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
  民国13年(1924年)4月,端源乡农民公会在领村陈家祠成立。同年9月改名为端源乡农民协会,广东省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韦启瑞、周其鉴、黄国侠等参加成立仪式。农民协会办事处设在陈家祠。该会领导当地农民开展了一场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运动。陈家祠建于明代末期,民国15年被地主武装人员烧毁,现存门口及其两侧的断壁残墙。1927年9月13日,广东高要县农民自卫军和群众共1000余人,在0广东区委的指导下,集结领村,举行了武装起义。1927年4月16日,-反动派发动高要事变。30多名0员遭逮捕或被杀害,0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幸免于难的0员、县农协会秘书许其忠和0广东区委派来的西江领导人黄学增、军事干部何遂等人,遵照0广东区委关于举行武装起义反击--政策的指示精神,在禄步召集干部和农军骨干开会……[详细]
林家厅及古民居群
  林家厅建于明代。初为林氏家庙。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林绍光(嘉庆丙辰进士),林龙光(乾隆壬子乡试举人),林缙光(嘉庆戊辰乡试举人)兄弟三人将家庙改作居室,称为林家厅。深三进,相同小院,楼阁厢房等,是颇具特色的祠堂民居合一的建筑。林家厅附近一带的古民居群,为明清时代的建筑,具有岭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设立了国际艺术家村,现已有30多名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进驻,将来会有几百名艺术家、创意者长期在此生活、创作。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芳家宅
  陈芳家宅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办梅溪村。陈芳(1825-1906年),字国芬,广东省香山县下恭都杨梅斜村(今珠海市前山镇梅溪人)。经营致富,成为华侨中第一个百万富翁,被誉为“商界王子”。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陈芳开始在夏威夷经商,后来成为当时檀香山华人百万富翁第一人,有“商界王子”之美誉。陈芳致富后不忘家乡,对国内多有捐助。此石牌坊群就是光绪皇帝为陈芳及其父母等人等人在家乡热心公益事业而诰封兴建的。陈芳故居建于清代晚期,陈芳家宅包括陈芳故居、石牌坊群和陈氏墓园。总占地面积5742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包括陈公祠1座、大屋3座、洋房和花厅各1座。石牌坊群,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原为4座,现仅存3座,均为三间三楼式石牌坊。陈氏墓园,园内……[详细]
广东咨议局旧址
  广州广东咨议局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向南。自南至北有大门(为祠堂式建筑,已毁),石砌荷池拱桥,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主楼,砖木结构的两层楼后座(已毁)。主楼的东西两侧还有砖木结构附属建筑(已毁)。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8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大门入口在1948年改建罗马式的4条大圆柱,气势轩昂。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11月9日,广东各界代表在咨议局庄严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后曾作为非常国会会址。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1925年10月至1927年1月,这里是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毛泽东在这里代理中央宣传部部长和主办《政治周报》。19……[详细]
成田七星寺
  七星寺,座落于潮南区成田镇家美村马家沟东北侧。梵宇坐西向东,静处平畴,远离村舍,修竹簇拥,环境清幽。每当稻香菜绿,桔黄花紫,鸟语蝶舞,锄耕人忙之际,乍闻木鱼经声,袅袅梵音,使人有顿忘尘劳、幸逢盛世的怡然之感!古刹累遭破坏,文物散佚,创拓何年,颇费稽考。现据寺中仅存功德纪念牌位及当地有关谱牒查校:昔于明代港头乡大檀越主庠生张协熊发愿捐资,鼎力支持通能慧公禅师开山创寺;至明万历年间(1573—1620),复有西岐乡大檀越主冠带刘光前,舍田14亩永作香油田,寺中现存乾隆十九年(1754)重兴住持源海勒石舍田功德碑记残部可资佐证。据故老相传,往昔春秋二祭,寺僧依例奉白糖塔一座及香烛,亲登刘氏宗祠奉祀施主刘光前,族人以礼相待,僧俗固缘殊盛,香火鼎盛一时。在世变天劫中,古刹历劫必修,累承永升、凤坤(重兴……[详细]
杨仙逸中将墓园
  1924年,杨仙逸先生遗体葬于广州黄花岗旁之三望岗空军坟场,后来又迁广州市郊贤庄。1981年,根据宋庆龄副委员长指示,广东省政府拨款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重建杨仙逸中将墓园;1983年8月,该墓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杨仙逸(1891—1923),出生于华侨家庭,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909年,杨仙逸在美国就读航空专业。1918年受孙中山电召回国。之后他募捐资金,购飞机12架,组建了我国第一支空军队伍。后来,杨仙逸创办广东飞机制造厂,数月后制成一架飞机,孙中山亲笔书写“志在冲天”以示表彰。杨仙逸墓旁有两个人的墓,经上网查询得知,1923年9月,海军-局长谢铁良随孙中山先生讨伐军阀陈炯明,20日谢铁良与杨仙逸,长洲要塞司令苏从山往博罗县梅湖白沙堆检阅-时,因-0,三人同时遇难。后来……[详细]
247、登云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云塔
  (雁塔嘲风)登云塔位于徐城镇民主路与东方路“丁字”相交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破土奠基,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塔体为八角棱台形,叠七层,每层有内室。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内室直径3.35米,顶层内室直径1.24米,全塔高36.41米,踏跺(石阶)设在夹墙中,盘旋而登190级可至塔顶,塔身砖石泥灰沙结构,以砖为主,砌法一顺一丁,每层均有线砖和牙相间装饰,坚固美观,经360多年,至今古塔风貌依然。由于塔处县城中心,登临绝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风光,每逢丽日晴天,还可远眺南海千帆,琼岛风光,故素以“雁塔嘲风”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古塔是徐闻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它为研究徐闻当时的建筑艺术留下宝贵的实物。1983年3月,徐闻县人民政府宣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详细]
别峰古寺
  别峰古寺目前是潮州地区香火比较旺的一个寺庙,因古寺位于韩江边大山坳中,其自然风光秀丽,是郊区难得的一片静土,除了上香求平安外,也是一个不错的自然游览景点,周边的山峰都可以攀登,山上风光秀美。别峰古寺位于意溪镇橡埔村别峰山,面临韩江,南揽凤城秀色,群山环抱。别峰山原称凤栖山,明代有潮州八景之一的“凤栖木棉”。清末林大川在《韩江记》载“凤栖山即别峰山也,距城东北十里,山峰秀色而为附郭名胜,文人学士多览游焉”,山有“凤栖楼”,寺内有仇昌祚书“过桥便觉市尘少,到寺方知增日长”的诗联;宋代潮州进土知梅州事陈希及题壁诗:“千载传闻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风微。欲知古寺兽栖凤,殿楼今无燕双飞。”可见“古寺”由来已久。别峰古寺分前、中、后三进,前座为门楼亭,中座“国道宝殿”供奉南海观音,后座“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详细]
丁日昌旧居(丁氏光禄公祠)
  丁日昌旧居也称丁府、丁氏光禄公祠,位于榕城区元鼎路,是清代洋务运动代表性人物丁日昌所建。丁日昌祖籍丰顺,历任苏松太道、江苏巡抚、福建巡抚和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晚年寓居揭阳榕城,为纪念其父“光禄公”,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兴建这座大型祠堂。整座建筑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前原有主人官阶显赫象征的照壁、月池和旗杆夹。丁府正厅三进,正厅的两旁左右各有两条直巷护卫,每条直巷之内,又各有小院落四座,每座院落的木雕各有特色,争奇斗胜。丁府的建筑格局,按潮汕人说法,叫“百鸟朝凰”,共有九十九间半屋室之多,所谓半间,指丁府内有一处地下室。丁日昌旧居是清代洋务派实干家丁日昌在全国唯一的旧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详细]
250、启明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启明楼
  启明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二善村楼子背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坐东向西,呈圆形,直径100米,占地总面积约7951平方米。二环围,内围前平房,后三层楼房,共分32开间,中心处辟有内埕,水井1口,-前平房,后二层楼房,共分48开间,门前池塘1口。石墙基,石构门楼,墙体由黄泥土夯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保存较好,外表美丽壮观,是清末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州市中山纪念堂
  惠州市中山纪念堂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中山公园。2007年重新修缮。1978年7月被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派员到惠州,先后组织发动反清的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20世纪20年代多次率联军讨伐盘踞广东的陈炯明叛军,先后6次亲赴惠州前线指挥战斗。为纪念孙中山,1928年惠州第一公园改为“中山公园”。1937年在公园内建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南面成十字交叉的两条街道(路)名,分别改为中山东、西路,中山南、北路。2007年重新修缮。1978年7月被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惠州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为了推翻清王朝统治,曾两次派员到惠州组织发动了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为了统一广东,肃清东江军阀-势力,1923年7月23日,孙中山亲自督师赴石龙指挥攻困守……[详细]
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
  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含红四军纵队司令部旧址、红四军纵队军需处旧址、红四军纵队后勤处旧址、老东门街红军标语)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平远县红军纪念园坐落于当年红四军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的地方——仁居镇东较场,该纪念园是广东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为主题的纪念园,规划面积200多亩,包括展馆区、纪念塔区、纪念亭区、休闲区4个主要功能区。记者在红四军纪念馆看到,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反映了平远革命历史。在红军纪念馆,讲解员陈丽芳指着红军标语墙告诉记者,红四军在平远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在大街小巷书写宣传标语,平远也是广东省红军墙标最多的县。“全省保留完整、字迹清晰、内容不同的红军墙标共304条,平远有123条,其中单仁居镇就……[详细]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民国广州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194号至200号(原为文明路75至81号)。是一座四间相连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木楼板,坐南向北,四间内部有门互通。每间宽4米、深12.8米。1924年中共的机关没有公开,用“管东渠”(即“广东区”的谐音)的化名向-局登记,后来“管东渠”就成了广东区委的代号。民族解放协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处初期也在二楼办公,门前曾挂这两个单位的牌子作掩护。广东区委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地区区委之一。1922年,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成立,负责人是谭平山。1924年,10月,周恩来接任区委委员长的职务。1925年春,由陈延年担任书记。区委原管辖广东、广西两省,至1926年初扩展到福建南部、云南、贵州以及南洋一带。区委设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工委)、农民部(农……[详细]
苏区革命遗址群
  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该镇是1958年国务院批准以“苏区”命名的著名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周恩来、彭湃、徐向前等革命先辈曾亲临指导工作,许许多多革命志士曾在此浴血奋战,保留下来的革命旧址众多,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主要有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旧址、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红二师师部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红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血田”遗址等20处革命旧址及纪念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印记,给……[详细]
梁赞故居
  梁赞故居在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东便村。梁赞原名梁德荣,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5),佛山正堂街家中。是建于清代的传统广府式院落,故居分“拜师堂”、“传承堂”、“荣生堂”以及梁赞曾经居住过的寑室等,占地面积105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墙七顺一丁错缝垒砌。工艺有木雕、灰塑、彩绘等。整座建筑基本完好。梁赞幼年和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座古式平房度过。古劳水乡的恬静柔和,塑造了他温文尔雅、洒脱悠闲的性格。……[详细]
256、琶洲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琶洲塔
  从广州乘新洲线公共汽车过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不久,一座巍峨耸立于小山坡上的古塔便呈现在跟前。这就是广州著名的古羊城八景之一——“琶洲砥柱”的所在地了,古塔便是琶洲塔。琶洲原是珠江河中的一个洲渚,四面环水,因形似琵琶而得名。这里是从珠江口进入广州的孔道,过去曾称为“会城水口”。洲上有二山连缀,每当海潮涨落的时候,它在珠江的入口处“吞吐潮汐”,确实是山川葱秀、风景宜人的游乐之所。其中一山,岩石坚硬,石平顶坦,恰好是建塔的天然基础。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南海绅士王学增、杨瑞云等人迷信风水,倡议建塔以发科举人才。就在此山顶建了这座九层的砖木塔,传说洲上“常有海鳌浮出,光如白日”,故名曰“海鳌塔”。登高远眺,水天一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确使人有奇丽的感觉。塔平面为八角形,青砖楼阁式,外观9级,……[详细]
阳江学宫
  阳江学宫位于今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路江城一小,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迁建于今址,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为今天规模,现存较好的建筑有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在《阳江志》(民国14年版)载:宋庆历四年(1044)始创恩州学于城南二里处(约在荔枝园住宅区),而县学在城内西隅(即江城渔洲路,今八小一带),后因兵 及其他缘故,曾几度迁移。现存的学宫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成。从明正德九年(1514)起至清代,经历十五次的重建、改建、增建。其中嘉庆五年(1800)知县李协五倡捐平基重建。重建后的学宫为砖木结构,以中轴线排列各单体建筑物,均衡对称组成一座宫殿式建筑,共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单体建筑依次有棂星门(前门)、泮池、戟门(前殿)、东西两庑……[详细]
聚龙古村
  聚龙村又名邝家村,在光绪五年(1879年)由一批祖籍台山的邝氏华侨买地而建。聚龙村坐落在冲口街陇西与招村之间,村口正对一湾河水,整修过的河岸两边古榕蔽日,仍带有田园风光。聚龙村现占地5200多平方米,保存有古屋前后三排,共20间。广州芳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聚龙村。据说这个有一百一十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居住着上百名男女老少。聚龙村的青砖大屋,墙脚用整块麻石砌成,窗楣的灰雕绘有富贵吉祥图案。大屋的门分几层,从外到内,依次是角门、趟栊门、大门。聚龙村的楼房内部设计大同小异。大厅内有三道屏风门装饰。不少屏风的木雕,因年代久远退去了色彩,但却更添古朴的风雅。大厅两侧左右对称,各侧排列四间房。二楼共有五间房,有些彩色的窗上嵌有诗词佳句。在小巷中还看到几间蚝壳屋,以青砖作柱,再以蚝壳砌墙。……[详细]
潮州凤凰塔
  潮州八景之龙湫宝塔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位于潮州市区东南约2公里的涸溪村,临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八面砖石结构的古塔,此塔俗称涸溪塔,正名凤凰塔。始建于明历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年重修。凤凰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塔高45.8米,基围46.6米,墙厚2米多,7层八面,石砖结构,工程浩大……[详细]
陈可钰故居
  陈可钰故居位于广东省清新县石潭镇新民街,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由藏书阁、景瑗图书馆和家属住所组成。景瑗图书馆占地76.4平方米,单层平房。后来,在景瑗图书馆右侧建筑了一座两层的藏书阁,内设藏书室、办公室、寝室、警卫室和地下室。在景瑗图书馆后院增建环山亭和家属住所,共占地500平方米。国民革命时期,陈可钰将军曾任孙中山总统大本营警卫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军长、代军长、广东省军事厅厅长等职。“景瑗图书馆”是陈济棠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倡议并捐资在陈可钰将军故乡白石潭建立,以旌勋德。馆的前院、东西两边倚墙各建半园型小亭,西亭镶嵌着建馆石刻序文。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可钰从广州二沙头“三家村”迁回石潭景瑗图书馆居住。1938年,陈可钰将军在景瑗图书馆左侧建筑了一座……[详细]