号。1931年,前重庆商会会长、川东慈善会主席石荣廷在石门地区买下了江家堰(即现在盘溪河)及周围的田土,开始修建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和庭院,取名“培园”或“磐石书屋”,但当地人都习惯称之为石家别墅。该花园是集书法、石刻、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中西式结合的建筑,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正屋、院坝、佣人房、地下石屋四部分,总建筑面积1912平方米。徐悲鸿先生在战乱中旅居重庆后,喜爱文人墨客的石荣廷将紧邻其小院的二层小楼提供给徐悲鸿居住。抗战期间,徐悲鸿和夫人廖静文在此地工作生活4年多,1946年才离开,期间他筹建了研究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详细]
375、客寨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客寨桥
  客寨桥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凤乡客寨村,时代为清。龙凤客寨桥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城西25公里处,横跨平江河。始建于元代,历次均有维修,清光绪年间增建五重檐长廊及亭廊,1952年因风雨剥蚀拆去亭廊,存长廊。该建筑南北走向,形桥楼式六孔石木结构平桥。长58.2米,高8.95米。总跨57米。桥上有木结构三重檐{下方为双重檐}硬山式屋顶的长廊建筑,穿逗式梁架,三穿用七柱,通面阔21间58.2米,通进深6.25米通高4.55米。桥头为青砖山墙门洞,两头分别有七和十级踏道,桥西头系客寨村,东头民房。该桥系清溪,龙凤,塘坳等乡(镇)的主要交通要道,是当地土家族人民--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因年久失修,有部分变形和破损,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客寨桥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详细]
塔子山文峰塔
  塔子山文峰塔位于江北区寸滩,时代为清。塔子山文峰塔,别名白塔,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溉澜溪长江边的塔子山上,砖石结构,七级楼阁式,塔高26.64米,修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据文峰塔石壁上《重修文峰塔记》记载,塔子山文峰塔是在数百年前的废塔基上重新修建。从古至今,塔子山文峰塔在重庆风光景点上一直占有一定位置。《江北厅志》、《江北县志稿》均将其列为“渝州一景”的“文笔摩霄”之名。以前,行船走水的船帮们望见江北塔子山上的文峰塔时,心中便豁然开朗。“看见文峰塔就知道朝天门已经遥遥在望。塔子山文峰塔也因此成为了一座“航标”,看见它,便知到了重庆。塔子山文峰塔,坐北向南,塔为砖石结构,七级楼阁式。塔高26.64米,塔顶为六角攒尖顶,塔身呈六边形,各层有一窗(呈螺旋式)。它与南岸区黄桷垭文峰塔隔江遥相……[详细]
雷劈石崖墓群
  东汉时期的雷劈石崖墓群,隐藏在重庆市南川区茂密森林中,个个完好无损,是重庆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崖墓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的一种葬俗,古墓都是位于高高的悬崖上,这些崖墓完好无损的连接成群,形成了一个崖墓群体系。……[详细]
包鸾人民桥
  包鸾人民桥位于丰都县包鸾镇龙井居委会,时代为1951年。2019年,包鸾人民桥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沱红星渡槽
  南沱红星渡槽位于涪陵区南沱镇连丰、关东、焦岩、南沱、沿坪、石佛村,时代为1956—1972年。含1座渡槽、1座水库。2019年,南沱红星渡槽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隆胖垭渡槽
  万隆胖垭渡槽位于南川区南城街道办事处万隆村,时代为1959年。2019年,万隆胖垭渡槽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