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兆祥黄公祠
  兆祥黄公祠位于祖庙街道辖区兆样路。建于1920年,是佛山著名中成药“黄祥华如意油”始创人黄大年的祠堂,由其子黄奕南等为其父按清代祠堂制式兴建的大型祠宅组合式建筑群。祠堂气势雄伟,设计精巧独到,装修豪华考究,是佛山现存祠堂式建筑的代表。主体建筑坐西向东,由纵轴线上排列的头门、拜亭、二进、三进、后进等建筑组成,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左右两侧还有由青云巷相间的四进厢房(住宅),左右对称,整齐划一。总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头门上有“兆祥黄公祠”石刻门额,门廊梁架遍布雕缕精致的漆金木雕,前墙的水磨青砖整齐美观,拜亭利用二进建筑的前檐柱构筑而成。二进、三进的构架沿清制为瓜柱式抬梁结构,室内宽敞明亮,装饰的各种艺术构件富丽高雅。该祠堂祠宅合一的总体布局形式,为佛山的祠堂式建筑融入了新的环境元素,在……[详细]
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和平县阳明镇先烈路城南的小山顶上。该纪念碑是为纪念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和平籍革命烈士而建造。于1957年2月动工兴建,基座六棱体形,每边长2.5米。碑台680平方米,纪念碑建在平台中央,山石砌成,弹头形尖顶。纪念碑用山石砌筑,表面批荡石米,平面六棱形,高14.6米,二级高30厘米底座,底座边长4米,碑体底边长2.6米,高2.8米处砌出腰檐,檐下镶嵌碑序与烈士名单碑刻。檐上南北两面浮塑“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其余四面分别塑“壮志凌云伟大功勋,无产阶级的好儿女,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壮烈牺牲千古流芳”。六棱台形顶,绕纪念碑有六棱形平台。近年来,烈士纪念碑平台下新建了4座凉亭,铺设了四周阶梯,进行全面绿化,并对碑身进行了一次大型的维修。2001年兴建了南大门,南北两面山下各有……[详细]
罗定学宫
  罗定学宫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下辖罗定市罗城镇西区,为清代罗定直隶州的学宫。罗定学宫是广东西、南二江流域仅存的形制最完整、规模最大、保存古建筑物最多的学宫。学宫俗称文庙、孔庙,专为祭祀孔夫子而设立。罗定学宫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后代多有修缮,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御路、月台、大成殿、崇圣祠等,两侧配两庑、乡贤祠、名宦祠、奎星楼、德义祠、学署和明伦堂等。罗定学宫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朴素、轻巧、实用。整体布局严谨,遵守传统形制,细部装修和装饰又有创新,铺地、砖柱、斗拱等做法都很有特色。如大成门左侧的名宦祠和明伦堂、右侧的乡贤祠都是岭南硬山顶厅堂式建筑;学宫的砖木结构结合巧妙,简洁明了,善用当地材料,其中凹心砖的砌筑很独特。这种砖为南江流域首创,砖体分……[详细]
184、华峰寺
华峰寺
  华峰寺位于萝岗区禾丰村,距增城市区41公里的中国名寺--华峰寺,既是佛教圣地,又是革命根据地,也是旅游胜地。华峰寺是中国著名佛教名寺之一。华峰寺始建于公元1682年清朝康熙壬戍之秋,由南樵和尚始创,至今已有323年历史。据历史记载,华峰寺建筑宏伟壮丽、构造精巧,史称“古寺一景别有洞天,老梅百株自成香国”,共有“断尘石僧归”、“一叶轩乘凉”、“佛迹岩”、“梅花谷”、“罗汉溪”等名胜古迹27处,占地有4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华峰寺建寺之后,香火鼎盛,香客不断。据记载,自始祖南樵和尚至光绪年的慧光法师共有12代高僧在华峰寺主持佛事并在此圆寂;到民国时期,尚有僧人主管寺院法堂。在明乘法师编著的100卷《中国佛寺志》中,广州地区仅收录了《光孝寺志》和《华峰山志》。可见,华峰寺在中国佛教……[详细]
罗浮山宝积寺
  罗浮山宝积寺,是禅修的道场,在宋朝已经声名远播,祖师曾经开示:“金马银鸟自由飞,五色经幡宝积回。”意思为:1000年后,汽车飞机世界各地奔飞,宝积寺五色的吉祥经幡飘扬广度有缘众生。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其理论源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法系,于良价禅师和他的徒弟本寂禅师发扬光大。宝积寺据《博罗县志》记载:当年古寺设有御书阁、藏太宗、真宗、仁宗御书及景德赐佛衣、嘉估藏经等。因历史变迁,宝积寺早已被毁,只留古迹。据史料介绍,罗浮山“宝积寺”创建于公元357年,因其位于罗浮山山峰“九观十八寺”之一的轸星座之翼,形如“变应玑积、铨德钧物、犹如宣宝器”,故名“宝积寺”。晋朝以后成为岭南佛教传播中心,隋唐进入鼎盛时代。公元502年,天竺三藏智药禅师在广州光教寺元年(公元705年)印度高僧般刺密谛与怀迪大师合……[详细]
榕城进贤门城楼
  进贤门城楼位于古榕城东隅(今市区新兴路口)。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正面朝东。因通抵学宫,取增进贤士之意,故名“进贤门”。城楼建筑分三层,下层为瓮城门,中层为城楼,上层为琉璃亭阁,花窗活牖,飞檐翘角,朱栏雕栋,雅致堂皇。明清时为击柝施更场所,每当晨曦初现,报晓号声随风悠荡,驱散朝雾,迎来朝晖,声闻全城,自有一股韵昧,即古八景之“谯楼晓角”。景点位置广东揭阳榕城区进贤门大道……[详细]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位于大埔县,年代为清,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人境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是晚清维新思想家、外交家何如璋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何如璋故居为世人了解和研究大埔文化史、客家人物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史料标本。2005年4月,何如璋故居被大埔县政府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梅州市文化旅游部门推选为市主线旅游点。2007年被广东和浙江两省数家大型旅游公司评定为广东省四十大旅游点。人境庐建筑群依山傍水,坐西向东,恰处于大埔县双坑村田心之中。旧为私塾书斋的“日新书屋”和“耕经别墅”,与祖居“太史第”(茂塘公祠)和故居“人境庐”“通奉第”“宫詹第”呈“器”字形有序排列。其中“人境庐”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280多平方米。这几栋建……[详细]
陈心陶纪念碑
  陈心陶纪念碑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九龙山,是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心陶1925年在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广州岭南大学任教。192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1929年取得了硕士学位。尔后,又在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学成以后,他拒绝了学校的极力挽留,回到岭南大学任教,担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0年,陈心陶积极响应号召,来到广东三水、新会血吸虫疫区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血防工作最有成就的血防科学家之一。几经艰辛,终于第一次在广东所属地区检获钉螺,后来经过动物感染试验,证实了广东血吸虫病流行区……[详细]
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
  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6×1.5米,“终南”,楷书,刻石为0.68×0.28米。潮阳知县臧宪祖题诗:“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花;思扶弱主回天顾,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气一腔吞巨浪,丹心万古照寒沙;成仁取义酬君父,读史谁能不叹嗟。”刻面为2.3×2.5米。现代刘海粟题“海天砥柱”、“云龙风虎”和1962年诗人老舍的游海门题莲花峰……[详细]
190、都爷祠
都爷祠
  “都爷祠”——该祠位于峡山镇旧城区内。因峡山镇桃溪村人、大理寺卿周光镐勤政爱民、平定叛乱有功,当他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告老还乡之际,由皇帝赐建。潮汕人称周光镐为周都爷,其祠称“都爷祠”。该祠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坐西向东,为三厅两天井土木结构。其飞檐照壁雕刻精美。1992年,由海外华侨和周氏后代集资200多万元,照原样进行修葺。由潮安工艺美术厂制作、内用玻璃钢外用古工艺涂漆贴金、高2.6米的周光镐塑像代替了原来的神龛,置于第三进大厅中。……[详细]
白沙龙母庙
  白沙龙母庙在端州区西郊龟顶山东侧,南临西江,因庙址面临西江北岸的白沙滩,故名白沙龙母庙。白沙龙母庙始建于南宋咸淳年(1265-1274年),后历代有修葺,是众多的龙母行宫中,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间皇帝赐封的行宫。该庙现仅存牌坊、龙母亭及大殿的一部分,肇庆八景中的“龟顶松荫”和“白沙夜月”离庙不远。龙母亭建筑面积28平方米,蓝色琉璃瓦歇山顶,柱上刻有“书赐龙章恩承上国;碑铭母德泽沛神州”的对联;大殿仅存东厢,残存面积56平方米。该庙1984年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格局白沙龙母庙坐北向南,整个建筑群采用砖木结构,按帝皇“九五之尊”的建筑格局,大殿、后殿、五龙子殿、七姐妹殿一起,共为九开间,以中轴线贯穿整个建筑群,正门石碑坊建筑成五开间,从石牌坊进入,空地通道之旁,东有龙母亭,西有戏台,通……[详细]
莲开净寺
  莲开净寺,位于南雄市南郊一公里处,是粤北较大的尼众丛林之一。莲开净寺,原名莲社庵,由念纯大师创建于明朝,据《直隶南雄州志》载:莲社庵,青莲寺,兴隆庵,渡山寺均在水南村,在这几座寺院中,以莲社庵为最。兴建于清道光年间,曾有住众百余,香火甚旺,时为郡内著名之佛教圣地,亦是岭南之名庵。随着历史的变迁,该寺院衰于民末,抗战时期,僧人离散,至五十年代,殿堂只剩残垣断壁,伴随几株挺拔古树,佛像荡然无存。逐渐成为苗圃场用地。改革开放以来,落实宗教政策,一九九四年由南雄市政府礼请当代禅宗大师本焕老和尚发起重建,并委派其徒印先、徒孙顿勇等人筹建,得到了政府及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全面落成,建筑面积达八千多平方米,建筑造价两千五百多万元.按照虚实相称,多重对称和方便活动有利修持的原则。其建筑风格……[详细]
刘氏家塾
  刘氏家塾,坐落在广东粤西阳春市三甲镇,始祖念三郎【巨汉公之三子】从闽入粤于阳春开居,系开七公派下广传公的宗裔,属十二房巨汉公的支脉世系。该宗祠始建于公元1689年至1693年历经五年竣工。位于阳春市三甲镇中心小学内。建于清康熙年间,清光绪九年(1883年)改为刘氏义学,光绪三十四年改为刘氏学堂。1983年改为三甲中心小学。学堂占地面积6354平方米,建筑面积1826.6平方米。包括讲堂、教务处、礼堂、会客室、师生宿舍等建筑。自民国15年(1926年)以后,增设了图书馆、仪器室等。学堂悬山顶,脊、梁、檐、屏等精雕细刻人物花卉,壁画彩绘栩栩如生。现学堂建筑仍为学校所用,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雕刻、屏风、匾额已遭破坏。走近庄严雄伟的家塾,抬头可见屋檐上有栩栩如生的灰雕,屋檐下有精美细致的木雕,纹理清晰……[详细]
西樵黄大仙祠
  西樵黄大仙祠依山而筑,集西樵山之毓秀于一身,终年云霭缭绕,灵气十足。黄大仙祠朱墙金瓦,映着青山凝翠,庄严而不失明艳。祠内彩绘构图天马行空,笔触细腻,各种神兽、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为黄大仙祠增色不少。镇祠之宝黄大仙金像含千足金52.1公斤,为世界上含金量最多的神像;财神殿的纯银聚宝盆重达100公斤,同样是世界之最的还有15公斤黄大仙金砖和700公斤紫铜药葫芦供游客观赏。祠内有黄大仙金像和纯银聚宝盆两个世界之最的特色。黃大仙圣像供奉于赤松黃大仙祠正殿。黃大仙金像高1.5米,寬1.2米,含52.1公斤纯黃金,为世界最重的纯黃金神像,已获得健力士世界记录认证。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生于西元328年,擅长炼丹和医术,赠医施药、普济劝善,为世人敬仰,因此民间素有祀奉黃大仙的习俗。黄大仙金像左边是王重阳金像,……[详细]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
  中山大学康乐园是晋朝时期著名诗人康乐公谢灵运被贬后的居住之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康乐园早期建筑即岭南大学旧址,在广州市新港西路康乐村。该大学前身是创办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的格致书院,是美国基督教人士掌控的教会学校,校址在今沙基(今六二三路)。后来此校两度迁址,迁到澳门后改名岭南学堂。光绪二十九年,美国博士尹士嘉和香山举人钟荣光,把岭南学堂自澳门迁到康乐村。钟荣光到处奔走,募捐了120余万元建校,占地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民国16年(1927),分设文理科学院、农科学院、蚕丝科学院、商科学院;另附设高中学校、初中学校、小学校、华侨学校、幼稚园、图书馆、博物馆、教员住宅、学生宿舍,共60余所。其中,图书馆始建于1905年(称“马丁堂”),所藏中西书籍20余万册。除此之外,今天的康乐园建……[详细]
196、熙春塔
熙春塔
  熙春塔屹立在恩城东侧的锦江河拌,姿势雄伟,有如一支倒立呐文笔,笔锋直指苍天。熙春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为七层实心塔。乡人祈祷通过此塔能促成恩平地万文运亨通,英才辈出,到了道光元年(1821年),乡人又认为实心塔有碍于人才的产生,于是又于原塔顶端增建了两层空心塔,成为九层宝塔。当时该塔取义“熙春晓雨”被列为恩平八景之一。可惜旧塔于1958年被废。1986年,在海内外恩平乡亲的倡议下重建熙存塔。新塔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结构,塔高九层,高51米,占地面积144平方米。塔身多层挑出腰檐平座,平座置白石栏杆,衬以黄墙碧瓦,斗檐飞拱,檐角系有风铃。塔内每层对开四门,有盘旋楼梯上至顶层。现在,以熙春塔为中心新建成了古塔公园,园内广种多款名花异卉,成为市民们休闲的绝佳去处。……[详细]
茶东陈氏宗祠建筑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位于中山市南朗镇茶东村。据《陈氏族谱》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手抄本记载:茶东陈氏始祖玄保,名尚志,号贞六里。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出生,明洪武十年(1377年)卒。北宋从闽南迁徙至文顺乡香山(当时香山尚未开县,属东莞文顺乡)茶园之东定居。明初建有“里仁祖家庙”。明代中期始建陈氏宗祠。清顺治九年(1652年)海盗进村抢掠,烧毁宗祠。至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之后陆续在其侧建有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筠溪陈公祠等宗祠。陈氏宗祠历经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多次重修。现为道光年间重修后的祠院,保留着明末清初的建筑艺术。该宗祠与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等联成一片,连片三座,均为硬山式龙船脊砖木结构,成为一个陈氏宗祠群。陈氏宗祠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详细]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旧址于1978年5月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详细]
金海湾植物园
  金海湾植物园位于惠来县仙庵镇,是粤东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唯一一个建在沙滩上的高尔夫球场,蔚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奔腾的白浪,翠绿的草坪--你可以一边享受着阳光、海滩,一边悠闲地挥动着高尔夫球杆,那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海滩上还建有植物园,里边的植物达4000余种,乃奇花异草及珍稀植物的天堂。度假村倚着长达7公里的金海湾海滩而建,阳光、海浪、沙滩、草地、热带雨林、度假休闲小木屋,使游客尽享天伦之乐。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园区规划面积11000亩,这里原是一片不宜农林的荒沙滩,现已建成大型的生态环境旅游区,金湾绿滩,绿草茵茵,沙滩洁净,海水碧蓝,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欧式、美式、澳式、日式高尔夫球场,迎风斗艳的植物园,壮阔怡人的海滨俱乐部,是休闲度假之理想去处。金海湾植物园俱乐部位……[详细]
200、得道庵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得道庵
  得道庵位于捷胜镇郊区“海岸第一山”的山腰,面积600平方米,距离镇中心0.5公里,景区隔壁为道教场所云山观。得道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原叫“云山寺”。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住持僧遇缘禅师扩建这座庵寺时,易名为“得道庵”,大门匾额“得道庵”三字,长1.8米,宽0.66米。有“地拓三弓,却萃西山之秀,天开八景,洵增南国之光”之雅颂。得道庵历来名闻遐迩,“胜地灵岩”即是指得道庵。得道庵背山面海,山势高耸,怪石嵯峨,山色秀丽,庵内有虹桥捷步、曲径通幽、莲池印月、胜地灵岩、碧涧流泉、古壁苍松、石船泛陆、仙井盘空等八景。历来题写的诗词不少,可以感受到“有听涛声奏梵乐,远观海天共一色”的美好意境。得道庵的和尚常以茶待客,相传饮了这里的山泉所泡之茶,可益寿延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