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邳州市旅游

邳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21、姚氏宅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氏宅
  土山古镇位于邳州南部,古镇因山得名,故名土山镇。土山镇历史悠久,因《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而驰名中外。历来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经济发达。自关公屯土山约三事,这里成为忠信义勇的神往之地,明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和盐运的发展,人们扩河建镇,规模渐大。姚氏宅位于土山镇关公路,该建筑为清式民宅,为上下两层,二楼有木结构阳台,木质护栏,屋顶为清代小瓦,青砖墙体,阳台的4 根抱柱上涂有红漆,但有部分脱落。另有西厢房二间,硬山式屋顶,蝴蝶瓦屋面。房主是清末富户姚公博从山西人经营的“宝泉涌”商号手中买来。……[详细]
邳州刘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刘林遗址,位于邳县西北约30公里,中运河东岸分洪道内,东距火石埠500米。遗址面积24000平方米,1959年发现,1960年和1964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和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揭露面积共4025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6米,遗址发现有红烧土居住面和灰坑、灰沟遗迹。共清理墓葬197座墓。这片公共葬地排列有序,可分6个墓群,每个墓群可能代表了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家族集体。出土遗物1500件,计有生产工具石斧、石锛、石磨棒、砺石、石纺轮、角枪头、牙角勾形器、骨锥、骨匕、骨针、骨棱、骨鱼镖等;生活用具陶器鼎、盉、豆、罐、盆、钵、碗、觚形杯、圈足杯、平底杯等;装饰品有石环、石镯、骨管、玉佩、玉环及玉镯等。墓葬中有以狗殉葬和成年男女合葬的现象.说明已进入了一夫一妻制的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刘林文化……[详细]
23、陈氏宅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宅
  陈氏宅位于土山镇关公西路。该宅为北方民居样式,主体房屋朝向南,分上下两层,有西厢房二间。一楼房檐为木质,上雕刻有花鸟,二楼为木质地板,抬梁屋架,底梁为木结构,刻有花纹。灰砖墙,硬山式屋顶,蝴蝶瓦屋面,一层有挑檐枋,檐廊进深约1米。该建筑保存较好,现为张姓人家居住,经常维护。……[详细]
姚万和药店旧址
  姚万和药店位于土山关帝庙路南斜对面。古建筑门面房三间,青砖灰瓦,苏北民房风格。为江西客商于清初来土山街经营中药所建。姚万和药店在邳州土山有200多年的经营历史,有坐堂医生看病,所售中药为江西山区的纯种药材。它售药行医,极讲信誉,为驰名邳南一带的老药店。……[详细]
石屋寺风景区
  石屋寺风景区 石屋寺风景区位于邳州市占城镇,这里山水相映、风光旖旎,主要景点由石屋寺、知青旧居、蘑菇峰、黄草山,以及江苏最大的国营果园——占城果园,这里还是全国著名的奇石基地和“特小凤”西瓜产地,江苏省最大的苔干种植基地。……[详细]
邳州大墩子遗址
  大墩子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东一里的高地上,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5米。1963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共清理出墓葬四十四座,还有窑穴、窑等遗迹。1966年进行第二次发掘,又清理出三百座墓葬及居住遗迹等。根据底层堆积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下文化层为青莲岗文化早期的遗存。上文化层还可以分为早、晚两期,分别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相当。下层的陶器少数的泥质陶外施红色陶衣,发现很少的彩陶片,为钵和碗,是在砖黄色地上绘红色花纹,有直线、曲线、复道弧线等花纹,图案疏朗。上层的早、晚期的墓中都随葬有少量的彩陶,大多为泥质红陶,极少数为夹砂红陶。彩陶大部分是白、红、黑三色彩,单彩极少。上层早期彩陶的器形主要有敛口钵、折缘盆、直口折腹平底罐等。图案有涡纹,弧线三角纹、条纹、圆点纹、叶形纹等构……[详细]
寨山摩崖石刻
  寨山摩崖石刻又称邳州燕子埠地震摩崖石刻。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1668年7月25日晚7时至9时),山东郯城发生地震,震后举人雷亨坤记下了这次地震的情况,由寨山主持道士刻勒石上。刻面高1.45米,宽1.1米,文6行,满行14字,共77字。摩崖石刻文曰:“戊申季夏,山东同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民不可胜数。较之嘉靖年压死汪槐野、韩苑洛、马伯循之变为更甚焉。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丙午举人雷亨坤书,本山主持道士栗教成勒”。对于这次地震,受灾地区的地方志书多有记载。同治《徐州府志》载:“康熙七年六月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坏城廓庐舍,民多压死。”《邳州志》载:“月方出东方,有声自西北来,霎时地大震。”这次地震发生在晚间7时至9时,正是人们阖家相聚之时,因此造成巨大的人口伤亡。邳州距震中郯城更近……[详细]
王杰烈士墓
  王杰烈士墓位于邳州市运河镇张楼乡。王杰烈士墓占地22亩。1965年11月开始修建陵园。1967年建墓,1976年建纪念馆,197年建纪念亭。纪念亭建于王杰牺牲处,为飞檐崭角式,双层6角琉璃瓦形,青松环绕;亭南为纪念室,陈列王杰同志遗物及各种纪念品;纪念室南为烈士墓,墓体系水泥圆拱形建筑,墓正面及两侧墙壁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的题词及烈士诗抄。烈士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一年,王杰光荣入伍,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三岁的王杰,被部队选派到邳县张楼,担负训练民兵埋设-的任务。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当王杰全神贯注的向张楼-班的十二个民兵示范埋雷时,-突然地冒出烟来,千钧一发的时刻,王杰把围看的民兵往两边一推,用自己的身体扑向了-。十二个鲜活的生命得救了,而一个雷锋式的战士,牺牲在了这片热土。……[详细]
四户镇新石器至汉代遗址群
  四户镇新石器至汉代遗址群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最北部,距离邳州市55公里。四户镇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高程在31m,自北向南微倾。四户镇保存着许多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遗址,是徐州地区古村落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除大墩子遗址外,四户镇竹园村的东小墩遗(320382-0007),1962 年调查发现,面积约2.5 万平方米,地表遗物有大汶口文化的夹砂、泥质红陶凿形鼎足、器盖罐、石斧、纺轮等,商周时期的夹砂、泥质灰、红陶甗、鬲、罐残片等。四户镇凤凰村的凤凰庄遗址(编号 320382-0008),面积约2.5 万平方米。遗址距地表0.5 米以下,文化层厚约2 米。上层为商代遗存,下层属大汶口文化遗存。地表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的兽骨、蚌壳、石斧、石镰等;商代的有灰、红陶鬲、甗、罐、盆、豆等。四户镇董家村的董……[详细]
车夫山埠上画像石墓
  1998年2月和1999年3月,在邳州车夫山前埠村山北,埠上山东麓发现两座砖石混合结构的画像石墓,两座墓相距很近,墓室结构相同,画像风格一致,应是同一家族的墓地。埠上M1画像石墓,1998年2月发现。墓顶已塌毁, 仅存石砌墓壁, 墓内未见随葬品。墓门方向北向,该墓由前室、左右耳室及后室组成。墓门由两侧门柱及门楣石及两扇门扉组成, 门向外开启, 两扇门扉均素面, 大小基本相同,墓壁均石砌,前、后室墓顶砖砌,该墓共遗存画像石16 块, 雕刻技法均为浅浮雕。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车马出行、拜谒宴饮、游园等; 二是反映仙界的珍禽异兽, 如朱雀、白虎、翼龙等。另有一些属装饰性的几何图案。反映现实生活的画像主要位于前室(另有一块门楣石向外) , 后室则均为反映仙界的内容。埠上M2画像石墓,位于……[详细]
李家颜料店旧址
  李家颜料店是明末清初山西商户来土山镇经营的一处染坊。染坊是中国旧时经营丝绸、棉布、纱线和毛织物染色及漂白业务的作坊。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行业,起源很早,唐已盛行,旧时称为“查青邱”。明清时期,中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乡村集镇都设有染坊。明清时期的染坊,多为前店后坊,有的还带有后院。染坊以铁制平锅、陶缸、木楻或青石砌成大池,内可漂洗染晒,同时经营染洗用的颜料。李家颜料店位于土山镇街北村323 号,关公西路20 号,朝南向。现存有门面房三间,悬山式屋顶,蝴蝶瓦屋面,前有挑檐廊檐柱,在门跺中部有青石,上饰花鸟图。李家颜料店是邳州南部一带较大的染坊,远近闻名,后来受化学染布等产品的冲击,逐渐歇业,现改为民居。……[详细]
虎皮山墓群
  虎皮山墓群位于铁富镇连防西500 米,艾山风景区北500 米。山北侧有先期开采遗留下来的废弃石塘,在山南坡可见大量汉砖、陶片等,据村民反映,在生产中,偶有汉遗物出现。铁符镇距市区25公里,这里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夏朝初期禹分九州封车正官奚仲为伯建立邳国时,就有先民在此定居。这里汉代遗址、墓葬较多,出土大量的汉代文物。虎皮山墓群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进士门第
  进士门第古建筑位于土山镇关公路姚氏古宅东侧50 米。现存房屋三间,硬山式屋顶,蝴蝶瓦屋面,清式抬梁式构架,梁柱粗壮,内部有4 棵直径30厘米的抱柱,屋顶也以圆木为梁,抬梁三架,底梁雕刻花纹,椽子上铺设板砖(巴砖)。梁架结构现保存完好,门窗等木作在后代时维修改变了原貌。门前原竖有旗杆,后被拆除。相传该建筑为清朝沈姓人家,考中进士后回乡下修建。不过此传说还需进一步考证,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查清代进士表,清朝立国267年,共取中进士人数总计26849人,并无土山镇沈姓的记载,唯有乾隆年间宿羊山镇陈家庄人陈作新,乾隆十七年中举人,乾隆十九年中进士;陈作新之子陈略,乾隆五十四年中举人,乾隆六十年中进士。……[详细]
占城党校旧址
  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各级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乡镇党校是适应农村党的建设需要而产生的,是中共党校体系中最基层的党校。邳县占城党校是建国后最早建设的基层党校之一,为20 世纪60 年代所建,有一定的校舍规模。党校的地址位于占城镇陆井街道南侧50 米。占地约13.3万平方米,石头墙、灰瓦顶,从北至南现存十排老房屋,约200 间。占城位于邳州南部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文革-期间,占城党校成为邳县“走资派”劳动改造的地方,这里有牛棚马圈,不少老干部在此喂马。最北端一排房屋的外墙上设有宣传栏,画有文革时期宣传画及标语。现大多改建为民居,有部分作幼儿园使用。保存较为完整。……[详细]
车夫山埠上墓群
  车夫山埠上墓群位于车夫山镇东北部的埠上村、埠上山周围及村东,山上栽植松树林约1000 平方米,墓葬群分布以松树林为中心,南北长约1000 米,东西长约1500米。汉墓群以西汉土坑竖穴墓为主。村东多为东汉时期汉画像石墓,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其中玉器较为精美。1996年,徐州汉画像石馆在埠上村发现两对(4块)画像石墓中的墓窗和方形石柱,墓窗的正面刻有透雕的窗棂,侧面刻有高浮雕的胡人形象,胡人头部带着尖顶帽、脸庞瘦削,高鼻深目,或为胡人伎乐;或为相互托举,或蹲踞吹箫,最上面是胡人肩部托举栌斗,最下面的胡人站立在狮子或麒麟身上。徐州汉画像石馆在该处征集的方形石柱,柱高110、宽50、厚47厘米,上刻一胡人吹箫,肩负栌斗,下刻人首熊身怪兽,头部侧歪,胡人蹲踞在怪兽肩部。据调查,埠上村还发现有完整的……[详细]
戴庄锅山墓群
  戴庄锅山墓群位于邳州市戴庄镇西约2 公里的锅山南麓,山前村北100 米。汉墓多分布在山南坡,为土坑竖穴墓和汉画像石墓为主,墓葬较为密集,曾出土器物有铜器、铁器、玉器等。画像石墓是西汉晚期至东汉末以石刻画像为装饰的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墓主多为强宗豪右和高官显贵。汉画像石墓的发掘和研究,是汉--古和美术考古的一项重要内容。戴庄一带是邳州画像石墓发现比较集中的地方,时代一般为东汉中晚期,墓室结构大部分为前堂后室结构,雕刻技法为浅浮雕。山上有一采石场,现已废弃。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甘山墓群
  甘山墓群位于占城镇陆井南1公里,甘山村南侧。地表散落有汉砖及汉陶片。在山顶部及山南坡有汉砖室墓及石室墓多座,出土有陶罐、铜熏、铁剑、玉蝉等文物。占城距离汉代的下邳县较近(县治在睢宁县古邳镇),这里是东汉下邳国的国都,占城附近出土有东汉时期的石辟邪,附近的汉墓群有:炮山墓群、白山墓群、黄草山墓群、石屋山墓群等,经考古发掘的有白山固子汉墓等。甘山墓群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吕省盐行旧址
  吕省盐行旧址位于土山镇关公路,现为镇粮管所,现有大仓数十间及沿街门面房。明末清初由山西盐商迁来经营盐行,当时规模较大,周围安徽、山东几省市都在此采购,解放后停业。明清时期,盐行专卖制,获利甚厚,运销食盐是为商人争趋获利之业。 清顾炎武 《日知录?行盐》:“余少居昆山、常熟之间,为两浙行盐地,而民间多贩淮盐。” 清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盐课》:“州县之有盐课者,乃商人认地行盐。” 明清时期的山西籍盐商,以善于经营、多富商而著称。明清山西盐商,不仅足迹遍于国内各大盐场,而且多富商。在两淮,“向来山西、徽歙富人之商于淮者百数十户,蓄资以七八千万计”。邳州土山镇的盐行是当时苏北一带比较显著的商户,现存的临街门面建筑为硬山式挑檐枋木结构,面阔五间,前面有檐廊,蝴蝶瓦屋面。……[详细]
邳州鹅鸭城遗址
  鹅鸭城遗址位于汉代武原县境内,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徐人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如《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至败,乃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 鹅鸭城城址东、北、西三面环山,平面大致呈方形,边长500 米,面积约2.5 万平方米,现四面夯筑城墙仍清晰可见,宽10~15 米,存高1~2 米,以东墙北段保存最好。从断面看,文化层厚度在1.5 米左右。城址南部区域已基本破坏殆尽。地表遗物不甚丰富,主要有几何印纹陶片,夹砂红陶片、灰陶片及石罄毛坯及铜镞,亦有少量汉板、筒瓦片,遗址中还出土有四枚磬坯。从鹅鸭城遗址的位置、地层堆积及出土文物的特征来看,与徐偃王败走武原完全吻合,鹅鸭城遗址可能为春秋时期徐国城址。当地百姓传说此城是由镇守于此的良王的鹅鸭二将而得名……[详细]
禹王山墓群
  禹王山墓群位于邳州戴庄镇李圩村,禹王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名;另一种说法是“禹”“徐”读音都属鱼部,禹王是徐王的转音,是因纪年徐偃王而名,应为徐山。《水经注?泗水》载:武原“县东有徐庙山,山上有石室,徐庙也。”《明一统志》载:“徐山旧名武原山。”《后汉书》注“武原故城在下邳县北,徐山在其东。”《邳州志》载“徐偃王墓在徐山……石室祠在徐山,徐偃王走死武原,民间凿山为宅祀。”从史书记载得知,武原县东有徐山,本名武原山,即今禹王山。禹王山的汉墓群占地面积约500 平方米。有汉墓10 余座,墓葬的类型有石棺墓、砖室墓和竖穴土坑墓,墓葬群的年代从西汉延续到东汉晚期。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灶、陶磨、陶圈、铜镜及数块画像石。该墓葬群应与汉代的武原县有直接关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