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惠州泗洲塔
  又称玉塔,位于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明代嘉靖42年(公元1584年)塔毁,明万历初改建为亭。万历46年(公元1618年)又重建为塔。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据传唐代龙朔年间,西域名僧僧伽大师来中国,后在长安圆寂,唐中宗为他在泗洲建塔。于是,各地仿效泗洲建僧伽塔,故称为泗洲塔。宋代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诗句。明月东升,晚烟薄窄,微风舒波,塔影卧其间,曰“玉塔微澜”。每当夕阳西下,“倒影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不知自起浮……[详细]
黄氏宗祠——中共徐闻县工委、徐闻县人民政府驻地遗址
  黄氏宗祠——中共徐闻县工委、徐闻县人民政府驻地遗址位于湛江市徐闻县下洋镇那屋村,东经110°28′33″,北纬20°28′35″。那屋村是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村庄。1944年,下洋镇那屋村建立了游击小组,组长黄熙英,成员10多人,装备有驳壳枪2支,-1支,步枪7支。游击小组主要活动是开展军事训练,保卫村庄。1949年2月,中共徐闻县临时工委决定在上东区解放区与县东部群众基础较好的游击区,先建立党组织、政权及武装三结合的乡级人民政权,领导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下洋率先成立了县内第一个乡级人民政府,下洋乡乡长黄熙英,副乡长林大秀、黄义耀。乡政府驻地那屋村黄氏宗祠。1949年2月下旬,中共徐闻县临时工作委员会,为巩固革命老区、开辟新区,发展革命武装,从而有力地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在下洋……[详细]
唐家三庙
  唐家三庙(含圣堂庙、文武帝殿、金花庙)位于唐家湾镇唐家村大同路西北面,由圣堂庙、文武帝殿、金花庙并列组成,故称“唐家三庙”。它是珠海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宇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是研究珠海地方史和民俗史等方面的珍贵实体资料,也是承载唐家湾地区海内外乡亲乡情乡思的标志物,并在2010年5月入选了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名单。唐家三庙坐西北向东南,青砖瓦顶,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总面阔32.72米,总进深29.6米,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门前有平台与三庙并长,高出地面约1米,设有矮墙,长13.5米。目前庙貌基本是按同治二年的情况进行恢复的。三庙内共有石碑9块,其中7块是清代古碑,记载了唐家人曾数度集资修三庙及围墙的事宜,根据古碑记载,该庙曾于清乾隆四十年(177……[详细]
赤坎南楼
  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瞭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曾在此坚守八天九夜狙击日军,最后被捕遭日军残暴杀害。1983年,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300多万元,在原址建成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南楼是开平赤坎一座极其普通的碉楼,它虽然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表,但经过战火的洗礼和硝烟的熏染,弹痕累累,成了历史的见证。在日寇肆虐,硝然弥漫的年代,赤坎司徒氏七位抗日英雄在这里谱写了一曲精忠报国、气吞山河的伟大乐章。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地址:广东门市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详细]
325、榴花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榴花塔
  榴花塔在附城铜岭,在主要的公路旁边,十分醒目。据说它是明朝万历年间当地人袁昌祚、袁应文所建,他们是当时的解元,也就是科举当地第一名,象唐伯虎那样有名的人物,而且后来也上京考中了进士。他们当时建塔是因为当地有两条流经这个地区的河总是泛滥,所以建塔以镇之。这铜岭离峡山七八里,受到东江潮汐的影响,为大水口,所以按古时风俗是必须建塔的,象杭州的六合塔就是建来镇压钱塘潮一样的道理。这个塔到1935年重建过一次,但登临时已见到墙皮剥落,砖石松动,很有些危险,所以到1999年全面维修,塔以红砂贮存岩为基础,青砖灰沙砌筑,为平面八角形,塔分七层,高39.75米,每层有凌角子叠涩出檐挑出平座,沿穿壁梯级绕平座分级可登。倡建人袁昌祚《募建榴花塔疏》道明建塔委由“温塘,增步,茶山三乡鼎立,皆以两溪为带而出峡,以通……[详细]
蒋光鼐故居
  荔荫园(蒋光鼐故居)位于虎门镇南行5公里的南栅管理区新基村,背靠三台山。该园以广植荔枝而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祖父蒋理祥手创。蒋理祥字议寰,号吉云,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上,为翰林院编修。1887年,蒋光鼐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跟随孙中山革命,战功显赫。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指挥了“—·二八”淞沪抗战,大挫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花岗岩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建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龙眼、黄皮、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详细]
327、寸金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寸金桥
  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寸金浩气”是湛江八景之一。位于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原广州湾租界西面界河赤坎河(又称文章河)上。河水连接寸金桥公园月影湖,桥之西为华界,桥之东为租界,是为纪念1898━1899年遂溪人民反抗法国强租广州湾的斗争的史志性建筑物。1925年遂溪县麻章区绅民建,原有的“寸金桥”隶书桥名刻石,现存湛江市博物馆。抗日战争时期重修,1959年和1986年扩建,为石砌单拱式水泥桥面桥梁,全长19米、面宽11.6米,单拱园径6.5米,桥面南北两侧各置栏柱,人车分道。桥头东西有董必武、郭沫若题词桥匾,董必武题书“寸金桥”,郭沫若题“一寸河山一寸金”。接着,路改名寸金路,公园改名寸金桥公园,车站和酒家均以“寸金”命名。寸金桥两侧为寸金桥公园,公园建于1958年,原名“西山公园”“人民……[详细]
莲花山邓小平铜像
  邓小平塑像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2000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塑像落成,江泽民同志为塑像揭幕。塑像高6米,重6吨,由主体塑像和底座组成。主体塑像为小平同志身披风衣,气宇轩昂,步伐坚实,大步向前行走形象,硅青铜材质。钢筋混凝土底座以花岗岩石包封。背面大理石碑刻“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基座南面刻有行书繁体文字题记“邓小平同志。江泽民二○○○年十月一日”。这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竖立的小平同志塑像,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寄托了特区大步向前,实践创新的精神和深圳市民对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对研究和保护改革开放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2005年经“深……[详细]
饶平金光寺
  饶平县高堂镇群星管区的大岭山金光寺,自1989年以来重建,由吴楚君女居士为首辛苦筹资,住持释弘广等海内外善信鼎力捐款,辟山修路,削坡筑宇,殿堂众多,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引鹤泉清,为粤东梵宇新秀。相传在唐朝时建有金光庵,后湮。仅残存墙壁。明初地理师“虱母仙”何野云来此相地,称赞是风水宝地,并留下在附近“鲤鱼上树时下葬必出贵人”之话。自1989年起,由邑人吴楚君女居士等发下宏愿,在此重建大规模寺院。逐年辟山而建,今已颇具规模,为饶邑添一较有气派的崭新寺院。寺坐西北向东南,依山而筑,总建筑面积已逾千平方米,总投资有超千万元之巨。今已建成右边准菩提殿(300余平方米)、左边玉佛殿(200平方米)、后面两侧观音殿(200平方米)、泰佛殿(150平方米)及办公室、僧舍、斋堂等。观音殿内奉泰式千手观音铜像……[详细]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罗氏祠堂。1934年夏,罗响(方华)、张觉青在热水创办了东华小学,该校就设在罗氏祠堂内,罗响任校长,张觉青任教导主任,聘请罗镜清、王守中等先进青年为教员。1938年初,中共广东省委派遣麦任(麦文,东莞人)到东江上游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同年5月,麦任在老隆经黄用舒(建党对象)介绍认识了罗响,并与罗响同赴和平热水,对罗响、张觉青进行深入考察。麦任深感罗、张已经成熟,决定先发展罗响入党,再由罗响发展张觉青入党。罗响、张觉青入党后,又发展了叶镜芬入党,并于1938年6月成立了中共和平县党小组,罗响任小组长,上属中共龙川支部领导。1938年6月至8月,党小组先后发展了黄惊白、罗宝萱、陈仁、罗维之(罗镜清)、章平(张祥镇)、王守中、朱理从、罗儒科、黄佛光、罗北……[详细]
普陀岩寺
  饶平县所城镇上湾村西北幽谷中的普陀岩,俗称“上湾岩”,位于闽粤交界南海之滨,背靠龙湾山麓,漫山遍野林木翠茂,奇石嶙峋,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恬静。一条迂回曲折之石径,约二百余级,从山下蜿蜒而上,绕过林中凉亭,直通庵寺山门。它创自南宋淳熙(1174—1189),从1980年起修葺扩建,历10余年全面告竣。1988年10月21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批准开放。普陀岩依山而成,佛宇俱梵以石。创自南宋,1980年至1990年修葺一新。总占地100亩。数株古榕,苍劲挺勃。四周绿竹环绕,清风习习,使人心旷神怡。寺内依山分为三层。一层正厅为大雄宝殿,二层是地势较高的天然石屋,屋顶巨石镌有“普陀伽山”四个大字,屋内供奉三尊石佛。相传于宋朝淳熙年间(1174—1189),东里上湾乡练公端珦为寻……[详细]
烟墩山塔(阜峰文塔)
  烟墩山塔又名阜峰文塔,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城区烟墩山山顶,烟墩山在古代原是南海的海防前哨之一,上有烽火台,每当发现海盗意图来袭,即焚烟示警。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县后,由于地处边隅,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在全国被划归“下县”。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有人从“风水”的角度找到了原因。据说,这里的地势原属“网缯(即鱼网)地”,岐江东西两岸的烟墩山和马山,就是张开“神缯”就向烟墩山倾斜,结果“财气”就白白地给漏走了。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九月,香山知县蔡继善接受了乡绅们的提议,决定在烟墩山上兴修风水塔,使之总高度与长洲的马山相齐,这就是现今烟墩山塔的来历。烟墩山塔在民间又称“花塔”,是一座七层八角形楼阁式砖结构塔,塔置平座,凌角牙砖与线砖相间叠涩出檐,塔顶用铸铁制成。高24.5米……[详细]
电城钟鼓楼
  钟鼓楼坐落于电城镇十字街口,原属神电卫城的一座指挥烽火台,亦是粤西南海滩涂沿海共二十四座烽火台的主要驻兵指挥台之首,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其改为“文昌阁”,题额曰:“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民国期间也曾有过修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鼓楼曾被电城供销社用作膳堂饭店,对外经营餐饮。其时钟鼓楼的古铁钟还存在,公社化期间,被抬走砸烂投进了炼铁炉。1984年,钟鼓楼被公布为电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在茂名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市、县、镇三级政府合资对钟鼓楼进行了重修。历时半年之久,于1993年8月竣工,耗资36万元。电城钟鼓楼为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三……[详细]
尢列故居
  尢列故居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于南方的一个秘密据点,位于广东顺德杏坛镇北水村。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进三间布局的砖木结构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尢家大宅始建于1837年,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破坏。以前尤家大宅占地几十亩,有新旧两个花园。1895年尤列与陆皓东、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创办兴利蚕种公司,以经营优良蚕种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孙中山多次在此议事,并为书问榜兴利在我,利归于农,陆皓东也在此绘出青天白日旗的初样。据当地老人介绍,孙中山、尤列等人在这里还差点出了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尤列与孙中山等人正在开会时被清兵包围,危急时刻,尤列与孙中山向村民借了一些衣物蒙着头,游水过河,逃脱了追捕。据一些村民……[详细]
龙湖寨建筑群
  龙湖寨建筑群(含许氏宗祠、林氏宗祠、婆祠、是荷公祠、儒林第、院巷许厝、福茂内、方伯第)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就在公路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寨内庭院深深,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走进龙湖寨门,街巷井然有序,祠第无数,庭院深深,而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因而称“龙湖”,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龙湖寨为多姓聚居之地,帮书斋名称有以姓氏郡望命名的,如黄姓的“江夏家塾”﹑许姓的“高阳家塾”﹑肖姓的……[详细]
兴宁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事处文星村长陂岭。兴宁文峰塔建设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已有200多年历史。相传建塔前,兴宁近三十年未占科甲,县令仲子履认为山川文气不足,倡导主持兴建此塔以兴文风。文峰塔正门朝北,塔分十层,高三十八点六米,一说通高四十五点八米。塔基面积一百五十平方米,第一、二层方形,以上八角形,顶部葫芦形。每层墙体均有方形、扇形、拱形等不同形状的塔孔。兴宁文峰塔塔梯为壁内折上式,各层有木楼板。塔的设计和施工,为潮州名匠承办,建筑工艺水平较高。每一层都有窗户,整座塔有各式各样的窗户。因战争破坏和自然破坏,许多窗户已经只剩下窗框,八至十层仅有窗户,翠绿色,形状不同,非常精美、别致。此塔系青砖砌筑,结构严谨稳重,造形挺拔秀丽。兴宁文峰塔于1980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详细]
百庆楼(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
  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白洋湖百庆楼,是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后方基地中洞遗址群的主要建筑之一。1927年5月,东江第一次武装起义后,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工农革命武装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各县城,向中洞集中。在酝酿组织东江第二次武装暴-动期间,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陆丰转移进入中洞,在百庆楼办公,彭湃任书记,张善铭代理书记。同年八九月间,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由黄雍任主席,亦迁入百庆楼办公。10月中旬,南昌起义部队余部1000多人进入中洞,并在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师部亦设在百庆楼,由董朗任师长,颜昌颐任党代表,王备任参谋长。1928年3月,高潭的土地革命受到挫折后,百庆楼遭国民党军队焚毁……[详细]
高潭苏维埃政府旧址
  高潭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原为高潭罗氏宗祠。上三间下三间两头横屋的砖瓦结构。祠内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位于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原为高潭罗氏宗祠。上三间下三间两头横屋的砖瓦结构。祠内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南下进入东江地区后,于10月12日到达中洞,后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与此同时,中共东江特委也在中洞进行组织机构调整,设立党政军领导机关。随后,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东江人民和工农武装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先后推翻了国民党海陆丰等县反动政权。为巩固取得的革命成果,高潭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迅速进行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工作。11月11日,高潭圩召开近……[详细]
兴宁古城墙
  兴宁古城墙位于梅州市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史料记载,明成化三年(1467年)冬,兴宁知县秦宏奏报朝廷核准重建县城,改土垣为砖城,翌年夏建成。城高1.85丈、周长626丈、雉堞903个,环城掘濠,深0.7丈、宽2丈。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个城门楼,并更名东门为平远门,西门为阜成门,南门为迎薰门,北门为拱辰门。现存兴宁古城墙绝大部分为明成化年间所建。建国初期,城门、城墙仍保存完整,1958年后,城濠逐步填埋,现大部分墙基仍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城墙上开始有单位和居民兴建厂房和住宅。现南门(迎薰门)保留最为完整,北门仍保存内门,东门和西门在文革时期被拆除。从现有保存可以看出,古城墙建筑材料底部是窑制青砖,顶部为夯土墙,厚实坚固,虽历经五百多个春秋,砖块上“城砖”两字依然清晰可见。兴宁古城……[详细]
莱芜古炮台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凤翔街道莱芜岛上,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大莱芜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与南澳长山尾炮台相望,称之“姐妹炮台”,是粤东地区古建筑方型炮台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外围宽四十二丈,高一丈五尺,设大炮八位,营房二十三间,操巡兵四十名,另有战马一匹,坐马三匹,外海艍船二只,配兵四十名,属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大莱芜炮台四周围墙仍基本完好。墙体均用灰沙夯成,虽几经风雨,仍坚固结实。围墙高6.7米,长51米,宽25.8米,呈长方形。墙厚2.5米,上有人行道宽1.8米。炮台内原有营房昔毁。东南角有一方台,与炮台围墙连成正方形,边长12米,墙厚1.7米,中间填土,与围墙齐平。原设有瞭望哨和炮座。一道石级倚东南墙壁,缘阶而登方台和人行道。东向一侧开一门,门高2.5米,宽1.5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