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中共前山中心小学临时支部旧址
  中共前山中心小学临时支部旧址位于湛江市徐闻县前山镇飞雄小学,东经110°26′49″,北纬20°25′20″。1943年2月,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打入国民党徐闻县政府当教育科员的中共党员林飞雄,经请示中共徐闻县特派员庄梅寿和中共雷州地区特派员陈恩同意,辞去县教育科员职务,到前山镇国民中心小学任校长。林飞雄上任后,把学校教务主任和教员全部换为革命者,并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活动。1943年秋,为有利开展党的工作,林飞雄与王玉颜等秘密组建中共前山中心小学临时支部,王玉颜担任支部书记,支部有党员3人。同年10月,吸收进步学生杨奕生入党。1944年初,王玉颜调离该校,林飞雄接任临时支部书记。同年5月,国民党徐闻县当局以“异党活动”为由下令撤销林飞雄校长职务,并以“驱逐汉……[详细]
黄居仁故居
  黄居仁(1904—1928),出生在广东省龙川县铁场洋贝村,广东早期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大革命时期与阮啸仙、刘尔崧一起,被誉为“东江三杰”。1920年,黄居仁就读于龙川县立中学(今龙川一中)。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0党员,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26年先后任共青团广东区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0广东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等职。1927年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同年8月任0汕头市委书记。其间接应-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入汕,参与建立“潮汕七日红”政权。后任0广东省委特派员、巡视员等职。同年冬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任0惠阳县委书记,0广东省委巡视员。同年秋,联系、恢复广州地区党团组织工作……[详细]
郭氏大夫第
  郭氏大楼棉湖郭氏大楼,位于揭西棉湖,为清初富商郭来所建。大楼位于棉湖古镇翰林府右侧,永昌古庙左侧,面对高耸的铁山笔架峰,濒临秀美的云湖。湖桥亭榭镶缀,名胜古迹交辉。与兴道书院、翰林府、云园、永昌古庙等,形成一个壮观的建筑群。郭氏大楼显得尤为雄伟壮观,是远近有名的建筑物,有“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的美誉。此楼建于清雍正十一廿(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楼占地5460平方米(约合9亩),楼宽52米、深105米,有四条花巷,五落院堂,后面有高4.25地琼楼一座,其建筑格局,模仿宫殿形式,里面原有99间房经后代修补增建,总数为100间,即所谓“驷马拖车”、“百凤朝阳”的格局。整座大楼以贝灰三合土夯成(据说三合土中和以少量地红糖),坚固美观,大院中有小院,院墙砌有长窗,清雅超俗。楼前有广场和高……[详细]
下沙遗址
  下沙遗址位于南朗镇下沙村,发掘地点背靠山丘,东连海湾,其遗物散布范围约80平方米。采集文化遗物有:-,戈身磨光,有一穿孔,直援无胡。另有小口折肩方格纹泥印纹陶罐,米字纹陶瓮,纹饰有蘷纹,小方格纹字纹。据考究,属相当于商周战国时期的文物。石锛,高5厘米,刃宽4.7厘米,厚1.5厘米。长把短身,双肩,弧刃近平,偏锋。据考究,属夏商时期(公元前2000~前1000年)的文物。陶瓮,高46厘米,口径28厘米。泥质灰陶,胎质硬。侈口,卷沿外翻,广肩,平底。肩部有四个对称桥形耳。器表饰“米”字纹,据考究,属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文物。铜鱼镖,长8.3厘米。圆形銎口,内有残木屑,前出棱脊,缓收锐锋,一侧有长翼,后锋长出銎口,銎部与翼有短柱相连;另一侧有短翼呈倒刺状。铜斧,长8.5厘米,刃宽……[详细]
棣华围(刁萃丰)
  棣华围,又称刁萃丰,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刁坊镇周兴村,于民国三年(1914年)春动工,历经8载,耗资18万两白银建成,为三堂四横一枕杠四角围龙屋,分布面积10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99.4米,进深77.3米,建筑占地面积6183.6平方米。全屋16个厅,274个房间,有“住不尽刁萃丰的屋”的说法。2009年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2012年10月升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整座屋宇房间较多(楼上楼下均有房间),向来群众有“住不尽刁萃丰的屋”的说法。尚存“棣华围记”。棣华围坐西向东,为1围3堂4横2层高的四角围龙屋,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禾坪1000平方米,池塘400平方米,花头脑1000多平方米。屋内有16个厅、21个天井、274个房间。三面围屋及中间……[详细]
高要学宫
  高要学宫又名文庙,位于原高要县城肇庆镇(现为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42号,是我省现存较大的一座孔庙,属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子(名丘)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把尊孔崇儒视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全国各府、州、县普遍建有孔庙,且规模宏伟,巍峨肃穆。学宫的建筑,一般有两部份,一是祀奉孔子的圣殿,即大成殿;一是学宫衙署。据载,高要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年初(约公元1102年),为当时郡守毛衍经始,历张新、林景新两郡守建成。南宋绍兴年间,郡守李麟、郑起沃继而扩建。元末曾加以修葺,后毁于兵战。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知府李从培主持的重新修建,天顺年间(1457—1464年)学宫两被匪贼所据,毁坏严重,-迁至城中,到嘉靖十年(1531年)方迁原址,复加扩建……[详细]
冲虚古观
  冲虚观位于广东罗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为东晋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虚。虚洪升仙後,晋安帝义熙初(405年),改建为葛洪祠,以示纪念。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扩建,易名为“葛仙祠”。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又赐名为“冲虚观”。以后历代均有修葺。现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修,是全国重点道教寺观之一。总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平面呈四合院布局,观内有殿宇五重,分别为灵官殿、三清殿、黄大仙殿、吕祖殿和葛仙殿。主体建筑由平台、山门、天井、三清殿、葛仙祠、两庑及膳堂组成。山门、三清殿、两庑斋堂均为悬山式屋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屋脊、内外博风、墙体均饰以大量的灰雕、陶塑、壁画,题材包括人物、花、山水、博古、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三清宝殿是主殿……[详细]
东莞东岳庙
  东岳庙,又名东岳行宫,位于象山村象岭南麓,始建年代不详,庙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供祀的是东岳大帝众神体系。该庙重建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明正德十五年(1520)刘距重修、扩建,明代、民国及1993年数次重修。全庙依山取势,步步高升,坐北向南,由前殿、东岳庙明代碑刻门廊、香亭、两厢、正殿组成,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为硬山顶,搁擅式结构;正殿施如意斗拱。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正面有大门、香亭、正殿,两侧对翼,有御马亭、虎殿及配殿。殿宇堂屋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的庙宇。整个庙宇气势恢弘,建筑精良。茶山东岳庙主殿供奉着东岳大帝,但两侧守护四神却十分奇特,均着朝服,冠以盔甲,或官帽。2008年东岳庙火烛导致大殿焚毁,从残存的守护四神图片中,看上去着装……[详细]
姚氏大宗祠(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旧址)
  姚氏大宗祠(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旧址)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棉城中山中路,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公元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姚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距今已四百余年。祠初衷为纪念宋末民族英雄、潮阳县令姚鼎及明代潮中“三凤”:顺天府治中、抚州府通判、京闱解元姚琛,南京兵部郎中举人姚瑷,南京户部主事、广西参议、进士姚绍等名臣而建。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兵到潮阳讨伐降元都统陈懿、潮州知府刘兴期间,姚鼎谒见文丞相并被任命为潮阳知县。时值兵荒马乱,姚鼎变卖自家田产作为军饷,并亲率县内兵民支援文天祥抗元战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时年仅48……[详细]
江头乡农会旧址
  四会江头乡农会旧址位于现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委会上寨村南端(民国时期,黄田属广宁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四会县)。该建筑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深两进。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375平方米。左侧有厨房等附属建筑,面积。1993年12月进行了维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会市人民政府在祠门右侧嵌设云石阴刻碑文志之,并以旧址建筑外墙边为起点,正门由门口至晒场空地30米,左侧至村道10米,右侧和后面各延3米为该旧址保护范围,再向外各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1924年8月21日,陈伯忠在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被委任为中央农民部驻广宁特派员,回广宁开展农-动。经过陈伯忠的深入宣传发动,江头乡农民觉醒了,纷纷要求组织农会。报名加入农会的占全乡农民总数的80%以上。9月12日,江头乡农会举行成立庆……[详细]
张荫垣故居
  张荫垣故居在市莲花路沙塘坊13号,是佛山仅存的两座大型府第式建筑群之一。张荫桓佛山人,字皓峦,号樵野,光绪年间充总理衙门大臣,曾任出使美、西班牙、秘大臣,官至户部左侍郎,因支持维新变法,遭遣戍新疆,后更诬以通俄而被杀。骈散文诗皆卓然成家。画亦超轶,佛山家中置“铁画楼”,著有《铁画楼诗抄》诸集。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大兴土木,不惜耗资巨万建此宅第,以至建筑规模相当体面,整齐美观,不仅右侧有小巷纵贯首尾,而且在左右两旁还配置二厅、厨房、储物房以及佣人杂役居室等。主体建筑头进门房、二进大厅、三进内厅和四五六进住宅从西向东排列,为六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各建筑均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三开间通面宽10米,总面积约610平方米。头进门房原于居中置大型木雕屏风,以示其门第之高贵;其大门为回字门口,以砖墙间成左……[详细]
292、广裕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裕祠
  广裕祠拥有七处历史文字的印记,这就是它的最珍贵之处。广裕祠是广东第一次发现有确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被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称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迹里都是惟一的。古祠有6次最明确的维修记录刻在脊檩下或者墙体的碑文上。2003年12月1日经修复的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广裕祠,获得了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的头名。广裕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岗村为南宋宰相陆秀夫后裔所建,位于村中的广裕祠则始建年代不详,一说是明永乐四年十一月始建(即公元1406年),另有一种说法是建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广裕祠始建后历代均有维修记载。广裕祠建筑有鲜明的历史价值。广裕祠堂建筑共三进,总面宽13.80米,……[详细]
青云书院
  青云书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389号,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当时广州府、肇庆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为参与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广州城参加科举考试、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务时提供居所。青云书院原为广三路,三间三进,现仅存中路建筑,整座建筑坐北向南,青砖墙、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占地面积有449平方米,木雕异形梁架仍保存较好。据传,光绪进士梁士诒年轻时曾在此读书,他后来被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与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动,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进入民国,广州市政府当局致力于广州的市政建设,加快了市区马路拓宽与建设的步伐,而青云书院就位居马路开拆范围之内。“求通不求直”,民国七年(1918),广州市拆城……[详细]
294、巨峰寺
巨峰寺
  巨峰寺,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珠浦东侧。殿塔亭阁,错落有致;梵宇琳宫,金碧辉煌。整座寺宇依山而上,如玉珠承盘,掩隐于禅林绿荫之中。骚人墨客,探幽至此,无不流连戽返,泼墨挥毫。雪泥鸿爪,珍存于峭壁摩崖,为秀山增色,为名刹添辉。因山寺集宗教、旅游、建筑风格独特于一体,成为粤东地区香客、游人常常造访的胜地。寺坐北向南,分三进,加两厢,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总投资一千多万元。寺前辟一阔埕,筑一高大的三山门,系“1996年丙子年,黄光升,黄汝辑,黄汝能,曾秋华,黄岳烈,黄荣嘉诚心喜捐”(见柱背石刻),顶盖紫色玻璃瓦。山门前两侧,各摆一石狮。门额刻“万法朝宗”(背刻“回光反照”),与石刻门联皆出自高僧茗山之妙笔。进入山门又是一大阔埕,两侧作停车场。向前望去,只见中间成轴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较小的……[详细]
贵庐(张发奎故居)
  贵庐,就是张发奎故居(包含贵庐、竹溪桥、向华泉),位于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村民委员会张屋自然村。旧居坐西北向东南,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面阔19.437米、进深19.66米、二层高9.276米。门楣“贵庐”,砖瓦木构筑。由厅堂、住房、厨房、饭厅、花园等组成,中西结合颇具特色。贵庐是张发奎的故居,他在这里生活了15年。张发奎祖辈务农,父名居之,字竹溪,充县衙小吏。张发奎8岁入私塾,光绪三十三年就读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夏,张发奎与同学李君外出游泳,李不慎溺死,张发奎惧牵连出走广州,先当学徒习染织,后从军当兵。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加入同盟会。他聪敏好学,于民国2年在3000名同学中以《吴起将兵与士卒同甘苦论》一文名列前茅,升入武昌第三陆军……[详细]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高州城西观山西侧,建于1959年10月。为纪念革命民主时期,在高州地区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献躯的200余名革命志士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陵园总进深90.5米,面阔25.4米,共分陵门、陵碑、陵墓三个区。陵门区有三拱牌坊一座,总宽9.4米。牌坊上方的牌额上,制作有“烈士陵园”四字。在牌坊后方,建有台阶45级,与陵碑区相连。陵碑区呈圆形,直径25.4米,其中心处建有六角形纪念碑一座。纪念碑由碑座、碑亭和碑身三部分组成。座总高0.68米,四级台阶组合。碑亭围绕碑身而建,呈六角形,亭高3.5米。亭中心为碑身,在碑身周围镶嵌石碑六块。在石碑上记载有高州革命烈士斗争概况。在亭角边分别立有圆柱6条支撑亭盖。碑身从亭中央伸出。高达7米,呈六角形,正面塑有仿毛泽东手迹“为国牺牲,永垂……[详细]
297、云盖寺
云盖寺
  南澳岛上,寺庙可不少。就明朝陈天资《东里志》等史书记载而言,最早佛门就是创自宋朝的云盖寺(原称三宝寺,明重修时易名)。它已于1992年8月15日由县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5年起历经16载,由住持释通教尼师艰苦备尝,募资重建扩大,于2001年10月5日落成开光。明万历二年(1574)陈天资《东里志·疆域志》载曰:“云盖寺在南澳之东南,宋时所建,石上有‘紫云华盖’四字”。明朝时,因云盖寺遐迩闻名,故也成为寺下数村地域总称,后才简称为“云澳”至今。古刹不知几经浮沉,明季海盗交汇,寺遂荡然,后重建。相传最盛时有梯式而上堂宇9座,因僧不道受剿,拆存后座观音院(即今址)。十年“文革”中的1966年冬,“革命造反派”上山闯寺剿毁文物,连香案也扛走,并驱逐尼师,令古刹一片凄凉。4斤重的鉎质僧……[详细]
陈氏宗祠(南祠堂)——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遗址
  陈氏宗祠(南祠堂)——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成立遗址位于南城街道袁屋边社区阜东路旁,GPS坐标:北纬22°59′35.3″,东经113°42′49.4″,海拔高程28米。袁屋边陈氏宗祠(南祠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重建于清光绪年间,2004年重修。三间三进合院式布局,面宽15.3米,进深35.5米。砖木结构,抬梁与穿斗式混合木作梁架。硬山顶,辘筒灰瓦屋面,灰塑龙舟脊。头门置塾台。陈氏宗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袁屋边乡位于莞(城)太(平)公路篁村路段的丘陵地区。1942年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为了巩固和扩展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派出-队到袁屋边活动,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了农会组织——岗岭会,随后又成立民兵队和乡民主政府,袁屋边成为抗日游击队的一块抗日根据地。1944……[详细]
大岗山窑址(唐代龙窑遗址)
  大岗山窑址(唐代龙窑遗址)位于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的游览景点“西江画廊”灵龟公园内(荷城街道沿江路283号)。区内每一趟公交车都可到达灵龟公园站。窑址逢周一闭馆,其余时间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联系电话:0757—88883320。窑址于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南方日报》曾以题为“广东发现的古窑址,高明县算最先”进行报道。1986年,在省博物馆的指导下开挖清理了1号窑,窑的前后段因修路和挖土已遭破坏,窑顶塌落,残存的窑长9.55米,前宽2.64米,后宽2.8米,倚山倾斜25°。窑床上可见经高温形成的一个个圆窝,窝内残存当年的陶器近百只,在窑床外20米外的土层下,废弃堆积近千件陶碗、碟、盘、缸、四耳罐、六耳罐、釜、三足器、耳杯、砚等。陶器以……[详细]
300、梅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庵
  梅庵,在肇庆市西2公里梅庵岗,北枕北岭山,面对滔滔西江水,是岭南少有的千年古刹.梅庵始建于宋至道二年(996年).据载,唐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回新兴时路过肇庆曾在此山岗插梅为记.后来智远和尚为纪念先师,便在惠能插梅处建庵,取名梅庵,以示不忘.梅庵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保护.主体建筑由山门、大雄宝殿、六祖殿、前后天井、前后两廊组成;附属建筑有庵前平台、六祖井、两侧的众缘堂、荃香室、常光亭、六云亭、碑廊和梅园等.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梅庵曾改为夏公祠,佛像全部被弃置于庵后露天处.明万历元年(1573年)后,一些寺僧曾对梅庵先后作过7次较大的重修和扩建,对佛像进行过2次装金.1995年,梅庵经全面维修与扩建后,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山门前,几株新载的印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